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什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由什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由什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规定,由(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降低社保费率和社保费征收体制改革相关工作。

A、国务院

B、各省人民政府

C、国家税务总局

D、人社部

参考答案A

国务院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降低社保费率和社保费征收体制改革相关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建立由政府负责人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医保等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降低社保费率以及征收体制改革过渡期间的工作衔接,提出具体安排,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高风险 刘明福教授 利益协调机制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指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利益协调机制,受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水平状况制约。大体上包括利益导向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矛盾疏导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作用的体系。 一、利益协调机制是整个社会的保险机制 (一)利益矛盾是社会冲突的根源,利益协调是社会稳定的生命线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内的统计数字亦告诉我们,有的垄断行业职工收入比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出4倍到10倍之多。我国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已超过4.88倍,并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实际上这种收入差距还要更大。 贫富两极分化使得很多人逐渐被边缘化。当两极分化被进一步扩大,就恶化成为阶级分化与阶级差别。通过实现共同富裕化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 (二)利益协调机制是社会抵御风险的保险机制 在“发展”、“稳定”、共同富裕三者之间,共同富裕的位置至少应当放在“稳定”之前。和谐带动国家、社会的大和谐。利益协调的实质是利益的平衡(不是平均主义),要防止社会利益的失衡。利益协调机制是为了防止两极分化进一步扩大。 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是为了有效防止社会差别演变成为阶级差别的良好机制。 (三)中国现阶段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创新 政治格局代表利益格局,利益格局支撑和保障政治格局。 二、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关键是解决好“两化”问题和“两仇”问题 以“利益协调”牵引“心理协调” 两化(外部问题):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分化战略。而中国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的“两化问题”主要是指“腐化问题”与“两极分化问题” 两仇主要指的是:“仇官”与“仇富”心理。 在今年“两会”中,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继续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官员进行财产公示,是反腐败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早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所证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反腐败斗争如果没有自律机制,没有切实有力的监督,只有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做到上下同欲,携手共进,才能有效地推进反腐败工作。 贫富差距的两级分化根源:一是被腐败现象“腐”出来的;二是被分配不公“分配”出来的。从社会问题看,当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的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如果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有明显的缺陷,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贫富差距扩大,仇富心理蔓延,社会犯罪率上升等。 从政治问题来看,利益协调机制不仅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等,而且也直接检验着其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合理性。比如,如果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出现了明显的收入分配不公,而政治体系又缺乏基本的自我纠错能力,不能及时调整政策,甚至政策过程还在强化这种不合理,就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当问题得不得及时解决,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政治动乱等,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 三、创造中国财富分配奇迹,建设“中国特色福利国家” 从生产力奇迹到创造财富的分配奇迹

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维护一方金融平安

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维护一方金融平安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金融稳定是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而金融危机则会给整个经济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和后果,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维护一方金融平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基层央行工作的当务之急。 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必要性 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是有关部门为达到一方金融平安而建立的相互沟通信息、相互协调行动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当前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积极构建地方性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是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基层央行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是由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工作的特点所决定。最后贷款人职能决定了人民银行是法律支付手段决定者,天然承担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其目的是保证货币运行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金融稳定工作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宏观性的特点。中央银行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履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必须扩展视野,既要从宏观层面关注系统性风险,也要注意把握微观个体的风险;既要关注金融领域,也要关注经济领域;既注重分析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均衡发展,也要考虑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传染性。而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恰好是搭建了这样一种平台,提供了操作手段。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它来多角度、全方位监测经济金融运行动态,切实履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 其次,与当前金融监管格局相适应,与地方金融发展程度相匹配。随着银监会的分设,我国已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但各专职监管部门只能对其监管下的金融机构实施机构监管,而对诸如同一机构同时涉足几个市场、跨市场产品、金融控股公司的功能监管则明显缺失。从发展眼光看,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这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人民银行和监管当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对金融业整体风险,特别是跨市场风险进行监测、防范和化解。 第三,目前风险隐患不断显现,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大量的风险隐患已经或正在显露,特别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容乐观,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时机延误,成本增大,更重要的是将给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协调机制,制定突发风险处置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下大力量化解风险,减少损失。 第四,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可满足各方工作需要。建

