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品计量的误差问题

浅析油品计量的误差问题

油品计量的误差问题多是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故原因企业为了能够合理的解决油品计量的误差问题只能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法,才能够期待更加良好的误差控制效果。

1?油品计量误差问题产生原因

油品计量误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从计量值传递缺乏规范性、应用范围控制不够合理、计量行为规范性有待提升等方面出发,对于油品计量误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1?计量值传递缺乏规范性

计量值传递缺乏规范性是导致计量误差出现的根本性原因之一。计量值传递不规范因为油品计量结果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并且在进行管理时应当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这能够起到完善计量效果的作用。然而通常来说在坚计量的整个过程误差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误差情况的扩大化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隐形下滑和社会公众形象受到无形中的损害,最终产生综合性的负面影响。

1.2?应用范围控制不够合理

应用范围控制不够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油品计量所存问题分析的关键在于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优化,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对于和计量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部分进行优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因为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有待提升,因此导致了应用范围控制不尽如人意。这集中表现在了管道输送流量过大,但是其本身所用流量范围较小,则会使得计量控制不够合理。其次,因为在计量过程中还存在着管道输送量与流量计范围不符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必然会造成流量计超范围运行,最终会使得油品计量结果误差的增加。故在这一前提下企业只有通过对所存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结果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起到规范管理和减少油品计量误差的产生与出现的效果。

1.3?计量行为规范性有待提升

计量行为规范性有待提升主要是指油品计量行为不规范取样的行为过多且难以彻底取缔。通常来说取样工作的质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油品计量工作的后续进行,油品的取样工作本身需要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这主要是因为取样工作是否规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品计量化验数据的精确程度。因此这意味着工作人员应对于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其次,计量行为规范性有待提升还指的是化在部分实际测量中往往因为设备或操作等因素有很大的误差,这主要因为常用的测量装置由水浴温度计和玻璃密度计以及其他设备的性能不符合计量的要求,因此才对于测量结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油品计量误差问题应对措施

油品计量误差问题应对措施应当具有具体性和全面性,以下从完善计量管理模式、增强计量人员专业水平、提升计量设备精度等方面出发,对于油品计量误差问题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2.1?完善计量管理模式

油品计量误差问题应对的第一步是完善计量管理模式。企业在完善计量管理模式的过中首先应当着眼于加强油品计量操作行为管理取样,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人员来负责取样,以确保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够满足测量的具体要求。第二,完善管理的控制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还应当监督和控制的石油采样以及数据记录和测试等方面的行为。并且通过现场监督来确保每个环节可以指定与行业标准。同时企业在完善计量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努力的提高抽样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增强计量人员专业水平

油品计量误差问题应对的关键在于增强计量人员的专业水平。企业在增强计量人员专业水平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细致的判定工作人员的技能是否符合认证工作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专业的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测量结果。其次,加强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起到进一步降低石油产品的测量误差的效果。因此企业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应首先选择具有参加测量工作经验测量实验的专业能力和专业需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还需要确保测量员更有责任感和专业性。

2.3?提升计量设备精度

油品计量误差问题应对需要着眼于提升计量设备的精度。企业在提升计量设备精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加强流量计质量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当根据原油计量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流量计设备,并在测试前对设备的流动性能进行测试。其次,在提高计量设备精度的过程中企业还应在使用过程中对于计量标准进行定期校准,以显著提高流量计应用的准确性。

3?结束语

如何减少油品计量中的误差是提升原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分析油品计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并选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就能够为今后油品计量工作更高的工作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解兆友,韩国强.浅议如何减少油品计量中的误差[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0):270.

浅析油品计量的误差问题

王明强?李宝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济南输油分公司?山东?济南?250000摘要:油品计量误差问题的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原因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阐述油品计量误差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对于油品计量误差问题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油品计量?误差问题?误差控制

189

油品计量员培训教程(全面)

