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药浸膏制剂的发展

浅议中药浸膏制剂的发展
浅议中药浸膏制剂的发展

浅议中药浸膏制剂的发展

姓名王伟班级09(3)学号09243233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近些年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技术研究作一综述。中药提取液的分离纯化技术、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辅料的研究、制粒技术、包衣技术、包装等,以期推动防潮技术进一步应用和完善。

关键词: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分离纯化;辅料;制粒;包衣;包装

中药剂型目前大致分三类:即浸膏剂、浸膏+生药粉末剂及生药粉末制剂。中药全浸膏制剂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主要形式,此制剂既可确保汤剂中所有的有效成分,又符合中药固体制剂化的要求,故是一种常用剂型。而经过提取分离制成的中药全浸膏固体制剂皆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潮性,导致中药制剂吸潮后变软、外观颜色变深、结块、流动性降低、甚至霉变,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给生产和储存带来困难。因此,中药制剂的吸潮问题一直是制药工作中的较为普遍的难题,研究分析中药全浸膏制剂吸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原料

由于天然产品成分有波动,给质量设计带来困难,故应尽可能用质量稳定的药材为原料,同时将成分含量不同的生药混合均匀。一般情况下,除了炮制需要加炒、炙、煮等,非切片成饮片不可以外,大部分品种饮片煎出物的多寡与将原各自药材捣碎的煎出物相比较,往往是后者为优。

2 中药提取液的分离纯化技术

中药提取物成分复杂,精制既可达到减少服用量的目的,又可以减小浸膏的吸湿性。近年来,常用的分离和精制方法有水提醇沉法、高速离心法、沉降分离法、冷冻水沉法、膜滤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絮凝沉淀法等。

2. 1水提醇沉法本法是指用水作溶媒经提取获得中药提取液再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沉淀,保留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生物碱盐、苷类、有机酸等,经醇处理后的中药浸膏,特别是通过高浓度醇处理后,去除了许多水溶性成份,如粘液质,树胶、果胶、鞣质、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类等亲水性成分,可有效地防止吸湿。王萍[1]进行了槐莲胶囊水提醇沉工艺的研究,结果有效成分靛玉红损失非常少,除去了一些水溶性大分子物质,降低产品吸湿性,减少服用量。然而在长期的应用中,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成本高,二是药物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而多糖和微量元素尤为明显。

2. 2高速离心法高速离心法是以离心机为主要设备,通过离心机的高速运转,使离心加速度超过重力加速度的成百上千倍,而使沉降速度增加,以加速药液中杂质沉淀并除去的一种方法。在制剂生产中遇到含水率较高,含不溶性微粒的粒径很小或粘度很大的滤浆;或需将两种密度不同或不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分开,用沉降

分离法和一般的滤过分离法难以进行或不易分开时,可考虑选用适宜的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但高速离心法无法除去糖类等杂质,提取物易吸潮,因其除杂不完全,在应用中本法常作为膜分离法的前处理工艺。应用本法只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吸潮性,但除杂不完全[2]。

2. 3沉降分离法沉降分离法是固体物与液体介质密度相差悬殊,固体物靠自身重量自然下沉,用虹吸法吸取上层澄清液,使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中药浸提液经一定时间的静置冷藏后,固体与液体分层界限明显,利于上清液的虹吸。此种方法分离不够完全,往往还需进一步滤过或离心分离,但它已去除了大量杂质,利于进一步分离操作,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该方法对料液中固体物含量少、粒子细而轻者不宜使用[3]。

2. 4冷冻水沉法取中药浓缩液,置冰箱中218℃冷冻24h,取出在空气中自然解冻,过滤。主要是利用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4]。

2. 5膜分离技术膜科学与技术已发展为一门科学,是现代分离技术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一。使用膜技术(包括超滤膜、微孔滤膜、半透膜、反渗透膜等)可以在原生物体系环境下实现物质分离,可以高效浓缩富积产物,有效脱出杂质。膜技术选择范围广,适用性强,富积产物或滤除杂质效率高,无需加热浓缩,药效成分不被破坏。用于中药浸膏制剂(片剂、胶囊剂、浓缩丸、颗粒剂等)能有效地除去大分子杂质、胶体、粘液质、果胶、细菌,较多地保留有效成分,降低中药浸膏制剂的吸湿性,而且能够克服中药浸膏制剂崩解时间长、服用剂量大等缺点[5]。李永吉等[6]关于中药固体速溶制剂生产工艺的发明获得了中国专利。其特点为中药提取液经高速离心处理后,经两步超滤除去大分子杂质,所得超滤液经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得粉状颗粒,此颗粒可直接用于冲剂、片剂、胶囊剂的制备。该工艺具有提取液在去除杂质、浓缩、干燥过程中,有效成分不受热破坏,产品溶解性好,澄明度高,节省乙醇,所得粉末状颗粒不需加添加剂,不易吸潮等优点。采用超滤工艺滤除中药水提取液中的大分子量杂质对于分子量大于几万的中药无效成分,如纤维素、粘液质、树胶、果胶、淀粉、鞣质、蛋白质、树脂等成分,它们在水提液中多数被溶解,有的以固体微粒形式存在,(水提液在超滤前须采用压滤.离心或静置沉淀等方法,去除大部分固体物质)。采用切割分子量较大的超滤膜可以滤除这些物质,从而达到去除大分子量无效成分的目的[7]。

2. 6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是通过物理吸附和筛选性从溶液中有选择的吸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应用于中药生产既可除去大量杂质,又可使有效成份富集,同时完成除杂和浓缩两道工序,所以能缩小剂量,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还可以降低产品的吸潮性,缩短生产周期,去除重金属污染等[8]。大孔吸附树脂是提取分离水溶性成分的有效方法,尤其对皂苷的分离效果很好。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工艺所得提取物体积小、不吸潮,容易制成外型美观的各种剂型,尤其适用于颗粒剂、胶囊剂和片剂,使中药的粗、大、黑制剂升级换代为现代制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川草乌中总生物碱,提取率为85% ,水溶性固体杂质的去除率为82% ,大大降低了中药浸膏的吸湿性[ 9 ]。

2. 7絮凝沉淀法吸附澄清技术即絮凝沉淀法是应用吸附澄清剂(又称絮凝剂)对不稳定的胶体溶液或混悬液进行处理,使之澄清稳定的一种新兴制剂技术,在保留绝大多数有效成分(包括有效高分子物质)的前提下,去除提取液中的杂质,用于中药制剂的工艺改进及分析,同时可广泛应用于饮料、酱油等食品的生产。中药

