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博物馆解说词 (自动保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馆外)

各位领导、各位观众:

大家好!

欢迎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现代化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的专题博物馆。馆址在首义文化区的中轴线上,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

整个展馆建筑以最具荆楚特色的“楚国红”为主色调,整体造型呈一个V 字型,寓意着胜利,也预示着武汉的腾飞。展馆分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

您现在看到的是大型雕塑《共和之基》,整座雕塑(长50米,高8米,)呈“V”字型走向,以浮雕结合圆雕为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起义背景、武昌首义、创建共和三个部分,您看,这一组雕塑主要表现武昌首义的过程,既突出了“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又体现出首义中的民众力量。

首先请参观第一部分——晚清中国。这一展厅向您介绍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您现在看到的是一组条约墙,在这里记载了(手示)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到1887年中葡《北京条约》,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的多达24个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各种特权,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在这里,(手示)两面条约墙向中心倾斜,沉重的锁链串起摇摇欲坠的条约墙。(手示)条约墙的尽头展现的是被列强分割的支离破碎的《晚清时局图》,整个造型寓意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国家大厦即将颠覆,人民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危难局面。

1894年甲午战后,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1900年,列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组成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联合进攻中国,攻陷北京。次年九月七日,(手示)清政府代表奕劻(kuang)、李鸿章与列强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共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坏了中国的主权。

三、沉沦的大清帝国

列前打开大清国门后,争相开商埠,设租界,划分势力范围。汉口是全国较早设立租界的地区。1861-1898年,英,俄,德,法,日五国相继在汉口设租界,这里向您展示的是上起江汉关下至黄浦路沿江3600余米的汉口租界缩景,当时租界占去市区2/5的面积。此时,百姓生活陷入绝境,各级官吏层层搜刮,根本无力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

从1861年到1908年的4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慈禧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她以皇太后身份(手示)垂帘听政、临朝称制,为期仅次于康熙帝和乾隆帝。

第二组自强救亡之路的探索

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社会各阶层开始积极尝试各种变革。(手示)洋务运动是以中体西用为主,探索自强之路的实践。虽然,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手示)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运动。终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以失败告终,也称百日维新。(手示)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手示)自立军起事实际上是戊戌变

法的延续,最终也以失败告终。(手示)这是自立军起事失败后,唐才常在武昌紫阳湖畔英勇就义的场景。为了消弭革命力量,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些开明的姿态,(手示)推出新政,如:改革兵制、官制、学制以及奖励工商。此外康有为、梁启超等还成立了各种立宪团体,然而1911年清政府颁布了(手示)“皇族内阁”,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完全落空,少数人转而开始支持革命,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第二部分革命原起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1878年,(手示)13岁的孙中山乘船前往夏威夷檀香山,从此开始求学、行医、开创革命事业的历程。在这里孙中山站立船头,船只在大海中迎风破浪远处的朝阳冉冉升起,暗喻着中国的未来。

您现在看到的是孙中山青年时代活动地图,1894年11月,他再赴檀香山,创建革命组织——兴中会,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次年二月,(手示)兴中会香港总部成立后,孙中山开始着手筹划广州起义。这是他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由于内部步调不一致又因叛徒告密起义未发动就以失败告终。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辗转来到伦敦,不料在10月11日被清使馆人员诱捕,准备秘密运送回国内处死。您现在看到的这幅油画展现的是孙中山先生伦敦蒙难的内容。脱险后他将这13天囚禁的情形,用英文写成《伦敦蒙难记》,从此孙中山成为国际知名的革命家。

(二号展厅)首先向您介绍(手示)“革命思想的传播”。孙中山从革命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唤起民众来革命,首先要开启民智,进行革命宣传。为此,革命党人积极创办了各种革命刊物。

随着革命思想的传播,各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如华兴会、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中国同盟会的创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1905年8月20日,(手示)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确定为同盟会的纲领。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历史进入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1905年11月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手示)《民报》创刊。

三、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花岗起义。(手示)您请看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手示)这是一个互动场景,反映的是黄兴亲帅敢死队攻打广州总督府的情景。

多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使同盟会的主力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

下面我们进入展览的第三部分——《武昌首义》

武汉经汉口开埠,湖北新政逐步成为一座近代化的城市,说到武汉的近代化进程,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人物——(手示)张之洞,孙中山称他为“不

言革命的大革命家”。1889年,张之洞从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在湖北主政18年,大力推行“新政”,兴实业,办新学,练新军,“武备文事并举”。(手示)这里向您展示的是武汉近代工业电子沙盘,这些新政措施使武汉成为近代工业繁盛和民主思想激荡之地,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手示)前面展示的是有关四川保路运动的场景。1911年5月清政府借铁路国有名义,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转而将铁路修筑权出让给英、法、德、美四国列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规模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激烈。最终爆发的四川保路运动是继黄花岗起义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并最终点燃了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请您继续参观第三展厅

第三组武昌起义

这个展厅是整个展览的重点和亮点。置身其中,我们仿佛穿越到100年前的老武汉,您看无论是城墙,还是青石板路,都是复原的老武昌城的街景。这部分主要展示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结果。湖北革命团体源于吴禄贞组织的(手示)武昌花园山聚会活动,它是湖北革命团体的源头,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影响深远。

经过长期的分化组合,最终形成了共进会、文学社两大革命团体。

您看这里的场景,受到感应后,灯光亮起,为大家展示了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两大革命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在胭脂巷召开秘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双方达成了联合组织起义的决议,并制定了详细的起义计划。

此时,清政府为了镇压四川保路同志军调集部分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革命,武汉革命党人抓住有利时机,积极筹划起义。不料10月9日下午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秘密制造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所藏起义计划、革命党人名册等被租借巡警抄走,40余名革命党人被捕。次日凌晨,(手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在湖广总督署英勇就义。

在形势万分危急之时,革命党人意识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于是约定10日当晚发动起义。(手示)您请看,这里设置了互动场景。受到感应后,这两面毛玻璃上会有士兵与您进行互动对话。仿佛把我们带入到10月10日当晚,武昌起义爆发前的紧张气氛中。

(手示)前面就是“中和门”,即现在的“起义门”,它是当年武昌古城最繁华的进出通道,起义士兵就是从这里进城,进而取得武昌首义的胜利。

您现在看到的是“武昌起义全景沙盘”,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蛇山,从蛇山看武昌城全景,再现武昌首义这一历史进程。

10日晚,位于城内工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随后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获得了大量枪支弹药。关键时刻,革命党人共推吴兆麟为起义总指挥,随即他命人打开中和门,迎接驻扎在外的炮队、马队进城。南湖炮队进城后,立即在楚望台、中和门以及蛇山制高点架设炮位,兵分三路向总督府发起进攻,经过一夜激战,于次日凌晨光复武昌城。

(沿途介绍九角十八星旗)

您看,上方飘扬着一面面九角十八星旗,此旗原为刘公、孙武等人在日本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