油品计量员培训教程 引言: 培训的目的:为了加强各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技术工作和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减少因计量发生的贸易损失和纠纷,保证计量的公正、准确、可靠和满意。 第一部分:计量概述 第一节计量工作简史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物体和物质,是通过一定的“量”来描述和体现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因此就必须对各种“量”进行分析和确认,既要区分量的性质,又要确定其量值。而计量工作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从广义上说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 计量在历史上称为度量衡或权度,包括长度、容积、质量的计量,所用的主要器具是尺、斗、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改善生活条件的客观需要,人类社会最早的计量器具--“度量衡”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度量衡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公元前221年,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其他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了度量衡。两千多年的历代封建朝的度量衡制度,基本上都是沿用了制,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末期,“米”制才正式传人我国。 1792年,法国天文学家德拉布里和麦卡恩对法国敦刻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之间的地球子午线长度进行了精确测量,确定了子午线的长度,再取其四千万分之一作为一米。与此同时,拉瓦锡尔等人也仔细地测量了在温度4℃时一立分米的纯水质量,并定义为1千克,并用铂铱合金制做了米原器“阿希夫尺”和千克原器,于1799年6月22日保存于法国巴黎的国档案局里,又称做“档案局米”和“档案局千克”。 1875年3月.法国政府召集20个的政府代表与科学家参加的“米制外交会议”。同年5月20日由17个的代表正式签署了“米制公约”,设立了国际计量局(BIPM)。当时长度单位“米”的定义是:“在0℃时,米尺左右两端光滑面上,两中间分划线间沿米尺测量轴的距离”。由于米制的构成比较科学,很快就为大部分所接受并相继采用。 由于旧中国一直处于各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各种计量制度混用,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1949年中华人民国成立后,设立度量衡处,负责全国度量衡的统一管理工作。1954年全国人大批准设立计量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米制的推行;计量器具检定;建立基准器;监督指导计量器具的制造修理、销售和进出口;审定工业计量标准器的设置;起草制定有关计量面的法规、文件等”。1977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颁发《中华人民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并规定我国逐步采用国际单位制。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段多寿 段多寿: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油气储运,1999,18(11) 45~46。 摘要在石油及其液体产品的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油罐容积标定的误差、石油计量器具误差、计量操作误差以及使用石油计量换算表不当造成的误差。在分析各种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计量误差的办法。 主题词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Duan Duoshou:Analysis on the Accuracy Error in Product Metering,OGST,1999,18(11)45~46. In metering petroleum and its liquid products,the metering errors produced mainly are as follows:volume calibration of tank,measuring instruments,human mistake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petroleum conversion table.Based 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error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to cut back the metering errors. Subject Headings:metering,error,reason,analysis 在国内液体货物的贸易计量中,普遍将油罐和油轮当作计量器具。然而在使用这些容器交接油品时,计量误差不但不能避免,甚至会给经营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亏损。 一、油罐容积标定误差 按JJG168—87《立式金属罐容量》试行检定规程规定,容量为100~700m3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2%;容量为700m3以上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 0.1%,置信度为95%。然而这一误差还不包括因底板负重凹陷造成的底量误差。据文献[1]介绍,这一未经计量的误差数接近于可用容量的0.3%。此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油品计量知识题库

计量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测量液面至( 罐底 )的垂直距离叫检实尺。 2、从检尺点至( 罐底 )的垂直距离称为检尺总高. 3、量油尺的尺锤应为(铜质)材料,使用(500)克尺锤。 4、量油尺应采用钢石油尺,尺的长度为(5)米,最小刻度为(1)mm,全长误差在(±2)mm以内,并附有出厂合格证和校正表。 5、钢卷尺没有( 合格证 )和( 校正表 )禁止使用. 6、检尺读数时先读(毫米)后读(厘米). 7、量油尺有折弯时,该尺要( 一定不可以使用 ). 8、当量油尺的刻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该尺( 不准使用 ). 9、温度计应采用棒状(全浸式)水银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 并附有(合格证)和校正表。 10、当温度计的刻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该温度计( 不准使用 ). 11、温度计离测温盒侧壁的距离不小于(10)mm,感温泡距杯底应为 (20-30)mm; 12、测温盒应由(铜质)或(铝合金)材料制成。 13、测温盒的容积不得小于(200)毫升。 14、测温盒的提拉绳应选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材料制作。 15、装运轻质油品的罐车,在装完(10)分钟后,方可上车计量。 16、测温停留时间规定是汽油、煤油、柴油不应少于(5)分钟;润 滑油不应少于(15)分钟;重质滑油、汽缸油、齿轮油不应少于

(30)分钟。 17、油品计量时,要对油品的重量进行(空气浮力)修正。 18、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必须在装完且静止 ( 2分钟 )后进行. 19、进行液体测温,检尺和采样时,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大于 s ),下落速度不大于(1m/s ). 20、重质油检空尺计算高度是=检尺高-下尺数+( 浸油高度 ). 21、检实尺时,应做到( 下尺平稳 )( 触底轻 )读数准; 22、在计量过程中,F值、K值均应保留到小数点后第( 5 )位. 23、雷雨和( 6 )级以上风的雷雨天禁止上罐作业,必要时要( 2 )人 配合,并采取安全措施. 24、在石油计量中,石油的标准密度用( ρ20 )表示. 25、油品的计量方法有体积法、重量法、( 体积重量法)。 二、选择题 1.从检尺点至( D )的垂直距离称为检尺总高. A.钟罩; B.加热管最高处. C.积水槽底部. D.罐底 2.在炼厂中油品要进行计量的目的是( A ). A.掌握油品进出厂经营结算依据; B.依不同的生产过程和时间而异. C.为了保证油品的质量; D.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 3.检温时,测温盒在油中停留时间,润滑油不少于( B )分钟. A:3 B:7 C:10 D:12

油库油罐自动计量应用规范

-实施类板块业务制度 制度制度/ 文号编号主办制度/数质量科技处

部门版本会签数质油品与非油品销售/所属业务类别发展规划处部门量管理/计量管理审核下位制度制定者企管处各销售企业部门签发解释权归属日月2013数质量科技处年日期生效废止说明/ 自印发之日起生效日期为了加强油库油罐自动计量应用管理,规范油库自动计制定目的量管理,促进油库油罐自动计量的推广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企业计量管理办法》制定依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品销售企业油库计量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适用范围各销售企业调试、油品销售企业油库油罐自动计量系统选型、安装、约束对象使用维护的管理。业务/ 类别涉及的相关制度/ 所属/ 层级 1 1 管理原则 1.1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主管部门要做好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的选型、招标、安装验收、使用和维护,保障其处于良好的计量状态。 1.3 信息化管理的原则。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要建立计量信息管理板块,实现计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1.4 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各企业计量管理部门要设置自动计量系统的系统管理员,负责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的使用调试和定期校验;油库要配备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油罐自动计