提取液中含有大量微细粒子、粘液质、蛋白质、果胶、淀粉等复杂成分,这些物质共同形成1~100nm的胶体分散体系。吸附澄清剂则是通过絮凝剂高分子的电中和、吸附架桥、网捕和卷扫作用,使体系中粒度较大的颗粒及具有斯托克沉淀趋势的悬浮颗粒絮凝沉淀,而保留绝大多数有效的高分子物质,如多糖等,并利用高分子天然亲水胶体对疏水胶体的保护作用,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及澄明度[ 10~12 ]。英锡相等[ 13 ]进行了心安胶囊工艺改进及山楂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的研究,原工艺采用醇提法,结果吸潮严重,采用水提加ZTC1 + 1澄清剂法,产品的吸潮性大大降低。桂卉等[14]考察乙醇、壳聚糖、101果汁澄清剂、ZTC天然澄清剂对中理脂康颗粒剂水提液有效成分含量及总固体含量的影响。结果壳聚糖对大黄酚的含量基本无影响,并使制剂总固体含量减少30. 8% ;乙醇、101果汁澄清剂、ZTC 天然澄清剂在使制剂总固体含量降低的同时,也使大黄酚的含量降低。有人将壳聚糖(脱乙酰基甲壳素)用于黄芪口服液的澄清,既能除去杂质又不影响黄芪甲苷及多糖的含量。将壳聚糖用于陈皮、红花等二十味中药浸提液的澄清,证明均能起到一定的澄清作用,且能保留葛根、补骨脂、槐米、降香等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考察80味不同成分、不同药用部位药材的澄清范围,对其中部分单味药材进行TLC鉴别及含量测定,并将絮凝液与水煎液、醇沉液作比较,结果表明壳聚糖絮凝剂用于大部分单味中药浸提液均能起到一定澄清作用,保留其中大部分有效成分,并能明显提高多糖和有机酸的转移率[15]。王波云[16]做了101澄清剂对藏青果药材提取液的澄清效果考察,结果表明澄清剂可完整地保留药液的有效成分及口味,且澄清后药液性质稳定。使用101澄清剂的澄清法可以代替乙醇沉淀法,该法操作简便,节约乙醇,降低能耗,能缩短工艺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及质量。

3 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辅料的研究

中药浸膏大多有引湿性,引湿性强的浸膏如辅料选择不当制成颗粒后,会吸湿变软,结块甚至呈流浸膏状,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贮存期,如采用适当的辅料常可克服引湿性,提高产品质量。

在制颗粒、微丸时选择恰当的辅料,或浸膏细粉与适当辅料混和,可降低其吸湿性。如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可溶性淀粉、无水乳糖、甲壳质、磷酸钙等均可调节制剂的吸湿性,特别是磷酸钙,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这些无机盐,对于强吸湿性药物,常用此几种物质作辅料,原因钙盐本身有强吸湿能力,而且吸水后形成不容易扩散的结晶水,减少对药物的影响。在选择其他用途的辅料时要考虑它自身的吸湿性。如在做泡腾剂时,棕榈酸具有吸湿性,应考虑选择其他辅料,或尽量减小用量。而辅料之间的比例选择恰当也能够减小吸湿性。但吸湿并不是制剂中存在的唯一问题,选择时还要综合考虑对其他方面质量的影响,如制剂的崩解、溶出等。

富志军等[17]考察了乳糖、微晶纤维素、淀粉等几种辅料对风湿灵胶囊内容物吸湿性的影响,结果乳糖吸湿程度虽最小,但单独用乳糖作辅料,经外观观察、一但吸湿则不能维持药粉的粉末状而液化成半固体状,其外现变化与纯浸膏相似,微晶纤维素虽较乳糖吸湿程度稍大,但吸湿后药粉仍维持其粉末状,淀粉吸湿程度最大。药粉抗湿性因加入辅料后而改善,加入微晶纤维素后,其休止角降低,流动性增加。李铜铃等[18]考察了不同辅料对中药冲剂吸湿性的影响,结果也是微晶纤维素防潮性能比较好,乳糖虽防潮性能比较好,但吸湿后液化成半固体状。王秀良等[19]考察了不同赋性剂及配方对中药喷雾干燥浸膏粉制粒的影响,结果含微粉硅胶的配方引湿性最小,且随含量增高引湿性有减少的趋势。冯翰等[20 ]考察了三种不同配方的辅料对消炎胶囊吸湿性的影响,结果淀粉和PVP作为辅料不仅可明显

降低吸湿率,使吸湿率降低达27. 3%,且辅料用量亦符合要求。吕艳春[21]进行了丹参剂最佳辅料选择的研究,认为乳糖是防潮性能最好的辅料。龚慕辛[22]进行了消渴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结果确定选用可溶性淀粉、糊精经适当配比做为辅料,使成型容易,且吸湿性降低,为大生产提供了参考。王地等[23]进行了调肝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结果以乳糖作辅料的颗粒优于以糊精或可溶性淀粉作辅料的颗粒。

4 制粒技术的应用研究

浸膏粉制颗粒和微丸后,减少了表面积,流动性好,有利于制剂的防潮。颗粒、微丸的制备方法也会影响其吸湿性。中药提取液喷雾干燥效率高,适合热敏性成分,所得浸膏粉均匀、细腻、含水量低,溶解性好,但由于比表面积很大,因而易吸潮,粘性强,易粘连成团,制粒因难,必须添加适当的赋形剂以降低浸膏粉引湿性,并利于制备软材和制粒。试验中发现加入微粉硅胶可改善浸膏粉的引湿性,特别是将蔗糖与微粉硅胶以适当比例配合使用,既可改善颗粒的引湿性,又能较好地克服制粒时易结块、粘附、搅拌不均、阻塞筛网等缺点。颗粒制软材时,由于有些辅料是亲水性的,乙醇的浓度也会影响制剂最后的吸湿性。不同的制粒方式制得颗粒的吸湿性不同。黄虹等[24]进行了三种方法制备的结代停冲剂颗粒的形貌特征及其溶解速率的研究,结果吸湿程度为:快速搅拌制粒<挤压制粒<摇摆制粒。

