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我看亦舒小说中的小资女性文学
![我看亦舒小说中的小资女性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d3f387524de518964b7d6a.png)
我看亦舒小说中的小资女性文学摘要在香港的通俗文学中,亦舒以言情小说获得文学声誉,她的小说自成一格,散着浓郁的都市气息,语言简练流畅,篇章一气呵成,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模式。
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女性的角度,为女性的命运做出探索,从而塑造了其独特的女性形象,本文以探讨中国20世纪小资女性形象为主线,从爱情、寂寞、独立、衣食和旅行四个方面来论述了小资女性形象的特点,并阐述了亦舒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给我们现代女性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亦舒;小说;小资;女性形象“小资”是199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的名词,它是“小资产阶级”的简称,但是小资产阶级或小资产者并不必然的是“小资”。
当下流行的“小资”一词的理解与看法众说纷纭,而我认为,“小资”一词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生活情调,生活品位,在这种情调和品味中,渗透着对生活和生命的一種感悟和理解,作为这种感悟和理解,它是高于现实法则的一种浪漫情趣。
不管各人看法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小资文学也开始发展并形成了一种气候。
在这里我就以亦舒的小说为例,分析其中的小资女性。
一、关于爱情我认为有着小资情调的人都是怀旧的,比如一杯1878年的波尔多,或者一杯蓝山的咖啡,放着《卡萨布兰卡》或者《刺激1995》的D9碟片,或是和着一首《moon fiver》的舒缓音乐,但是他们的怀旧并非是这样单纯的怀旧,而是他们的脸面向着过去,倒退着走向新的时间和空间,生性有着浪漫的小资们就总是梦想着爱情或者是温暖。
亦舒小说中的一位女主人喜宝这样说过:“在生活中,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爱。
”“第二希望得到什么?”“钱。
”“多少?”“足够。
”“多少是足够?”“不多。
”“还有其他的吗?”“健康。
”可以这么说,亦舒小说中的女主人都是渴望邂逅爱情的,爱情是重要的,奋不顾身的,但是爱与她们的现实生活是有别的,她们大多都是都会里的白领女性,聪明干练,但是在感情生活中却往往饱经沧桑,或情感受到挫折,或感到都市优秀男性的匮乏,苦于难觅知音,因而她们总是对男女间的感情有着清醒的认识,而非一般人的盲目。
浅析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命运
![浅析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8b9f09382af90242a895e5a2.png)
浅析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命运摘要:作为“香港三大奇迹”之一的亦舒,她的言情小说显得与众不同,她以爱情故事为载体,主要书写香港社会中产阶级知识女性的都市生活①。
这些女性的命运道路曲折多变,在命运所带来的痛苦和快乐中,她们徘徊失落过,但她们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自强的精神,使她们在进行人生抉择时遵从内心。
在她们的命运道路中体现着对事业的追求,生活的永不言败和坚韧的精神以及女性的主体地位,将给当代女性一些人生启迪。
关键词:亦舒女性命运社会世态个人经历写作艺术①范岩.论亦舒的小说创作[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Abstract: As one of the "Hong Kong three big miracle" Yi Shu, her romantic novels is different, she to love story as the carrier, mainly writing city life of Hong Kong Society of middle-class educated women. These women's fate road twists and turns of the ever-changing, in the fate brings pain and pleasure, they wander lost, but they have strongself-esteem and self-reliance spirit, so that they in the choice of life follow your heart. In their path of destiny embodies the pursuit of the cause, life never surrendering and tenacious spirit and female subjectivity, to contemporary female life inspiration.Key words: Yi Shu; female destiny; social background; personal experience; art of writ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目录.............................................................. I II 引言. (1)一、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命运 (2)1、新时代下,坚强独立的打拼生涯 (2)2、不劳而获,贪恋富足生活 (2)3、走出传统家庭,重获新生 (3)二、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命运的现实思考 (4)1、女性命运背后的社会世态 (4)2、个人经历对女性命运安排的影响 (4)三、亦舒小说的写作艺术 (5)1、语言上的雅俗共赏: (5)2、意境中的虚实结合: (6)结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亦舒《玫瑰的故事》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玫瑰的故事》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1950378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b.png)
论亦舒《玫瑰的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亦舒的《玫瑰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性格迥异、命运多舛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爱情、婚姻、事业和自我认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挣扎与成长。
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困境与抉择,以及她们对真爱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
玫瑰,作为故事的核心人物,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拥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这既是她的幸运,也是她的不幸。
玫瑰的美让无数男人为之倾倒,却也让她在爱情的道路上历经坎坷。
她天真浪漫,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和渴望,然而,她的爱情观却十分纯粹和理想化。
