阿昌族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华乡外坝角自然村阿昌族简史
一、历史沿革
(一)历史来源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族源上与彝语支各民族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即他们均出自古代的氐羌族群。

秦汉时期,由于部落间的征战,羌人逐渐从西北青海、甘肃等地陆续迁入西南地区,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与当地土著相互融合,并不断分化,形成了西南地区的氐羌系各民族。

有关阿昌族先民的记载,始见于唐代的汉文献,《蛮书》卷四说:"寻传蛮,阁罗凤所讨定也。

俗无丝绵布帛,披波罗皮(虎皮)。

跣足,可以践履榛棘。

持弓挟矢。

射豪猪,生食其肉,取其两牙,双插髻傍为饰,又条皮以系腰。

每战斗即以笼子笼腰,如兜鍪状。

"又卷三说:阁罗凤"西开寻传,南通骠国"。

骠国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

《南诏德化碑》又有"西开寻传,禄郫出丽水之金"的记载。

丽水,即伊洛瓦底江,禄郫,丽水支流,即泸水县境外的小江,小江自片马、岗房、古浪边境向西北流入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恩梅开江。

大概在南北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寻传蛮"中的大部分迁移到澜沧江上游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极少部分仍留住在雅砻江与金沙江合流地带。

这一时期阿昌族先民处于以狩猎为主的社会经济形态,采集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蛮书》卷四说:寻传蛮妇女"入山林,采拾虫、鱼、
菜、螺、蚬等归啖食之。

"清·董善庆《云龙记往·阿昌传》记载,在澜沧江流域的阿昌族先民取代摆夷后,遂成为境内各部"岁贡以为常"的强大部落。

当时云龙境内的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今澜沧江以西的表村、旧州、漕涧一带。

阁罗凤西开寻传,置寻传于统治之下,并移西爨白蛮20万户于滇西,大批移民带着洱海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进入寻传之地,客观上促进了寻传地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

《云龙记往》云:"往来商贾,有流落为民者,教夷人开田,夷人喇鲁学得其式,此夷有田之始也。

"又云:"始自知岁月,以十二月为岁者。

"文化上对寻传蛮也有一定的影响,《南诏德化碑》说:"革之以衣冠,化之以礼义。

"这一时期,汉人、白蛮在阿昌地区行商获利,不断随商迁来。

阿昌族先民受客商的侵利,一部分向西南迁徙,一部分留在原地。

据坝角的老人们说,他们的祖先原来是汉族居住在祖国内地,明朝初年跟着大将沐英征讨云南,以后留下来屯垦戍边,与阿昌族通婚,后改为阿昌族。

(二)寨名由来
“坝角”取自新山坝子一角之意,系汉语,无其他特殊含义。

(三)、主要姓氏坝角阿昌族自然村主要有俸、马、赵、梁,其中赵姓人数居多。

二、自然状况
该村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780毫米,适合种植茶叶、水稻、包谷、油菜、早植烟。

全村有耕地478﹒6亩,人均1﹒1亩,林地3627亩,人均8﹒37亩。

全村共有114户433人。

三、经济发展状况
全村有劳力26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33人,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2317﹒73元。

四、社会发展状况
(一)基础设施,2009年投资15万元修建文化娱乐场所,2011年投资50万元修通村社弹石路,现在已完全实现通水、通电、通路。

(二)、文化
1、民族文字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梁河、陇川、潞西3个方言。

由于长期和汉族、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族人兼通汉语和傣语。

2、民族文化传承除宗教节日外,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

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单、烧白柴、浇花水、窝罗节、等节日活动。

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1)、窝罗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以纪念传说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麻为民除害、造福后人的功绩,届时人们要祭献最好的菜肴,然后杀狗吃狗肉和芋头,如果在祭祀的当天能捕到蟒蛇,则认为更吉利。

(2)、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为祈求五谷丰收,驱虫沣灾,要杀猪、宰牛祭祀,届时要熟制火烧生猪肉拌米线给大家分食。

入夜后点火把在村寨周围游动。

(3)、泼水节和当地的傣族一样,阿昌族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期间是年轻人择偶的好机会,届时常常由姑娘家备好八大碗菜肴招待来串亲的小伙子。

参加聚餐的人数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

小伙子要在别人不察觉的情况下把姑娘家的鸡头偷走,如鸡头被姑娘查出来,要罚偷鸡头者,否则就要罚姑娘喝酒。

如果偷者被人当场抓住,不仅要受罚,还要
被姑娘取笑。

酒后小伙子要根据菜价,将钱在不让姑娘察觉察的情况下偷偷塞给对方。

(三)、文艺体育组建由20名阿昌族组成的民间业余文艺队,培养了以“流星”、“链盖”、“大刀”为主的民族民间武术骨干,极大的弘扬了阿昌文化。

五、宗教信仰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每年有定期的“进洼”、“出洼”;“烧白柴”等宗教节日和活动。

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过去多信鬼神,每年春耕和秋收前要祭三次“土主”(地鬼),全寨人都要去田间洒鸡血、插鸡毛,以祈求鬼灵保护庄稼。

此外,因受汉族影响,也崇拜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