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安电影“家庭三部曲”中看东西文化差异与交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李安的电影中,无论东西方都体现着冲突与融合,正是在这种逐步深入的交流中,逐渐磨合探索,从而产生出肌肤和东方人的欣赏口味又能满足西方人的审美追求的电影,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大家的追捧和喜爱。

本文通过从“家庭三部曲”看李安电影中文化差异与交融, 在李安拍摄的电影中,东西方文化并存,既有冲突又有融合,互相取长补短。

东方电影中,既有中国传统“家”的温暖,也有西方开放思想。

现代文化带来的冲突与矛盾。

西方电影中,也会加入诸多东方人的关于审美、道德思想、文化观念等方面的认知和理念。

因而使他的电影区别与普通的西方影片,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家庭三部曲” 东西文化差异融合
目录
(一)引言 (4)
(二)李安作品“家庭三部曲”的分析 (4)
2.1《推手》 (4)
2.2《喜宴》 (4)
2.3《饮食男女》 (6)
(三)东西文化的差异于共融 (6)
3.1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7)
3.2东西道德上的差异 (7)
3.3婚姻观念上的差异 (7)
3.4传统与现代的差异 (8)
3.5东西文化的差异与共融 (8)
(四)结束语 (10)
(一)引言
李安的初次执导便是他自己编剧的《推手》,这无疑是其导演工作的基石,能将自己的思想更好地融入影片之中。

不同于传统中国的简易情节编剧,李安在吸收西方的情节艺术的同时把中国独具的儒雅气质汇入其中。

之后无论是对奥斯丁小说,还是王度庐小说,还是漫画改编,还是剧本创作都渐趋成熟,编导一身的他更容易掌握分寸,表达自己的深刻生命体验。

《推手》中将中西文化冲突挖掘到深处,为此类题材开先河。

其后的《刮痧》等同类型影片无出其右者。

将中国传统的一种事物拿出来,体现在家庭中,进而引起人们对家庭,对社会的深思。

《喜宴》中表面上是探讨同性恋话题,实际上还是中西文化冲突题材的继续,也是对家庭,社会的继续探讨。

《饮食男女》则是从食,色这两个人之本性入手,进而体现家庭成员之间在新时代中的不同选择。

本文通过从“家庭三部曲”看李安电影中文化差异与交融, 在李安拍摄的电影中,东西方文化并存,既有冲突又有融合,互相取长补短。

东方电影中,既有中国传统“家”的温暖,也有西方开放思想。

现代文化带来的冲突与矛盾。

西方电影中,也会加入诸多东方人的关于审美、道德思想、文化观念等方面的认知和理念。

因而使他的电影区别与普通的西方影片,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二)李安作品“家庭三部曲”的分析
2.1《推手》
《推手》是导演李安的处女作,同时也是成名作。

讲述的是一个美国移民家庭中的家庭成员间因为文化差异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电影主人公是一位中华老人,一个“武林高手”,喜欢太极拳,并以推手这种拳法自娱自乐。

虽然生活在异国他乡,老人仍然没有忘记这种他赖以生活的技能。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制约下,“孝顺”“人老儿养”在美国这个国度里渐渐与“生活独立”思想发生着冲突,一点点的,老人自我感觉被排除了家人之外,他开始尝试新的生活,直到遇到自己的贴心人。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这种思想冲突的束缚,展开新的生活,没想到,老人和老人之间的中国传统思想再次的束缚了他们。

他们都没有打破自己的思想,使善使“推手”的老人再次被“推手”。

虽然,自己的孩子最后和他再次融合,但这种思想关系还能保持多久,我想,根深蒂固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改变。

太极拳里的“推手”是一种双人模拟对练的运动。

拳经里提示的要决:如“圆化直发”、“舍己从人”、“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不丢不顶”等等,这些是和我们中国的传
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在太极中着重是要练“气”,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讲究是“平衡”“中庸”。