湿法制粒通过搅拌浆的不停搅拌,切割刀的运动,粘合剂的加入,制成颗粒。湿法制粒所形成的颗粒较致密,表面较光滑,水等溶剂不易透入,溶解缓慢。流化床制粒由于制粒机构造不同,制粒过程中,颗粒粉末间受的力不同,造成制得的最终颗粒状态差异很大。流化床制得的颗粒有较大的分散性,颗粒内孔隙较大,使水易渗透崩解。但是,通过流化床制粒可以减少辅料的加入量,改变吸湿性材料的空间分布,尽可能的阻止水分的进入而提高制剂的防潮能力。

5 包衣技术

中药浸膏制剂有吸潮、软化、结块等现象。常见的解决办法是对其进行薄膜包衣。中药浸膏片用一些防水聚合体如HPMC、EC、丙烯酸衍生物(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进行包衣,可大大降低产品的吸湿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25]。卢良华等[26]进行了尼莫地平薄膜包衣片的研制,采用Eudm5icE100等辅料进行薄膜包衣,结果达到了防潮效果,未改变药片的质量,不影响溶出度。陈鸿彬等[27]进行了欧巴代在中药浸膏片薄膜包衣中的应用的研究,结果两种彩色包衣物粉欧巴代OY-C和OY交替混和包衣的包衣片具有较好的外观和防潮性能。

6包装

随着市场不断推出新药,浓缩中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及部分维生素、抗生素稳定性较差,易受温度、湿度的影响,采用一些新型的防潮包装材料PVC和PVDC 等可使药物稳定性大大提高。铝塑包装和双铝包装防潮性能较好。把片剂、胶囊剂放入聚烯烃PTP防潮包装袋内,热封,结果此包装袋显示出较好的弹性和较低的水蒸气透过性,药物稳定性大大提高[28]。

黄可[29]进行了药品包装的防潮性能研究,结果玻璃瓶包装的防潮性能优于塑料瓶;瓶口封蜡包装优于不封蜡包装。玻璃瓶包装的封口材料防潮性能大小依次为木塞>塑料塞>蜡纸;塑料瓶包装的性能依次为双环套盖>旋纽胶垫单盖>旋纽塑盖。

另外由于中药浸膏成分的复杂性,浸膏的干燥方式也会影响其吸湿性。如醇沉后保留了大部分亲脂性成份,如生物碱、黄酮类、挥发油、皂苷类等。这些成

份往往多具有强烈的生理活性,将它们人为地从水溶性成份中分出后,放置于大气中,有些成分因吸潮而变软、结块;有一部分成分,则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以流体状态出现;也有一部分成分,因与上述成分共存而使整个熔点降低,这种情况往往也会被一概误认为是“吸湿”。这时如果将浸膏放入烘箱内,以加温的方式去潮,效果适得其反,浸膏仅会因为温度变高而变软、变稀,所以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将浸膏放入盛有生石灰或硅胶的干燥筒内,置阴凉处数日,这样既可以去水分,又可以防止因高温而引起的变软、变稀。干燥温度、时间也会影响其吸湿性,通过考察,确定最佳条件。

7 小结

中药制剂的吸潮问题是一直是制药工作中的较为普遍的难题,研究分析中药全浸膏制剂吸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中药浸膏剂的工艺制剂改进,必将提高药物的质量及稳定性,增强疗效,加速中药制剂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 1 ]王萍,叶代望.槐莲胶囊水提醇沉工艺的研究[ 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1, 3 (3) : 43. [ 2 ]袁明德.论离心沉降和沉降式离心机在中药提取的应用[ J ].中成药, 1996, 18 (6) : 44. [ 3 ]范碧亭.中药药剂学[ 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111.

[ 4 ]李淳.复康灵胶囊制剂工艺研究[ 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 17 (1): 64.

[5]愈加林.用超滤法制备中药浸膏制剂[J ].中药材, 1989, 12 (5): 44.

[6]李永吉,闻杰.中药固体速溶制剂生产工艺[ P].中国专利: CN1086128A, 1994–07–05.

[7]徐玮一,王征.超滤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J ].基层中药杂志, 2002, 16 (2) : 46.

[8]冯颖.大孔吸附树脂新工艺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J ].中医药学刊, 2003, 21 (2) : 316.

[9]杨桦.大孔吸附树脂用于川草乌中总生物碱的分离提取[J ].中成药, 2000, 22 (8) : 535.

[10 ]常津,任晓文,魏民,等.天然絮凝剂对生脉饮提取液的精制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 1998, 13 (2) : 22.

[11 ]A·Bertelt.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of flocculation processin the laboratoryand inplang[J]. Progcolloid&polymscl,1994,95:16.

[12 ]杜成安.吸附澄清法在中药水提液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J ].中成药, 1993, 5 (11) : 2.

[13 ]英锡相,李绍维,田福珍,等.心安胶囊工艺改进及山楂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 ].辽宁中医杂志, 2001, 28 (2) : 113.

[14 ]桂卉,罗杰英.中理脂康颗粒剂澄清工艺的研究[J ].中成药, 2001, 23 (7) : 476.

[ 15 ]张彤,徐莲英,陶建生,等.的研究[ J ].中草药, 1999, 30 (10) : 744.

[ 16 ]王波云,于洋,程志,等. 101澄清剂对藏青果药材提取液的澄清效果考察[ J ].中国药业, 2002, 11 (1) : 75.

[ 17 ]富志军,周东新,孙岩.风湿灵胶囊剂的成型工艺研究[ J ].中成, 药, 2002, 24 (1) : 13.

[18 ]李铜铃,贾玉蓉,魏波.不同辅料对中药冲剂吸湿性的影响[ J ].华西药学杂志, 1993, 8 (2) : 80.

[19 ]王秀良,向大雄,赵绪元.不同赋性剂及配方对中药喷雾干燥浸膏粉制粒的影响[J ]. 2002, 24 (2) : 90.

[20 ]冯翰,张晓冬,冯伟.三种不同配方的辅料对消炎胶囊吸湿性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 2002, 15 (4) : 279.

[21 ]吕艳春,高亮,栾东晓,等.丹参冲剂最佳辅料的选择[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9,

22 (4) : 84.

[22 ]龚慕辛,季小梅,关键.消渴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J ].北京中医杂志, 2002, 21 (5) : 305.

[23 ]王地,贾富霞,高燕,等.调肝颗粒剂成型工艺的研究[J ].北京中医杂志, 2003, 22 (5) : 54.

[24 ]黄虹,华捷,何国珍,等.三种方法制备的结代停冲剂颗粒的形貌特征及其溶解速率[J ].中成药, 2002, 22 (2) : 120.