她追求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生死相依的爱情,容不得半点杂质。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使她在面对一次次的感情挫折时,依然能够勇敢地去爱,去追求。
少女时期的玫瑰,爱上了庄国栋。
庄国栋是一个风度翩翩、事业有成的男人,但他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给予玫瑰承诺。
玫瑰为了他,不惜放弃一切,甚至变得卑微。
然而,最终庄国栋还是离开了她,这给玫瑰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但玫瑰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她依然相信爱情,依然在等待那个真正属于她的人。
后来,玫瑰遇到了溥家敏。
溥家敏年轻帅气,对玫瑰一往情深。
然而,玫瑰却发现自己对他只有感激和感动,并没有真正的爱情。
她果断地结束了这段感情,不愿意将就,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心。
这种对爱情的清醒和理智,让人敬佩。
在经历了多次感情的波折后,玫瑰终于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罗德庆爵士。
罗德庆爵士成熟稳重,对玫瑰呵护备至。
玫瑰在他的身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和温暖,她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然而,命运却再次跟她开了一个玩笑,罗德庆爵士因病离世,让玫瑰再次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玫瑰的一生,在爱情中起起伏伏,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追求爱情道路上的勇敢和坚定,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无常和残酷。
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真爱的信念,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除了玫瑰,小说中还有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
比如苏更生,她是一个独立、坚强、聪明的女性。
亦舒笔下强迫型女性形象论文:从力比多类型初探亦舒笔下强迫型女性形象
![亦舒笔下强迫型女性形象论文:从力比多类型初探亦舒笔下强迫型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bd619fda8bd63186bcebbcc1.png)
亦舒笔下强迫型女性形象论文:从力比多类型初探亦舒笔下强迫型女性形象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
”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直指男权社会,将女性放在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这一观点使其成为西方女权运动的“圣经”。
而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这样的一场文化革命的运动——女权运动——自然也影响到了香港。
亦舒作为香港文学中的三大奇迹之一,她挟着言情之姿,以异国的视角写我们大陆,写都市的分合,写女人的挣扎,展示的是现代都市女性意识的觉醒、无奈,以及落寞。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在他著名的代表作《性学三讲》中就对力比多作了以下界限“力比多指一种与性本能有联系的潜在能量。
”他用力比多一词开始指性欲或性冲动,后扩展为一种机体生存、寻求快乐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欲望,弗洛伊德把它看作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是性欲、性本能冲动。
并将其分为强迫型、自恋型和情欲型。
强迫型,在《性学三讲》中,是以超我的主导型为主要特征的,怕失去良心而不是怕失去爱。
他们对内在的东西具有更大的依赖性,他们发展成了高度自我依恋的人。
这类女性,换句话说就是以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为准绳,追求超我的满足,追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从而获得自我对自我的高度依恋。
因此,强迫型力比多女性,多追求世人的肯定,包括社会地位、个人评价,以世俗的伦理道德为行为准则,去约束自己。
亦舒笔下的林展翘,就是典型的强迫型力比多女子。
在《独身女人》中,林展翘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在一家“名校”教中五会考班的英国文学与语文,也是个职业女性。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工作稳定,有朋近系,人生又有什么不满足?但,从《独身女人》的开篇我们就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林展翘的不满足。
“我姓林,叫林展翘,我独居,没有丈夫,是个独身女人。
”“我倒并不是不快乐”、“我的生活很沉闷”。
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我”对现状的不满足。
林展翘不满足什么呢?因为她独身。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d70f739eefdc8d376ee3264.png)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摘要】香港言情小说家亦舒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主要是因为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她在女性命运上的独特思考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女性的婚恋观念、女性的坚强自立、女性的金钱观念及女性的内心寂寞四个方面来分析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并探讨亦舒小说揭示现代香港女性的精神心理特点,及对现代女性的深切关怀和思考。
【关键词】言情小说;生命体验;女性形象;女性命运;思考亦舒是一个天才女作家,她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写作,“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其时琼瑶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亦舒的言情小说则以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阅读其文章成为一种潮流,与金庸的武侠、其兄倪匡的科幻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是一个多才的言情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有《我的前半生》、《喜宝》、《流金岁月》、《圆舞》、《她比烟花寂寞》、《石榴图》《我们不是天使》《镜花缘》、《胭脂》、《香雪海》等二十多部。
其作品基本上都是婚恋故事,题材比较狭窄,但其中的女性却是非常精彩的。
生活上独立自主,最后急流勇退的唐晶,不把婚姻看做女性人生归宿,选择独身的杨之俊,美丽如玫瑰内心却寂寞无比的玫瑰、被丈夫抛弃后迅速坚强起来的子君,还有姚晶、徐佐子、马莉、承钰……这样一个个焕发时代女性的形象,在亦舒笔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将她们置于社会这样一个大潮流之中,置于充满竞争的现代都市——香港。