而西方是以冲突来解决问题的,西方人处理问题“丁是丁,卯是卯”,不乱套的,按部就班。

而中国人是讲“通”的,讲“变”的。

这也是李安在《推手》中想反映的一部分想法。

但是最主要的我想李安像暗示的是东西方之间在文化和生活之间的差异。

影片既要反映中西文化之差异,对比手法必定不可缺少。

影片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上的,也可以说对比是建立在以小见大的基础上的,这两种手法相辅相成,将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展现的淋漓尽致。

2.2《喜宴》
《喜宴》以简洁明了的开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个中国传统家庭的“不幸”:颇有社会名望的高家在完成他的神圣使命时遇到了致命的危机。

这个“神圣的使命”是这个家庭的独生子高伟同必须要为家族增添一个子嗣,而“致命的危机”就是高伟同是个同性恋,他空有“儿子”之名而不能行其职。

确实,对于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没有子嗣是一个不能接受的事情。

高家的这个任务理所当然的要交给独生子高伟同来完成,而作为一个同性恋,高伟同难当此任。

于是,伟同的性取向这个纯粹的私生活问题便成了这个家庭的敌人,同性恋的中国式孝子高伟同备受煎熬。

为了化解危机,一场又一场的骗局戏剧性上演。

这是这部围绕家庭而言电影的基础背景,也是那场喜宴出现在荧幕的直接“导火索”。

在《喜宴》中,以两次转折为界限把故事分成了三个段落。

第一次转折是在影片19分钟左右的时候:在父母不断催婚的情况下,伟同的同性恋爱人赛门给伟同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与威威假结婚。

这是整个故事结构中的关键点,也是后来事态发生转变至关重要的情节。

在故事进入第二阶段后,影片的亮点随之增多。

首先,为了伟同父母的到来和假结婚,伟同,赛门和威威三人开始为编制的谎言准备。

其次,当伟同父母到来后,故事又发生了转变,一个假象的天伦之乐和一个暗藏着的阴谋之间的对峙开始了。

在银幕上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生活图景:夫唱妇随,父慈子孝。

柔和的暖光轻轻地铺在意中国红为椎体色调的场景上,把画面晕染出一派每个中国人都十分熟悉的温馨气氛。

但是,在暗藏着的阴谋的反衬下,这些中国人熟悉并向往的幸福在温暖之中平添了几分滑稽。

再次,就是他们的结婚。

从市政府公证结婚出来,伟同舒了口气,他的恶梦是要结束了吧?谁知,中国人的婚礼一定要热热闹闹。

更何况,伟同的父母本就是爱好面子的人。

于是,母亲在市政府公证处就痛哭起来。

与其说没有让威威体面地做新娘,不如说没有人让她体面地做母亲。

而高爸很是生气,他不满意儿子媳妇处理终生大事时候的潦草态度,坚持要有一个传统的仪式。

但也只说了句:“他们年轻人都有自己想法他们爱怎么办怎么办!”随后离席而去。

最后,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老陈所引出的中国的世俗人情,使得那样一场喜宴出现在我们眼前。

于是,伟同的婚礼也出现了两种文化的折衷,既有西式的公证,又有中式的喜宴。

这一段,影片尽情展示了被传统价值观所扭曲的中国人的性的表达方式,这种被全世界默认的仪式化的行为加在两个假结婚的对象身上很准确地显出了它的嬉闹性质,更能让人们反思这种文化对性的态度。

镜中李安导演忍不住现身说法“你看到的正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好像把整个片子抬高了一个基调。

婚礼很热闹,一直到最后的闹洞房,每个人都是那么得精力旺盛,兴致勃勃。

在不断的巧合之中,事件变得不可收拾。

因为洞房花烛之夜的冲动,威威怀孕了,而这是赛门所不能接受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伟同对自己的不忠,三人就此在早餐时,当着父母的面不顾一切的争吵起来,第二个转折点就此出现了。