[25] Sherwood,Bob;Zelemik,Joseph A;Schaible,David:Wilhelm.Pro -cess for cospray dying liquid herbal extracts with drysilicified DiCC US 2003D203050.

[26] 卢良华,孙军,周天芳,等.尼莫地平薄膜包衣片的研制[J].华西药学杂志,2001,16(3):208.

[27] 陈鸿彬,张洁玫.欧巴代在中药浸膏片薄膜包衣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2000,16:28.

[28 ]Take shita, Koji; Ochiai, Shinya; Y oshinaga, Masanobu. Moisture proofpress-through packages (PTP) using polyolefins and theirmanufacture. JP 2003063559

[29 ]黄可.药品包装的防潮性能研究[J ].医药导报1998, 17 (5): 349.

中药制剂分析作业

中药制剂分析作业 1. 试述中药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答: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多样且复杂,杂质来源途径多,使中药制剂原材料质量难控制;其次,药效成分与机体作用机理间缺乏相关性,使分析水平难以评判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的质量水平;此外,中药分析起步晚,基础薄弱,分析方法有限,也制约了中药分析研究的发展。发展趋势: ①分析方法向着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和微量的方向发展,分析仪器向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更好的方向发展,如 HPTLC、HPLC、GC、HPCE、LC-MS联用等,起到分离分析的双重作用; ②中药的指纹图谱进一步完善,更好的用于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 ③中药制剂对照品的制备,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与确定; ④中药分析检测成分向多指标方向发展; ⑤体内药物分析的深入研究,为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与化学合成药物分析相比中药分析有何特点? 答:中药制剂分析与化学合成药物分析有很大的区别,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干扰较多,被测成分含量偏低,波动较大;且中药分析研究没有化学合成药物研究的深入,处于起步阶段,分析方法、指标确定不全面。具体特点如下: ①测定对象不同,化学合成药测单一有效成分;中药含一至多种有效成分,还有活性成分、指标性成分。 ②含量高低不同,西药含量高,中药含量低,因而采用的测定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 ③分析理论不同,西药为线性理论,中药包括线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 ④分析过程中杂质检查不同,化学药包括重金属、有关物质、溶剂;中药包括重金属、残留农药、霉变、虫蛀物质。 ⑤中药分析方法的敏度度、准确度、质量标准化较化学合成药物薄弱。 3.干燥失重测定和水分测定有何区别?常用水分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干燥失重是指药物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是水分、结晶水,也包括其它挥发性物质;水分测定仅针对中药材中水分进行测定。常用水分测定方法有: ①烘干法---不含或含少量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②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 ③减压干燥----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及遇热易分解的药材; ④气相色谱法----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各类型中药制剂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⑤费休氏法。 4.薄层色谱法对生物碱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定性鉴别时,为减小拖尾现象应如何选择展开剂?答: 薄层色谱法对有机酸类成分定性鉴别时,选择硅胶为吸附剂时,硅胶显弱酸性,应在展开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酸(如乙酸),可防止拖尾现象。 对于生物碱类,多选用氧化铝为吸附剂,选用中性溶剂为展开剂;若采用硅胶为吸附剂,则选用碱性展开剂为宜;但对某些碱性较弱的生物碱可使用中性展开剂。为减少拖尾现象,还应滴加适量的氨水。

第十九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第十九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一)最佳选择题 1.中药检查项下的总灰分是指 A.药材或制剂经炽灼灰化后残留的无机物 B.药材或制剂经炽灼灰化遗留的有机物质 C.中药材所带的泥土、砂石等不溶性物质 D.药物中遇硫酸氧化生成硫酸盐的无机杂质 E.中药的生理灰分 2.对中药制剂分析的项目叙述错误的是 A.中药注射剂的检查项目有装量差异、无菌、澄明度和pH等 B.合剂、口服液的检查项目有相对密度和pH测定等 C.颗粒剂的检查项目有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等 D.散剂的检查项目有粒度、外观均匀度、水分和装量等 E.丸剂的检查项目主要有溶散时限和含糖量等 3.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时,最常用的纯化方法是 A.萃取法B.结晶法C.柱色谱法 D.薄层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法 4.在中药及其制剂分析中,应用最多的鉴别方法是 A.HPLC法B.GC法C.TLC法D.UV法E.IR法5.在中药材的灰分检查中,更能准确地反映外来杂质质量的是A.总灰分B.硫酸盐灰分C.酸不溶性灰分 D.生理灰分E.碳酸盐灰分 6.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残留农药检查时,当接触农药不明时,一般可测定A.总有机氯量B.总有机磷量 C.总有机氯量和总有机磷量D.总有机溴量 E.总有机溴量和总有机氯量 7.以下药品中需进行显微鉴别的是 A.山楂叶提取物B.肉桂油C.清开灵注射液 D.三七E.西洋参口服液 8.对易霉变的桃仁、杏仁、酸枣仁等需额外进行的检查项目是.A.含氯量测定B.含磷量测定C.妥布霉素测定 D.含硫量测定E.黄曲霉素测定 (二)配伍选择题 [9—10] 以下水分测定法中 A.甲苯法B.减压干燥法C.烘干法 D.气相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 9.含挥发性成贫贵重药的药品中水分测定用 10.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中水分测定用 [11—13] A.性状鉴别B.微量升华法鉴别C.色谱鉴别 D.显微鉴别E.化学鉴别 11.利用其外观、形状及感官性质等特征作为真伪鉴别依据的方法是

浅谈中药复方制剂研制

浅谈中药复方制剂研制 学生姓名:杨洲 所在院系:动物医学学院 所学专业:动物医学 学号:A06080047

摘要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复方制剂在当代医学的广泛应用,对中药复方制剂制备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索,提倡复方制剂制备工艺研究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组方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剂型,优选合理的制备工艺流程,并对其进展进行评价。 关键词:中药复方;制备工艺;研究思路

