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法

马丁法

马丁法是由在世界银行工作的经济学家马丁先生提生的一种计算贫困线的方法,有高、低贫困线之分。

(1)低贫困线的测定方法。它是在首先测定食物贫困线的基础上,利用回归模型,把一些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消费支出刚好能达到食物贫困线的居民户的非食品支出计算出来,由此得到贫困户的最低非食品支出。这是因为,一个靠牺牲最基本食物消费而获取少量的非食品消费的住户,其非食物支出是维持生存和正常活动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少量的。把由此求出的最低非食物支出作为非食物贫困线,加上已知的食物贫困线,就是马丁法的低贫困线,显然这是维持居民正常生活的最低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这一标准的家庭,我们称为超贫困户或特困户,若无社会救助,他们起码的生存条件得不保障。

(2)高贫困线的测定方法。在测定低贫困线时,确定非食物贫困线依据的是那些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能达到食物贫困线的超贫困户的情况,那些人均消费支出低于贫困线又高于食物贫困线的贫困户,其非食品支出显然大于超贫困户的非食品支出,也就是说,包含在低贫困线中的非食物贫困线是偏低的,因此,确定一条比低贫困线高一些的贫困线更符合实际。高贫困线可根据居民的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支出的关系拟合适当的回归模型求得。

马丁_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述评_谢作栩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述评 α 谢作栩 摘 要:本文介绍了马丁?特罗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论和模式论的主要观点,以及此后特罗教授对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修正与发展,并对特罗教授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影响与局限性做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1)03-0013-06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马丁?特罗(M ar 2tin T row ,1926-)博士,在战后欧美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热潮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论著,引起了欧美学者,以及亚洲、拉丁美洲学者的关注,并得到广泛的流传。迄今,他的论著已有日文、希腊文、西班牙文、德文、希伯莱文、法文、波兰文、俄文、意大利文、中文、 丹麦文和瑞典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1] 1999年,我国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吹响了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进军的号角。国际上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密切关注。本文就特罗教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思想核心——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和模式论及其影响做一简要评介,以供读者参考、指正。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论 二战之后,美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至60年代末,在学大学生数超过18~21岁青年人口的一半。60年代,西欧国家高等教育规模也在成倍 增长。[2] 规模的扩张引发了高等教育观念、职能、管理、入学与选拔等方面的一系列质变。值此之际,特罗教授以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问题,接连撰写了《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 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1970)、《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1972)、《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1973)等长篇论文。逐步深入地阐述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的基本观点。首先,他论述了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系统性质变化的关系,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 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3] 接着,他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一辩证发展观出发,进一步剖析了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所存在的质的变化。他认为: 第一,在观念上,当入学人数极为有限时,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而在入学率达到或超过适龄人口15%的大众教育阶段,人们开始逐渐把接受高等教育看作是那些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当入学率达到或超过适龄人口50%的普及教育阶段时,接受高等教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义务。 第二,在功能上,精英高等教育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而大众高等教育的对象则 3 12001年第3期 现代大学教育 α收稿日期:2001-08-25  作者简介:谢作栩,(1950-)福建仙游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领域:比较高等教育。厦门, 361005。

机械炉排炉主要国内外焚烧厂商产品特点

机械炉排炉主要国内外焚烧厂商产品特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机械炉排炉主要国内外焚烧厂商产品特点 由于垃圾焚烧技术较复杂、技术含量高,我国目前的大型炉排炉焚烧厂建设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的焚烧炉,建设投资相对较高。我国焚烧技术市场的主要国外焚烧厂商及炉型包括: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三菱一马丁逆推炉排);日本田熊株式会社(SN型炉排);日本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日本杰富意(JFE)株式会社;德国诺尔一克尔茨公司(阶梯式顺推炉排);德国斯坦米勒公司(往复顺推式炉排);法国阿尔斯通公司(CITY2000倾斜往复式炉排);比利时西格斯公司(SHA多级炉排炉);瑞士Vonroll公司(R—10540型炉排炉)。 日本三菱-马丁逆推炉排炉特点: 炉排倾斜角度为26° 燃烧空气从炉底部送入并从炉排块的缝隙中吹出,对炉排有良好的冷却作用。 由于逆向推动可相应延长垃圾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主要应用于深圳环卫综合处理厂、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厂一期、中山中心组团垃圾焚烧厂、杭州滨江绿能垃圾焚烧厂等; 日本田熊SN往复式炉排炉特点: 设置两个阶梯,采用足够的炉排面积,使垃圾在炉内翻滚并燃烧;

采用四个驱动单位:一个在干燥阶段,二个在燃烧阶段,再一个在燃烬阶段。因此,通过调整各独立驱动单位的速度,能控制垃圾和灰层的厚度。 主要应用于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厂、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厂、张家港市垃圾焚烧厂等; 比利时西格斯SHA多级炉排炉特点: 西格斯焚烧炉排控制系统能够将输送动作(水平运动)、翻搅和通风动作(垂直运动)区分开 滑动炉排推动垃圾向前运动并决定了垃圾层厚度及停留时间 摆动炉排则起到搅动垃圾层的作用 主要应用于深圳南山垃圾焚烧厂、深圳盐田垃圾焚烧厂、深圳老虎坑垃圾焚烧厂、苏州市垃圾焚烧厂、常州金嘉垃圾焚烧厂、常熟市垃圾焚烧厂、天津贯庄垃圾焚烧厂等。 目前国内已经自主开发了机械往复式炉排炉技术,研制了150t/d和 225t/d的二段式焚烧炉成套设备并投产,如伟明集团、杭州新世纪能源环保公司。重庆三峰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引进了德国马丁公司SITY2000型系列垃圾焚烧炉,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化,600t/d的焚烧炉已应用于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厂。在“十一五”期间,350吨以上大规模的焚烧炉的国产化技术将是我国焚烧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在国内应用国产技术的焚烧项目也已经有10余项。