有关协调机制

XXX人民医院 医医字(2012)81号 关于印发有关XXX人民医院协调机制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本着加强各部门间在部署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时的统筹运作和协调联动,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医院制定了《XXX人民医院部门间协调机制》、《XXX人民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协调制度》、《XXX人民医院急诊工作在紧急情况下各科室、各部门协调机制与流程》(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XXX人民医院部门间协调机制 附件2:XXX人民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协调制度 附件3:XXX人民医院急诊工作在紧急情况下各科室、各部门协调机制与流程 XXX人民医院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七日

XXX人民医院部门间协调机制 医院职能部门是在院长的领导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直接参与医院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的专门机构,为了医院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各职能科室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依据正确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计划,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排除各种障碍,理顺各方面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院正常运转和工作全面发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协调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协调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医院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由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院级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办事机构:院办公室。领导小组的职能职责是: 1、负责对职能科室之间内部工作的协调和医院与外部之间关系的协调。 2、负责院级领导、职能科室、业务科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做到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目标、统一行动。 3、负责各项工作的领导与协调,督促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奖惩制度,确保医院实现和全面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二、协调的范围和内容 在医院工作运行过程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都在协调范围之内。这些矛盾和冲突按与医院组织的关系,分为内部与外部两大类:对医院内部特别是各职能科室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协调,属于内部协调;医院与其它组织、个人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外部协调。在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工作中,主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职能科室与院级领导,临床与医技各科室、与上级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职能部门协调机制6.7.1.1.2

成都xx医院 关于印发《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部门、科室: 为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各部门工作出现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协调功能和作用,特制定成都xx医院《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管理办法》 (此页无正文) 成都xx医院

《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管理办法》 医院职能部门是在院长的领导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直接参与医院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的专门机构,为了医院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各职能科室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依据正确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计划,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排除各种障碍,理顺各方面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院正常运转和工作全面发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协调职能是现代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医院管理过程中,有时一项工作按职责应由两个或以上部门来共同完成的,同时,在工作运转过程中出现的新任务、新项目,而现有职能又不能完全涵盖等现象经常发生,往往导致工作相互推诿,如果不及时排除协调这些矛盾,将影响医院的发展。因此,建立职能部门长效的协调机制十分重要。 二、协调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协调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医院协调机制领导小组。 组长:谢军 副组长:陈灿、刘旻

成员:杨忠、郭淑荣、石英明、高德华、朗剑青、刘小明、钟健、张平 协调机制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办公室。 领导小组的职能职责是: 1、负责对职能科室之间内部工作的协调和医院与外部之间关系的协调。 2、负责院级领导、职能科室、业务科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做到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目标、统一行动。 3、负责各项工作的领导与协调,督促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奖惩制度,确保医院实现和全面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三、协调的范围和内容 在医院工作运行过程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都在协调范围之内,主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职能科室与院级领导,临床与医技各科室、与上级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第二、同级之间的关系,包括职能科室与各职能科室之间、职能科室与业务科室之间、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之间、职工个人之间的工作关系; 第三、区域公众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医院相邻的单位、部门、个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外部业务往来与医院部门科室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关系。