量系统的运行监控和日常检测比对工作。 2 部门职责 2.1 发展规划部门: 2.1.1 负责协调油罐自动计量系统厂家进行技术维护和故障修理。 2.2 计量管理部门: 2.2.1负责对油罐自动计量系统提出技术要求,参与选型、招标,进行计量技术指标审核确认。 2.2.2参与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2.2.3负责组织实施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的定期校验。 2.2.4负责油罐自动计量系统交接发生超差引起的争议、纠纷的确认、处理工作。 2.2.5 负责制定油罐自动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2 2.2.6结合油库需求和意见提出液位仪应用信息系统建设需求和改进升级意见。 2.3 油库: 2.3.1负责油罐自动计量系统日常使用维护工作。 2.3.2负责油罐自动计量系统日常测试比对工作。 2.3.3负责将油罐自动计量系统运行情况和测试比对数据定期上报计量管理部门。 2.3.4参与油罐自动计量系统校验调试工作。 2.3.5参与油罐自动计量系统安装、调试、验收工作。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一、原油的组成 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 1、颜色与气味 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 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

(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 →15℃的密度→吨桶比 →计算出API (注API=141.5/15℃密度-131.5) (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 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 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凝点与含蜡量及蜡的熔点有关,含蜡越多,蜡熔点越高则其凝点越高。凝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原油在低温下贮存和使用。 5、闪点(依据GB/T 261-2008测定) 原油的沸点越低,其闪点越低。闪点是贮运原油的重要指标,因为贮运温度不允许超过闪点。

油品计量工考试及习题

综合计量初级工习题集 一、填空题 1.量油尺由()、()、()和()组成。 2.检尺前油面稳定时间不少于(),温度测量应精确到(),检尺时应检() 次,尺差超过()时重检。 3.油品消耗可分为()、()和()三种。 4.油库安全技术包括()、()、()、()、()和()。 5.石油体积系数的含义是(),表达式是()。 6.离心泵并联工作时,是为了在同一()下获得一台泵所不能达到的( )。 7.泵的密封包括()和()两部 分。 8.测量时对提尺的时间要求为:轻质油要在尺铊触及罐底的()提起;重质油品要待尺 带周围凹进的油面呈水平后()再提尺。 9.测量时对读数要求:一手握住读数位置的上端,另一手握住下端,两手拉直尺带,视线( ) 尺带。读数时先读()。 10.整列铁路罐车内油品取样时,如果储油是相同油品,取样时除列车()两车必采外,中 间的车辆可任意确定。 11.铁路罐车的测量点为()。 12.测实法的投尺应在尺铊触及油面后,放慢尺铊下降速度,待尺铊距罐底约()厘米时,停稳 后再测量。 13.测定油品密度用的密度计的精度应选用()石油密度计,或相当于此精度的石油密 度计。 14.无论测量任何罐内的油面,必须待油面()和泡沫基本()后再进行测量。 15.液体在静止后,其( )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自然形成了( ),这个特性称为液体的( )。 16.离心泵上部平衡管的主要作用是( )和( )。 17.比热是指单位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 18.储存油品的石油容器内石油液体温度的测量应精确到()。 19.根据油库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性质,油库可分为()和()两大类型。 20.按储油设备建筑材料可分为()和()两大类。 21.根据储罐形状,金属油罐又可分为()、()和()三类。 22.国际单位制规定容量的计量单位是()和与倍数或分数单位相结合而成的计量单位, 还允许并用的其他单位是()。 23.油罐按建造位置划分为()罐、()或半地下罐和()罐等,按设计规 范要求,目前加油站均为()罐。 24.油罐在大气和罐内液体压力的作用下应无()和计量基准点的()不变。 25.机械呼吸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自身()来控制油罐的()和罐内()。当罐内 进油或油温升高,气体达到阀的控制压力时,阀被(),罐内气体通过呼吸阀(); 当油罐出油或油温降低,罐内真空达到控制的()时,罐外大气顶开呼吸阀()。 26.容积为10立方米以上新建、改建、()及()的用于液体容积计量的固定卧式圆 筒形金属罐的容积检定必须按()进行。

油品计量员年度工作总结

年度总结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到公司工作已两年有余的时间了,2012年即将过去,过去的一年里,在公司领导正确方针的指引下,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思想业务技能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政治思想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对待各种工作任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勤恳工作,任劳任怨。这期间,从陌生到熟悉,这与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借此机会向各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公司领导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在业务部计量班各位同事和相关协作部门同事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顺利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现将2012年工作总结如下: 1.坚决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 2.在新油种不断到岗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更新测量技术和理念,在保证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开拓了很多新的辅助检测技术,为安全生产提供准确数据。 3.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公司的所有规章制度,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优质的服务质量做好计量检测相关工作。 4.锐意开拓,不断进取,掌握新的检测技术,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5.合理安排时间,利用科学、合理、专业的测量方法和正规的操作程序对油品的日常测温,检尺,取样等做相关计量检测。 6.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和各位同事一起共同把计量工作做好。并做好各种测量工具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工作。 回顾一年来的辛勤工作,我在计量检测领域内仍感不足,仍需不断学习。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以品质取胜的时代,品质是企业的生命,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责任,要让品质成为每位员工心中重中之重。我们有好的技术,好的服务,更要有过硬的品质才能在客户心中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 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企业人品格、精神和智慧的体现。品质,就应该如同长城一样,历经千百年风雨和战火的洗礼、考验,至今仍旧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自豪! 品质对公司的利益与成长、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至关重要的关系。2012年即将过去,2013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到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新的起