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实验室操作流程详解

YG(B)401E型马丁代尔耐磨仪 操 作 用 流 程 温州际高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一、简介 该仪器是吸取国内外同类仪器优点设计而成,其外形美观大方、采用触摸式的显示屏幕,界面易懂,操作简便、微机系统采用两种计数方式,直观大方,设定方便、八个工位同时试验,提高试验效率。仪器还设有二种李莎茹(Lissajous)24mm×24mm、60.5mm×60.5mm运动轨迹和多种配套附件,能适应多种试验方法标准。 该仪器适用于:GB/T4802.2、ASTM D4970、ISO12945-2等织物起毛起球程度的试验。其原理:圆形试样与同样材料织物在给定的压力下,以Lissajous图形运动轨迹进行磨擦,达到规定的转数后,评定试样起毛起球等级。还适用于GB/T13775、ASTM D4966、ISO12947等织物耐磨性能试验。其原理:圆形织物试样在一定的压力下,与标准磨料按李莎如(Lissajous)曲线的运动轨迹进行互相磨擦,导致试样破损,以试样破损的耐磨次数表示织物的耐磨性能。 二、主要技术参数 1.工位数:8位 2.计数显示: a.预计计数:0~999999次 b.累计计数:0~999999次 3.最大动程:24±0.5mm 、60.5±0.5mm 4.加压物质量: a.衣料试样重锤:395±2g b.家具装饰品试样重锤:594±2g c.不锈钢碟片:260±1g 5.夹持器有效质量与摩擦直径: A型200g(1.96N)摩擦头¢28.8 -0.084mm B型155g(1.52N)摩擦头¢90 -0.10mm 6.夹持器与磨台相对运动速度:50-2r/min 7.装样压锤质量:2385±10g 8.外形尺寸:885×600×410mm (L×W×H) 9.重量:150kg 10.电源:Ac220V 50Hz

面筋包的做法有哪些

面筋包的做法有哪些 面筋包是许多人都比较喜欢的食物,每次看到别人都在吃面筋包的时候,我总会忍不住的想要流口水。面筋包的味道非常的独特,夹杂着肉或者青菜,那香味至今想起来都会忍不住的想要流口水。随着各地厨师的研究,面筋包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面筋包常见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呢? 红烧面筋球包肉的做法: 主料:面筋球10个,五花肉750g 做法: 1、先准备好食材,把肉洗干净; 2、把肉切成块儿; 3、然后把肉块剁碎,做成肉末,将姜和葱苗剁碎; 4、将剁好的肉末、姜和葱放入碗里,打入鸡蛋,放如盐,味精,料酒、搅拌; 5、准备面筋球,好馅儿后,拿出面筋球用筷子戳个洞; 6、用筷子将肉塞进去,依照上次面的步骤多做几个; 7、将做好的面筋球包肉放在锅里,开火之后,放入水,水放到淹入面筋球的2/3,倒入少许酱油; 8、待酱油颜色进入面筋球内呈红色后,撒上剩余的葱苗,放少许味精,等待汤熬差不多干时,出锅!撒上点葱,体味,香气四溢。 青菜面筋包的做法

原料:青菜,面筋包 做法: 1、青菜用刀去掉点头子,然后用手掰开,用水洗干净。 2、锅中烧水,加盐,烧开,倒入青菜过一下水,但过水几十秒就可以了,不要太长时间,过水之后最好用冷水,冲凉一下。 3、炒锅内入油烧至8成热倒入青菜和面筋包。 4、加盐,鸡精。大火炒一两分钟就可以了,不要时间炒长了。 以上就是常见的面筋包的做法,看着上面的介绍,你不是已经想要流口水了啊。面筋包可以搭配的食材有许多种,可以有荤有素,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非常的适合。面筋包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量、低热量的食物,特别是在中国的素菜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

贫困测量方法综述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何平 摘要: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对于贫困问题的讨论也比较热烈,本文主要从贫困的内涵介入,阐述了贫困测量的不同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贫困测量方法 Abstract: Poverty problem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worl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primarily analyses the connotation of poverty, then expatiates different approaches about poverty measurement, also compares and evaluates these approaches. Keywords: poverty measurement approach 一、对贫困的理解。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物质层面和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的,把贫困看成是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状态。早在1901年,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就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这里提出的是基本生存要求实际上就为以后确定贫困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涉及到的是绝对贫困的概念。 社会学家则把贫困认为是个人能力(如受教育的程度和健康水平等)缺乏而难以维持人类基本福利水平的一个表现。这其中,一部分社会学家及人口学家把社会、行为和政治因素作为评价福利水平的基础。也就是说,人们不正当的行为,相对不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也是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人认为,贫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仅需要从物质层面上给予准确的界定,而且还要从人的能力和社会因素方面给予概括。贫困的内涵应该从经济福利(economical well-being)、能力(capability)和社会排他性(social exclusion)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贫困在经济福利水平上的表现就是贫困人口难以维持包括在经济上、心理上、社会政治方面最低的生存标准。

