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践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践的难点探析【内容摘要】新审计准则体系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方法,本文阐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分析了目前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部控制法律风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审计人员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审计人员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从方法论的角度,审计人员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
(一)审计重心转移。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的重心从以测试为中心转变到以最初的风险评估为中心。
这一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的理念。
对风险的根源进行评估,从本质上看
问题,才不会被问题的现象所迷惑,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也可以说基本完成了由被动审计到主动审计的转变。
(二)风险评估的重心由控制风险评估转变到重大错报风险的综合分析评估。
现代企业中若存在舞弊现象,以管理舞弊为源头的自上而下的舞弊远远多于单纯性的基层员工舞弊,而重大错报风险主要与管理舞弊相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就是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发现管理舞弊。
(三)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结构化。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将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两大源自审计对象的关键风险分割开来,进行相对独立的分析评估,缺乏整体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这两大风险综合为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从更多方面把风险因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风险的整体性。
(四)风险评估的方式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性复核程序主要用于财务报表分析,往往会忽略非财务信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下,分析性复核开始走向功能上的多样化,对非财务数据的信息也进行分析,而且要将现代管理方法中的某些先进的分析工具运用到工作当中去。
(五)对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助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人员必须改变之前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不能仅依据财会知识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技术层面的检查,应该接受管理学,金融学方面的综合行业培训,完善知识体系,以适应综合性分析的需要。
三、我国风险导向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推广实践是为了适应当前审计环境的诸多变化及注册会计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所做出的调整,然而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同时也面临着相当多的问题和困难。
(一)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能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和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在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
次及认定
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注册会计师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审计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操作时会遇到重重阻力。
由于企业不能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风险导向审计的正常实施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
理论上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降低审计成本,主要表现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经营环境及其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确定固有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已设置的内控制度,识别影响财务报表的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更好评估,认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水平,确定注册会计师收
集何种证据及其数量,并把审计力量在审计业务之间合理分配,有效利用审计资源。
但实践中风险导向审计并没有有效地降低审计
成本,新的审计模式扩大了注册会计师关注的范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和执行控制测试阶段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作量,审计成本不可
避免地有所增加,然而现实市场竞争激烈,该部分成本无法转化为审计收费的同步增加。
(三)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主动控制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不但要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市场状况,还要对其所处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因此注册会计师仅熟悉审计、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要掌握战略
管理、营销分析、业绩评价、金融分析、信息系统技术等一切与公司运作相关的管理学知识,注册会计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职业判断的水平,进而影响审计效果。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怀疑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注册会计师只有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坚持以职业怀疑态度并实施审计工作,才有可能发现可能发生的重大错报,而且职业怀疑意识和能力越强,发现重大错报风险的概率也就越大。
此外,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实质性测试主要以分析性程序作为获取审计证据的手段,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寻求数据间的内在关系来构建模型,这也必然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较高的素质。
在我国,目前还有相当多
的注册会
计师不具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能力,这势必影响到风险导向审计在更广范围内应用。
(四)与风险导向审计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法律风险的增加,如果法律风险越高,对注册会计师的约束越强;反之,注册会计师会低估审计风险,导致必要审计程序缺失,不能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审计目标,从而产生审计失败。
目前,判定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法律
责任的依据有《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等。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有些规定并不统一,
使实际司法判决不一;有些法律用语还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标准,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细则;审计职业界和司法界对一些重大问题还存在分歧。
同时,独立审计行政监管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处罚力度不具有足够的威慑力,这使得审计违规成本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对风险导向审计可能不存在强烈的内在需求。
四、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强化管理层的控制责任
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首先是建立有效的管理层约束机制,改
变管理层绝对化的信息控制权。
如推行管理层职务不兼容制度;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实行独董竞聘制度,成立独董自律委员会等措施保障独董的独立性,建立独董考评和问责制,在实际中落实独董的职权,真正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另外,当前公司内控的不完善,不利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因此,政府应动用行政手段,强制要求企业从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管理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对内控设计和实施的监督作用,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