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习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一种带倾向性的心里特征,是人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倾向。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临时兴趣的倾向明显,容易被学习之外的事物吸引,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使学生兴趣分散。

因此,教师要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要让一年级的儿童喜欢上数学课,首先必须激发、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下面就说说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老师,也就喜欢她(他)教的课程。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要以个人人格的魅力对学生实施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至关重要,小到穿着打扮,大到举止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与他们所喜爱的教师和睦相处,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

因此,教师要激发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与平常的交往中我从没有摆教师尊严,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心中的好爸爸,建立起相互信任、
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在课堂上我是老师,在课后我就是他们的长辈是他们的大朋友。

这样学生亲近我、信任我,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数学成绩的关键。

二、创设故事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教材几乎每节课的都有很多生动的主题图,每一幅主题图都可编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根据每一幅主题图的内容给故事取个名字如《我来到学校》、《小兔子的新房》、《动物园参观》、《房间整理》等等。

低年级的孩子最爱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创设一个新课情景,让学生在一个个故事中学数学,这样不仅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而且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并乐于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三、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望越强烈,学习兴趣就越浓厚。

学生求知欲望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更需要教师思维的不断创新。

适时巧设有一定难度,又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才能解决的疑问和悬念,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课前,老师为每张桌子准备了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1、8、5、=、一。

上课伊始,我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工合作,一个用这五张卡片摆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位写算式,准
备汇报。

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而且兴致勃勃,热烈地讨论着,紧张地摆着、写着。

然后,我才根据学生的汇报和写出所有可能的六道算式18—5=81—5=51—8=15—8=58—1=85—1=我由衷地赞赏学生
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让每个同学独立心算出这道算式的结果,并写在本子上,能算出的还要想想怎样用口头语言表述你的算法步骤,遇到障碍要克服或翻阅课本寻求帮助。

几分钟过去了,我巡视了全班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况后,回到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下以下两个算式:81—5=76 81—5=86。

“同一个算式,在我们同学中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两个不同的结果?”我以追问激发了全班学生的认知冲突。

然后要求小组展开讨论:辨别上述两种计算结果的正误,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到小组汇报时,孩子们踊跃发言。

我把学生关于81—5=86的错误原因,请做错这道题的同学,说一说竖式算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节课我不断创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适时的巧设一些有一定难度、又能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效果极好。

所以,适当的设置疑问,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借助动手操作,增进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单靠讲述,那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教学时应借助媒体的帮助,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变成具体的,让学生
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已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信息。

例如在讲授加减法的过程中应尽量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得数形成过程。

又如教学《有趣的图形》时,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本质属性的了解,形成正确的概念。

这样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一定的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增进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