西方语言学理论脉络

西方语言学理论脉络 一17C—18C 《普遍唯理语法》(又名《波尔·罗瓦雅尔语法》)<法> 安托万·阿尔诺&朗斯洛 西方第一不语法理论著作,在17世纪到19世纪初一直为语法学界权威性 的经典著作。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运用一种哲学理论来解释传统语法体 系,并在一个历史时期内被认为有道理 主要观点:(1)语言是表达思想的符号,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决定语言形式。 (2)逻辑和语法基本是一致的,逻辑规则可以用来解释语法现象。 (3)什么是唯理主义的普遍语法:唯理主义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而人类理性是共同的,因此语言和语法也有共性。 (4)核心观点:把语言形式分成两类:一类表示思维对象,即表示概念;一类表示思维方式,即表示判断。 二19世纪 19C,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得到空前发展。 1拉斯克:<丹麦> 历史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后来被格里姆继承和发展。 2 雅各布·格里姆<德国> 《德语语法》是一部日耳曼语的比较语法。“描写语言,而不是为语言作规定”。第二版,系统地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辅音的一致性,后来被称为“格里姆定律”。 3洪堡特<德国> ,在19C历史比较方法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他走在同时代人之前,致力于探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问题,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其思想对20C语言学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 《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论人类语言结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主要观点:(1)人脑里天生有创造语言的能力。语言是大脑的一种能力,讲话人能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 (2)继承海德,认为各种语言的特性是其民族的特有财产。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的。 (3)受康德哲学影响,认为语言的内在形式对感觉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加以概念化。语言不同,其内在形式也不一样,对相同的感觉经验整理的结果也就不 同。思维和感觉中有通过语言才能确定,才能变成有形的东西,才能得以传 播和交流。思维和语言师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4)区分了三种语言类型: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黏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 (5)他认为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言,梵语则是典型的屈折语,包括粘着语在内的所有其它语言处在这两种极端类型之间。 (6)世界上的语言有比较完善和不太完善的区别。但没有优劣之分。即使是最野 蛮的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予以歧视,或贬低它的价值,因为每种语言都是人 类原有的创造语言的能力的表现 4 奥古斯特·施莱歇<德国> 《印欧语言比较手册》 贡献:(1)语言亲属关系的理论 (2)重建始源语的比较方法 (3)对语言的分类 5 新语法学派

论马丁

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摘要】马丁·路德是16 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家, 他破除了罗马教皇至 高无上的权力, 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马丁·路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 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 教廷腐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然而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改革的力量, 尽管他一路走来经历无数生死劫难, 最终却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因信称义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一)阶级背景 15世纪到16世纪, 新兴市民资产阶级(或者说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阶层) 经济力量不断增长,成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 并提出了改革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初步要求: 第一, 结束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状况十分严重, 由无数的小邦、公国、大公国、最大公国、伯爵领地、男爵领地和帝国自由市场等组成。这种分裂状况导致王权衰落, 无力抵制罗马教会,任由教皇剥削。第二,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当时的基督教神学和天主教会具有无上的权威, 把追求利润的商业活动斥为罪恶, 主张遏止商业;另一方面, 在中世纪, 人的肉体欲望, 甚至人的肉体存在本身都被视为是有罪的, 认为只有严格禁欲, 人才能以全身心侍奉上帝。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对这种违背人的本性的做法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他说: 世上有多少男女, 头脑都是那么简单,以为女孩儿家只要前额罩上一重白面纱, 脑后扯着一块黑头巾, 就再也不是一个女人了, 再也不会思春了, 仿佛她一做了修女, 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似的。正是因为中世纪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人们才将之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二)宗教背景 罗马天主教会一方面宣扬禁欲主义, 另一方面又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 巧立名目攫取金钱。教会的奢侈豪华, 挥霍无度, 对新兴的市民资产阶级形成了一种沉重负担。西班牙著名讽刺作家爱拉斯谟这样评价当时的教皇和主教, 他说这些披着神圣外衣的教皇主教, 并不执行拯救教徒灵魂的使命,而是把教徒交给基 督去看管, 自己却钻营宗教的买卖, 如贩卖赎罪券及买卖圣职等。莎士比亚也谴责封建特权阶层的头面人物像猪一般懒惰、狐狸一般狡猾、狼一般贪婪、狗一般疯狂、狮子一般凶恶。中世纪末, 贪污腐败盛行, 教士公然纳妾,人们慨叹作为道德典范的教士已由道德的化身变成魔鬼的代名词, 以致有人说: 连顽固的魔鬼不敢做的事,声名狼藉而又不服从上帝的僧侣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干。因此, 改革道德、重建教会势在必行。于是, 到了十六世纪,先是在德国,接着在瑞士、英国、法国以及北欧诸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