其作品主要描写的是现代女性在现代都市中的婚恋、工作、生活,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是内心坚强、个性独立、有明确的金钱观念和婚恋观念、内心充满寂寞的特点。
所以说,她的作品不仅仅限制于言情这样的婚恋的小说,其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所具有的价值。
本文即将从现代都市女性的这些特点,来探讨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进而深入研究她对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她在女性问题上的独特思考。
(注:本论文主要参见陈武英《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观点)一、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大都以坚强独立、自尊自爱而独树一帜。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cecf56c561252d380eb6e0e.png)
浅谈亦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文学院 086班杨佳雯 08113251 亦舒是享誉海内外的香港资深女作家,她被誉为香港文坛上的一大奇迹。
她以言情小说见长,但她的作品又比一般的流行作品更具内涵,这与她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女性意识是不无关系的。
亦舒描写的爱情故事多是以香港为背景,她塑造的女性形象多是当下的都市白领或是中产阶级或是知识女性。
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亦舒强烈的女性意识。
香港无疑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改变。
基于此,亦舒的作品跳出了缠绵悱恻的模式,冷静理智地描写了一个个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提出女性要自尊、自强、自立的诉求,表现出女性对精神独立的执着,对人格独立的追求。
因此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在发展过程,亦舒以尊重女性的人格独立为首要,注重女性完整的人格和精神,而不是表面的平等。
她认为女性要自尊、自强、自立首先必须要实现经济独立,这样才能实现精神和心灵上的独立,才能和社会环境相抗衡,维护自身利益,争取社会平等。
《胭脂》中的杨之俊就是这种女性的典型。
杨之俊的父亲抛弃了她们母女,而她的丈夫如同她的父亲一样不负责任,又抛弃了她和女儿杨陶。
十八年后,丈夫因为不育想认回女儿。
母亲的护花使者最终求婚的对象却是自己,而自己年仅十八岁的女儿还是叶的女伴。
生活对于杨之俊来说仿佛是一场闹剧,但她却选择了宽容:帮助父亲一家渡过难关,接受女儿的选择,和前夫冰释前嫌。
在她看来,她的归宿,便是健康与才干。
“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她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像杨之俊这样,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女性才能潇洒地走向社会。
这也是亦舒所倡导的女性独立精神。
亦舒对女性意识尚未觉醒,仍然依附于男性,不自尊、自强、自立的女性进行了批判,以此来提醒那些想要依附男性的女性。
《喜宝》中的姜喜宝就是这种女性形象的代表。
喜宝想“要很多很多的爱。
论亦舒小说女性人物的独立意识
![论亦舒小说女性人物的独立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36847f561252d380eb6ef1.png)
论亦舒小说女性人物的独立意识【摘要】亦舒塑造了聪明睿智、自尊自强且具有鲜明女性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群像,这些女性在逐步觉醒的过程中建立起独立意识,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
作品中女性人物塑造突破了传统模式,以独立为诉求,以自立自强为途径实现自我拯救。
【关键词】亦舒;女性人物;独立意识;觉醒亦舒的言情小说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被合称为“香港文坛的三大奇迹”,别致的开头,曲折的情节,侦探、历史、言情以及异域风情糅合于一体的风格,吸引并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
作为香港女性作家中的翘楚,亦舒作品剥去了小说通俗的形式和言情的外衣,她凭借着不同于一般流行小说家的“多一点”的文学思考,以都市职业女性为表现对象,对其生存状态和精神内核做了深层观照和思考,塑造了聪明睿智、经济独立、自尊自强且具有鲜明女性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群像。
也正因为此,对亦舒作品中职场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如何实现自我拯救的思考也成为研究当代女性文学作品的重要课题。
寻找女性自我,发现女性自我,挖掘复杂、微妙、独特的女性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手书写自己的成长史,书写女性之所以为女性的独特性别体验,以“我以我手写我心”,以“我以我手写我身”的方式来进行探索。
亦舒笔下的职场女性的反抗之路是一条女性自立自强的道路,也是以亦舒自己人生道路为参照的。
其笔下女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心理活动往往就是她内心真实写照。
亦舒前半生颇为坎坷,情路颇为不顺,但在生命中遇到的几个男人都未能使她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输家。
她曾说:“连我这样年纪的人,都认为女性其实只有一条路走,那就是先搞身心经济独立,然后才决定是否要成家立室,希望工作与家庭并重。
”伴随着女性文学的逐步发展,女性独立意识缓慢觉醒。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女性文学”作家,亦舒通过对女性婚恋、情感纠葛的分析,深入探讨女性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她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香港都市职场女性在面对出现松动与裂痕的男权价值体系时心理、生理上的抗争与矛盾。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18c1d3bb307e87100f69629.png)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者:马玙歆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7期摘要:亦舒是香港文坛中难得的才女,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以香港都市为核心圈子的女性心理抗争及矛盾。
本文针对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亦舒小说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其次分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亦舒笔触下的女性形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亦舒小说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帮助。
关键词:亦舒小说女性形象分析引言亦舒以简洁凝练、泼辣直率的语言风格描绘了现代都会中女性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状态,以特立独行的女性意识抒写当代女性内在感受。