从这里开始,高家的危机第一次暴露在所有人面前,成为每个人物性格的试金石。

高爸这时候表现出了极富戏剧性的变化。

在股市开端,我们看到高吧的威严与坚定,他有着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绝对权威。

但是,
当遇到家庭危机时,他不可动摇的原则有产生了松动。

其实他懂得英语,其实他早已得知儿子安排的整个骗局,可是为了不影响他传宗接代的大业,他因势利导、将错就错,默许这场戏演下去。

最终,高爸通过英文勘破了儿子的秘密,也用中文道破了本心:“要是不让他们骗我,我怎么能抱得上孙子呢。

”只要能抱上孙子,他不管事情真假,他舍得牺牲儿子的幸福,他也不考虑儿媳妇的处境,他甚至比普通的传统老人做的更艰难,默默地吞下儿子同性恋的事实,然后自己痛苦、也看着儿子痛苦地把戏演完。

只要他能抱上孙子,一切都值得。

或许有人认为父亲与赛门的谈话是父亲对同性恋的理解,是矛盾委婉的解决,但我认为这是一种退让,一种让喜宴完满的方式。

影片的结局很完满,三个年轻人找到了最适合的处理方法,也满足了父母的愿望,结局应该算两全其美。

而这个结局,也是伟同父亲无奈之下的期望吧。

父亲临别时感谢赛门照顾伟同,而对威威的感谢明显是为了高家的香火。

机场安检时,父亲举起双手的背影,似乎隐喻着一种投降,那是父母为了子女的幸福而作的投降,是一种不得已的退让。

而这种退让,同样存在于子女之间。

传统与现代,其实也用不着决裂。

就算是委曲求全,也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

更何况,因为理解对方而退让,总是会给人带来温暖的。

那场围绕传宗接代的伟大蓝图而设的喜宴,毕竟存在过。

在两代人的记忆中,也将一直存在下去。

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那喜宴背后所隐含的由很多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事情而产生的矛盾和痛苦,也会给荧幕前的我们留下更深的思索。

2.3《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是李安父亲三部曲(《推手》(1991)和《喜宴》(1993))中的最后一部。

和前两部一样,李安在这部电影中展现的仍然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撞击中的台北家庭生活细节。

老朱是做中国传统菜的大厨师,他抚养三个女儿长大,每周做出豪华盛肴要求女儿们回来团聚品尝。

但女儿们却各有心事、视回家吃饭为苦差:大女儿保守规矩,貌似年轻时为情所伤,宣称要陪着孤父养老;实则被发现情伤只是编造,要孝养父亲也只是借口,只是以此回避自己老大无归的尴尬,但又挡不住心中对体育老师的萌动渴望。

小女儿人小鬼大,对她来说路边摊和父亲的豪华佳肴是一样的,她最不受传统道德影响,她和朋友的男友相恋并怀孕,最早离开老家。

老二是篇中与父亲对抗最激烈的人物,她能干独立,甚至以自己买房的方式来离开父亲的笼罩,但她却也是女儿中最有做菜天份的一个,但父亲在厨房的专权使得她以激烈的方式与其对抗并远离。

老朱极力想要维持好家庭,作出原汁原味的菜肴,让女儿们幸福却没人领情,自己也失去了味觉。

影片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饮食和婚姻观作为传统和现代文化激烈冲突的剪影。

大女儿对传统一味遵守、貌似孝顺却没法真正理解父亲,只是在一种类似“自我牺牲”的幻觉中获得快感并逃避自我的怯懦、退缩。

小女儿代表最年轻一代,传统文化道德在他们身上更多地崩溃解体,他们几乎是采取淡漠到无视的态度。

二女儿则是最值得探讨的群体,她童年孺慕传统菜肴,受良好的现代西方式精英文化教育长大,对传统批判最激烈但却是真正能够理解传统的一个。

左支右绌的父亲在女儿们纷纷离家后终于觉悟,他放弃了维持原来标准家庭的理想,也不再自我压抑,去寻找自己真正的快乐。

电影最后的一组镜头最富文化象征意味,远离的二女儿回来接手了老家,还是举行家宴却不再强迫他人出席;离开过着新生活的父亲以按门铃来表示对女儿的尊重。

他们终于能够不再是自我牺牲、强迫无奈地团聚在家里。

而老朱也终于尝到了“菜肴”的滋味。

《饮食男女》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设置是很有意思的。

《推手》是父亲与儿媳的冲突,《喜宴》是父亲与儿子的冲突,而《饮食男女》则是父亲与女儿们的冲突,三部影片三种冲突的模式,可见李安在故事结构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是煞费苦心的。