油库油罐自动计量应用规范

板块业务制度-实施类 制度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品销售企业油罐自动计量应用指导规范 制度编号/制度文号 制度版本/主办 部门数质量科技处 所属业务类别油品与非油品销售/数质 量管理/计量管理会签 部门 发展规划处 下位制度制定者各销售企业审核 部门企管处 解释权归属数质量科技处签发 日期2013年月日 废止说明/ 生效 日期自印发之日起生效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油库油罐自动计量应用管理,规范油库自动计量管理,促进油库油罐自动计量的推广应用。 制定依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企业计量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品销售企业油库计量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适用范围各销售企业 约束对象油品销售企业油库油罐自动计量系统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的管理。 涉及的相关制度/ 业务 类别/ 所属 层级/

1 管理原则 1.1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主管部门要做好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的选型、招标、安装验收、使用和维护,保障其处于良好的计量状态。 1.3 信息化管理的原则。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要建立计量信息管理板块,实现计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1.4 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各企业计量管理部门要设置自动计量系统的系统管理员,负责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的使用调试和定期校验;油库要配备专(兼)职技术人员负责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的运行监控和日常检测比对工作。 2 部门职责 2.1 发展规划部门: 2.1.1 负责协调油罐自动计量系统厂家进行技术维护和故障修理。 2.2 计量管理部门: 2.2.1负责对油罐自动计量系统提出技术要求,参与选型、招标,进行计量技术指标审核确认。 2.2.2参与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2.2.3负责组织实施油罐自动计量系统的定期校验。 2.2.4负责油罐自动计量系统交接发生超差引起的争议、纠纷的确认、处理工作。 2.2.5 负责制定油罐自动计量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关于原油静态计量减小误差方法的探究

关于原油静态计量减小误差方法的探究 随着我国进口原油上岸数量的逐年增加,原油储罐静态计量已成为原油码头大型站库的重要原油交接方式。对于原油站库来说储罐的静态计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形成企业盈亏的重要核心部分。这就要求运销计量管理上必须以多种形式的计量方法做比对,从影响计量准确度的关键因素上下手,抓好运销计量质量。而原油静态计量影响因素中的油品取样、油品化验、大罐检定、油品计量方法都对原油计量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原油的静态计量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探究。 标签:原油储罐;计量误差;原油静态计量;误差控制 油品静态计量是油品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计量方式,包括容器计量和衡器计量两大部分。容器计量是油品在油罐、油船、铁路罐车、汽车罐车、桶等容器内进行的计量,在直接上岸的进口原油油量交接中,主要采用立式金属油罐进行原油静态计量。要做到准确计量就应该尽量减少计量过程中的误差。根据油品静态计量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计量仪器准确度、计量方法的合理性、计量人员的责任心等。为此,保证计量器具使用的合法性、加强计量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合理使用多种计量计算方法比对油量的准确性,是将油量计算误差进行最小化控制的保证。 1 油库储油罐原油静态计量交接简介 原油静态计量一般是通过人工检尺、测温、取样并化验油品的密度、含水率,最后依据国家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纯油量。 1.1 中石化所属企业原油储油罐的计量交接执行标准是 ①GB/T19779-2005;②GB/T13894-1992;③GB/T8927-2008;④GB/T4756-2015;⑤GB/T1884-2000;⑥GB/T8929-2006。 1.2 原油静态计量所使用的计量器具 1.2.1 立式金属油罐 罐体无严重变形,无渗漏,罐体倾斜度不超过设计高度1%,油罐应按相应的检定规程,由有资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用于贸易交接计量的油罐必须由有授权进行强制检定资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并出具符合技术要求的罐容表及有效的检定证书。 1.2.2 量油尺 量油尺应符合GB13236 ,每半年检定一次,正确使用检定证书上提供的修

