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小说特点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舒小说特点初探
作者:刘丽娜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7期
[摘要]从九十年代开始,大陆的商业经济逐渐发达,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个性的体现,普通人,尤其是女性,开始追求精神独立并充分接触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开始产生各种困扰之感的时候,亦舒的小说逐渐的被人们接受和理解,并逐渐在大陆的流行起来。
[关键词]亦舒;特点;文学
一、时代背景
时至九十年代,商品经济的新型社会中,人们的“个性”渐渐得到释放,许更是在传统的家庭之外看到了自己可以发展的更大空间,家庭生活开始成生活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而“爱情”的神奇与浪漫在成熟女性心目位也不再高于生命、自由甚至事业,都市中现实的新生代读者期待是更加们心态、更加贴近现实的作品与作家。而亦舒的小说,“既真实传神,变,更充满着现代精神和城市味道。”从而贴合了这群“白领新生代”的精。满足了她们对自我个性解放、独立意识和强烈的精神追求。
亦舒的小说是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主要是以香美的现代大都市作为背景。她的小说是以描写爱情故事为主题,但主人公发展和身边的社会关系网络有着重大的联系,爱情往往受商业化社会金钱观很重的影响。可以说,亦舒的小说在演绎爱情的表面下展示了一个冷漠都是社会,战士在这种都市环境中,人的个性、心理所受到的种种压抑与
如《我的前半生》、《没有季节的都会》、《圆舞》、《心扉的信》等作品婚问题及其对儿童妇女生活与精神的巨大影响(安儿与对方女儿的打斗);《朝花夕拾》中对未来社会中老人孤寂状态与人们之间冷漠关系的预言金岁月》中对商业社会中激烈竞争及复杂人事纠葛的刻划;《喜宝》、《中对贫富差异造成的命运、心理异化的深刻剖析……这些都显示着亦舒对端揭示的敏锐与尖锐。
二、人物塑造
亦舒在小说的处理和人物的刻画上并未疏于肤浅,而是深入挖掘了深层的社和人物的真实心理,从而使作品拥有了普通通俗小说难以达到的思想深度品成为当代都市人的命运与精神的真实写照。
尤其是《喜宝》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亦舒最出色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小说在1978年,出身寒微的21岁剑桥大学高材生姜喜宝偶然结识富家女勖聪慧邀请参加其与宋家明的订婚礼。她
的才智、谈吐、美貌同时吸引了勖氏父了读书和生计,她选择了勖存姿。她得到了金钱,她与勖存姿有很好的精。然而勖存姿占有欲使喜宝感到失去了自由。终于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国物理教授,后者与她相处融洽,使她感到精神放松甚至想离开勖某。得的勖存姿当着喜宝的面开枪射杀了情敌。紧接着她的母亲在再婚不久自杀至此喜宝万念俱灰,放弃了自己努力多年的大学课程,开始酗酒。她发现不能代替感情,而勖存姿在遭受一系列家庭变故的打击后终于露出老迈之后病死在床,一个亿万富翁的死,也不过就像一个平凡的老人。26岁的姜到大笔的财富,但这些东西此刻对她却并无太大的意义,她已经失去了一春、爱情、生命力。
这篇小说探索了人生存的意义:金钱、爱情、健康,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应该东西,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加充实快乐?对这些问题,小说最终并未给出答人公最后落入寂寞空虚之中。
小说中很多地方描写到喜宝童年生活的困窘,其中充满了对下层人艰难状况与愤懑。同时,喜宝锐利的目光将所有人行为下面的自私、虚伪等个人目:如宋家明初遇她时唯恐后者危及自己地位而对她的防范;勖存姿之所以上投入大量金钱的真实动机等等。
另外,对于喜宝命运的分析,作者也并未简单地把其悲剧归结到社会制度和距上。小说讲述了一个剑桥高材生“堕落”的故事。我们发现,她的选择的、自觉的。事实上,喜宝之所以跟随勖存姿,绝不能解释为简单的“面的堕落”,做出这个决定很大一个原因是因她对男人的失望,以及独自一生活的彷徨。她觉得即使不跟随勖存姿,自己也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我并羞愧,事无大小,若非当事人本身,永远没法子明了真相,聪恕无法了解心情。多年来爱的贫乏,物质的贫乏,一切一切,积郁到今天,忽然得到口,我不可能顾忌到后果,我一定要做了再说。喜宝选择的是一种生存的与爱情无关:“爱情是另外一件事。爱情是太奢华的事。”