尤其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其深刻性和生动性大大超过了其它两部影片。

在这部影片里,父亲和三个女儿在主题意义上都是主角,而情节的发展也就分解成多条线索,这几条线索分别伸展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而又时不时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矛盾段落高潮。

李安对家庭剧有着明显的偏爱,这大概源于他自己独特的对于家庭的感受,很善于从小处见大,从看似简单的家庭情节剧中挖掘出深刻的精神内涵。

在《饮食男女》这部影片里,李安没有把三个女儿简单地设置老朱的对立面,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将三个女儿的个性都表现出来了。

每个女儿都有自己的问题,她们在内心都有一种逃离家庭建立新家庭的欲望,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桎梏下,人人对性的问题都讳莫如深,但这个家庭却最后喜剧性地毁于这种人人心中都存在的儿女私情。

(三)东西文化的差异与共融
中西文化有差异,但终极目的是相通的。

文化差异、冲突是必然的,否则文化就不会存在,可是当强势一方成为规范,弱势、边缘文化就不得不顺从强势文化的思维逻辑,否则就是错误、荒谬、不合法。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负载着中西文化的交流,通过对一系列文化母题的探讨,实现了一种良性互动东西文化的差异与共融的跨文化传播,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成功范例。

3.1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饮食十分讲究,做一顿饭从选料、切法、做法都有很多的讲究,一道工序也忽略不得,“吃”在我们的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饭菜的色泽、味道都很重要。

而西方则更看重饮食的营养搭配,有时候为了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会选择最简单的食品填饱肚子。

《推手》中,朱父喜欢吃中餐,常常在厨房里煎炒烹炸一番,而后,一个人端着碗,执箸细细品尝,美国儿媳玛莎则极其简单的用手拿着三明治大嚼特嚼。

晓生一家坐在餐桌上吃饭,玛莎给他夹意大利面,老朱给他夹红烧肉,他不得不把这些都吃完。

玛莎住院期间,孙子杰米自小吃惯了妈妈准备的三明治,对爷爷做的中餐,实在无法让他下咽,不只一次问妈妈何时归来。

中国人强调“一日之计在于晨”,晨练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区里、公园中都会看到起大早进行锻炼的人们,他们或舞剑、或打太极、很多人会选择相对安静的运动方式养精蓄锐,为忙碌的一天开个好头。

而西方人或许因为性格使然,或许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有人会选择在早上蒙头大睡缓解疲劳,有人会选择作剧烈一些的运动来迎接全天繁忙的工作生活。

《推手》影片的开头,朱父选择在自己的房间中打太极拳,一招一式张弛有度,神情淡然镇定;而玛莎无法静下心来写作,选择跑步来缓解压力。

《喜宴》中,高父和伟同一大早起来去外面运动健身,而赛门常常闷在家里睡大觉。

3.2东西道德上的差异
虽然时代在向前发展,但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念还深受“儒”、“道”家思想的影响,“百行孝为先”“孝”是最高也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而西方的道德观念并不以他人为先,有着极强的个人色彩,是以“我”为第一考虑对象的。

《推手》中玛莎和好友都不能理解“怪老头”的种种行为,她多次向丈夫提出让父亲搬出去单住的想法。

但晓生毕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孝”的思想仍然在他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他不能为了自己一家人的幸福而抛弃生他养他的父亲。