多部门间协调制度

多部门间协调制度 一.建立部门协调制度的必要性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运营管理实际,企事业单位必然要进行专业化分工,设置不同的部门,而企 事业单位各部门职能交叉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顺畅的部门协调机制,使企事业 单位各部门更好地分工协作。可以说,只要有企事业单位职能分工,就必定需要职责协调。“分工”与“协调”就是一对孪生姊妹。分工是为了职能专业化、责任明晰化,协调则为了整合这种 分工优势,达成共同的业务目标。因此,部门职责分工协调机制是企事业单位为了有效地实现发 展目标、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沟通、调整和协同内部工作关系的一种具体工作行为, 也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中的一项制度。 二.部门协调制度适用的范围 部门职责分工协调的范围是企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工作中的关系,具体包括: 1、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相互协助的; 2、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项存在职责前后衔接的; 3、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项需要进行职责范围界定的; 4、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项在工作环节、评价标准、管理对象等方面存在不统一的; 5、部门职责规定没有明确界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职责内涵的; 6、其它需要进行协调的事项。 三.部门协调制度的功能 企事业单位职责分工协调贯穿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对业务组织的高效运作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协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而:发展整体业务,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业务绩效。主要表现是: 1、实现资源整合。虽然业务资源由不同部门掌握,但不同部门之间应该相互协同配合,共同对 单位、对客户负责。这种“资源整合”包括业务一体化和制度的制定、整合,也含有对各业务部 门进行责、权、利的合理分配。 2、消除部门冲突。企事业单位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通过部 门间的协调来调和。因为,协调的过程就是互通信息、达成共识、协 力合作、共克难关的“民主”过程。通过这种协调能够部分消解或彻底消除部门间的分歧,达到 一致。 3、提高业务效率。“业务效率”指,一方面要促进业务决策的执行,另一方面要提高业务绩效。 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事项,只要协调一致,必将形成体制合力,提高整体业务的效率。 4、降低业务成本。协调的重要目标是理顺同一项业务所涉及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加强协调以后,凡各部门涉及共同事项的业务资源得以统一调度配置。这样,可以减少部门之间 的冲突,理顺各部门在同一项事务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避免业务资源的分散,进而降低业务成本。 四.中心部门设置和绩效考核的现状 随着中心新的职能的确定和新的业务的的发展,中心各部门的设置做了调整,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也相应重新明确。但是,正是这种部门职责、部门指标、部门考核、部门利益之间存在着差异,容易造成中心各部门的协调不够畅通,从而影响中心的整体业务发展。

协调机制的建立

建立企业内部协调管理机制 当某个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支援时,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原来的工作已经很忙,因此态度被动—— 高层领导应该为部门主管划分工作范围,让他们能够适当发挥,有各自发展的空间,而不会彼此冲突。高级管理层也应当起到协调的作用,为各部门制定一些共同目标,使部门主管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发展。 内部协调不畅通在许多公司尤其是大公司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某个部门需要其他部门支援时,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原来的工作已经很忙,因此态度被动,更不用说积极帮助他人达到目标。究竟公司要怎么做,才能化解这种部门间如铜墙铁壁般的藩篱? 如何避免和改善这种状况?企业可以建立以下六个机制: 平衡部门与整体目标 每个人为自己部门的目标努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除了部门之外,公司应该再设计一个整体目标,让部门不仅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能够帮助别人达成目标,也能给自己的部门带来利益。 例如,如果有两个业务团队,业绩目标都是1000万,当团队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但如果两个团队都达到目标,获得的奖励更多。相反地,如果一个团队达到1000万,另一个团队达不到80%,这样两个团队都没有奖金。这种做法会鼓励团队之间彼此协调、合作。 业务人员可能比较容易设定目标,行政人员则较难。因此,当全公司达成目标的时候,行政人员的年终奖励也应该提高。虽然行政部门没有直接参与销售,无法获得销售奖金,但他们对其他部门提供了支援,对公司整体业绩有非直接的贡献,因此也应该获得年终奖励。 要让支援部门真正以公司目标为目标,可以将薪酬的可变数设大一点。比如除了12个月薪水之外,当公司盈利达到某个目标时,薪资可以有比较大的提高。另外,如果有公平客观的内部调查,服务品质得到第一名、第二名的,可以有更多的奖励。 建立内部满意度调查 现在企业都非常重视他们的外部客户,但是对于一些内部部门来说,同样必须要有客户导向的观念。这些部门包括总务、会计、人力资源、资讯部门,企业同样可以针对他们提供的支援服务,来做满意度调查。 当一提到要做调查,大部分部门开始都会有抵触情绪,并且找出许多借口来回避。许多人都说,这种调查不公平。因为有些部门扮演的常常是踩刹车或控制的角色,很容易引起公司其他员工的不满意,所以他们会担心调查结果于他们不利。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经验,很多公司的员工的确都抱怨内部行政部门支援不够,可能的因素是他们没有真正从企业内部客户的角度出发。 要突破这些支援部门的戒心,让他们愿意配合满意度调查,可以让他们以第一年的调查结果为基础,逐年改善,并且配合相应的激励机制。 内部满意度调查应该如何执行?在频率方面,有一种调查是即时进行的。例如,今天我打电话请资讯部门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填一个申请单,或只是电话请他们帮忙。解决问题后,资讯部门就可以马上发一个问卷,问我对这次服务是否满意。这样随时随地累积调查结果,就可以知道这个部门一年的服务水准。当然,这种做法可以通过IT技术使之简单易行,例如用电脑自动发送问卷、用电子邮件回复、储存等等。 另外,公司可以每年针对所有的支援部门做一次调查,例如总务、会计、MIS、人力资源等各部门的满意度调查。这样的问卷是要了解大家对这些部门的印象和反馈,因为搜集的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公司可以从中选出服务最杰出的部门和个人,提供特别的奖励。 至于调查的执行者和方式,由公司的企划部、总经理室来执行比较公正,而不是由被调查对象来做。运用IT技术可以减少作弊的机率,问卷通过email发出和搜集。填问卷时,一般可以不具名,但填一些基本资料,例如来公司服务多久,属于哪个部门,以便做交叉分析。例如,你可能会发现,经理级的员工对服务满意度很高,一般员工的满意度则很低。支援部门是不是只会看上不看下,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也有一些公司会请外部的独立机构发函来作调查。特别是对最高级主管做的调查,可以委托独立的人力资源顾