马丁代尔耐磨测试磨损机理及耐磨性测试方法

马丁代尔耐磨测试磨损机理及耐磨性测试方法 马丁代尔耐磨仪检测的耐磨性能是纺织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产品的耐用性和使用效果。具体指织物间或与其他物质在反复摩擦的过程中,能够抵抗磨损的能力。如纺织品在洗涤时受到的外力搓 揉以及水、皂液的物理冲击作用;穿着过程中由于运动导致肘关节、膝关节等部位自身或与其他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作用。利用马丁代尔耐磨仪模拟这类摩擦实验,这些摩擦导致纺织品表层涂层破坏褪色、纤维纱 线断裂,甚至产生破洞,严重影响织物耐用性及美观性。因此全面了解的耐磨性能对于了解纺织品的耐用 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织物利用马丁代尔耐磨仪测试织物磨损的主要机理和耐磨性能的检测方法进行论述。 一、磨损破坏过程: 织物在实际穿着、使用过程中损坏的原因很多,但实践表明物理外力摩擦是造成纺织品损坏的主要原因。 按照纺织品的破坏机理,磨损主要为以下三个磨损破坏过程: 1、纤维的抽出、断裂 摩擦过程中由于外力的扭曲拉伸等作用,纤维相互之间不断发生摩擦碰撞,纱线脱捻,纤维间相对位 置发生变化;纤维在摩擦过程中,表面受到磨损,纤维片段丢失;外层短纤维由于纤维间抱合力减小而从纱线中脱离出来,形成毛羽;纤维会在多次外力往复作用下发生疲劳,强度下降,断裂,使毛羽增多;内部未染色纤维向纱线外层移动,造成织物表面颜色变化,影响美观性。 2、纱线的断裂 由于纤维在摩擦过程中不断地抽出断裂,纱线中实际受力纤维数量减小,抱合力下降,造成纱线强度 下降,在外力持续作用下最终造成整根纱线的断裂。断裂的纱线减弱了织物的强度;磨损丢失的纱线片段会 造成织物重量的损失,使织物变薄;纱线或纤维的断裂端会造成织物表面毛羽增加,起毛起球。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作者:王心如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2-1 ?字数:302000 ?版次:1 ?页数:203 ?印刷时间:2006-2-1 ?开本: ?印次: ?纸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117056618 ?包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医学>> 医药卫生教材 第一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第一节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在描述毒理学的试验中,有三个基本的原则: 1.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基本假设为: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这两个假设也是全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的前提。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在人产生毒作用的剂量和实验动物通常相近似。而以体重计算则人通常比实验动物敏感,差别可能达10倍。因此可以利用安全系数来计算人的相对安全剂量。已知人致癌物都对某种实验动物具有致癌性。实验动物致癌物是否都对人有致癌性,还不清楚,但此已作为动物致癌试验的基础。一般认为,如果某一化学物对几个物种实验动物的毒性是相伺的,则人的反应也可能是相似的。 2.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人潜在危害的必需和可靠的方法。此原则是根据质反应的概念,随剂量或暴露增加,群体中效应发生率增加。毒理学试验中,一般要设3个或3个以上剂量组,以观察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确定受试化学物引起的毒效应及其毒性参数。毒性试验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证明化学品的安全性,而是为了了解化学品可能产生的毒作用。仅仅检测受试化学物在人的暴露剂量是否引起毒效应是不够的,尽管此剂量已超过人可能的暴露剂量。当引起毒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与人的暴露剂量接近时,说明该化学物不安全。当该剂量与人的暴露剂量有很大的距离(几十倍,几百倍或以上),才认为具有一定安全性,此距离越大,安全性越可靠。如果在研究中所用的一系列的剂量不能引起毒性效应,则认为所用剂量还不足够高,应增加剂量,以确定受试化学晶的毒性。但如果在试验的最高剂量组的剂量与人可能的暴露剂量有足够的安全界限,则对于安全性评价来说未观察到毒效应的研究是可以接受的。在毒理学试验中实验模型所需的动物总是远少于处于危险中的人群。为了在少量动物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可靠的结果,需要应用相对较高的剂量,以使效应发生的频率足以被检测到。例如,低达0.01%的癌症发生率,这意味着在100万人群中有100人发生癌症,此发生率太高,不能为公众接受。在实验动物直接检测如此低发生率将至少需要30000只动物。因此,在毒理学试验中,对相对较少的实验动物必须以较高剂量进行试验,然后根据毒理学原则外推估计低剂量的危险性。 3.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是为了使实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以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作为一般人群的代表性实验模型,而将幼年和老年动物、妊娠的雌性动物、疾病状态作为特殊情况另作研究。这样可降低实验对象的多样性,减少实验误差。毒理学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取决于受试物处理引起毒效应强度和实验误差两个因素,处理引起的毒效应强,实验误差小,则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增加,反映受试物处理的真实效应,反之亦然。实验设计是要规定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可能影响毒效应的各种因素,保证实施质量,降低实验误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外源化学物从不同途径染毒实验动物所表现的毒性可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染毒部位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和量也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也不同。因此,毒理学试验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接触该受试物的方式。历史上,环境污染物及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中毒和死亡多次发生,引起各国的重视,推动了毒理学的发展,各国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和多次修订了有关药品