面对青春的渐行渐远、现实生活的迷茫与徘徊,亦舒有着独到的人生见解。
亦舒小说中丰富的女性形象,饱含了独特的婚恋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值得我们去品味。
一、亦舒小说与女性形象迄今为止,亦舒已有三百多部小说作品。
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多半拥有姣好的面容,她们精明、世故,却懂得自矜自持,在香港中产阶级甚至名流圈里懂得进退,遂心淡定,这群早已放弃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或轰轰烈烈,或宠辱不惊,在各自的故事里自爱自立。
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张扬的青春型女性。
这类女性美丽、颠倒众生,仅仅是出众的外貌便有无数男人为之癫狂。
这类女性主要以姜喜宝、黄玫瑰、花解语最为典型。
她们因美貌而追求者不断,却有超然洒脱的性格魅力,对生活见解独到,对人对事知世故而不世故,将一切事态发展掌握在手中。
年轻漂亮的姜喜宝13岁便学会了享受美丽带来的便利,让男孩子为其买单,诚然,将青春美貌折现喜宝是习惯的,懂得独善其身,以其风华正茂绽放光彩,极尽嫣妍;玫瑰拥有最无邪的美丽,被亦舒赋予最纯粹理想的女性形象,在男人眼里她是娇艳欲滴的玫瑰,在女人眼里她是所有美的化身,褪去外表,她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懂得打扮,头脑聪明,面对倾慕不屑一顾,却用极端的自由开放态度不顾一切追求美好。
二是成熟的职业型女性。
高学历,有稳定的职业,经济独立,特立独行是亦舒小说中成熟职业型女性的标志。
从亦舒笔下的女性说起
![从亦舒笔下的女性说起](https://img.taocdn.com/s3/m/26d75c46cf84b9d528ea7ad8.png)
从亦舒笔下的女性说起看过席梦娟,为琼瑶流泪,替三毛悲痛,为张爱玲鼓掌,和张小娴一起感动,与龙应台一起犀利,唯独差了一味,清洌智慧而不失韵味。
不经世事之时,梦幻得最多的事情无非是爱情。
历经千山万水,读了许多许多的作品之后,我遇到了亦舒。
就是这种味道。
不管文字是犀利冰凉,是洒脱自然,还是清冽熨帖,却总带有些女性的言情味道,文字里流淌出来的各色味道,最重最深的无外乎于一个“情”字。
亦舒不愧是女性文学的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代表,从事写作以来创作的系列作品,无不旗帜鲜明地提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独立。
这是个长久不衰的话题。
所谓女性意识,是指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是认识到女人和男人也是一样,是人类的另一半的意识,正如斯帕克斯所言“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题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成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赋予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亦舒笔下的女性都是现代社会无数女性的楷模。
从亦舒的笔下走来的女子都带有一种清冽的气质。
她们多是直发,身材挺拔修长,大部分时间穿着灰白黑三色的简单质感的衣服和平跟鞋子,英姿飒爽。
干净的外貌下隐藏着独立而坚韧的性格,更为难得的是她们都有着看似与年龄并不太相称的睿智,参透世事沧桑却并不沉沦,自然而淡定的活出自我。
有时我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女性能写出如此吸引我的主人公。
原来亦舒也只不过是有着看似普通的外表而已,而其散发出的那种气质却会穿透你的心。
我想在亦舒的心里,多少都有个理想中的自己,幸运的是她可以驾驭自己,让“她”从笔端走出来终究是件让她满足的事。
亦舒多写婚恋爱情故事,题材不广,却写得入木三分。
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独特的现代香港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些都市女性的婚姻爱情经历关注女性命运,透视现代香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透视整个香港社会。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浅析亦舒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浅析亦舒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900309a8762caaedd33d4a0.png)
46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浅析亦舒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杨苏立 九江职业大学摘要:亦舒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都市女性心理、生理上的抗争与矛盾。
作者以其特立独行的女性主义意识抒写出时代女性内在感受,不沉湎于虚幻的爱情,反而揭示爱情的虚幻,使得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拥有了独具特色的鲜明形象。
关键词:亦舒;女性;形象每次阅读亦舒的小说,都会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坚强与勇敢。
亦舒小说最大的魅力所在:教你如何做一个坚强、独立,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
她笔下的女子:一种是冷暖自知,宠辱不惊,一种是轰轰烈烈,不留余地。
不管哪种,都具有典型的生活真实和艺术形象。
在亦舒的女性世界中,生活再不济,也有一丝自尊,有一种才华,有出众气质使人赏识。
她们虽然美丽,却从不以自己美丽为资本,自持自衿,遂心淡定。
这些女性,不神秘,也不遥远,就是你我和她,就在我们中间。
一、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全景概貌亦舒迄今为止共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部小说,其中包括九十多部中长篇小说。
作品的女主人公,多半是精明、世故、懂得进退的女人,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只以自爱自立为本。
在亦舒的《玫瑰的故事》里,有一句话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我有什么要你原谅?”一个年近30的女人,能如此面对即将和她相伴一生的男人,无疑是她心理上和经济上的绝对独立。
还有《我们不是天使》里无奈成为他人的“红颜知己”的邱晴,《绝对是个梦》里的那名女记者程真,《迷迭香》的女导演余芒,最终与电影终身相伴,《承欢记》中的毛咏欣,《印度墨》中的刘印子,《西岸阳光充沛》中的汤宜家,她们都是这一类女子的代表。
这就是亦舒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组鲜活的,充满正能量的女性形象。
在她的文字中,一直都认为,为爱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再美好的感情,如果不能应时应景,都会被毫不犹豫地舍弃。
当爱以生命和幸福为代价时,爱本身已无美丽可言。
再坎坷的爱,丰富的也是自己的生活。
二、亦舒笔下的典型女性形象分析(一)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以《喜宝》中的喜宝为例《喜宝》这部作品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地域风韵。
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
![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bdcb1e10a8114431b90dd8d7.png)
.