复方制剂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成分或药材组方的制剂。根据其成分组成,可分为化学药品复方制剂、中药复方制剂和中西药复方制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回归自然”、“绿色生活”、“低碳生活”呼声日益高涨,中医药事业前景一片光明。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随着物理化学、中药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相互渗透,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中药事业的不断进步。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也显得愈发重要。 1 中药复方制剂概述 中药复方制剂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中医用药的基本形式。与单纯对抗和补充的药物干预模式不同,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辨证后,针对病因病机的关键环节,以中药药性理论为基础,遵循“君臣佐使”,配伍诸药形成“有制之师”,来针对患者的证或病,达到整体综合调节作用。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其中医药理论的文化背景难以被其他文化背景的医药界人士接受,其次是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工艺落——“作坊”式的生产很难跟上现代社会步伐,还有传统中药复方制剂剂型落后(主要为汤剂),用量大,服用不方便,跟不上现代人生活节奏,传统中药复方制剂质量不稳定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中药制剂设计与制备。解决办法:(1)以临床疗效为依据,中药复方制剂的主要功效和配伍理论为前提,选用恰当的药理模型,利用多种新兴技术,对中药复方制剂的物质基础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进行了作用机制的研究。(2)运用现代制剂工艺,使其服用方便,外观精美。(3)加强质量稳定性研究,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1]。 有效药物应用于临床必须选择适宜并保持高疗效的剂型[2]。科学、合理的制剂工艺研究是确定药物适宜剂型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中药复方新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制剂工艺研究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进程和临床用药的有效与安全[3]。

中药制剂分析重点精修订

中药制剂分析重点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一章 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和方法(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如原料药材 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1) 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别。 3)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 4)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5)中药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 6)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非单一性。 7)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多元性。 3.国家药品标准:药品管理法规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4. 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 5.外国药典缩写: 《美国药典》:USP 《英国药典》:BP 《日本药局方》:JP 《国际药典》:Ph.Int 6.中药制剂分析基本程序:取样、制备供试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测报告 7.提取方法及适用范围: 1)溶剂提取法 萃取法:适用于液体制剂 冷浸法:适用于固体样品的提取 回流提取法:适用于固体制剂的提取,对热不稳定或具有挥发性的组分不宜用连续回 流提取法:使用索氏提取器连续进行提取,操作简便,节省溶剂,提取效 率高,遇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成分,此类成分具有挥发性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升华法:利用某些成分具有升华性质的特点 5)微博辅助萃取:将样品置于不吸收微波的容器中,用微波加热,进行萃取8.净化方法及适用范围: 1)液—液萃取法:适用于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物质 2)色谱法:适用于同一类总成分的分析测定 3)沉淀法 4)盐析法 5)固相微萃取 9.检查的分类: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10.含量测定的步骤:药味的选定、测定成分的选定、测定方法及条件的选定、方法学考查 内容。

药学学科生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兰州大学药学院

药学学科生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100703:生药学 一、学科概况 生药学是一门以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应用现代生药学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及其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与保护的学科。以应用植物分类学、天然药物、生物化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研究西北地区高原天然药物的来源、分类、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产及品质评价、药效药理、毒理,着重研究道地药材、珍稀药用植物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同时加强与化学、医药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集中药资源调查、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生药混乱品种的鉴定整理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等为一体的研究体系。二、培养目标 培养的研究生应科学作风严谨、求实,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 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能够独立进行药用植物野外调查、采 集、整理和鉴定植物标本;能开展生药的鉴定研究、质量研究、中草 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等研究工作;外语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并达

到四会;毕业后具有独立进行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 1.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2.生药鉴定与资源的综合利用 3.中、藏药及其复方质量标准和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32.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 公共课计入总学分; 学科通开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门,计入总学分; 专业基础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门,计入总学分; 方向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专业外语计入总学分; 人文与科学素养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必修环节计入总学分; 补本课不计入总学分;

中药剂型改进的调查报告开题报告

目录 1、选题依据 (3) 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3) 1.1.1论文题目 (3) 1.1.2研究领域 (3) 2、论文调查的意义 (3) 3、论文调查研究的内容 (3) 3.1调查我国目前中药剂型的现状 (3) 3.2调查我国人民群众常用中药剂型 (3) 3.3中药剂型的开发重点 (3) 3.4我国中药剂型存在的不足 (3) 4、调查方法及步骤 (3) 4. 1通过网络数据资源对中药剂型的间接调查 (4) 4.2通实地调查和询问 (4) 4.3记录查阅的资料和访问的资料,分别进行归类 (4) 4.4资料整理 (4) 4.5 撰写调查报告 (4) 5、论文进度计划 (4) 5.1选题 (4) 5.2查阅资料 (4) 5.3统计分析资料 (4) 5.4论文撰写 (4) 6、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 (4) 7、参考文献 (9)