古代汉语之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成因分析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例如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或者基本词类不变而用法比较特殊,例如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现象。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词类活用中活用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具有直接性,也就是说发生活用的词并不需要借助其他词汇的帮助可直接进行活用。那么这些词为什么自身能够进行活用并且普遍存在,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个人认为,语言的简洁节约性是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语言的修辞性和句子结构的模式化也是其中原因。一.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马丁内指出:语言的经济性是人的交际表达和人的自然惰性直接相互冲突的结果。语言经济原则能对语言结构演变的特点和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众所周知,古汉语要比现代汉语更为简洁凝练,其语言经济性也更为突出。这种经济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古代汉语相较于现代汉语而言,词汇贫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对言语的表意功能要求更高。为了表达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们往往需要扩充词汇,一般可以选择从语音方面分化出新词,形成同形异义词;或者选择创造区别性更强的新造次来代替。但这两种选择都比较难,都为容易的方法就是进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实际上就是利用现有的词汇去表达更复杂的内容,增加词汇的表意功能,这样做在经济性层面就减少人们需要记忆

的词汇容量。但词类活用易使一个词语蕴含的义项过多,反而不便于人们记忆和使用。一个弊端就推动了古代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过程中旧词义项与新造词的相互照应。例如古代汉语中“歌、衣、舞”既具有名词的功能,又时常活用为动词,现代汉语中“唱、穿、跳舞”的词汇出现就取代了“歌、衣、舞”的动词义,减少了单词义项过多过杂的现象。 (二)古代汉语常常出现成分省略的现象 如果我们将出现词类活用情况句子进行观察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句子中常常会出现成分省略的现象。以更简短的句子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也是语言经济性的表现之一。例如“瓜时而至”按句意来说应该指的是“瓜熟了的时候到那里”,但句子中“瓜”后面省略了述语“熟”,这就导致“瓜”需要表达“瓜熟了”的意思,也就必须活用为动词了。类似的句子还有“今君欲一天下”“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王必欲长王”等,这些句子都是省略了充当谓语的动词而将其余部分直接充当谓语,这也造成了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成动词的现象。除此之外,名词、动词作状语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句子中省略了表示比喻关系的动词“像、似、若、如”等或者省略了引入方式、处所、工具等的介词,如“豕人立而啼”省略了“像(人)一样”,“又郊败之”省略了“在(郊外)”。 二.语言的修辞性 古代文人乐于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词类活用可以说是他们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形象,富有文采,使语句更加抑扬顿挫而使用的

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海南大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题目: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学号: 20090704310053 姓名:张丽荣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 2009级 系别:行政管理系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王欣 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27日

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摘要】马丁·路德是16 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家, 他破除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马丁·路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 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 教廷腐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然而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改革的力量, 尽管他一路走来经历无数生死劫难, 最终却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因信称义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 (一)阶级背景 15世纪到16世纪, 新兴市民资产阶级(或者说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阶层) 经济力量不断增长,成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 并提出了改革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初步要求: 第一, 结束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状况十分严重, 由无数的小邦、公国、大公国、最大公国、伯爵领地、男爵领地和帝国自由市场等组成。这种分裂状况导致王权衰落, 无力抵制罗马教会,任由教皇剥削。第二,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当时的基督教神学和天主教会具有无上的权威, 把追求利润的商业活动斥为罪恶, 主张遏止商业;另一方面, 在中世纪, 人的肉体欲望, 甚至人的肉体存在本身都被视为是有罪的, 认为只有严格禁欲, 人才能以全身心侍奉上帝。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对这种违背人的本性的做法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他说: 世上有多少男女, 头脑都是那么简单,以为女孩儿家只要前额罩上一重白面纱, 脑后扯着一块黑头巾, 就再也不是一个女人了, 再也不会思春了, 仿佛她一做了修女, 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似的。正是因为中世纪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人们才将之称为黑暗的中世纪。 (二)宗教背景 罗马天主教会一方面宣扬禁欲主义, 另一方面又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 巧立名目攫取金钱。教会的奢侈豪华, 挥霍无度, 对新兴的市民资产阶级形成了一种沉重负担。西班牙著名讽刺作家爱拉斯谟这样评价当时的教皇和主教, 他说这些披着神圣外衣的教皇主教, 并不执行拯救教徒灵魂的使命,而是把教徒交给基