朱师傅在中国学校教太极拳时认识了来自台湾的陈太太,晓生夹在父亲和妻子中间,想到了撮合两位老人,来解决自己的困境。

而陈太太的子女也在这个想法上和他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

在西方社会,老人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父母与子女是分开居住的。

而中国传统社会观念是“养儿防老”,儿女要尽孝心,两种观念的冲突极为强烈。

《喜宴》里,伟同既想拥有自我(做自己),又想尽孝道(为人子),身陷无法两全的
左右为难。

高母曾恳求威威把伟同的孩子生下来,毕竟他们只有一个儿子,老人还想着高家的后继香火,还想着能有孙儿承欢膝下。

但是威威却想把孩子打掉,她还年轻,还有自己的大好前程,不愿为了满足他人的要求而委屈自己,尽管这是为了她的“丈夫”也不想牺牲自己的学业和前途。

3.3东西婚姻上的差异
婚姻对于中国人,是人生中的大事,一辈子才有一次。

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关系到两个家庭的面子、关系等。

无论从新人的婚宴、礼服等都要遵从很多传统的礼仪,每一个步骤都不得马虎。

而西方人则相对开放,不会被世俗所累,他们的婚姻更私人,更像两个人之间的某种约定和誓言。

《喜宴》是这三部影片中体现东西方冲突最为明显的。

它不仅涉及到了中国——结婚办喜事这一牵扯风俗文化最多的礼仪活动。

还涉及美国——同性恋的话题,这个话题在当时的台湾来说也是很敏感的。

而在美国,同性恋已经是很普通的事情了。

高家父母代表着守旧、好面子的传统道德观念,是受中国文化思想熏陶的一代。

而高伟同、赛门、威威则代表着思想前卫、做事简单,受西方环境影响颇深的新一代。

在他们之间,东西方文化、思想的冲突碰撞就显得尤为明显。

高家父母认为婚礼是终身大事不能草率,而伟同夫妇认为形式并不重要;伟同和威威在市政府进行公正仪式时,伟同父母在仪式上神情紧张,而后面的美国女孩不停嚼着口香糖;伟同和威威俩人站错位,公证人念错威威的名字,威威并不流利的誓词,二人互换戒指时的笨拙,亲吻时的尴尬,而美国新人宣誓后久久的亲吻;婚宴上一位外国宾客说:“我认为中国人都是柔顺沉默个数学天才,”而李安饰演的宾客回答说:“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婚礼宴席结束后赛门的清醒和烂醉如泥的中国宾客形成鲜明对比;在看待赛门和伟同的关系上,威威觉得很正常,而高母在得知真相后就差点昏过去。

3.4传统与现代的差异
传统,往往意味着墨守陈规,遵循着原有的思想、行为标准亦步亦趋的前行,丝毫不能越雷池半步。

而现代,代表着思想开放,行为前卫,打破常规,敢为前人所不为。

《饮食男女》中,老大家珍,一直生活在自己编造的感情世界里,惧怕爱情,皈依宗教,过早地承担家庭的重任因而变得性格乖戾。

老二家倩事业有成,现代女性,有着速食主义的爱情观。

老三家宁十七八岁,有着理想化的爱情,并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后来爱上了朋友的男朋友,未婚先孕,结婚离家;父亲原本是国厨,有一手不错的厨艺,起初仍然努力通过“星期天晚餐”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最后却“为老不尊”的和女儿的朋友锦荣结婚。

传统平凡的家庭表面下隐藏的是充满了现代叛逆、解放的思想,平静的假象再也无法维持,各人都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尤其是父亲的所作所为,如果从中国传统上讲这是有些反道德的,可从现代的角度来解读的话,这也是人性的一种解放。

是作为父亲突破传统的一次反抗,是带有现代思想的生活方式。

“当我阅读丹尼尔·伍德瑞尔(Daniel Woodrell)的《与魔鬼共骑》(Woe to Live on)时有感,原来美国内战期间,南方人抗拒北佬的心态,和我们现在西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抗拒感很相似。


3.5东西方之间的共融
在李安的电影中,东西方之间虽然有不小的冲突,同时,两者之间也有融合。

在共同的生活中,东西方之间的种种不同虽然会引发一些或大或小的冲突,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已经慢慢发生了改变,两者正在慢慢的融合。