谈谈项目沟通管理中内外协调机制的建立

谈谈项目沟通管理中内外协调机制的建立 [摘要]项且组织协调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项目的实施要取得成功,组织协调具有重要作用。协调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已贯穿于整个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够营造高效、精干、和谐的项目团队,能够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软件项目;组织协调;高效精干 在IT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需要解决的困难,然而这些困难当中,有两个“最难”——最难满足的是客户需求,最难保证的是项目进度。经过多年的项目积累,普遍认为要解决这两大难题,最有效的药剂就是:沟通。若沟通不畅,是项目失败的最大威胁,若沟通顺畅,是项目成功的催化剂。 一、何为项目沟通的成功? 一是外部沟通。IT项目外部沟通成功的三个关键要素:客户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客户实施层的积极配合,客户方明确的需求表达。这三个关键要素全都需要依赖于良好的沟通技巧。每一个IT项目,能完整地理解客户需求,按照预计的项目进度时间实施完成,并达到预期设计的量和质的结果,都会有一定困难的。作为项目经理必须有效地把握“客户”这一外部因素和“团队成员”这一内部因素以及其他众多有关方面进行综合协调管理。项目实施前客户需要的沟通、项目启动时客户明确需求的表述、计划实施阶段的费用申请、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控制和加建需求、采购风险的预期等所有环节无一不与客户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既要按规定统一的计划执行,又要通过无数次的与客户各阶层的沟通以随时掌握客户需要动态的变化。沟通途径和方法的不妥都会导致如上各阶段实施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二是内部沟通,IT项目内部沟通顺畅同样需要关注三个关键要素:用好人、做标准事和快速反应突发事件。 用人不当与资源分配失调是项目管理失误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一个项目沟通顺畅最基本的是用一个具备沟通能力或技巧的人在合适的项目岗位上十分关键,因为项目能否顺利地、圆满地完成,人员与技能的配备占了主导因素。用人不当的结果往往会导致项目无法继续执行,这样就算计划再好,也是纸上谈兵。 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有项目参与者都能遵循标准的项目管理流程,也就是做“标准的事”是项目沟通顺畅的温床,标准化的项目过程,使沟通成本减至最低以抬高项目成功的机率。一套标准化的项目实施流程的有效性执行又离不开团队中每一个项目成员的积极交流和及时沟通。

多部门间协调制度

多部门间协调制度一.建立部门协调制度的必要性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运营管理实际,企事业单位必然要进行专业化分工,设置不同的部门,而企事业单位各部门职能交叉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顺畅的部门协调机制,使企事业单位各部门更好地分工协作。可以说,只要有企事业单位职能分工,就必定需要职责协调。“分工”与“协调”就是一对孪生姊妹。分工是为了职能专业化、责任明晰化,协调则为了整合这种分工优势,达成共同的业务目标。因此,部门职责分工协调机制是企事业单位为了有效地实现发展目标、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沟通、调整和协同内部工作关系的一种具体工作行为,也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中的一项制度。 二.部门协调制度适用的范围 部门职责分工协调的范围是企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工作中的关系,具体包括: 1、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相互协助的; 2、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项存在职责前后衔接的; 3、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项需要进行职责范围界定的; 4、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项在工作环节、评价标准、管理对象等 方面存在不统一的; 5、部门职责规定没有明确界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职责内涵的; 6、其它需要进行协调的事项。 三.部门协调制度的功能 企事业单位职责分工协调贯穿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对业务组织的高效运作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协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而:发展整体业务,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业务绩效。主要表现是: 1、实现资源整合。虽然业务资源由不同部门掌握,但不同部门之间应该 相互协同配合,共同对单位、对客户负责。这种“资源整合”包括业