1、选题依据 1.1 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1.1.1 论文题目:中药剂型改进的调查报告 1.1.2 研究领域:现代中药制剂 2、调查的意义 中药剂型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品种繁多,近几十年来中药剂型的研究,大量吸收了现代药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开发出许多中药新剂型,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多种给药途径和有效的防治药物。然而目前中药剂型研究尚有不少问题值得深入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原有的药物剂型就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如用于急症救治的汤剂、散剂、丸剂等都是属于口服给药剂型。因此,服用后须经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产生药物效应。因而在药物产生效应之前将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1)胃的排空速率;(2)胃内容物;(3)胃肠分泌物及粘膜内的代谢;(4)血液循环一一肝脏的药理作用:(5)药物的溶出速率等,因而产生的药物效应缓慢,对处于昏迷状态,饮食不进的危重病人,还存在着服用不便等问题[1]。由于急症患者处于高度危急状况,固此,在治疗上必须争分抢秒急救,因而在药物使用上急需高效、速效、长效型药物,才能满足和适应医疗的需要,所以必须对原中药剂型进行改革,这也是发展中医事业的需要。本文拟对我国(重点是四川等地)中药企业、药店、医院的中药剂型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国的中药剂型有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准确把握当前全国中药剂型的实际现状,深化药品改革,加强医药品的针对性,提高中药剂型的实效性,探索实施中药剂型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1]。 3、论文调查研究的内容 3.1 调查我国目前中药剂型的现状 3.2 调查我国人民群众常用中药剂型 3.3 中药剂型的开发重点 3.4 我国中药剂型存在的不足 4、调查方法及步骤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中药制药公司的调查分析以实现其目的。调查方法分为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其一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并调查现在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其二实地调查了解中药制剂公司对中药剂型的开发利用现状和实地对群众的问卷调查。 4.1 通过网络数据资源对中药剂型的间接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重点综述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分析期末考试~ 级王学姐by---10 回忆了一下本届考试的内容,不太记得了,说下大概。答案不一定全对。考试题型:)分*20一.填空题(1杂质的检查分为: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残余农药检查,黄曲霉1. 素检查,二氧化硫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 2.取样的基本原则:代表性,真实性,科学性阴性对照溶液是将制剂处方中减去欲鉴定药味后的其它所有各味药材,按制剂方法处理3.后,再以制备样品供试液相同的比例、方法、条件制成溶液。:凡例,正文,附录,索引4.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 5.氧化反应,代谢反应为药物代谢第一相反应,结合反应为第二相反应 6.挥发油为混合物,含脂肪族,芳香族,萜类类物质。-碘化钾,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硅钨酸7.生物碱沉淀试剂:碘 分)单选题(2*10二.给了药材名其他有选填题,选择题第一题是以下哪项为砷盐检查法,有 一题是皂苷的性质,称,让你选鉴别方法,所以要记得药材的主要成分是哪类物质。)判断题(2*10三.重金属是指能与硫化钠沉淀的物质。错,硫代乙2.1.取样后的样品要销毁。错,留样观察。芦丁与槲皮素4.Hgs。酰胺,硫化钠。3.熊胆的主要成分牛磺熊去氧胆酸,朱砂的主要成 分中药大。5.Rf在聚酰胺薄层上芦丁的极性大,所以芦丁的Rf小。错,芦丁酚羟基比例小,皂苷流动相中加入二乙胺,顺序反过来6.浓酸,稀酸,水。错,矿物质的处理顺序是混合酸,不记得了,大概是说可以使原本不能分开的有双键等差异的物质分开。错,加入硝酸银。7.不含熊磺酸的阴性对照二至丸的鉴别的试剂有二至丸供试品,不含女贞子的阴性对照溶液,溶液。)简答题(1*8,1*7,1*10四.方法学考察的内容:提取条件的选定;净化分离方法的选定;测定条件的选择;空白试验1.重复性试验;检测灵条件的选择;线性关系考察;测定方法的稳定性考察;精密度实验;敏度及最小检出量;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前提:药物组成稳定、原料稳定、制 备工艺稳定 3.类似上述简答题中的第六题。给了一段蜜丸提取鉴别的文字,问目的和提取到的物质。第一问是问将蜜丸打碎后加入水溶散的目的。第二问是问加入乙醚提取到的物质及鉴别方法,第三问是问加入甲醇后提取到到的物质及鉴别方法。 五.综合题(15) 复方丹参方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 (1)叙述丹参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定性鉴别的方法并说明现象。 (2)叙述三七的提取分离方法及用高效液相定量分析的方法。 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⑴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日本学者对浸膏剂质量进行研究,

浅谈中药透皮制剂的发展

摘要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药物透过角质层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TTS具有其它给药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免去人体胃酸和酶对药物的破坏和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可以减少给药次数、毒副反应小、出现不良反应时可随时中断治疗、药物以恒定的速率进入体内使病人易于接受。这些独特的优势使TTS成为国内外制剂学专家研究的重点,但TTS技术在中药领域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可喜的是许多学者已开始进行中药透皮吸收给药的实验研究。发展中药透皮系统,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药的挑战,也是中药外治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药透皮给药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整理。

目录 摘要 ------------------------------------------------------- 1 一、中药透皮促进剂 ----------------------------------------- 3 1.冰片 2.薄荷 3.桉叶油 4.双戊烯 二、与化学透皮促进剂联合使用的研究 --------------------------- 4 三、制剂研究 ------------------------------------------------- 5 1.软膏剂 2.巴布膏 3.喷雾剂 4.乳膏剂 5.贴剂 6.方药 四、药理作用研究 --------------------------------------------- 6 五、临床应用研究 --------------------------------------------- 7 1.中药调成糊状贴敷 2.贴片经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 3.中药穴位敷贴透皮制剂 4.中药透皮贴膏 5.中药气雾透皮吸收 六、结束语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理化检验学习小结

第一篇仪器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1.概述 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 3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 5.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红移与蓝移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 max:可作为定性依据;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有红外活性。 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1、伸缩振动 2、变形振动 红外分光光度计 仪器类型 两种类型:色散型、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自旋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 核磁共振现象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氢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 核磁共振共振条件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能级裂分; (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 0 / H0 = / (2 ) 自旋偶合: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自旋-自旋偶合,简称自旋偶合。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

中药各剂型优点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膏方能补什么 补虚扶弱 凡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或因外科手术、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均应冬令进补膏方,能有效促使虚弱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 抗衰延年 老年人气血衰退,精力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者,可以在冬令进补膏滋药,以抗衰延年。中年人,由于机体各脏器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出现头晕目眩、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等,进补膏方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纠正亚健康状态 膏方对调节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使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的作用较为显着、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环境中工作,不少年轻人因精力透支,出现头晕腰酸、疲倦乏力、头发早白等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使他们恢复常态。 防病治病 针对患者不同病症开列的膏方确能防病治病,尤其对于康复期的癌症病人,易反复感冒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冬令服食扶正膏滋药,不仅能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在体内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来年防复发,抗转移,防感冒,增强抵抗力。 适用对象 编辑

⒈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⒉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⒊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⒋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⒌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服用季节 编辑 一、冬令进补 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 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

