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自主创新之路(doc 32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瑞自主创新之路(doc 32页)
奇瑞自主创新之路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国家政策对汽车生产企业的设立规定了严格的审批制度,而在芜湖这个汽车产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内地城市,成立了一家如今已成为中国汽车业重要力量的汽车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奇瑞坚持自主创新战略,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公司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快速变化的汽车市场格局和日趋复杂的企业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使得原先遵循的以低成本扩张为主导的战略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公司未来发展需要。面对各种变化,奇瑞公司在2009年做出了重大战略调整。本案例通过回顾奇瑞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面对的外部环境及其具备的优势和面对的问题,引发处于快速上升期企业所要经历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奇瑞汽车;自主创新;成长战略;差异化战略
0引言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公司)是一家国有股份制企业,其前身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经济开发区。该公司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并在多种力量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从1999年12月18日到2010年3月26日,实现了从第一辆奇瑞汽车下线到产量突破200万辆,现在的奇瑞公司俨然已经成为国有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代名词。然而,奇瑞公司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回首奇瑞公司走过的路程,如果可以将其分成阶段的话,不妨将其划为两阶段,主基调分别是“逆水行舟”和“顺势而为”。
1. 逆水行舟,剑走蜻蛉
1.1意想不到的选择
芜湖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湖沼一片,鸠鸟繁多”,春秋时得名“鸠兹”。现在的芜湖是省沿江城市带的代表,也是安徽实行融入战略的重要立足点。然而,谈到芜湖的汽车产业,却要从90年代中后期说起。当时要在芜湖这样一个汽车产业极其薄弱的城市建立一个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经济出现了剧烈波动。国有企业在缺乏有效产权约束下的“投资饥渴症”,导致投资过度膨胀,投资盲目性很强。为了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国家对重大投资项目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汽车生产企业的成立也不例外。而此时的芜湖并不具备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础。1993年,芜湖市前10位行业(按工业总产值排序)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排名第五。从图1中可以看到,90年代中后期,芜湖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并不具备多大优势,而且该行业的领军企业是船舶工业,汽车产业基础很是薄弱。奇瑞公司成立前,芜湖汽车相关企业也是少之又少。在1985-1999年之间芜湖市汽车配套企业数量不足50个。
面对不利的政策环境和薄弱的产业基础,芜湖人却选择发展汽车产业,这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这其中颇有一些机缘巧合。1995年安徽芜湖领导人在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于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引进了该项目。1997年在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名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的单位正式设立,迈出了奇瑞汽车的第一步。
1.3借船出海?寄人篱下?
在奇瑞看来,2001年奇瑞上汽集团的谈判或许是个无奈的选择。为了获准生产汽车,在有关部门的撮合下,以无偿划拨的方式将20%的股权划拨给上汽集团。由此,奇瑞汽车搭上了上汽这条大船,可以利用上汽的多种资源经营自己的事业,尤其是上汽成熟的营销渠道,更是奇瑞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据媒体报道,在奇瑞汽车前途未知的情况下,上汽忌惮于背上奇瑞这个潜在的“包袱”,签约合作时约定“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债务、不分红。奇瑞人在签约上也感觉到了一丝“寄人篱下”的味道。但是,奇瑞加入上汽后的快速发展让人刮目相看,依靠其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分别推出了“东方之子”、“QQ”等成功车型,凭借其低廉的价格,一举打开了市场,迅速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奇瑞与上汽合作期间也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摩擦,例如,奇瑞与上汽合作伙伴德国大众之间零部件通用之争,与上汽另一个合作伙伴美国通用间的车型专利权之争。虽然合作期间摩擦频发,但奇瑞抓住了发展机遇,在自主创新战略的指引下,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对于羽翼初成后奇瑞,上汽集团愈发感到驾驭无望,由此萌生了去意。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对两家企业分合的看法是:“从我们角度一直是这样一种态度,在符合产业政策的条件下,尽量通过重组来建设我们的汽车工业。但是在合作中,人各有志,公司也一样。一段时间内合作有利发展,有时认为分开对大家都有利,但是我想今后还会走向通过合作发展的道路。”
2004年奇瑞正式摘掉了“上汽”两个字,从而宣告上汽集团与奇瑞汽车延续4年的姻缘正式终结。分手的原因暂且不论,经过4年合作之路,奇瑞公司羽翼更加丰满,为公司发展和自主品牌建设打下了基础。
2. 顺势而为,剑指天下
2.1开拓市场,高速发展
从拿到“准生证”的那一刻起,奇瑞理直气壮的推开中国汽车乃至全球汽
车市场的大门。通过奇瑞公司的大事件,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该公司发展和扩张的速度。
●2001年6月16日:第一万辆奇瑞下线仪式举行。
●2003年3月1日:第十万辆奇瑞轿车下线。
●2003年7月:奇瑞QQ系列与奇瑞东方之子系列轿车正式在全国上市。
●2003年8月:“奇瑞旗云”上市、“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工典礼”举行。
●2005年1月13日:与古巴古华雷升公司签订1100辆奇瑞轿车出口协议。
●2006年3月2日:奇瑞发动机首批出口美国。
●2006年3月28日:奇瑞第50万辆轿车下线。
●2006年12月:奇瑞06年累计出口突破5万辆,蝉联乘用车出口第一名。
●2007年1月10日:奇瑞位列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
●2007年8月22日:奇瑞第10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
●2008年3月18日:奇瑞第100万台发动机下线。
●2008年3月24日:正式更名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3月19日:奇瑞中高端品牌发布。
●2010年4月17日:奇瑞CVT无级变速器下线并投产
●2010年3月26日:奇瑞第200万辆汽车下线。
为了登上中国汽车业的顶峰,奇瑞坚持以发展壮大为基本导向,致力于使公司在产销规模、资产、利润、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获得增长。首先,奇瑞在汽车市场上精耕细作,尤其是乘用车市场,通过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战略,奇瑞公司已经在中国轿车市场谋得一席之地。自2009年开始,奇瑞汽车建设了大连基地,主要以乘用车为主,覆盖东北区域和承担海外销售的任务;开封生产基地,主要以微车和轻型货车为主,立足中原,辐射全国;鄂尔多斯生产基地,该地区是SUV、皮卡等车型的最重要市场,占有全国2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此过程中,奇瑞公司以汽车设计研发、发动机研发制造、零部件制造为相关多元化的重点,公司先后成立了若干子公司。公司也在不断增加投资项目(如表1),计划从奇瑞整体发展的角度,构建完善的自主制造及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