浅谈如何提高油品计量准确性

浅谈如何提高油品计量准确性 油品的保存需要一些特殊的工艺条件,还要确保所实施的工艺措施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实际操作的时候油品的交接计量通常都是用人工检尺计量在油罐中进行测量,而人工检尺计量又很容易造成误差,文章对油品计量时液位测量、油品采样、温度测量、密度换算等环节可能导致的计量误差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减小计量误差、提高计量准确度的措施。 标签:油品;计量;准确性 油品的保存需要一些特殊的工艺条件,还要确保所实施的工艺措施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不过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计量往往有着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油品的计量是有误差的。那么要怎样才能够减少或避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对于油品计量的影响而减小误差呢?所以,确保储存工艺下的油品计量准确减小误差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实际操作的时候油品的交接计量通常都是用人工检尺计量在油罐中进行测量,而人工检尺计量又很容易造成误差,其测液位、温度、密度、采样等操作中很难准确无误的得到测量数据,如若操作不恰当所取得的数值误差是很大的。现如今在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情形下,尽量减小油罐人工计量的误差,提升油品计量的准确度十分迫切。 1 油品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导致油品计量不准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影响储罐测量准确性方面而言,环境变化的影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具体的说,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计量误差就是多种环境因素和测量标准之间有着不同的差异,如有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就很容易导致装置测量产生误差。在实际的操作中,因为环境的变化会产生的罐压力和介质温度变化,所以介质液体和气体体积变化是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在对液体位置的测量误差进行分析以后,再对介质的温度变化引起的计量误差的计算,可以看到产生误差的一些原因,这样做有助于日后对于测量设备的误差值进行校核,还有助于对计量仪器进行改进,对有效补偿机制来说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检尺计量有许多的环节,像测量温度、采集样本、视密度换算、油品液位等,而这些环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基本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1.1 容量测量误差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没有使用的油罐需要做严格的标定,如果不按照标定的相关要求进行工作,就极有可能使得油罐容积表不能精准的显示数据,进而增加下一次标定前的误差。此外,因为天气、地点以及液压的作用,还会导致其变形,进而直接影响到油品计量的准确度。通常所讲的油罐容积都是在空罐条件下测量出来的,至于液体静压力以及罐壁温度等特殊情形的影响作用并没有算入其中,只是将它们作为理论来计算的时候才测算。不过,因为在日常的生产中,在给油罐充油的时候,油品重量可能会导致罐底下沉,油罐的底部也会根据充卸油的情况有所而改变。

油品计量工习题集及答案

综合计量工初级习题集 一、填空题 1.量油尺由()、()、()和()组成。 2.。 3.油品消耗可分为()、()和()三种。 4.油库安全技术包括()、()、()、()、()和()。 5.石油体积系数的含义是(),表达式是()。 6.离心泵并联工作时,是为了在同一()下获得一台泵所不能达到的( )。 7.泵的密封包括()和()两部分。 8.测量时对提尺的时间要求为:轻质油要在尺铊触及罐底的()提起;重质油品要待尺带周围 凹进的油面呈水平后()再提尺。 9.测量时对读数要求:一手握住读数位置的上端,另一手握住下端,两手拉直尺带,视线( )尺带。读 数时先读()。 10.整列铁路罐车内油品取样时,如果储油是相同油品,取样时除列车()两车必采外,中间的车 辆可任意确定。 11.铁路罐车的测量点为()。 12.测实法的投尺应在尺铊触及油面后,放慢尺铊下降速度,待尺铊距罐底约()厘米时,停稳后再测量。 13.测定油品密度用的密度计的精度应选用()石油密度计,或相当于此精度的石油密度计。 14.无论测量任何罐内的油面,必须待油面()和泡沫基本()后再进行测量。 15.液体在静止后,其( )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自然形成了( ),这个特性称为液体的( )。 16.离心泵上部平衡管的主要作用是( )和( )。 17.比热是指单位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 18.储存油品的石油容器内石油液体温度的测量应精确到()。 19.根据油库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性质,油库可分为()和()两大类型。 20.按储油设备建筑材料可分为()和()两大类。 21.根据储罐形状,金属油罐又可分为()、()和()三类。 22.国际单位制规定容量的计量单位是()和与倍数或分数单位相结合而成的计量单位,还允许 并用的其他单位是()。 23.油罐按建造位置划分为()罐、()或半地下罐和()罐等,按设计规范要求, 目前加油站均为()罐。 24.油罐在大气和罐内液体压力的作用下应无()和计量基准点的()不变。 25.机械呼吸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自身()来控制油罐的()和罐内()。当罐内进油或油 温升高,气体达到阀的控制压力时,阀被(),罐内气体通过呼吸阀();当油罐出油或油温降低,罐内真空达到控制的()时,罐外大气顶开呼吸阀()。 26.容积为10立方米以上新建、改建、()及()的用于液体容积计量的固定卧式圆筒形金属 罐的容积检定必须按()进行。 27.汽车油罐车是公路运输液体石油化工产品的()车。汽车油罐车由油罐、汽车

8第八章静态计量误差分析11.07.

第八章 静态计量误差分析 应用静态方式对油品进行计量时, 常用的计量器具主要有立式金属罐 (包括外浮顶罐和 内浮顶罐)、卧式金属罐(包括铁路油罐车、汽车油罐车和油库或加油站卧式储油罐 )及油船(包 括油驳和油轮)等。对任何一种计量器具而言,其自身及使用中存在或产生各类误差是必然 的。而计量器具的误差又必然会影响其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了解各类误差产生的原因, 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以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尽量降低和减少误差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节立式金属罐计量误差分析 立式金属罐作为静态计量方式中主要的计量器具,应用非常广泛。在 体石油产品计量技术规范》中规定了立式金属罐的计量准确度为 ±).35%。 一、立式金属罐综合误差的定量分析 目前国内常用的油品商品质量交接的计量公式有 m 20 V 20 F (8-1) m (20 1.1) V 20 (8-2) m D t V t (8-3) m {[(V to V fw ) CTSh] VCF WCF} m f r (8-4) 下面以式8-2为例分析误差来源。 由式8-2可推导出油品商品质量的计量误差公式为 dm dV 20 d ( 20 1.1) (8-5) m V 20 20 1.1 以下分析式8-5的各项误差来源。 1、油品标准密度 20 方面的误差估计(以20取720.0kg/m 3和置信概率为 95%为例) 式8-5 d( 20 1.1)/( 20 1.1)中主要有下列误差因素: (1 )视密度和视温度测量误差造成 20的误差1 ① 视密度t 测量误差U 1 按照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规定,若使用 SY — I 型石油 密度计,其最小分度值为 0.5 kg/m 3,准确度为±).5kg/m 3,故该密度计带来的基本误差是 ±).5kg/m 3。测量油品密度时,示值估读误差为 ±).2kg/m 3o 据部分油罐测试证明:只要罐内 油品不是明显分层,则在 1/6高度和5/6高度处油品密度差值就不会大于 0.1kg/m 3,故按规 程分别从上、中、下层取样,其代表性试样的密度差不大于 ±).3kg/m 3o 由于上述各分项误 差的符号是不确定的,彼此相互独立,没有相关性,所以视密度的测量误差 U 1按方和根法 合成,即 U 1 ■■ 0.52 0.22 0.32 =±).616 kg/m 3 ② 视温度t 测量误差U 2 根据国标GB/T1884规定,若使用分度值为 0.2C 的玻璃全浸棒式水银温度计,则其基 本误差为±).3 C 。读取温度示值时,示值估读误差为 ±0.1 C 。由于读取密度计和温度计示值 时的不同步,估计在这段时间间隔内温度计的示值变化不会大于 ±)2C,故温度计的测量误 差为 JJF1014《罐内液