同时,喜宝对勖存姿的情感也是十分复杂的,她因痛恨自己的命运而痛恨勖但她也感受到这个老人对她真诚的、心灵上的需要,而且她也依赖着这个她的精神助力。喜宝经常提到她对生活的愿望:“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她曾经希望女人的生活,但德国教授却因此被杀死;至于事业,在喜宝看来不过是求一种手段,当后者得到完全的保证后,前者也就对她不再有吸引力。喜宝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奋斗目标,这就是她最后空虚的最大原因。
三、矛盾的爱情观
亦舒对“爱情”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她确认世界上有“爱情”的存在,而且它是不拘背景、身份,发诸法设计的一种至纯至美的感情。她曾指出说:“中国人讲究‘恩爱情义’涉及恩与义,其中责任大于一切。中国人不懂得爱情最美丽之处,是在乎来去自若,不受礼俗常规所拘,拒绝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亦舒心中感到纯至美的“爱情”很难在现实世界凡俗生活中存在,因而凡是表现这种超的情感的作品,大多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甚至干脆就采用科幻或神话的
《玫瑰的故事》中,黄玫瑰、傅家明、庄国栋都是甘于为“爱情”付出一切至性之人,但是这些人物的存在是虚幻的:黄玫瑰的美丽已近魔幻,围绕个人物经济背景都十分优越,不必为温饱而劳碌奔波。这部作品中的爱情一切的:名誉地位、年龄、时间甚至生命,玫瑰的魔力使每个遇到她的男颠倒,并投入全身心的恋爱中。我们很难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故事,这是型的爱情传奇。这部作品是亦舒唯一一部“唯爱情”的小说。
显然,亦舒是有意识地使这种爱情远离尘嚣,虽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十分想的爱情,但在理智上她却清醒地知道这种至纯至美的爱情事实上是十分:一旦现实内容掺杂其中,它立刻会变了味道甚至土崩瓦解。
如《异乡人》中,原来不顾一切寻找爱人藏身之处的祖斐得知对方是异类并同赴异乡,放弃自己习惯的优裕生活环境时,立即开始犹豫,继而决定放果不是靳怀刚最终留下,两人的爱情显然会就此终结。
与此相对,亦舒善于描写现代都市中历尽磨难的爱情悲剧。小说中的主人公“小布尔乔亚型”的知识妇女和职业妇女,她们有知识、有能力、能自立但在感情生活中却往往饱经沧桑,或情感受过挫折,或感到都市优秀男性、苦于难觅知音。因而她们总是对男女间的感情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有着平和现实的态度,并不奢求完美的爱情与婚姻。
因而,在更多的情况下,亦舒把“爱情”看作是都市生活中的游戏,是繁忙生活之外的必要调剂,男女双方都面对着众多的选择并随时改变着自己的及时行乐。在这个世界里,男女双方斤斤计较的不再是爱情中的种种“误而是一场对双方未来生活均有价值的“婚姻”,这种“婚姻”不再是纯粹”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挤压下清醒的选择,是一种生活方式。
亦舒根本不相信自由竞争的社会能培植至真至纯的爱情。因此她视婚姻危机危机的必然并加以揭示。在她的笔下,大多是“平和的离婚”、“无怨”。她认为,现代人面对婚姻的失败不必困扰于负疚的感情窠臼,而应以至庆幸的态度处之,因为物欲横流的社会,“不求永久,只求辉煌”已成家庭的基本守则。
四、写作特点
亦舒的小说是中西结合,自成一格。倪匡曾说“亦舒自小在香港长大,她的和香港人的脉搏频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学。她的小说不矫揉造作,有人的性格。”
总体看,亦舒的小说(尤其是长篇)与其它流行小说一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复杂的心理剖析,出人意料的故事进展,环环相扣,结局受欧·亨利的影常出乎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如《开到荼糜》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案式的结局;《蔷薇泡沫》中主人公与王子之间的奇异爱情)。在语言形亦舒小说都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这各香港金的紧张生活很吻合。此外,亦舒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泼辣、尖真,常以三言两语切中时弊,鞭辟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