而这种融合,在李安的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李安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思想、成长背景,使他更容易理解、把握和掌控两者之间的尺度,既使它们融洽得自然,又不至于太突兀。

东西方文化共融在李安拍摄的西方电影中的表现,更多的是以东方人的情感如隐忍、
大度、细腻准确的拿捏西方人的感情世界,让其奔放的情感逐步释放而不是一下子全部宣泄出来。

他仿佛能纠住你的心,将感情从点滴渗透,一点点深入你的内心,将其刻画得更加深刻而隽永。

太极拳里的“推手”是一种双人模拟对练的运动。

拳经里提示的要决:如“圆化直发”、“舍己从人”、“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不丢不顶”等等,这些是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在太极中着重是要练“气”,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讲究是“平衡”“中庸”,而这往往就会演变成一种妥协、一种共融。

《推手》中混血儿杰米有着中国和美国两种血统,又同时会中国和美国的两种文字和语言,这本身就是一种融合。

父亲因在中国餐馆打工闯祸被捕,在监狱里,儿子晓生痛哭流涕地跪在父亲面前,请求父亲回家,父亲对儿子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只要你们过得好,我这把年纪了,又在乎什么呢?”朱父最后选择主动搬离儿子晓生的家单住,就是一种妥协和共融,他没有和儿子、儿媳硬碰硬,让儿子难堪,而是学习美国老人的养老方式——住到老人公寓。

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让晓生背上“大不孝”的恶名,但这毕竟是在美国,要想让自己和他人过得舒服,就要入乡随俗,选择最“美国”的方式生活。

《喜宴》中,婚礼喜宴虽然是在美国举行,但影片从始至终都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道,这似乎也是一种融合。

高父对高母说威威能生能养,是个不错的媳妇;在汽车上,高父对威威说:“按礼数我们应该提着四色礼物到你们家提亲才对”;到了家里,高母夸奖威威:“这年头会做饭的女孩已经不多了,伟同命真好;她给儿媳妇威威的红包见面礼、珍珠项链、红珊瑚胸针、镯子和旗袍,以及对威威说的“母女连心,代代相传”“有缘千里来相会,天涯咫尺”;婚宴的早上,高伟同对父母行跪拜之礼;中国餐馆的老陈对待师长一家,无论从称呼上还是补办婚礼的行动上,都显示出对老师长深深的敬意之情,而这正是“忠”的表现;婚礼中的全家福婚礼照片,小男孩跳床,喜宴上亲友凑热闹起哄灌酒,闹洞房的“国粹”,席间宾客吃错婚宴的小插曲,都显示出了极其浓厚的中国传统色彩。

影片中,美国人赛门和中国人伟同的结合;赛门在开门迎接伟同父母前,特意摘下的耳钉和他并不娴熟的中文;高父对伟同和赛门关系的某种妥协,和赛门私底下的英语对话;威威答应把伟同的孩子生下来,而塞门同意留下当孩子的另一个爸爸,三人紧紧搂在一起;这些都是东西方之间的共融。

在机场的送别中,高父对赛门说: “谢谢你照顾伟同”,对威威说:“高家会谢谢你”,这种做法表示他最终还是接受了儿子伟同同性恋的事实,接受了塞门,接受了这种中西合璧的家庭。

而在安检时,高父高高举起的双手,更像是对生活、对西方现代文化的一种投降。

《饮食男女》中老朱父女各自的爱情能看到中表现了埃勒克特拉情结,朱师傅实际是个复杂的文化包容体。

还有中国的孝道和亲情的维系,像《饮食男女》中二女儿对父亲的爱(当然,李安的孝是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孝,而不是父权制度下的孝在亲情伦理上,他代表的是传统;在情爱伦理上,他代表的是现代(与锦荣的忘年恋)。

朱师傅这一人物的设立鲜明地表现了传统在现代文化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最后朱师傅的新家有了爱情的结晶并得到了女儿的谅解,他的味觉恢复了。

李安期望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和中西文化的相互吸收,使人们的生活达到良好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