中药制剂分析期末重点复习归纳

考试题型及分值: ①填空题1x10 ②单选题1x20 ③配伍题1x5x2 ④多选题2x10 ⑤对下列方法得画线部分做出解释(变相问答题)3题(共20) ⑥计算题3题(共20):一题必为杂质限量 第一章绪论 ☆中药制剂分析得主要内容(了解):①中药制剂得鉴别 ②中药制剂得检查 ③中药制剂得含量测定 ★掌握中药制剂分析工作得基本程序、取样得要求与基本原则 中药制剂分析检验得程序一般可分为取样、供试品溶液得制备、供试品溶液得测定(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书写检验报告等【1】。 取样得要求:取样必须符合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得要求; 取样得基本原则: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代表性; ★我国现行得质量标准就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与局(部)颁标准,二者军事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与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药典包括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相应解释得内容就是什么? ①凡例②正文③附录④索引 现行版药典为2015年版,分成四部。 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与提取物、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等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 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为总则 凡例:就是解释与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验得基本指导原则,对一些与标准有关得、共性得、需要明确问题以及采用得计量单位、符号、术语等,用条文加以规定,以帮助理解与掌握药典正文并避免在文中重复。 正文:为药典得主体,包括所收载得全部药材与制剂品种得质量标准、 附录:收载本版药典得制剂通则,药材与饮片检定通用法,物理常数测定法,通用法,专项测定法,生物检定法,试药试液、缓冲液、指示剂与指示液、滴定液以及对照品与对照药材,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等项内容。 ★凡例中需要特殊记忆得知识点 ①常温系指10-30℃,乙醇未标明浓度时,均系指95%(ML/ML) ②取样量得精确度:称取“0.1g”系指称取量可为0。06-0、14g; 称取“2g”,系指称取量可为1。5-2、5g; 称取“2、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5—2、05g; 称取“2。0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95-2、005g”、 ③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得千分之一。 ④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得百分之一。 ⑤取用量用“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得±10% ⑥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得差异在0、3mg以下得重量。 ☆外国药典:(1)美国药典(USP)(2)英国药典(BP)(3)欧洲药典(EP)(4)日本药典(JP) 第三章中药制剂得鉴别 ★中药制剂得鉴别得内容包括?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与生物鉴别等。 ★显微鉴别得概念、所针对得鉴别对象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抗菌、抗病毒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工程1311班姓名:张坤煌学号:201321042023 摘要:进入21 世纪以来,海洋生物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各类海洋生物中可提取分离到具有各种药用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力。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药理研究,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本文就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几种重要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分别进行概述,概括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种类、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抗菌、抗病毒。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marine organism has become one of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medicines. Medicinal active compounds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of being new medicines.The environment of sea is changeable and complex,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marine microorganism.In recent years,many uniqu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found in the researches of marine microorganism.The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y of these bio active materials were studied,which provide new hope for the development to of new medicines and the cure of different diseases.Several kinds of important bio activity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such as anti-tumor,antibacterial,enzyme and enzyme inhibitor activity.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ctive materials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kinds,research method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marine organism were briefly expounded,and foreground of marine organism in near future were prospected. Key words: Marine organism;Active material;Anti-bacteria;Anti-virus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生物种类20多万种,其多样性远远超过陆地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高压、低营养、低温和无光照等条件,从而形成了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代谢系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及许多具有新颖、特异化学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颖并具有多样性:有枯类、聚醚类、当醇类、皂昔类、生物碱、多糖、小分子肤、核酸及蛋白质等,并具有丰富的生理及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试图从中开发结构明确,疗效肯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以用于攻克人类面临的重大疑难疾病,其中具有高生物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海洋生物毒素备受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1.1 国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美国是最早研究海洋生物抗菌肽物质的国家之一。随着“回归自然”浪潮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生态与污染、化学致癌物等的关系。天然产物的化学分离与化学分析的长足进步,使现在能以从前根本不可实现的速度进行分子的提取与鉴定。 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的经费为

中药制剂分析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 中药制剂分析重点 选选择题(单选 30 道、多选 5 道共 35 分)填空(10 空每个 1 分)题问答题(论述题 2 道、简答题 1 道共 25 分)释义题(10 分)质量分析题(20 分)考试时间: 11 月月 8 日下午第一章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每 5 年审议改版一次检验程序分为取样、制备供试品、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书写检测报告取样的原则是均匀合理,取样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代表性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圆锥四分法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萃取法、冷浸法、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升华法、微波辅助萃取净化方法: 液-液萃取法、色谱法、沉淀法、盐析法、固相微萃取固体取样法可分抽取样品法、圆锥四分法升华提取法适用于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提取鉴别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真实、完整、清晰、具体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P 13 -P 14 四、检查和五、含量测定重点看,可能会出简答题第二章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草酸钙簇晶为大黄的鉴别特征加有荧光剂的硅 1 / 13

抗病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动。另一方面是对外固定器设计理念的研究,骨折治疗的观 点从AO 到BO 的发展经历了20多年,自从AO 技术之始,在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了若干严重的不足。AO 所强调的早期恢复骨折解剖学连续性力学的完整性,既强调坚强的内固定,就是其生物力学片面性的表现。但人们也发现,如此应力下产生的无骨痂一期愈合,其骨折愈合质量并不理想。有鉴于此,一些学者提出“重点维护局部软组织血运”的生物学为主的骨折治疗概念,即BO (B i ol ogical Q steosynthesis )概念。为了更加全面合理地阐述其内涵,AO 学派的Pal m ar 提出“骨折治疗需着重寻求骨折稳定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一种平衡”。Gautier 等也曾于1994年提出将加压获得的坚强固定,改为“小而合理的固定”,为BO 理论作出了科学的注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称为中国接骨学(Chinese O steosynthesis )简 称CO [10] 。其“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十六字方针是当代CO 代表人物尚天裕学术思想的核心。其中动静结合之“动”,包括肌肉的生理性收缩运动和外力的作用。肌肉的生理性收缩运动传达到骨折端,产生轴向的生理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外力则是通过牵引使骨折断端获的合适的生理应力刺激。“静”即固定,有效合理地固定是骨折治疗的中心环节。中国接骨学的固定蕴含着弹性固定和有限固定的原则。过分强调“静”必然导致“绝对固定”,其结果是应力遮挡等不良反应。过分强调“动”,就丧失了骨折端愈合的基本条件。CO 学派一贯主张力争解剖复位,必须功能复位,绝对保证折端的骨膜软组织少受损伤,维持断端血运,促进骨折愈合。随着人们对骨折的进一步认识,外固定的设计原则也由原来的要求生物力学的固定转变为生物学固定。2 外固定治疗胫腓骨的前景 现在,临床上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还仅限于开放性,严重软组织损伤等无法手术内固定的骨折,但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大家对外固定认识的改变,外固定治疗胫 腓骨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外固定器治疗手术创伤小,保护骨膜,保护断端的软组织,又可进行断端的加压,符合BO 的理论,也是CO 骨科工作者不断研究,不断改良的结果,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材料的改进、构型的更新、固定的合理已基本消除了使用者对骨外固定器的疑虑。现代骨外固定器已不是简单的外固定,而是可以与内固定相媲美的一种很好的治疗骨折的方法,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及普及意义。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79. [2]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 ].第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645-2646.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25. [4]明新杰.万向加压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 ].中医正骨,1999,11(9):9-10.[5]谭磊.自制T 形三维支架抗分离加压螺钉撬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 ].中国骨伤,2005,20(9):91-92.[6]邓杰林.SG D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148例报告 [J ].实用骨科杂志,2003,9(1):51-53.[7]Tied man JJ,L i pp iell o L,Connolly JF,et al .Quantitative r oent 2 genographic densit o mery f or assessing fracture healing [J ].Clin orthop,1990,253:279-286. [8]董福慧,关继超,赵勇,等.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研究 [J ].中国骨伤,2001,14(1):14-16.[9]戴克尅戎,荣国威.骨折治疗的AO 原则[M ].北京:华夏 出版社,2003.242-244. [10]孟和.中西医结合骨科外固定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5.121-122. [收稿日期]2009-01-21 抗病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赵凤柱1,韩小敏 2 (1.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山东曲阜273100;2.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9)06-428-03 中草药抗病毒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或者直接杀灭病毒、保护正常的细胞和组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加强自身抗病毒能力等。现将抗病毒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综述如下。1 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 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草药 可分为两大类[1] 。①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常用的有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篙、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辛黄、虎杖、侧柏叶、金银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芍药、 艾叶、蜂胶和射干等[2-5] 。②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人体免 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作用。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2 抗病毒中草药的活性成分 甘草:大多数研究认为甘草中有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和甘草多糖。最近分离到甘草中抗病毒成分GX,GX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复制有明显的抑制效果,GX 抗RS V 作用是多途径的,不仅有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而且对于进入细胞的病毒,无论是在病毒复制的早期,还是在病毒复制 的中晚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 。甘草酸能抗肝炎病毒、疱疹属病毒、H I V 病毒及S ARS 病毒。甘草酸抗病毒活性强,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 、RNA 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但由于其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低,长期使用会引

