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征

的影响

周兴涛;张洪程;许轲;郭保卫;陈厚存;曹利强;戴其根;霍中洋;魏海燕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3(046)017

【摘要】[目的]研究能最大发挥水稻潜力的钵苗大穴摆栽规格与合理密度,探索水

稻省工超高产栽培新途径.[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

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分别设置5种不同移

栽密度,研究钵苗新型摆栽生产潜力及合理密度配置.[结果](1)3连孔、2连孔、单孔,分别裁插15×104 hm-2、18×104 hm-2、24×104 hm-2穴产量最高,三者又以2连孔最高.(2)不同类型钵苗间,产量、成熟期干物重以及抽穗-成熟期的干物质

阶段积累量、比例和群体生长率等均表现为:在较少基本苗栽培条件下(36×104

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基本苗条件下(72×104hm-2)2连孔>3连孔、单孔,在较多基本苗条件下(90×104 hm-2-108×104 hm-2)3连孔、2连孔>单孔.3种类型钵苗最高产处理的抽穗-成熟物质积累量、比例、群体生长率均为2连孔>3连孔>单孔.(3)相同基本苗之间,茎蘖成穗率表现为3连孔>2连孔>单孔,抽穗后叶面积衰减率为单孔>2连孔>3连孔;最高产条件下成穗率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叶面积衰减率为单孔>3连孔>2连孔.(4)相同基本苗间,除基本苗为最低的36×104 hm-2外,3连孔、2连孔抽穗、蜡熟、成熟期单茎茎鞘重以及茎鞘最大输出与转化均高于单孔.[结论]2连孔、3连孔稻株在栽插穴数减少1/3至1/2的情况下,分蘖成穗率相对较高、抽穗后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在适宜或较多基本苗条

件下群体中后期光合物质生产优势明显,产量潜力较高,特别是2连孔增产显著.

【总页数】17页(P3545-3561)

【作者】周兴涛;张洪程;许轲;郭保卫;陈厚存;曹利强;戴其根;霍中洋;魏海燕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扬州225000;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海安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海安226600;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影响 [J], 许轲;周兴涛;曹利强;张洪程;郭保卫;陈厚存;吴中华;朱聪聪;杨岩

2.播种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南粳9108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J], 朱明;霍中洋;戴其根;张洪程;邢志鹏;吴培;钱海军;曹伟伟;胡雅杰;郭保卫;魏海燕;许轲

3.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J], 朱聪聪;张洪程;郭保卫;曹利强;江峰;葛梦婕;花劲;宋云生;周兴涛

4.钵苗育秧和群体起点构建对不同类型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产量的影响 [J], 王家红;杨晓琴;许有尊

5.控释氮肥运筹对钵苗摆栽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J], 柯健;陈婷婷;徐浩聪;朱铁忠;吴汉;何海兵;尤翠翠;朱德泉;武立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