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德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简史 源自静怡的博客 德国的义务教育始于6岁。此前,上学是自愿的,也非公共教育中的一部分。然而约75%的3岁儿童与80%的5岁学童都接受过某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在德国的历史悠久,而且十分发达。德国是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的发祥地,自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创建幼儿教育机构后,德国的学前教育就对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的学前教育源远流长,在福禄贝尔之前就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它可以一直追溯到文艺复兴之前。 文艺复兴之前,德国学前儿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中,母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一直到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前期,家庭教育始终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主导形态。 16世纪,最早发生于德国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革期间,德国宗教派别共同体(再浸礼派)中出现了最早的集体幼儿设施。再浸礼派根据所有不带有信仰的圣礼是没有意义的这一点,认为对刚刚出生无信仰能力的幼儿举行洗礼是徒劳的,强调生下来就进行教会洗礼的幼儿待到成人期,必须接受再洗礼。为躲避宗教迫害,再浸礼派迁移到南麦伦地区。因为世俗的压力和贫困,他们创办了共同的教育设施,对所有教徒的幼儿实行共同教育。在这个机构里,他们注意幼儿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幼儿健康和幸福的公共责任,这在德国当时的幼儿教育中是一个亮点。在其他地区,学龄前的教育仍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进入18世纪,德国主要实施强迫教育。在一些法令中明确要求5岁儿童就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这样,学龄前儿童(5、6岁)就提前进入到正规学校接受不同于学前教育的正规教育。 18世纪末,泛爱主义出现于德国。泛爱主义者接受卢梭的思想,反对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教育,强调教育的最高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和卢梭一样,泛爱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要求热爱儿童,以顺乎天性为出发点来安排学生生活,让儿童得到自由发展。在泛爱主义者所办的学校中,以鼓励儿童的积极性为教育的主要凭借,以奖励好的行为来代替体罚;它的教学方法在于使学习变成有趣的游戏,特别是语言教学;法文和拉丁文要通过日常应用来学习;户外活动和游戏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对德国后来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18世纪到19世纪初,德国出现一批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如康德、赫尔巴特,他们都对幼儿教育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康德认为:教育是塑造新人并进而改良社会的重要工具。他批判了家庭教育的弊端,主张发展公共教育,要求挑选受过良好教育并有远见卓识的专家办理学校教育;他同意泛爱派的主张:重视幼儿的保育,重视儿童的游戏,认为游戏是实施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一;另外,康德对儿童德育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受卢梭自由教育思想的影响,反对对儿童进行“奴性的约束”,但儿童的自由必须是有节制的,因为儿童的本性除了善的倾向外,还有一种动物性冲动,如果听任野性的冲动自由发展,儿童就会成为一个无理性的人。康德的思想对后来一些教育家(如赫尔巴特)产生了重要影响。赫尔巴特在其晚期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第四部分按年龄阶段论述了普通教育,其中第一、二章专门论述了婴、幼儿(0——8)教育。他主张0——3岁的教育主要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尤以体育为重,智育包括有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德育则强调把握分寸和服从成人;4——8岁则主要进行德育和智育教育。 19世纪上半期,冠以各种名称的幼儿教育设施已遍布德国各地,其中最应给予关注的有1802年被称为“巴乌利美设施”的保育所和1819年瓦德蔡克设施。从1824年《一般学校新闻》上重登伦敦幼儿学校协会的创立宗旨,1826年J?威尔托哈伊马用德文翻译并出版维罗达斯比的著作开始,德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了英国的重大影响,引起了德国幼儿教育设施真正发展的开端,开创了幼儿教育论的高潮时期。

烤面筋制作技术与配方

西安烤面筋制作 目录 面筋的制作方法 (3) 一、和面 (3) 二、煮面筋 (4) 三、切割造型 (4) 调味酱料配方 (5) 一、香辣酱料配方 (5) 二、辣味酱料配方 (6) 三、海鲜味酱料配方 (7) 四、咖喱味的酱料配方 (7) 烤面筋 (8) 制作面筋的参照图片 (9)

西安烤面筋制作 面筋的制作方法、四种口味的酱料配方、素肥肠的制作方法、内有操作照片简单易学,看完就能学会。一天可做500个左右售价一元每个成本在3毛左右利润相当可观,总投资500元即可营业。

面筋的制作方法 首先说一下做面筋所需要面粉的选择,一般都是用谷阮粉(也叫面筋粉),一种经过工业提取的面粉。一般粮油不卖要到卖也要到卖食品添加剂的商店去购买。当然也可以用普通面粉洗面制取面筋。我们现在是以面筋粉为例制作烤面筋所需的面筋卷。(赠普通面粉制作面筋技术:取2000克高筋面粉加1000克冷水和成面团,放在5000克以上的清水中揉搓、淘洗(至少3-5次),待洗去定粉呈丝瓤状时,取出来盖上湿布殇半个小时以上备用) 一、和面 1、加水活 (1)、取面筋粉一公斤倒到和面盆里,加适量盐搅拌均匀。 (2)、慢慢加水活一个小面筋团然后和滚雪球一样慢慢一层一层往上猓干面粉直到面粉都沾到水活成一个大的面筋团。参照(1)2、加面活 (1)、盆里倒水一公斤,加适量盐搅拌均匀。然后一点一点往水里盆里加面粉直到活成面筋团为止。参照(图1) 备注: 活好的面要醒半个小时才能用。以上两种方法您可以选择一样你觉得适合的方法来用。

二、煮面筋 1、将醒好的面筋放到塑料菜板或者不锈钢盘子上。不要往木板上放,木板吸水放上去就会粘到木板上的。 2、压成面饼,用刀切成25克左右的条。参照(图2)当然大小可以您自己来控制。 3、用手再把面筋条往长拉一拉,取两根有棱角的竹筷子,夹住面筋条一头拉长面筋并往筷子身上缠绕此时需要不断拉长面筋条使其变得更长、更宽、更薄待缠绕5~7圈后便做成8cm长两头略细中间略粗的蚕蛹形状,然后用手轻柔面筋体,让面筋层充分融汇。参照(图3、图4)逐一制作完。 4、准备一口大点的锅将水烧开后改微火,然后从面筋串中抽掉其中一根筷子再放入锅中煮至面筋串漂浮起来,然后再煮1~2分钟再逐一抽掉剩下的另外一只筷子。当煮至面筋成熟且有弹性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时间大概还要15分钟左右。参照(图5) 备注: 水不能大开了只要保持快开的程度就可以了,水大开的话煮出来的面筋全是小孔而且不够劲道。 三、切割造型 煮好后放到凉水里凉透,凉的越透越好切割。取一根筷子把凉透的面筋卷穿到上面然后取一个水果刀转着圈,把面筋卷割成像弹簧一样的条一般是割6-7圈,割好后脱下筷子把面筋卷放到凉水里备用。参照(图6、图7)

