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壤耕作与培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免耕技术支撑
–覆盖 –残茬,防风、防雨、保水 –免耕播种机 –一次性作业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
施药等 –除草剂 –免除中耕除草
•少耕(minimum-tillage)
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和强 度的作物种植方式,是常规耕作与免耕耕作的中 间过渡类型。
– 旋耕、轮耕、以耙代耕等
潮湿时增加土壤通风状况增加土壤水分蒸发 – 增加地温 – 除草 – 控苗 – 培土
镇压
– 作用深度3-4厘米,重压可达9-10厘米 – 压实土层,降低土壤通风,保墒、提墒 – 防止土壤风蚀、水土流失 – 破碎表层土块 – 提高麦苗抗冻性
• 注意:
– 土壤水分过多时不能使用 – 最好土壤中层压实,表层疏松(网型镇压器) – 盐碱地不宜使用
第六章
土壤耕作与培肥
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 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 的机械加工。 土壤耕作的概念(soil tillage):通过农机具 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以调节土壤水分、 空气、温度和养分状况的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的基本目的?? 1.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把作物残茬和有机肥料掩埋并掺和到土壤
• 但是功能比较单一,机具不配
旋耕
• 专用机具(旋耕器、机) • 工序功能综合 • 翻、碎、松、平、耙、播种 • 适应性广,水旱田均可 • 耕作浅,10-12厘米(可达16-18厘米) • 节省能源、费用、时间 • 土块内部结构不松,应与翻耕轮换使用
3、表土耕作措施
• 基本耕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土壤状况 • 浅,强度低,功能单一 • 耙地
–平,细,表层混合 –灭茬、除草、破除板结 –播前、苗期使用 –深度5厘米左右,可达10厘米,缺口耙甚至可达12-
14厘米 –北方旱地,顶凌耙地播种 –钉齿耙、圆盘耙、震动耙
耱地
– 耙后平土、碎土、轻压、防风、保墒 – 3厘米左右深度 – 雨后、土壤潮湿时勿用
中耕
– 作物生长过程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深度5-10厘米 – 表土疏松 – 调节土壤水分,干旱时切断土壤毛管减少水分蒸发,
侧根不易通过 支根不易通过 根毛无法通过
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
0-3cm,水废气热与大气交换,保护种子
3-10cm,种子发芽层,下层供水,上层供 气保水,变温不剧烈
10-20-25cm,根系生长,吸收水肥主要层 次,水肥供应充足,有一定通气,温度、 环境稳定
5-10cm,犁底层,密,1.5g/cm3,积累盐分,阻碍 根系生长,
Fra Baidu bibliotek• 目标 20-25厘米耕层
播床
• 地面平,播种深浅一致 • 土块松、碎,播种质量高 • 上虚下实
– 种子上面有松土护水保温 – 种子下面土壤稳实,导水、种子不下沉
做畦,灌水(北方),排水(南方) • 开沟,排水 做垄,防涝、增温(122)
3、翻埋残茬、肥料、杂草
– 翻,深层施肥、埋草 – 旋,混合、埋切草 – 耙,上层混合、破碎草根与土联系
化学肥力
化学肥力指土壤的化学因素 。即土壤 的酸碱度、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 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 物质的含量等。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一般 而言,在极端酸、碱环境、有大量可溶性 盐类存在或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及其他有毒 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作物都难以正 常生长和获得高产。
一、我国耕地的肥力状况
1、耕地总量1.3亿公顷左右,高、中、低产田 各占1/3。 2、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优质地只占 12%。 3、总的看来,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不高。培肥 土壤是今后一个战略措施。
1.36g/cm3,三次,1.7g/cm3 –自 然 沉 实 , 小 麦 播 后 1 个 月 , 0-10cm 深 , 1.06-
1.36g/cm3增加到1.36-1.62g/cm3
• 翻转土层
–通透性、消毒 –杀菌、杀虫 –有机质积累,释放 –耕层土性一致,养分利用和积累平衡
• 混拌土壤 – 肥料 – 不同土壤
定方法措施 看作物 根系深浅、对土壤紧实要求、单作间套作
看效益
投入、产出、增产效果,决定合适方法及搭配方式
综合运用
各具特色,各有优缺点,轮换、搭配、混合使用
5 少耕和免耕
少免耕含义与发展
• 免耕(no-tillage)零耕作(zero tillage)
–直接在前茬地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 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 种耕种方式。
29 1
• 孔隙度
• 土壤孔隙
–>0.3mm
0.03-0.06mm
<0.01mm
–根可通过 根毛能深入 高毛管传导度,易于从中吸水
• 根系大小
–侧根 >0.1mm
–禾谷类根 >0.2mm(0.4-0.45mm)
–根毛 0.008-0.012mm
孔隙 <0.25mm 0.035-0.075mm 0.01-0.013mm
生土,保蓄雨水
耕层加深考虑因素 • 可能
–畜力 14-16厘米 –中拖(50-75马力) 22-25厘米 –深松机 27-50厘米
• 费用
–耕深增加3厘米,油耗增加,成本增加20%, –深耕需要加施肥料,否则可减产
• 环境条件
–旱地旱季 深耕保墒 –浅薄土层 深耕生土翻上
• 效益
–14-16厘米加深到20-25厘米增产显著 –超过25厘米增产不显著