在 被认 为 是 亦 舒代 表 作 的 《 瑰 的 故事 》 中,主 人 公黄 玫 玫 瑰 生 于 富庶 的家 庭 ,从 不 用 为 生计 担 忧 ,数 不 清 的 男人 为
独特 的表 达方 式 , 因而 她 的 作 品 自成 一个 浪 漫 别致 的情 感 天 之 倾 倒 而 她浑 然 不 觉 ,直 罕 遇 到 自己 的真 爱 ,玫 瑰 才 明 白爱 地 ,既 轻 松有 趣 , 又雅 俗 共 赏 。她 著 有 长 中短 篇 小说 及 杂 文 情 的真 谛— — 即亦 舒 曾说 的: “ 国人 不 懂得 爱 情 最美 丽 之 中 集一 百 多 部 ,创造 了 “ 树万 树 梨 花 开 ” 的壮 丽 景象 。在 港 千
性 文 学 研 究 专 题
亦 舒 小 说 中 女 性 形 象 描 写 的 局 限 性
0林 琼
摘 要 :香港女作 家亦舒以创作都 市爱情小说 见长 ,她 笔下的女性大多为具有很强的女性 意识的现 代知识女性
本文 通 过 分析 亦舒 小说 中的一 系列 女 性形 象 ,阐 述 亦舒 小说 中女 性形 象描 写 的局 限性 。
女性 意识 ,如 经济 独 立 、 事业 有 成 、在 婚 姻和 家 庭 中 始 终保
在 亦 舒 的 另一 部 经 典之 作 《 喜宝 》 中 ,出 身贫 寒 、 为学
费 发愁 的女 主 角 喜宝 的愿 望 也是 “ 要很 多很 多 的爱 。如 果 我
持 自我 、精 神 上不 依 附 于 男人 等 。她 的小 说 中有 很 多警 句 ,
没 有 爱 ,那 么 就要 很 多很 多 的钱 ,如 果两 件 都 没有 ,有 健康 也 是好 的。 ” 亦 舒 妙笔 一 转 ,让灰 姑 娘 喜宝邂 逅 大 富豪 , 以
亦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亦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0f55212a76e58fafab0031c.png)
亦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亦舒的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
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桑过后的平淡,波澜不起,生活依旧继续。
关键词:亦舒、女性意识、独立、平等亦舒是香港著名的爱情小说家,她走的虽是流行路线,但她的小说在讲述女性的婚恋故事中,不仅表达女性的真实情感体验而且透露出深刻的女性意识,从而表现出女性对自身的认同,对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
亦舒,生在上海,长在香港,受着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熏陶。
因此,其作品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对女性的自爱、自尊、自立的强烈描写。
亦舒的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较之于大陆女性文学主力军的张洁、张抗抗、池莉等作家所表现的有很大的不同,她关注社会转型期都市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境遇、心灵历程和理想追求,凸现女性的外在生存价值和内在性别体验的困惑,探究传统伦理观念和现代思想意识冲突中女性面临的各种问题,描绘了现代生存背景下的爱情、婚姻、家庭关系和女性遭遇,并且挖掘出女性意识及女性的精神力量和潜在能力,塑造了一批典型的知识女性形象,表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亦舒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平等的两性关系自觉地在经济上、心理上、精神上和人格尊严、社会角色塑造等方面捍卫自主、自立与自强的意识一直是亦舒小说女主人公的追求,也是亦舒小说中女性意识的重要方面。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异性交往中的独立自主性。
亦舒提倡女性在爱情追求中不丧失自我意识,仍然追求个体的独立性,不依附男性,也不去为男性改变自己,而是让男性来接受自己,容忍自己的独特个性,成为自己的仰慕者,甚至是自己的臣服者。
如在小说《香雪海》中,主人公香雪海的三次出场均以强者的姿态出现,男主人公关大雄却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在真切的接触后,关大雄才发现香雪海冷峻跋扈的外表下却有内心的幽美洒落其上,而为之着迷,并希望能够与其一生相随。
论亦舒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独立意识
![论亦舒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女性独立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9d929b3d7375a417866f8fb1.png)
才 譬
论亦舒才子佳人小说 中的女性独立意识
李 白梅 大理学院文学院
亦 舒 , 当代 香港 著 名 言 情 小说 家 ,著 有 小 说近 百 余 部 。亦 舒 主 要 以都 市 女性 的婚 恋为 创 作 内容 , 以一 双 极 具 洞 察 力 的眼 睛来 剖 析 女性 的 生 存现 状 。她 用 真实 的生
亦舒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亦舒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beba3a5a8102d276a22fe4.png)
摘要:亦舒笔下多是那些徘徊在爱情与婚姻十字路口的现代女性形象,在亦舒的小说中塑造了现代独立女性群像,小说中的女性大多是经济独立、聪明睿智、自尊自强且具有鲜明女性意识的职业女性。
这些女性正代表了亦舒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人格。
叛逆是女性的个性魅力,她们都脱离了传统女性温婉柔弱的气质,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叛逆和刚强。
她们不仅在经济上独立,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
关键词:女性形象理想人格独立叛逆一、充满着现代精神,独立与孤寂同在亦舒作品中充满了现代精神,城市味道。
香港无疑缺少自然风光,在那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间,时间与空间仿佛被重新分割,人和大地疏离并与自身的家园相隔膜,于是,传统逐渐远去,人沉浮于现代大都市的喧哗中,受到空间挤压和时间的转换,人的内在情思被抽空,本真心被压抑,人在虚幻时空中,仅仅感受到虚幻的存在和虚幻的生命价值。
在骚动不安的文化地基上,人们难以建立自己真实的人生标准和价值尺度,只好成为流行文化的观赏者,成为别人痛苦幸福的旁观者或中西方文化的边缘者和多余人。
艰难的社会环境和混乱的价值取向,使香港人陷入生存和文化精神的困惑和迷醉之中。
于是,他们极度张扬人的本能欲望,香港逐渐变成了金钱与欲望拼贴的花花世界。
在香港这座都市舞台上演的男男女女,亦舒用心关注着女性。
亦舒可以说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的小说主角多为女性,特别是都市中中产阶级的女性。
她们的生活和爱情,快乐和痛苦,成功和挫折,挣扎与苦闷,她们的种种心态都是亦舒的抒写内容。
她笔下的女性各具特色,丰富多采:独立的子君,浪漫的玫瑰,神秘的宁馨儿;外冷内热的宋榭珊,善解人意的花谢语,少不更事的慕容琅;寂寞的姚晶,矛盾的杨之俊;明朗的邵子贵,沉静的邓永超,佻达的香雪海;还有喜宝是寄生的,贝秀月则漠视一切,海媚带点邪气,等等形象各异,却真实可信。
这些人都是都市的新新人类,重物质,表面上熙熙攮攮,骨子里则孤寂冷漠的。
纵观小说的女性形象最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孤寂,二是独立。
略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略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f5f69b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0.png)
略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姚皓华
【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是亦舒小说中大部分女性形象的最显著特征.她们在经济方面,是独立的;在人格方面,是自主的:在爱情方面,是主动的.她们紧紧把握着自己的前途命运.