务一体化和制度的制定、整合,也含有对各业务部门进行责、权、利 的合理分配。 2、消除部门冲突。企事业单位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不 可避免的,必须通过部门间的协调来调和。因为,协调的过程就是互 通信息、达成共识、协力合作、共克难关的“民主”过程。通过这种 协调能够部分消解或彻底消除部门间的分歧,达到一致。 3、提高业务效率。“业务效率”指,一方面要促进业务决策的执行,另 一方面要提高业务绩效。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事项,只要协调一致,必 将形成体制合力,提高整体业务的效率。 4、降低业务成本。协调的重要目标是理顺同一项业务所涉及的各个部门 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加强协调以后,凡各部门涉及共同事项的业 务资源得以统一调度配置。这样,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冲突,理顺各 部门在同一项事务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避免业务资源的分散,进而 降低业务成本。 四.中心部门设置和绩效考核的现状 随着中心新的职能的确定和新的业务的的发展,中心各部门的设置做了调整,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也相应重新明确。但是,正是这种部门职责、部门指标、部门考核、部门利益之间存在着差异,容易造成中心各部门的协调不够畅通,从而影响中心的整体业务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改进与完善部门职责分工协调机制,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心各部门间业务协助的问题,防止由于职责交叉或前后衔接不畅等原因引发的相互推诿、不作为等现象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中心各项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要求中心的各个部门工要树立全局观念,要倡导整体业务的理念,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快速提升跨部门沟通的能力,打破部门墙,克服部门间的沟通障碍,突 破沟通瓶颈,提升中心运作效率,增进中心的凝聚力; 2、深入理解不同部门的紧密配合在社会竞争中的重要性,学会与不同部门 成员是发展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3、分析挖掘跨部门沟通的主要障碍、困难、冲突起源及问题的根源;

浅议如何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浅议如何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稳定的沟通协调机制就如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一样,是一个事关工商职能发挥、服务经济发展的紧迫课题。而工商部门的沟通主要是指与管理相对人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和双向平行沟通。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固定法律文书、成立领导小组、联合发文,召开联席会议等途径,开展说明理由的告知式沟通协调、重大活动的整合式沟通协调、影响全局的除障式沟通协调、解决预案之外问题的补漏式沟通协调。 那么,当前沟通协调中存在哪些问题?一是职能“弱化”。因缺乏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相互扯皮、设卡,往往出现违法案件调查不下去,日常工作开展不起来的被动局面,工商职能被严重削弱,执法权威下降,形象受到限制损失;二是工作“泛化”。当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与工商部门的联合发文没有经过严格的法律审核,违背行文规则,成为地方保护的工具;三是矛盾“激化”。工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常处在矛盾的前沿,往往因与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交叉,与管理对象的利益冲突,受冲击和威胁现象也时有发生。 如何建立稳定的沟通协调的机制?首先,必须清晰地把握工商部门的沟通协调特征,在思想上强化法律意识;其次,要把握及时性,强化重点意识。工商部门监管的重点带有季节性、地域性、突发性,要强化重点意识,工作不能按部就班;第三要把握敏感性,强化大局意识。需要沟通协调、发挥部门合力的工作往往是社会的难点、政府的重点、舆论的焦点,要有大局意识,否则就会贻误战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第四要把握复杂性,强化公仆意识。沟通协调工作已渗入到工商工作从登记到监管到执法的每一项职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离开了沟通协调,行政管理活动就寸步难行。工商部门既要追求效率,又要充分认识到复杂性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之中加强监管。追求高效和满意的最佳效果,实现沟通协调双方的“双赢”结果。 (作者单位:南江县工商局) 我市建立政府系统和法院系统沟通协调机制 2010-11-10 11月5日上午,市法院与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召开了全市政府系统和法院系统沟通协调工作会议,市法院副院长韩国学主持会议,市法院副院长岳宪忠、执行局局长龙呈德、市法制办主任栾福成、副主任吴丹出席了会议。两级法院及其相关庭室、市政府法制办、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8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建立了政府系统和法院系统间的沟通协调机制。 会议出台了《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的备忘录》。市法院与市政府