加油站计量培训心得体会

加油站站长培训心得体会 当知道我可以参加这次的站长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通过这几天来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懂、不想懂、不屑懂的知识,各位领导的指导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我觉得,要想当好加油站站长,做好加油站站长的本质工作,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要想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 1、拥有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要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建立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如何服务、如何促销、如何管理等等,这些不仅是一门技术,它更是一门艺术。要对此成功驾驭,是需要一番奋斗的,是需要长期坚持的。 3、站长是与员工以及终端客户交往最最密切的基层最高领导,其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加油站经营、业绩、销量。所以作为领导要注重语言文学的培养,提高自己即兴讲话的水平。言简意赅、声文并茂,这很重要。 二、设备的维护 定期对加油站各设备进行检查,比如油枪是否漏油、发电机是否运转正常等等,如发现隐患问题,及时解决,使之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对服务区员工的管理 1、作为经理不要摆架子,因为员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远大的抱负,他们往往和经理一致,在某一领域的 其它界面,有其高度的见解。我认为明智的管理者应该放下架子,主动把自己摆到与员工相同的位置上,应该谦虚地接受员工的批评,并与员工一起讨论改进工作中的问题。 2、管理者应讨论和命令并重。员工从自身角度来说,不太喜欢被别人命令,而是喜欢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但当大家在一起讨论而达不成一致时,就需要进行决策,必要时只有采取命令强制执行。 3、要敢于批评,不必担心员工害怕批评。其实每个员工都不喜欢被别人批评,但是只要通过批评来说服员工,员工往往不但不会生气,而且也会因此事佩服你的管理才能。 4、制度的公平,我觉得比合理更重要。某条制度的某一款项可能不尽合理,但只要公平,对每位员工一视同仁,往往不会产生太大的矛盾。制度的合理性可以根据加油站的需要,不断地改进,而制度执行的公正性一定要至始至终地坚持下去。 5、上级对下级要忠心。我们不要一味地命令下级对上级的忠心,同时,我们上级也要对下级忠心。不可以试图欺骗自己的下级,上级应积极维护下级的利益,在证据各方面不足的情况下,要假设下级是无辜的,如下级出了差错,作为领导也要承担责任,不能把所有过错推给下级。 6、有效的员工管理,可以使员工具有团队精神,有了团队的向心力和明确的方向,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对于员工管理,一方面要恰到好处勇于激励员工,对于员工成绩要给予肯定,要认可。在员工具有不满的情绪时,管理者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对待并弄清事情的原由,并及时快速解决问题。想方设法与员工打成一片,经常与员工进行交流,打破员工与领导的隔阂。 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促销力度,从而提高油品的销量 1、要提高服务水平,首先对员工自身形象、态度的培养,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服务规范各条款,是每个员工责任;其次是对员工市场意识的培养,要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并逐渐提高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的转变。员工服务意识提高了,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运作链才能得以发挥,以客为尊,使得顾客有了尊贵感,有了宾至如归的感受。良好的服务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留住老客户、抓住新客户的关键。 2、促销形式多样化,对固定的客户群体要进行定期拜访,挖掘潜在客户。抓住一些特殊