【总页数】3页(P17-18,21)
【作者】姚皓华
【作者单位】湛江海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广东,湛江市,524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朱芸芸
2.略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姚皓华
3.丽人行——从原型视角析琼瑶、亦舒、张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刘平
4.丽人行——从原型视角析琼瑶、亦舒、张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刘平;
5.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 [J], 林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
![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https://img.taocdn.com/s3/m/da17dfe919e8b8f67c1cb991.png)
女性文学研究专题odern chinese2010.02当代大陆和港台女作家数量颇多,成就斐然的也不在少数,然而亦舒以其独立的女性意识和泼辣麻利的文风独树一帜。
亦舒是香港女作家,她美丽而独立,具有敏锐的触觉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因而她的作品自成一个浪漫别致的情感天地,既轻松有趣,又雅俗共赏。
她著有长中短篇小说及杂文集一百多部,创造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景象。
在港台众多的女性言情小说作家里面,她是一个敢于挑战爱的真谛的作家,她的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大多专注于描写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
有人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作流行言情小说。
亦舒小说以描写都市女性情感生活为主,文中的女性多为具有很强的独立人格的现代女性,她们身上显示出明显的女性意识,如经济独立、事业有成、在婚姻和家庭中始终保持自我、精神上不依附于男人等。
她的小说中有很多警句,让人深感折服且震动,如亦舒在其小说《胭脂》中写到“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这是亦舒作为一个女人女性意识的体现;其小说《圆舞》中关于淑女的说法“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也赢得了世人的推崇。
但是综观其众多作品,笔者觉得其女性形象描写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以其作品为例,来分析她的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
一、女性生活目标的理想化亦舒的小说与港台其它言情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局限于个人情感,脱离了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尽管爱情以至整个人生在亦舒眼中是痛苦且矛盾的,到头来是一场空,但亦舒仍在其小说中将追求所谓的真正爱情视为人生的最高目标。
在被认为是亦舒代表作的《玫瑰的故事》中,主人公黄玫瑰生于富庶的家庭,从不用为生计担忧,数不清的男人为之倾倒而她浑然不觉,直至遇到自己的真爱,玫瑰才明白爱情的真谛——即亦舒曾说的:“中国人不懂得爱情最美丽之处,是在乎任性,来去自若,不受礼俗常规所拘,拒绝其他因素的影响。
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a7b2533b3567ec102d8af9.png)
亦舒通过人物之口,说出了人的三个基本愿望:在生 活中,最希望得到的是爱,被爱与爱人。第二希望得到 钱。第三是健康。很现实,也很真实。外表再坚强的人也 渴望爱,渴望被爱。无爱的人生是乏味的、孤寂的。《没有 月亮的晚上》的海媚,一直生活在黑夜之中,因为生母对 父亲的背叛,所有的罪孽便落在她身上,十六岁的她无法 忍受父亲的仇恨,继母的刻毒,疯狂的她用剪刀刺伤继 母,于是她从父亲的手上转到陈国维手上。陈国维帮她打 官司,并收容她。他喜欢幼稚无知又青春亮丽的海媚,他 自私的不肯让海媚长大,十年过去了,他却一直不肯了解
5 作者简介 6 田玮莉 1 7"!8— 4 ,女,浙江诸暨市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基础部助教。
!"
