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青共校结业考试 主观题 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你怎样看待当前我们的党你怎样看待当前我们的党??并谈谈你的入党动机并谈谈你的入党动机。。

提示: (结合自己的情况,自行回答)

(1)共产党员必须发扬勤奋学习的精神.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要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2)共产党员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首先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真实坦诚的人,起码要做到:正直,坦诚,忠诚,严谨.其次要做一个心胸坦荡,善良忠厚的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核心.要在加强道德修养的同时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3)共产党员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4)共产党员必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

(5)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13、如何创造条件来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提示:

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凡凡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其入党动机是否纯正,主要看他是不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其次,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具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信念。只有坚定了这种信念,才会对理想与信念有执著的追求,并产生无穷的力量。

最后,要积极靠拢党组织,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学习情况,以取得党组织对自己的帮助和教育,不断端正入党动机。

20、你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你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结合自己的情况,自行回答)

第一,认真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明确党员标准。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应自觉学习党章,积极参加党校学习,努力掌握党的基本知识,从而了解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任务,明确入党条件及党员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这样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党性修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对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②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修养。要求党员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修养。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并努力钻研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家、实干家和带头人;

④组织性、纪律性的修养。要经常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严格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

⑤党的优良作风的修养。要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纠正自己的不良思想和作风,勇敢地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的各种不良之风进行斗争。

第三,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要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乐于为集体做好事;

②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难设想能为党的事业做出多大贡献;

③个人兴趣爱好与党的需要的关系。特别是个人的爱好与国家的需要发生矛盾,个人爱好又无法照顾时,应自觉地服从国家的需要、集体的需要。

第四,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起好表率作用。不能人前人后两个样,做表面文章,而应是表里如一,脚踏实地,始终不渝地努力争取,才能被党组织接纳。

25、“5.12”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一周年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一周年,,抗震救灾的过程给予我们许多的启示与思考抗震救灾的过程给予我们许多的启示与思考。。请从几个方面谈谈你的感想你的感想。。

提示提示::可以从党中央的政策可以从党中央的政策,,人民群众的反应人民群众的反应,,世界各国的援助世界各国的援助,,科学技术的支持等方面来谈科学技术的支持等方面来谈。。 (自行回答)

参考:

一、爱国主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伟大旗帜,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引导人们把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灾后重建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抗震救灾斗争,大大激发和释放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使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新的锤炼和升华。抗震救灾斗争使中华儿女的心联系得更加紧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舟共济、休戚与共,正是全国人民为国分忧、为国解难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中华民族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和衷共济的爱国主义传统,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自强精神,转化成为战胜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汶川像一块巨型磁铁,把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爱国主义从来也没有表现得这样理性、务实和成熟。全民抗震救灾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和精神升华的过程,抗震救灾更充分展现了进步着的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把握契机、乘势而上,及时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发展新内涵,大力宣传战胜困难、发奋进取的精神,努力营造爱我国家、重建家园的良好氛围。

二、以人为本是抗震救灾的基本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为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建设美好新家发挥独特的作用。抗震救灾斗争,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怀,人民的利益始终被置于最崇高的位置上,个体生命价值平等的光芒始终在中华大地辉映。“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地震发生后,面对废墟里脆弱的生命,党中央作出了把救人作为重中之重的科学决策。“不抛弃、不放弃”,在“72小时黄金营救期”过后,营救记录一再被刷新,一个个生命的奇迹被创造。“人的尊严高于一切”。2008年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为普通公民而降,以国家的名义给予死者最崇高的尊严。“人的生存高于一切”。几百万人的衣食住行得到了基本保障,卫生防疫和伤员救治得到有效展开,余震破坏和次生灾害得到严密防范,充分实现了对人的生存环境的保障提升。抗震救灾践行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实现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亟待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发展,把人文精神融入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的全过程,把人文关怀落到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点滴中。