如何建立企业内部沟通协调机制

如何建立企业内部沟通协调机制沟通看起来很简单,但能否按正确地方式沟通,让员工心悦诚服非常关键。记得有人说过,沟通的关键不是沟通的内容而是如何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沟通。企业的员工与老板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的两个主体。对企业老板来说,因为承担的风险和压力都很巨大,认为根本无须与员工沟通,尽职尽责是其本分,而员工截然不同。他看到的都是作为老板所享受的特权:比如吩咐下面的人做事,而自己可以不做;可以迟到早退;可以决定员工的生杀大权……。 因而,在沟通时一定要注意从对方的利益以及感受出发,即所谓换位思考。 一、对管理者来说,首先应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管理的高境界,许多企业管理问题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可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达成绩效目标。沟通不良会导致生产力、品质与服务不佳,使得成本增加。 二、在公司内建立起良性的沟通机制。 沟通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机制:第一种就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如月会、周会、座谈会。第二种就是通过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如电子邮件、周末旅游、小型聚会等。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沟通,只要

让员工说话,并且是说自己愿意说的话。听取一线员工的建议,并且对一些好的、可行的建议被采纳后要给员工适当奖励。 三、老板是企业生产力的激发因素。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老板应该具有非凡的领导力。他是企业生产力的激发因素,是企业精神的标志,也是企业文化的化身。而是否能建立良性机制取决于是否构建了这样的文化。有句话说“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为了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机制,老板应该以身作则在公司内部构建起“开放的、分享”的企业文化。 四、如何用员工可以接受的方式沟通。 了解员工,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同样沟通必须采用员工可以接受的沟通方式来沟通。良好的沟通就是投资,一种无形的投资。而企业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投资。实践证明,挖掘内部的生产力必须从沟通开始。 五、以良好的心态与员工沟通 与员工沟通必须把自己放在与员工同等的位置上,“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设身处地”,否则当大家位置不同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致使沟通不成功。 要和同事一直保持良好的团队精神。要重视他们的感受,并保持与他们沟通,听取他们的优秀观点,让每个人的长处能够充分的发挥,让沟通双方没有距离。

各部门间协调机制

医院住院、转诊部门间协调机制 为了给病人提供优质的住院、转诊服务,进一步加强院内外应急工作协调配合,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应对院内外应急事件,通过强化管理、制定流程、统一指挥、规范操作,建立以下协调机制。 一、医院成立协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由分管医疗副院长、分管护理副院长、分管后勤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协调抢救设备、药品、救护人员的调配,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负责信息发布及秩序维护和后勤保障。 二、专业分组及职责: (1)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院感科、护理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调配;对外协调,组织院内、院外专家会诊,负责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2)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危重、疑难病例抢救的组织实施、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治疗。 (3)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副院长牵头,由护理部、院感科

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疫情上报。 (4)分管总务、保卫副院长牵头,总务科、保卫科、药剂科组成。主要职责:总务科负责各种后勤物质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及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药剂科、设备科负责各种急救所需的医疗器械及急救药品的供应;保卫科负责院内安全保卫工作。在抢救工作的过程中保障医院的工作秩序,保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三、协调的方式方法: 不得相互推诿或拖而不办。当出现交叉与重叠时,或某项申请需要多个科室、部门负责协调时,医务科、护理部应牵头与其他科室共同协办管理,必要时由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各科之间的管理协调。在管理协调出现困难时,由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在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重要的是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互通信息,加强联系,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或协调机制领导小组汇报。