海媚的内心世界,任由她一直在黑暗中生活。海媚不甘 心,挣扎着想摆脱黑夜。她遇见了朱二,燃起了一丝希望, 她以为从此可以走进白天,但朱二是另一个陈国维,他们 只不过是旧戏重演,她清晰地说 “不”,于是,所有人都终 于露出了丑陋的一面。海媚无非就是在祈求一点爱,但无 论是父亲,或是她所谓的丈夫,还有情人,却都没能好好 的倾听她心底的声音。小说结尾是这样:“太阳落山以后, 遍地银光,夜温柔如水,抚平任何创伤忧虑,属于白天的 留给白天,没有人再会记得日间发生过什么。黑夜中的世 界完全不一样,只要等到夜里,一切不用烦恼。”#$ %哀莫大 于心死,海媚已没有心了,她今后的生活,无异于行尸走 肉。
浅析亦舒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浅析亦舒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d17d8e852ea551810a687f5.png)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浅析亦舒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摘要亦舒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都市女性在面对出现松动与裂痕的男权价值体系时,她们心理、生理上的抗争与矛盾。
在塑造了都市众生相的同时,亦舒小说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它有别于其它言情小说的最主要因素。
亦舒的小说从写作效果来看,将时代女性的独特经验、群体感受、生存困境、矛盾心理一一展现,它是以非常感性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在当代作品中,亦舒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抒写出时代女性内在感受,不沉湎于虚幻的爱情,反而揭示爱情的虚幻,使得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拥有了独具特色的鲜明形象。
关键词:亦舒女性形象AbstractWill relieve the novel a true reflection of the urban women in face appear loose and crack of the male value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struggle and contradictions. In shaping the city pictures at the same time, will relieve the novel bright female character image is it different from other love novels is the most main factor.Will relieve the novel writing effect from view, will age women's unique experience, group feel, survival predicament, ambivalence cutscenes, it is very perceptual and vivid form out. In the contemporary works, will relieve the with the sharp feminist consciousness express out age women inner feelings, do not indulge in false love, but reveals love visional, made her novels have unique characters vivid images.Key words: yishu women image前言每次阅读亦舒的小说,都会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坚强与勇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绪论 (2)1.1 理论综述与研究概况 (2)1.2 作者简介 (3)1.3创作背景概况 (3)第二章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5)2.1 女性形象蕴含的苦涩爱情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女性形象蕴含的现实主义金钱观 (6)2.3 女性形象蕴含的独立意识 (7)2.4 女性形象蕴含的孤寂之情 (9)第三章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现实思考 (11)3.1 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意识 (11)3.2 个人经历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12)第四章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第一章绪论1.1理论综述与研究概况关于女性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女性文学泛指一切女作家的作品;狭义的女性文学专指那些从妇女的切身体验去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
无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讲,亦舒的小说都是女性文学的代表。
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则是一个长久不衰的主题。
所谓女性意识,是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是认识到女人和男人一样也是人,是人类的另一半的意识。
正如斯帕克斯所言:“女性意识就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赋予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一般情况下,女性作家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烙上自己独特的印记,然而在本质上却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为女性天生特有的,存在于女性潜意识之中的,从女性心理机制中均可显现的独特的意识。
这种深蕴着的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她们在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考察后,要求女性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走出自我心灵的牢笼,追求女性真正的精神解脱,自尊、自强、自立,做一个独立的当代女性;其次,在创作内容上,较偏重于表现女性的体验,揭示女性的心灵,关注女性命运,展现女性的生存状态。
纵观亦舒所有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亦舒是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女性形象在其小说中占有非常瞩目的地位,从而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女性形象的艺术画卷。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更是蕴藏着作者对女性问题的独特思考,为其小说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
也正因为如此,对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审视,成为亦舒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钟晓毅的所著的《亦舒传奇》,该书是一本专门评论亦舒作品的书,从作者的创作,日常生活,思想等方面剖析亦舒作品的特色:“亦秀亦豪的健笔”;杨敏的《都市丽人行——亦舒小说的女性主义意识》一文,从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自我价值的实现角度对亦舒小说进行了肯定;杨菲的《香港女性作家亦舒深切的女性关怀》一文,从女性形象对待爱情持有的态度来体现亦舒对现代女性生活的关怀与思考;田玮莉的《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一文,从香港的环境背景来论述亦舒对于女性的偏爱及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赵娟的《亦舒小说中的“BoBo”女性形象》一文,从亦舒超前的感悟能力肯定了亦舒女性人物的塑造。
本文拟从女性人物的爱情观、金钱观以及内心的独立意识、孤寂之情四个方面把握亦舒笔下大多数女性形象内在的共同特征,并从这些女性形象蕴含的女性意识以及亦舒本人经历对形象塑造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思考。
1.2作者简介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9月出生于上海。
五岁时定居香港,十五岁时,就被报刊编辑追到学校来要稿,成为编辑们不敢得罪的“红人”。