油品计量知识总结

一.名词解释及填空: 1.大呼吸损耗:在收油发油时罐内气体空间体积改变而产生的损耗。 2.测量:以确定被测对象量值为目的全部操作。 3.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3.计量的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4.计量学: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 5.馏程:在标准条件下,蒸馏石油所得的沸点范围。 6.馏成的意义在于可用沸点范围来区别不同的燃料,同时还可用来表示燃料中轻重组分的相对含量。 7.初馏点和干点:在加热蒸馏的过程中,其第一滴冷凝液从冷凝器末端落下的一瞬间所记录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他表示燃料中最轻成分的沸点;其最后阶段,即燃瓶底部最后一滴液体气化时所记录的最高气相温度称为终馏点,也称干点,他表示燃烧中最重成分的沸点。 6.浊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开始出现蜡晶体而使液体混浊时的温度。 7.倾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尚能流动的最低温度。 8.凝固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9.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10.计量的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11.误差公理:一切测量都有存在,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所有科学实验中。 11.误差产生的原因:装置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方法误差。 12.在误差理论中,按照误差表现的特性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13.从储罐几何形状看,常用的主要有立式园筒形,卧式园筒形和球形等三种。 13.损耗: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油品的自然蒸发以及未能避免的滴洒、渗漏、容器内壁的黏附、车船底部余油未能卸净等而造成的油品在数量上的损失,称为损耗。 14.油品损耗按照油品物理形态变化可分为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按照作业环节可分为保管损耗,运输损耗和零售损耗,其中,蒸发损耗可以按照发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通风损耗,小呼吸损耗,大呼吸损耗和装油损耗。 15.蒸发损耗:油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中由于自然蒸发而造成的数量上的损失。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有:油品组成、温度、蒸发面积以及容器状况。 (1)小呼吸损耗:因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损耗。(2)大呼吸:指在收发油时罐内气体空间体积的改变而产生的损耗。 (3)自然通风:如果装油容器上部有孔隙,随着容器内部或者外部气压的波动,油气就会自孔隙被排出或空气被吸入。

油品计量安全操作规程

油品计量安全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计量员穿防静电服装,严禁穿带钉子的鞋。 2、检查计量器具是否完好有效。 3、进出油库做好登记。 二、具体操作事项 (一)储油罐液面高度测量 4、计量员应站在油罐的上风口估算油罐液面高度,用纯棉抹布擦拭量油尺对应的刻度范围。 5、从导尺槽将量油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以免破坏静止的液面。 6、量油尺砣接近(20厘米)应放慢下尺速度,避免尺铊冲击罐底。 7、手感量油尺砣触底后,应迅速将尺垂直提起,避免因摆动造成液面波动。 8、读数时先读小数后读大数,读数精确到毫米,尺带不能平放或倒放。 9、油高应测量两次,当两次测量值相差大于1毫米时应重测,直到两次连续测量值相差不大于1毫米为止。 10、根据两次测量值中的第一次测量值,对应油罐溶积查出相应的体积。 (二)罐底水高测量

11、在检水尺上均匀涂抹一层试水膏。 12、计量员应站在油罐上风口,沿导尺槽将检水尺垂直徐徐放入油罐内。 13、检水尺触底时,应静置4分钟,确保试水膏与水充分接触。 14、提起检水尺,读取试水膏变色处的毫米读数;读取时检水尺不应平放或侧置。 15、水高超过50毫米,应及时报告站长,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16、水的高度超过检水尺的测量范围时,可使用量油尺测量水高,方法同上。 (三)油温测量 17、测量时将温度计放置在保温盒内。 18、将温度计置于1/2的液面高度处测量油温,侵没时间不少于5分钟。 19、提取温度计时要迅速,温度计离开液面到读数时的时间不超过10秒钟。读数时温度计垂直,保温盒内液体不能洒出,视线应垂直于温度计,先读小数、后读大数。 20、使用分度值为0.5℃的温度计,应估计读到0.1℃,使用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应估读到0.2℃。 (四)油品密度测量(密度计法) 21、计量员应站在油罐或油罐车的上风口,油罐车在其液面高度1/2处取油样。将油样沿量筒内壁倒入量筒,量筒应放在没有气流的地方并保持平稳。

最新油品销售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油品销售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加油站非油品销售总结第二篇:油品计量员年度工作总结第三篇:油品片区组长年终工作总结第四篇:油品代理销售合同第五篇:非油品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加油站非油品销售总结加油站非油品销售总结 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规范了三个业务流程,即:商品配送流程、商品盘点流程、临近过期商品管理流程。 2、规范了便利店机关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的分工,确定了岗位。 3、丰富了商品进货渠道,寻找最佳供应商,降低了采购成本。由过去的仅仅6家供应商发展到目前16家供应商,每种商品都选取最优价格和服务的供应商,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 4、丰富了商品的品类与品种。在2020年上半年,对部分重点加油站新增了商品近300种,拓宽了商品品种,增加了销售收入。 5、对部分有潜力的加油站的商品货架重新进行了研究调整,

使其陈列更加科学,大大刺激了销售收入的提高。 6、大范围的采取促销手段,改变了过去销售模式单一的局面。从2020年之前的零促销商品到目前参与促销的商品已经多达70多种,使其销售方式更加灵活,有效提高了销售收入。 7、加强了大客户的开发力度,并成功开展了大客户商品配送业务。 三、存在问题: 1、便利店车辆运力不足,严重阻碍了业务的发展。 2、商品的进货渠道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3、商品品种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4、促销方案还可以更加灵活多变。 5、对加油站员工主动销售的刺激措施还需进一步研究。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各项流程的落实情况,规范管理。 2、继续寻找优秀的供应商以及适销对路的商品,继续开展各种不同的主题促销活动,增强经营活力。 3、继续加强大客户的开发力度,为预算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 4、继续加强提高员工销售积极性的奖励办法的研究,启动全员营销计划。 第二篇:油品计量员年度工作总结年度总结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间到公司工作已两年有余的时间了,2020