多部门间协调制度

多部门间协调制度 一.建立部门协调制度的必要性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运营管理实际,企事业单位必然要进行专业化分工,设置不同的部门,而企事业单位各部门职能交叉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顺畅的部门协调机制,使企事业单位各部门更好地分工协作。可以说,只要有企事业单位职能分工,就必定需要职责协调。“分工”与“协调”就就是一对孪生姊妹。分工就是为了职能专业化、责任明晰化,协调则为了整合这种分工优势,达成共同的业务目标。因此,部门职责分工协调机制就是企事业单位为了有效地实现发展目标、利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沟通、调整与协同内部工作关系的一种具体工作行为,也就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中的一项制度。 二.部门协调制度适用的范围 部门职责分工协调的范围就是企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工作中的关系,具体包括: 1、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相互协助的; 2、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项存在职责前后衔接的; 3、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项需要进行职责范围界定的; 4、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对同一事项在工作环节、评价标准、管理对象等方面存在 不统一的; 5、部门职责规定没有明确界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职责内涵的; 6、其它需要进行协调的事项。 三.部门协调制度的功能 企事业单位职责分工协调贯穿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对业务组织的高效运作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协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而:发展整体业务,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业务绩效。主要表现就是: 1、实现资源整合。虽然业务资源由不同部门掌握,但不同部门之间应该相互协同配合, 共同对单位、对客户负责。这种“资源整合”包括业务一体化与制度的制定、整 合,也含有对各业务部门进行责、权、利的合理分配。 2、消除部门冲突。企事业单位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 必须通过部门间的协调来调与。因为,协调的过程就就是互通信息、达成共识、协

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医院职能部门是在院长的领导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直接参与医院各 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医院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职 能科室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协调,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时排除各 种障碍,理顺各方面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医院正常运转和工作全面 发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1.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协调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医院协调机制领导小组。 由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院级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的主要负责人 任成员。办事机构:院办公室。 领导小组的职能职责是: ①负责对职能科室之间内部工作的协调和医院与外部之间关系的协调。 ②负责院级领导、职能科室、业务科室之间的工作协调,做到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目标、统一行动。 ③负责各项工作的领导与协调,督促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确保医院实现和全面完成计划目标任务。 2.协调的范围和内容 在医院工作运行过程出现的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都在协调范围之内。 按与医院组织的关系,分为内部与外部两大类:对医院内部特别是各 职能科室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协调,属于内部协调;医院与其它组织、个 人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外部协调。 在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工作中,主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职能科室与院级领导,临床与医 技各科室、与上级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第二、同级之间的关系,包括职能科室与各职能科室之间、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之间、职工个人之间的工作关系; 第三、区域公众之间的工作关系,包括医院相邻的单位、部门、个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外部业务往来与医院部门科室和职工人人之间的关系。 协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协调思想认识,协调奋斗目标,协调工作计划,协调职权关系,协调政策措施,协调人际关系,协调责任奖惩等。 3.沟通协调的方式方法 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度和职责范围,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内部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有岗有职、权责分明。 在内部的沟通协调工作中,各职能科室负责搞好科室工作人员的协调,按照职能职责办事,不得互相推诿或者拖而不办;也不得大包大揽,越职争办。 当职能出现交叉与重叠时,或某项事情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负责时,或出现的新任务、新项目现有职能涵盖不了时,为首的职能部门应牵头与其它部门共同协办,必要时由院办公室负责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 在协调出现困难时,由分管领导出面协调,必要时通过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在外部的协调工作中,重要的是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互通情况,加强联系,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地向综合职能部门或院领导通报情况。 4.职责分工 院办为医院的综合协调部门,负责与上级有关部门、院领导与职能科室、院领导与职工、职能科室与职能科室、院外医疗单位与本院和外来单位或个人等之间工作关系协调。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关系的协调,科室之间工作关系的协调,医务人员之间工作协调,医患的协调,医疗纠纷的协调,以及外部业务关系的工作协调。

xx医院关于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

xx医发[20xx]xx号 xx县人民医院 关于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 各科室: 为切实推进医院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协调,确保我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建国家“三级乙等医院”一举成功,现就协调工作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职责

负责对职能科室之间内部工作的协调和医院与外部之间关系的协调,加强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目标、统一行动,同时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尽最大努力地去实现和全面完成计划目标。 三、协调的范围和内容 领导小组主要协调的范围为:科室之间、科室与院级领导之间、医院与上级有关部门之间、外部业务往来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工作关系。 协调工作的内容为:协调思想认识,协调奋斗目标,协调工作计划,协调职权关系,协调政策措施,协调责任奖惩等,督促各相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为医院发展排忧解难,搞好服务,协调解决医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建立督查工作制度 由督查办对医院各项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对遇到的困难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必要时报有关领导协调解决或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督促工作的顺利实施,规范服务行为。 五、建立信息报告制度 加强各项工作的信息沟通,建立报告制度,各职能科室必须定期向协调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协调领导小组必须随时掌握工作进度并定期调整工作思路或做法。 六、严格落实奖惩 严格按照《xx县人民医院内部管理办法》、《xx县人民医院督查督办制度》和《xx县人民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执行有关奖惩。