中药剂型改进的调查报告开题报告

中药剂型改进的调查报告开题报告

目录 1、选题依据 (3) 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3) 1.1.1论文题目 (3) 1.1.2研究领域 (3) 2、论文调查的意义 (3) 3、论文调查研究的内容 (3) 3.1调查我国目前中药剂型的现状 (3) 3.2调查我国人民群众常用中药剂型 (3) 3.3中药剂型的开发重点 (3) 3.4我国中药剂型存在的不足 (3) 4、调查方法及步骤 (3) 4. 1通过网络数据资源对中药剂型的间接调查 (4) 4.2通实地调查和询问 (4) 4.3记录查阅的资料和访问的资料,分别进行归类 (4) 4.4资料整理 (4) 4.5 撰写调查报告 (4) 5、论文进度计划 (4) 5.1选题 (4) 5.2查阅资料 (4) 5.3统计分析资料 (4) 5.4论文撰写 (4) 6、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 (4) 7、参考文献 (9)

1、选题依据 1.1 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1.1.1 论文题目:中药剂型改进的调查报告 1.1.2 研究领域:现代中药制剂 2、调查的意义 中药剂型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品种繁多,近几十年来中药剂型的研究,大量吸收了现代药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开发出许多中药新剂型,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多种给药途径和有效的防治药物。然而目前中药剂型研究尚有不少问题值得深入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原有的药物剂型就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如用于急症救治的汤剂、散剂、丸剂 等都是属于口服给药剂型。因此,服用后须经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产生药物效应。因而在药物产生效应之前将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1)胃的排空速率;(2)胃内容物;(3)胃肠分泌物及粘膜内的代谢;(4)血液循环一一肝脏的药理作用:(5)药物的溶出速率等,因而产生的药物效应缓慢,对处于昏迷状态,饮食不进的危重病人,还存在着服用不便等问题[1]。由于急症患者处于高度危急状

中药制剂分析 练习 复习 考试 重点 一

期末要到了大家好好复习吧 一、单选题: 1.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一般不包括() A.阐明中医药理论 B.制定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 C.建立分析检测方法 D.制定制剂用原料质量标准 1.2.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样品时,溶剂选择的主要原则是() A.与水混溶原则 B.易挥发原则 C.相似相溶原则 D.价廉原则 1.3.从液体制剂中直接萃取弱酸性成分时,水相的pH应调至() A.pH≤pKa-2 B.pH≤pKa+2 C. pH≥pKa-2 D.pH≥pKa+2 1.4.与聚酰胺产生吸附能力最强的成分是() A.蒽醌 B.黄酮 C.皂苷 D.生物碱 1.5 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是() A.黄芩苷 B.甘草酸 C.氯原酸 D.冰片 1.6.C18属于() A.键合相硅胶 B.离子交换树脂 C.大孔吸附树脂 D.聚酰胺 2.1. 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最适用于() A. 用药材提取物制成制剂的鉴别 B.用水煎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C. 含有生药原粉的知己的鉴别 D.用蒸馏法制成制剂的鉴别 2.2. 在六味地黄丸的显微鉴别中,不规则分枝状团快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丝无色,直径1~6μm,是( )的特征 A.山药 B.茯苓 C.熟地 D.丹皮 2.3.在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中,草酸钙簇晶大,直径约60—140μm,是( )

的特征 A.牛黄 B.大黄 C. 雄黄 D.冰片 2.4.应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来鉴别中药制剂的某种成分时,以测定该成分 的最大吸收波长的方法() A.最常用 B.最少用 C.不常用 D.一般不用 2.5. 在TLC法中,涂铺薄层时使用的玻璃板最好是: A.优质平板玻璃 B 普通玻璃 C 有色玻璃 D,毛玻璃 2.6在中药制剂的色谱鉴别中,薄层色谱法比薄层扫描法 A.少用 B.常用 C.较少用 D..应用一样多 2.7.在薄层色谱鉴别中,硅胶薄层板的活化条件是 A.410℃烘30min B.310℃烘30min C.210℃烘30min D.105℃烘30min 2.8制备薄层板用于中药制剂定性鉴别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将吸附剂1份和水( )份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 A:2 B. 3 C.4 D. 5 2.9.加有荧光剂的硅胶G表示方法为() A.H254 B.H365 C.F254 D.F365 2.10. 高效液相色谱法英文缩写是 A. TLC B.TLCS C. GC D. HPLC 3.1 在酸性溶液中检查重金属常用的试剂是() A.硫代乙酰胺 B.氯化钡 C.硫化钠 D.氯化钠 3.2在重金属检查中,标准铅液的用量一般为 A.1ml B. 2ml C.3ml D. 4ml 3.3硫代乙酰胺与重金属反应的最佳pH值是() A. 2.0 B. 2.5 C.3.0 D.3.5 3.4重金属的检出通常需先将药品灼烧破坏,灼烧时需控制温度在: A. 400-500℃ B.500—600℃ C. 600—700℃ D.700—800 3.6砷盐检查法中,制备砷斑所采用的滤纸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