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
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
现为专业作家,定居加拿大。
亦舒的言情小说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其胞弟倪匡的科幻小说一起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作为香港女性作家中的翘楚,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结集出版的作品有两百多部,代表作有《喜宝》、《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她比烟花寂寞》、《香雪海》、《开到荼靡》、《心扉的信》等等。
1.3创作背景概述作为“东方明珠”的香港,是祖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从地域环境和历史发展来看,香港又有其特殊性。
香港处于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港阔水深,四通八达,既是一个有很大优势的开放的自由港,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错综复杂的社会。
香港开埠以来,作为东西方文化融通的都市,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又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文化,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所说:摊开香港的地图,就看见那地形是一个半岛加许多小岛。
正好象征香港文学,一面来自大陆的母体,一面却伸向蓝汪汪的海洋。
香港文学正是在这一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至今,香港经济起飞并保持着高增长的发展趋势,市民物质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存竞争的日益加剧,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带给人们关于城市的很多情感体验。
特别是这时女性已经获得经济的独立并且开始追求精神的独立,在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的接触中开始产生了种种困扰之感。
亦舒的作品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五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的影响下,香港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得到了新发展。
亦舒的小说虽然以写爱情为主,但小说题材和小说内容却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亦舒的小说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跳出了传统爱情模式的缠绵悱恻、海誓山盟、天长地久,用思辨的头脑,直面人生,探索都市女性的心灵奥秘,塑造了一大批形色纷纭、姿彩各异的都市女性形象,而且主要是以香港和欧美的现代大都市作为背景。
第二章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亦舒的小说虽然题材较为狭窄,几乎都是在讲婚恋故事。
但是,由于她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独特的现代香港女性的形象,并通过这些现代都市女性的爱情、婚姻的种种经历来关注女性的命运,透视现代香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透视整个香港社会。
因此,她的作品已不单单局限于言情,已经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所具有的价值。
本文将从女性的爱情观、金钱观、独立意识的探索、内心的孤独寂寞等四个方面,来浅论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文化意义。
2.1女性形象蕴含的苦涩爱情观爱情在亦舒眼中是苦涩的。
亦舒曾说:“我根本是非常怀疑爱情这回事的。
写小说是写小说,生活是生活,日日挤着轮渡去上班,打着呵欠,穿着球鞋、牛仔裤。
生活在爱情小说中……那简直是悲惨的,幸亏能都把两者分开。
”亦舒甚至借作品人物之口,坦率的表达对爱情的看法:“爱情是一份不幸的瘟疫,终身不遇方值万幸。
”基于这样一种观念,亦舒虽然描写了一个个凄婉哀怨的爱情故事,但结尾几乎未出现过美满和谐的婚姻,爱情终究不能圆满。
《开到荼靡》中的服装设计师左文思虽然与女主角王韵娜消除了误解,然后作者却突然让左文思因杀人被捕入狱,有情人被迫分离。
《特首小姐你早》中王庭芳和周启之的爱情,王庭芳必须放弃爱情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同样,《印度墨》中的刘印子为了跻身演艺圈争夺一席之地必须放弃深爱着她的陈裕进,放弃了一生难求的真爱,她的事业越辉煌,他们之间的距离也便越遥远,最后只能试戴一下他给新娘买的戒指一尝夙愿。
在亦舒的眼里,一方面,她确认世界上有“爱情”的存在,而且它是不拘背景、身份、发诸内心无法设计的一种至纯至美的感情。
但另一方面,亦舒心中也感到这种至纯至美的“爱情”很难在现实世界凡俗生活中存在。
“惆怅旧欢如梦”,这一句话在亦舒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因而凡是表现这种情感的作品,大多带有强烈的传奇和虚幻色彩,甚至干脆就采用科幻或神话的外壳。
《异乡人》则讲述的是与外星来客之间的爱情。
《玫瑰的故事》中,黄玫瑰、傅家明、庄国栋都是甘于为爱情“付出一切的至情至性之人”,但从作品中我们又不难发现这些人物存在的虚幻:黄玫瑰的美丽已近魔幻,庄国栋虽然在年轻时放弃了玫瑰,但爱情毕竟已经存在,因此他理智中选择的婚姻并未成功,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他的感情仍然属于多年前的玫瑰;傅家明虽然结婚生子,但直到十几年后仍然不能忘情,乃至多年后见到小玫瑰后仍旧如痴如狂。
玫瑰的魔力使每个遇到她的男人神魂颠倒,并投入全身心的恋爱中。
人们很难想象在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爱情传奇。
再如《朝花夕拾》,椎心刺骨的相思根源于男女双方迫于现实的分离,而他们的相识又是在神秘的时空错位之际。
事实上,在亦舒的作品中,无所谓幸福的结局,人生本来就是平淡甚至充满失望和遗憾的,婚姻也绝不能给人以完美。
虽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亦舒十分向往理想的爱情,却清醒地知道这种至纯至美的爱情事实上是十分脆弱的。
2.2 女性形象蕴含的现实主义金钱观亦舒笔下的女性由于从小生活在商业社会的香港,大多强烈地感受到金钱的重要性。
她们也曾向往恋人间的至情与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理智得很,能分清理想和现实的界限。
在爱情与金钱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她们往往选择后者。
这在亦舒的长篇小说《喜宝》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反映。
《喜宝》中的姜喜宝,试图用金钱买到爱情。
在这里,爱情成为了一件商品,但用金钱换来的爱情是否货真价实?回答肯定是否定的。
小说描述了在1978年,出身寒微的21岁剑桥大学高材生姜喜宝偶然结识了虽已花甲但仍颇具魅力的富豪勖存姿,她拜倒在肯为她出大价钱的勖存姿脚下。
“我真正的呆住,我晓得他有钱,但我不知道他富有到这种地步。
在这一秒钟内,我决定了一件事情,我必须抓紧机会,我的名字一定要在他的遗嘱内出现,哪怕届时我已经是60岁的老太婆,钱还是钱。
”喜宝得到了金钱、珠宝甚至一座苏格兰堡垒,当她真的达到目的后,她更加相信“爱”与“物”是可以交换的,竟自信的说出:“我现在什么都有,我的钱足够买任何东西,包括爱人与丈夫在内。
”然而勖存姿强烈的占有欲使喜宝感到失去了自由,倔强的她甚至为此故意与人偷欢。
终于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年轻德国物理教授,后者与她相处融洽,使她感到精神放松甚至想离开勖某。
得知此事的勖存姿感到了强大的威胁,于是当着喜宝的面开枪射杀了情敌。
紧接着她的母亲在再婚不久自杀身亡,至此喜宝万念俱灰,放弃了自己努力多年的大学课程,开始酗酒。
她发现金钱并不能代替感情,即便是家财万贯的勖家人,他们虽然可以支配许多财富但他们却都不幸福。
而勖存姿在遭受一系列家庭变故的打击后终于露出老迈之态,最后病死在床,一个亿万富翁的死,也不过就像一个平凡的老人。
26岁的姜喜宝得到大笔的财富,但这些东西此刻对她却并无太大的意义,她已经失去了一切:青春、爱情甚至生命力。
什么是爱情?喜宝认为,“爱情是太奢华的事。
”什么是幸福?“你认为养儿育女,为牛为马,到最后白头到老是幸福?”什么是金钱?“金钱魅力无穷。
有了钱,什么都会有的,包括爱情。
”在喜宝眼中,爱情是虚幻的、奢侈的,传统的幸福也不值得为其心动,只有金钱是实实在在的,靠得住的,这就是她的最终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