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协调机制。地方各级人事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积极主动地处理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人事信访问题。上级人事信访工作机构要加强对下级人事信访工作的指导,下级人事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配合上级人事部门做好有关信访问题的处理工作。各级人事部门内部各单位之间,也要加强密切配合,形成做好信访工作的合力。 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把信访工作的重心由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坚持经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时了解掌握可能发生信访问题的领域和方向,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切实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 建立健全信息的分析、报送、通报机制。各级人事部门要加强上下级信访工作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各地人事厅(局)遇有信访人对已经做出复核处理意见不服到人事部信访的情况,要及时将信访人的诉求材料和复核处理意见报人事部办公厅。遇有较大规模的群体上访事件和掌握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进京上访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信息,各地人事厅(局)除了按规定程序及时报有关部门外,同时报送人事部办公厅,以便掌握动向,做好准备工作。 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人事部门办公厅(室)组织实施、各业务司(处、科)共同参与的信访督查工作机制。抓好信访工作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和重要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督促检查,加强对信访问题多的重点地区的督导。通过督查督办,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信访工作的效能,推动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建立健全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信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应急处置方案,有效应对信访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人事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各级人事部门要选准配强信访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建立在信访岗位培养锻炼干部的制度,采取新录用人员或者新提职的年轻干部到信访岗位锻炼、选派优秀干部挂职等形式,使更多的干部能够在直接接触群众、处理复杂问题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多部门协调机制

多部门、多科室间协调机制 我院通过强化管理、制定流程、统一指挥、规范操作,基于多学科医师、多部门组成的针对突发公卫事件、急诊急救、临床路径管理、输血管理、药事管理、病案管理等工作开展,特制定本协调机制。 一、医院成立院内多部门、多科室间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决策,组织,协调设备、药品、人员的调配,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援,负责信息发布及秩序维护和后勤保障。 组长:张一萍 副组长:向远荣 领导小组成员: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药剂科、设备科、信息科、病案统计室、总务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 二、专业分组及职责: (1)协调督导小组:由院长牵头,由院委会、办公室、宣传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能: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调配;对外 协调、宣传、信息发布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应 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 (2)医疗护理服务: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组成。主要职能: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 救的组织实施、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手 术;负责全院参加应急的医护人员调配及医疗、护理质量管 理,外派医疗队等。 (3)感染管理及疫情信息组:分管院感、公共卫生的副院长牵头,

由护理部、院感办及公共卫生科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能:负责疫情上报;全院公众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中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和检验科;加强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4)临床路径、输血、药事、病案工作组:分管业务院长牵头,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信息科、病案统计室、药剂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主要职能: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输血管理、药事管理、病案管理等日常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 (5)后勤保障工作:分管总务、保卫、药剂的副院长牵头,由总务科、保卫科、药剂科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能:总务科负责各种后勤物质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及其它后勤保障工作;药剂科负责各种急救所需的医疗器械及急救药品的供应;院办公室负责各种捐献物资的管理及一线工作人员的生活、慰问;保卫科负责院内安全保卫工作。在应急工作的过程中保障医院的工作秩序,保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三、协调的方式方法: 医务科牵头与其他科室共同协调管理,必要时由医务科负责各科之间的管理协调。在管理协调出现困难时,由协调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在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重要的是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互通信息,加强联系,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向医务科或协调机制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 为了适应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劳动制度改革的形势,根据县委县府的相关文件要求,我公司积极着手构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时地研究、协商和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公司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了要求和部署,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直接关系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意义,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劳动者、经营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社会充满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首先是社会关系的和谐,而劳动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其状况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和谐社会必定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不和谐也必然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和市场经济发展,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如果处理不好,企业就没有活力、不稳定,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互利共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企业结构、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关系日渐清晰,劳动关系正在逐步实现契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有着其具体的、根本的利益,主要是劳动权益、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劳动权益是职工最基本的利益。劳动权益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利、工资报酬权、社会保险权以及与其相关的休息休假权和劳动安全卫生权,这些合法权益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作用的发挥和劳动关系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只有建立完善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代表维护职工利益的作用,使各级工会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中与企业行政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商谈判,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