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渗透美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渗透美育
前进二小吕慧
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进行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美术课则承担着审美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教师在教案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并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使整个教案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是美好的。
一、美术教案是传播美育的主要学科。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党的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就是促进学生在智力上、道德上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审美观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是担负审美教育的主要学科,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利用各自的学科的特点进行美的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通过直观形象教案传播美的思想,以形象的生动性、感染性、愉快性对学生益、智、扬善、求美和激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较完美、高尚的心理定势和人格。它的独特作用,是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所以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以形感人,动之以情。
在小学美术教案中怎样体现美的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应根据不同的教案内容和教案方法,有机地把美育和教案结合起来,创造特定的气氛和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案目的。
在美术教案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阶段,心理状态,认识能力,表现能力,也就是掌握学生的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心理差异,把美育实施于教案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受到美的教育。在小学阶段,以提高艺术美的感受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爱美,并逐步扩大对自然、社会生活美的感受,从小在他们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小学刚进校的学生,求知欲望处于萌芽状态,对事物的形象都感到好奇、新鲜,教师以直观的富有儿童生活、容易接受产生兴趣的物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通过学生的感觉去打动、溢发他们的心活动,使他们感到美和赞叹产生兴趣。学生通过教师的熟练示范教案了解形象美的构成,顺利完成课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随之活跃,有的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画的不错,有的则一边画一边嘴里振振有词说对物象相呼应的话,或对他人作业加以评论。在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怎样看画评画,展开学生之间相互观看、比较开发审美意识,学生会以他们的审美意识去衡量他人的作业,这样相互促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对形象美的表现能力和追求美的能力。
在绘画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中,不满足现有的画面,发现画面似乎缺少什么不尽完美,提出添画的要求。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想象活动已经展开,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象。去表现,使画面更加充实完美。有的会在物象的背景上面画上高大漂亮的楼房,有的在天空上画太阳和云彩,地面上画树木、花草,有的画上幼稚,天真的人物,可爱的小动物等等。这样使他们处于轻松愉快,把面画当作一种乐趣,使学生的画发于冀睹,出于自然、富有稚气和天真。同时又给美术课堂教案提出一个问题;在课堂教案中对课业不要规定的太死板,画应有意识留出一定的余地,让学生自由的去展开丰富的而又天真的想象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随着观察、记忆、感受的不断提高,想象力不断丰富,表现力随之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案中应体现整体美、和谐美。如美术教案中的日记画,它使学生以文字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周围生活,把自己对周围的事物的观察、记忆、感受描写出来。那么怎样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绘画形象,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构图美的一般知识,以及主题和景物的完美和和
谐,让学生以整体构图美,形象、景物和谐美再现自然生活美。
三、以景感人,以美育人。
小学阶段实施美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为主,丰富审美内容,提高审美鉴赏水平,并逐步发展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生的精力旺盛,学习和兴趣范围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思维的能力显著发展,自我意识也强烈发展,小学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更应以美育贯穿整个教案之中,以美引导学生去感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用正确的美去判断事物的真善、美丑,提高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用美的思想去游览祖国的山川美景,从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用美的标准去欣赏中外艺术品,不断开拓视野,吸取营养,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对学生进行美育要特别重视审美情感的培养,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不仅表达人的思想,而且表达人的情感。自然美的本身虽不表现情感,但它作为审美对象可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欣赏自然景物可以牵动人的情思,和表达欲望。自然美是大自然创造的,中国画表现以线造型,随类赋彩,通过淋漓尽致的笔墨表现方法,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美。在山水画教案中,以自然美和艺术美教育学生,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名胜大川的秀丽最色,通过听觉产生情感和兴趣。达到如诗如画的境界。生动的语言形象,再现祖国山河的自然美,从听觉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情感,使师生思想感情发生共鸣,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奇、险、峻。大自然造就了美景,我们历代、现代的艺术家在游览祖国的山山永水,尽情享受自然美的同时,通过对自然美的感受把它表现为艺术美而且高于自然美的作品,借以抒发对美的情感。把千里长江容纳在一幅面之中,这在西方风绘画中很难想象的,如《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等作品。那么怎样去表现祖国的山川秀丽,教育学生从一山一石一草等画起,向自然学习,向古人文化艺术学习,让学生由情感享受到理性思维的认识和表现,使之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完成课业,在比如例如,《父亲》这幅肖像画,画面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农民,一张黝黑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额上渗着大滴的汗水,目视着前方,一双粗糙得如同树皮一般的手上捧着盛水的大瓷碗,这些充分表现了农民勤劳善良、坚忍不拔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衣食父母”的无限热爱和崇敬。在学生欣赏这幅画时,要在对人物的形态、神态和背景的观察上,展开想象,让学生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正是有了这无数个像“父亲”这样子的人,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地幸福和美好的,从受到人性美的熏陶。
四、兴趣之花,绚丽多彩。
小学美术课堂教案是进行美育的基本途径,第二课堂,校本课程等兴趣活动是进行美育、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是美术课堂教案的不断延续和补充。课堂40分钟是进行大面积收获的教案,向学生灌输基本的美育知识和技能,但对一些天资聪明,求知强,兴趣浓厚的学生来说,课堂教案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的发挥,只有通过课外兴趣活动来弥补不足之处。参加兴趣活动是学生出于自愿和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心理得到平衡,从繁重的课业解脱出来,使他们的兴趣、智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如果繁重的课业和强制的学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兴趣的追求。有一篇学生日记这样写道“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天,但家庭作业和额外的作业又压在头上,自己想玩都没有时间,别说画画了,真是烦死人……“从这一个则面可以看到学生的渴望和追求,想使自己紧张的头脑得到放松,去追求发挥自己的兴趣。因此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活跃,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它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兴趣活动中进一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美育因素,在美术基本功训练上让学生理解、掌握、表现形象美、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等知识和表现方法。带领他们到自然中去写生,从中体验自然美,提高表现能力。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