论马丁教育三阶段说

请您简单介绍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并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渡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马丁? 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原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丁? 特罗教授创立的。特罗教授在20世纪 60-70年代在提出了“精英”、“大众”、“普及”的教育阶段论以及“大众高等教育”、“普及高等教育”等概念之后,形成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根据马丁? 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其中在整个人口中,若18至22岁年龄段中超过15%的人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便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低于15%则处于“精英阶段”;超过50%则可称之达到了“普及阶段”。 上述区分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中高等教育观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方面存在着质的变化:在精英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出身好或天赋高或两者兼备的人的特权。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塑造统治阶层的心智和个性,为学生在政府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教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个别指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徒关系。学校的管理由学术人员即高级教授兼任行政职务;而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入学日益容易。从内容上看职业训练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形式一般是通过讲演进行,以讨论式教学为补充,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技巧。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学校管理权。学生不断拥有影响学校决策的权利;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则对所有希望入学或有资格入学的人开放,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发达工业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做准备。学生和教师之间直接的个人关系也更为复杂;还出现了如函授、电视、计算机等其它教学形式。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也越来越倡导民主参与。 在我国,以1999年全国性的高等教育大扩招为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开始过渡。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看来,我们走的是一条“以质变推动量变,质、量共同发展”的道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是高等教育观念的改变。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权利的主体范围大大增加,绝而非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或群体,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观相吻合。 其次,课程设置的改进。进入90年代以后,我们通过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组合,实行了选课制。打破了原有的专业界限,实现了“大专业、小口径”的课程模式,这些措施的实行都充分体现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再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立体交叉的高等教育体系,初步体现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学校类型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伴随这上述过渡时期特点出现的还有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应当如何平衡的问题。在全国性大扩招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把完成扩招任务当成政治任务硬性压给各高校,不少地方高校受各种利益机制的驱动而大量扩招,使原本紧张的办学条件更趋紧张,多数扩招学校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更趋严重。一些高校学生宿舍拥挤、破旧;大多数高校基础设施老化,供电、供水、供气设施因资金短缺而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隐患;高校教学用房、图书馆和仪器设备、食堂、浴室及体育活动场地极为紧缺,无法满足扩招的需要。此外,一向被社会认为潜力很大的师资也已经处于全面紧张的状态。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过于冒进和极端,数量的增长绝不能以牺牲质

机械炉排炉主要国内外焚烧厂商产品特点

机械炉排炉主要国内外焚烧厂商产品特点由于垃圾焚烧技术较复杂、技术含量高,我国目前的大型炉排炉焚烧厂建设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的焚烧炉,建设投资相对较高。我国焚烧技术市场的主要国外焚烧厂商及炉型包括:日本三菱重工株式会社(三菱一马丁逆推炉排);日本田熊株式会社(SN型炉排);日本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日本杰富意(JFE)株式会社;德国诺尔一克尔茨公司(阶梯式顺推炉排);德国斯坦米勒公司(往复顺推式炉排);法国阿尔斯通公司(CITY2000倾斜往复式炉排);比利时西格斯公司(SHA多级炉排炉);瑞士Vonroll公司(R—10540型炉排炉)。 日本三菱-马丁逆推炉排炉特点: 炉排倾斜角度为26° 燃烧空气从炉底部送入并从炉排块的缝隙中吹出,对炉排有良好的冷却作用。 由于逆向推动可相应延长垃圾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主要应用于深圳环卫综合处理厂、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厂一期、中山中心组团垃圾焚烧厂、杭州滨江绿能垃圾焚烧厂等; 日本田熊SN往复式炉排炉特点:

设置两个阶梯,采用足够的炉排面积,使垃圾在炉内翻滚并燃烧; 采用四个驱动单位:一个在干燥阶段,二个在燃烧阶段,再一个在燃烬阶段。因此,通过调整各独立驱动单位的速度,能控制垃圾和灰层的厚度。 主要应用于天津双港垃圾焚烧厂、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厂、张家港市垃圾焚烧厂等; 比利时西格斯SHA多级炉排炉特点: 西格斯焚烧炉排控制系统能够将输送动作(水平运动)、翻搅和通风动作(垂直运动)区分开 滑动炉排推动垃圾向前运动并决定了垃圾层厚度及停留时间 摆动炉排则起到搅动垃圾层的作用 主要应用于深圳南山垃圾焚烧厂、深圳盐田垃圾焚烧厂、深圳老虎坑垃圾焚烧厂、苏州市垃圾焚烧厂、常州金嘉垃圾焚烧厂、常熟市垃圾焚烧厂、天津贯庄垃圾焚烧厂等。 目前国内已经自主开发了机械往复式炉排炉技术,研制了150t/d 和225t/d的二段式焚烧炉成套设备并投产,如伟明集团、杭州新世纪能源环保公司。重庆三峰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引进了德国马丁公司SITY2000型系列垃圾焚烧炉,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化,600t/d的焚

烤面筋调味酱料配方

调味酱料配方 一、香辣酱料配方 1、原料: 豆瓣酱:100克食盐:25克味精:25克 色拉油:400克白糖:50克鸡精:25克 大蒜末:50克花椒面:50克白芝麻:50克 葱花:50克姜末:25克十三香:20克 2、制作: 炒锅将色拉油烧至高热后再凉到四成热,将所有配料(大蒜末、食盐、味精、鸡精除外)都一起放到锅里,然后加两小勺水,小火慢熬,并用锅铲不断搅动,大约10分钟水蒸气变小了,将剩余调料倒入便可出锅了。 备注: 熬煮的时候要不断搅动主意不要糊锅。