油品交接计量各类误差因素及计算解决大全

超差原因(作者汪楚): (一)油品挥发所致超损 北油南运中,南北温差较大也成了油品小呼吸损耗的罪魁祸首,另外,在装卸油品过程中,很多港口的设备水平也是导致油品作业高损耗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计量中不可控制的误差所致超损 下海油计量交接过程涉及环节较多,包括各环节在读数上的随机误差,计算方法、本身具有的误差等。 (三)发货港岸 1.发油管线中油品存量改变的影响 (1)人为因素:发油作业将要结束时,由于某种利益的驱动或操作失误,先关闭油罐出口阀门,后关闭码头装船阀门,在泵压力或自流情况下,将管线中的油品部分拉空.拉空后又不用油罐内的油品顶管线或顶管线时故意降低压力,结果使后面装油的那艘油轮出现亏量。 (2)工艺设计缺陷:输油管道由于管段高差,必然存在翻越点.翻越点的存在造成了不满流管段,而工艺设计中往往不考虑这一情况.又由于每次装船的流量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条船,在整个装船作业过程中流量也时有变化,因此每次装船作业结束后,其翻越点后面的不满流管线长度或发油管道总存油量并不完全一致,从而造成发油计量不准而亏量。 (3)低液位发油:当发油发到油罐内出油管上端,且到油液面

的距离少于50cm时,由于液面低和发油速度快,必定产生旋涡,那么油品夹杂着油气随着旋涡一起进入发油管道,从而当发油结束时,必定有许多油气已进入发油管线中.当再次利用该管线发油时,就会产生亏量。 2.浮顶状态改变产生的影响 当浮顶从起浮状态发油到非起浮状态时,罐壁对浮顶的静摩擦力从有到无,因而产生油品计量误差。根据文献分析,按设计摩擦力计量,造成的油品计量误差为±0.04%到±0.15%。而事实上,由于罐壁的不规则,实际摩擦力要比设计摩擦力大,实际误差可能要比这一误差大的多。另外浮顶重量是根据设计图纸或容量比较法得到的,是一个近似值,当浮顶状态改变时,它也给发油计量带来一定的系统误差。 3.油品质量原因方面的影响 一些炼厂生产的油品含蜡量高,冷滤点和凝点高,在北方地区低温时节,易在承运油轮舱内(舶舱内无加温设备)发生析蜡现象,在卸货过程中,大部分析蜡油品滞留于舱底或舱壁且无法卸空,导致入库实收量发生亏量。 (四)装运油轮 (1)人为因素造成亏量。目前油品运输市场并不规范,有的油轮在装运过程中将一部分油品通过暗管线输入到油轮的燃油仓或暗仓中,或在运输途中自盗,以致造成实收亏量。

油品计量知识题库

油品计量知识题库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计量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测量液面至(罐底)的垂直距离叫检实尺。 2、从检尺点至(罐底)的垂直距离称为检尺总高. 3、量油尺的尺锤应为(铜质)材料,使用(500)克尺锤。 4、量油尺应采用钢石油尺,尺的长度为(5)米,最小刻度为(1)mm,全长误差在(±2)mm以内,并附有出厂合格证和校正表。 5、钢卷尺没有(合格证)和(校正表)禁止使用. 6、检尺读数时先读(毫米)后读(厘米). 7、量油尺有折弯时,该尺要(一定不可以使用). 8、当量油尺的刻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该尺(不准使用). 9、温度计应采用棒状(全浸式)水银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0.2)℃,并附有 (合格证)和校正表。 10、当温度计的刻度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该温度计(不准使用). 11、温度计离测温盒侧壁的距离不小于(10)mm,感温泡距杯底应为(20-30) mm; 12、测温盒应由(铜质)或(铝合金)材料制成。 13、测温盒的容积不得小于(200)毫升。 14、测温盒的提拉绳应选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材料制作。 15、装运轻质油品的罐车,在装完(10)分钟后,方可上车计量。 16、测温停留时间规定是汽油、煤油、柴油不应少于(5)分钟;润滑油不应少于 (15)分钟;重质滑油、汽缸油、齿轮油不应少于(30)分钟。 17、油品计量时,要对油品的重量进行(空气浮力)修正。

18、铁路槽车和汽车槽车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必须在装完且静止 (2分钟)后进行. 19、进行液体测温,检尺和采样时,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不大于(0.5m/s),下落 速度不大于(1m/s). 20、重质油检空尺计算高度是=检尺高-下尺数+(浸油高度). 21、检实尺时,应做到(下尺平稳)(触底轻)读数准; 22、在计量过程中,F值、K值均应保留到小数点后第(5)位. 23、雷雨和(6)级以上风的雷雨天禁止上罐作业,必要时要(2)人配合,并采取安全措 施. 24、在石油计量中,石油的标准密度用(ρ20)表示. 25、油品的计量方法有体积法、重量法、(体积重量法)。 二、选择题 1.从检尺点至(D)的垂直距离称为检尺总高. A.钟罩; B.加热管最高处. C.积水槽底部. D.罐底 2.在炼厂中油品要进行计量的目的是(A). A.掌握油品进出厂经营结算依据; B.依不同的生产过程和时间而异. C.为了保证油品的质量; D.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 3.检温时,测温盒在油中停留时间,润滑油不少于(B)分钟. A:3B:7 C:10D:12 4.油品计量先测油品的体积和温度、密度,然后再经换算,得到油品重量的方法称.(C) A:重量法;B:体积法; C:体积重量法;D:标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