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力量研究综述
作者:宋世玲
来源:《灌篮》2019年第11期
摘要:目前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普遍的认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核心力量的起源、发展、定义、作用机制、训练及评测方法进行了梳理。

核心力量相关的概念已十分成熟,但是对于其训练方式以及评测标准与手段仍需要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核心力量;研究
一、前言
核心力量訓练起源于医疗康复领域,自1992年Kibler首次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人竞技运动训练以来随着在训练实践中的引入、应用、创新与发展,核心力量训练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关于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包括测量方法等,仍然还只是采用间接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缺少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及训练体系。

二、核心力量的起源与发展
核心力量起源于医疗康复领域[1]。

1996年德国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躯干支撑力量或躯干稳定力量[2],这是关于核心力量的最早说法。

2006年Kibler首次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引人竞技运动,他认为核心稳定性有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三方面功能,并且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的结果,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3],为核心力量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核心力量定义及作用机制探究
(一)核心区的化定
“核心”并不代表“核心区”,核心指的运动中力传导的核心位置,是运动中的发力点,而核心区更侧重于解剖学概念[4]。

国外部分学者将核心区定义在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5]。

国内的学者大都围绕人体重心确定核心区[6],而且在不同运动项目中核心区的范围也不尽不同。

(二)核心力量定义
核心力量是在运动过程中稳定重心和身体产生位移与旋转的,与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以人体解剖部位为分类标准的力量能力,它包括稳定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4]。

(三)核心力量机制探究
1.生理层面机制分析
腰-骨盆-髋关节这一位置的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7]。

例如,大多技术动作的完成需要脊柱和骨盆这一部位保持稳定,而竖脊肌是腰-骨盆-髋关节之中的一块肌肉,只有竖脊肌与腹肌的互相配合,脊柱和骨盆这两个位置才能保持稳定。

2.神经层面机制分析
肌肉力量的产生离不开神经的控制,神经对核心肌肉的支配和控制能力决定了核心力量的强弱。

在运动中,核心肌群最先被动员,但它只是提供一个稳定的平台,为不同部位力量的传递创造通道,为四肢的发力建立支点[8]。

3.力学层面机制分析
如果把人体看做一根链条的话,躯干就是链条的核心部位,所有力的传导都需要经过这一核心部位,这就需要这一部位始终保持一个动态的稳定。

核心这一位置并没有大块骨骼提供支撑,关节结构十分复杂,运动中力量要顺畅的传递必须依靠核心部位的肌肉发力来调整姿势以及维持躯干的稳定[9]。

四、核心力量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一)核心力量作用机制仍存在疑问
核心力量训练在国内外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出各式各样的训练方法,然而对于它的机制研究仍存在很多争论。

并且,对于“核心”的认识,很多学者之间还存在争议。

(二)尚未形成系统的训练体系
核心力量训练从被引入到竞技体育中以来,依然发展出十分丰富的训练手段及方法,但是针对不同的项目训练方式也不尽相同,如何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目前并未有一个标准,大多数体能训练师都有着自己的一套体系,但这不利于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现在十分需要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训练系统,核心力量训练体系的成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缺少科学系统的评测方法
目前核心力量的评测大多在非运动的状态下进行间接的评测,缺少在专项运动中的动态评测的方法手段,而在专项运动中的评测更能发映出运动员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后期的训练十分重要。

如何在运动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直接的核心力量评测仍需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San Francisco Spine Institute.Dynamic Lumbar Stabilization Program[M].San Francisco:San Francisco Spine Institute,1989.
[2]Marees D E.Sport physiologies[M].ko/n:Sport and Buch Strau,1996:85.
[3]Ben Kibler W,Press J,SCIASCIA A.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rts Med,2006,36 (3):189-198.
[4]赵佳.核心区力量及其训练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 (3):218-220.
[5]FREDERICKSONM,MOORET.Core stabilization for middle and long-distance
runners[J].New Stud Athl,2005 (20):25-37.
[6]韩春远,王卫星,成波锦,刘书芳.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问题—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J].天津体育学报,2012,27 (2):117-124.
[7]于红妍,王虎,冯春辉,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 (6):509-511.
[8]《运动生物力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林华,王润生,丛培信.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2):6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