二、辣味酱料配方 1、原料: 辣椒面:100克食盐:20克 鸡精:15克花椒面:10克 味精:10克色拉油:120克 2、制作: 将油烧热凉至四成热吧所有调料放入锅中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三、海鲜味酱料配方 1、原料: 耗油:50克柱候酱:50克 鲜汤:30克葱油:50克 味精:5克盐:5克 2、制作:

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四、咖喱味的酱料配方 1、原料: 咖喱粉:30克咖喱油:30克料酒:30克 食盐:10克胡椒粉:3~5克鸡精:5克 香油:30克辣椒面:25克洋葱粉:25克 2、制作: 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备注: 上面几种酱料只供参考。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改进一下。总之怎么好吃怎么做!这是食品行业永远不变的规律。现在大部分是选择第一种做法。 烤面筋

1、设备:烧烤铁槽一个,木炭,铁钎20根。 2、把凉水里浸泡的面筋卷穿到铁签上或者是竹签上也可以,放在装有炭火的铁槽上,然后刷上已经制作好的调味酱料,烤约2分钟,最后把油控一下,撒上一些孜然粉和辣椒粉就可以了。参照(图8) 备注: 如果要是用铁签烤制的话,要准备一些分开的一次性筷子,把面筋卷串到上面就可已给顾客品尝香脆可口的烤面筋了。 烤面筋酱:甜面酱+芝麻酱+孜然+辣椒粉(不吃辣可以不加)+五香粉+盐+少量味精+醋+红油+少量水(约50毫升,稀释),放入锅中炒出香味,装瓶密封即可。随用随取!~ 泡椒500克+芝麻酱150克+花生酱200克+辣椒油40克+大蒜仁100克+花椒粉30克+味精80克+特鲜1号1包+鸡精100克+白糖20克+精盐40克 先将泡椒剁细,大蒜瓣剥皮捣烂。用一瓷器装入芝麻酱、花生酱、大蒜细沫、花椒粉,特鲜1号、鸡精、白糖、精盐等拌和均匀。用菜油烧到八成熟放入泡椒细沫炸香,然后倒入瓷器调好的料中盖上盖子,让冷却后再尝一下,如果咸了,适当放点白糖味精盐

俄罗斯贫困线基本概念与测定方法

俄罗斯贫困线:基本概念与测定方法 马蔚云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 【内容提要】本文对俄罗斯贫困线的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讨论了俄罗斯贫困线的一般理论与影响因子;其次,考察了俄罗斯贫困线的测定方法与具体实践;再次,分析了俄罗斯贫困线现状;最后,阐述了俄罗斯国内关于贫困线的优化思路。【关键词】俄罗斯贫困线基本概念测定方法【作者简介】马蔚云,1966年生,辽宁大学世界经济博士后、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150080) 俄罗斯贫困线制度已经有16年的历史,在贫困居民的保护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贫困线在指标选择、价值评估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俄罗斯改革的不断深化,贫困线的制定和测定方法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一俄罗斯贫困线的一般理论与影响因子 (一)俄罗斯贫困线的一般理论 贫困线(чертабедности)是对贫困的度量。在测定贫困线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贫困的理解不同,测定贫困线的标准和方法也很不相同。然而,贫困的量化指标体系仍然有一些共同的量化特征,据此可以归纳出贫困的量化指标体系。在国际上,贫困线主要有三种计算方法: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和主观贫困线。 在俄罗斯,绝对贫困线一般称为“最低生活保障”或“最低消费篮子”,

亦称“贫困界线”、“最低消费预算”、“最低生活保障预算”、“最低物质保障预算”、“最低福利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极限”、“最低生活标准”或“最低生活水平”等。按照俄罗斯1997年10月24日颁布的《俄罗斯联邦最低生活保障法》的解释,是指在社会发展阶段能够保障居民最起码的生活条件和维持人的劳动能力和健康所需要的费用。国际上确定绝对贫困线一般有标准预算法、恩格尔系数法、马丁法和数学模型法。 根据本国国情,俄罗斯在实践中采用标准预算法,即根据人们生存的需要来制定贫困线。标准预算法亦称标准法、市场菜篮子法、必需品法、生物学法或营养构成法,是传统的计算贫困线的方法。俄罗斯在采用这种方法确定贫困线时,以10%的最贫困家庭最低食品、非食品商品与服务的消费、税收和缴费占支出的结构为基准,确定基本生活品的种类和标准。 (二)俄罗斯贫困线的影响因子 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贫困线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最小需求和收入。最小需求反映的是社会公认的最低福利水平,收入是可使用的资源。影响到这两个基本要素的因子主要有测量单位、指标选择、家庭规模和结构、时间跨度、区域影响和价格指数。俄罗斯也不例外1。 1.测量单位。个人(индивид)、核心家庭(семья)和住户(домохозяйство)是三种可使用的建立贫困线的测量单位,各国在制定贫困线时通常使用住户作为测量单位,个人有时也在进行1该部分的讨论主要受到了王荣党的观点的启发。参见王荣党《农村贫困线的测度与优化》,载《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