三、心理救助是抗震救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好心理安抚、情感疏导,及时发现和消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引导人们重树信心,全身心地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心理救助是这次抗震救灾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我国实施救灾工作的突破和进步。突然遭逢大震的创伤性压力,无论是余悸犹存的幸存者、罹难或伤者的家属,还是冒险深入的救难人员,以及透过媒体目睹惨况的社会大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和影响,只有进行适时纾解和辅导,才能减轻瞬间、中期或长期的心理冲击,才能避免个人社会群体更大的心理困扰。从这次救灾来看,心理救助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行动迅速。救人、救援、救助同时展开,身体解救与心理救助并行,提高了心理救助的效果。二是主体多元。形成了以心理咨询专业人员为主体,各阶层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心理救助队伍。三是对象多样,针对受伤者、幸存者、救援者等不同群体,以及成人、小孩等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救助。四是方法科学。救助中,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受到重视,陪伴、聊天、演讲、绘画、游戏、指导等诸多方式得到充分运用。通过这次抗震救灾,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心理救助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心理疏导方式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借鉴吸收心理疏导的科学方法,培养一批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化政工干部队伍,在震后建设中发挥心理重建的巨大效应,消解地震带来的中长期心理冲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救援是抗震救灾的技术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应汲取现代化、科学化理念,建立快捷有效的突发事件反应机制,实现手段创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科学技术手段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的精神和观念也在救灾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全面体现。面对紧迫、繁重、复杂的救援任务,科学和专业的救援保证了危机应对的高效和从容。科学决策。国务院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涉及地震、卫生、防疫、水利、地质等多学科的专家委员会作为决策咨询机制,消防、医疗、水利、建设、卫生防疫、心理治疗等各种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开往灾区。专业救助。生命的救援过程,是现代化科技手段充分展示的过程。广大抗震救灾人员始终坚持科学施救,注重发挥专业队伍的作用,配备和使用性能先进的多功能组合工具和便携式特种救灾设备,动用卫星实施救灾。这些先进装备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突出了科学救灾、专业救灾、减少伤害的理念。现代化管理。救灾行动艰巨复杂,其紧急迫切与艰险的情势,不亚于一场浩大、复杂的战役。在救灾中,党和国家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统一调度、综合协调,广泛调动中外救援资源和力量,协调指导救灾一线救援各方力量,及时、有效和可靠地展开救助。地震灾害发生后,科学合理的救援,专业化的防疫措施,科普知识的广泛宣讲,避免了次生灾害的更大危险。思想政治工作亟待与科普知识宣传结合起来,大力借鉴现代管理方式创新工作机制,运用专业化、科学化知识丰富充实工作内容。

五、及时、透明、到位的信息发布机制是抗震救灾的舆论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服务于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这次抗震救灾中,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新闻战线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现出昂扬的斗志和战斗力,灾情和抗灾信息披露的透明、迅速,新闻报道的全方位和力度之大,可谓历史之最。此次抗震救灾建立的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不仅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和制止了谣言的传播,避免了在灾难面前不必要的恐慌,维护了社会稳定,充分表现了党和政府的坚强自信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让全国公众和全世界迅速了解灾情和政府高效的抗灾努力,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迅速为抗震救灾营造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舆论氛围,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总结突发事件中做好信息传递工作的有益经验,善于运用全方位、立体化、全天候的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六、感动国人的英雄榜样是抗震救灾的精神脊梁,思想政治工作应广泛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无数动人的英勇事迹。有张开双臂趴在课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学生得救自己却不幸遇难的谭千秋老师;有不顾余震危险、跪地要求再去救一个受灾群众的消防队员;有用自己的乳汁给刚刚逃离死亡威胁的婴儿哺乳的警察妈妈蒋晓娟;有父母、女儿等10位亲人去世仍坚守在救援一线的蒋敏;有第一时间组织职工、带着60台工程机械从江苏赶赴灾区救援的企业家陈光标;有79岁高龄仍坚守手术台几十小时的骨科教授卢世璧;还有更多忙碌在灾区的志愿者等等。感动中国的这些抗震救灾中的普通人,构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重塑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思想政治工作应及时宣传抗震救灾的典型事迹,挖掘英雄模范的人性光辉,引导人们把敬英雄、学英雄的热情融入支援灾区、奉献社会、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光明日报2008-07-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