• 平整地面 – 防积水、防干旱、防基本条件不均匀
• 压紧土壤 – 破垡 – 干旱提墒
• 沟垄埂畦成形 – 增温、防风、保土、堵水、排水
2、基本耕作措施
• 翻耕作业
–基本作业,影响大,费用大
• 耕深确定?? 风、热、旱,不宜过分深耕,失水严重 薄、砂、砾、瘦,不宜深耕 水田需要犁底层,不宜深耕 对床土要求高的作物,不宜一次性深耕 动力小,不宜深耕 增产幅度小的作物,不需深耕
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第三节 土壤培肥
土壤肥力:
指土壤能够经常不断地、适量地提 供并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 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包括物质要素:水肥气;能量要素:热。
1.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自然肥力:指人们在垦殖和利用土壤以前在土壤形成 过程中所产生的肥力。
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们对土壤的 耕种、熟化、开发、改造所逐步产生的肥力。
• 少免耕的发展 – 美国尘暴的反思 – 《犁耕者的愚蠢》(Faulkner) – 50年代大量研究,发现免耕积极效用 – 60年代技术突破(除草剂、免耕播种机),真 正推广
– 70年代大发展,77年美国免耕4413万亩,少耕 3.8亿亩
– 中国,80年代水田旋耕机械技术突破,大发展
• 1936年美国发行的一部电影名为《犁耕毁 了中部平原》;1943年出版专著《犁耕者的 愚蠢》,号召废除铧式犁,推广保护性耕作。
2.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1)有效肥力:能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直接经济效果
的那部分肥力。
(2)潜在肥力:指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发挥效果的那 部分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可以相互转化。
土壤肥力的构成
• 物理肥力 • 化学肥力 • 生物肥力
物理肥力
土壤的物理学性质通常包括土壤结构、 土壤水、土壤热、土壤通气性和机械阻 力几个方面,通常包括颗粒组成、孔隙 度、容重、团聚体(团粒)数量和稳定性、 机械强度、土层厚度、渗透率、田间持 水量、土壤持水特性、土温变幅、土壤 氧扩散率等指标,其中土壤结构方面的 指标是土壤物理环境变化的核心。
• 土壤中
• 孔隙的数量和质量是最重要的物理性状之一
• 孔多——通气、水少、变温快、生物活性差、物 理活性强
• 孔少——闭气、水多、恒温、生物活性差、物理 活性差
• 孔多质优——通气、保水、温度调节力强、生物 活性、物理活性、化学活性均强
• 三项
固体
水
气
• 热容量
1500
3000 1
• 热导率
93
小结
1、土壤耕作的实质 土壤耕作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机械
力调节土壤肥力条件而控制土壤肥力因素最基本
最经常性的农业技术措施。其实质在于通过机 械力的作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节土 壤的三相比例,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充 分发挥土地对作物生育的有利作用。
2、土壤耕作的作用??
• 松碎土壤,增强土壤通透性; • 翻转耕层,混拌土壤,使土肥相融; • 平整地面,便于播种机作业,提高播种质量; • 压紧土壤,减少水分蒸发; • 开沟培垄,挖坑堆土,打埂作畦,为作物生长
• 少免耕缺点? 土壤有紧实趋势,不利于根系生长 耕层变浅,养分集中于土表 化肥面施,流失严重 草害严重,除草剂污染环境 土壤温度下降 作物容易早衰 整个技术体系完善程度尚不满足高产稳产要求
3、少免耕运用的前景??
• 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应用面积可扩大 • 真正免耕有问题,少耕发展前景较好 • 少免耕与常规耕作轮流实施,互补互惠 • 低毒安全化学药物应用起决定作用 • 配套技术应加强,在高产稳产上有突破
土壤化学
1、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影响因素 2、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
饱和(不饱和)土壤 3、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 4、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附中的晶格固定 5、土壤活性酸、潜性酸及其表示方法,潜
性酸的分类 6、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生物肥力
生物肥力指土壤的生物因素。即土壤中的 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们对土壤氮、磷、 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硫的含量;②进行 腐殖质的合成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③进行生物固氮, 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来源。
耕深 12-14 15-18 19-21 22-25
大豆 100 117 149.2 177.1
高粱 100 118.1 128.4 144.6
谷子 100 114.5 124 130.9
深松耕
• 无壁犁,深松铲,凿形铲
– 全田深松(无壁犁) – 部分深松 – 25-50厘米
• 优点
– 不乱土层,干扰较小,松土效果好 – 一次到位 – 随时进行 – 对土表破坏小,残茬、覆盖,减少蒸发 – 防旱防涝 – 节省动力和费用 – 适应范围广 – 北方多用
小结土壤耕作的作用??
1. 调整耕层三相比 2. 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3. 翻埋植物残茬、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4. 创造深厚的耕层,有利于蓄水保墒,防
止土壤侵蚀、冲刷(两重性) 5. 控制和减轻作物病虫草害
第二节 土壤耕作的措施与作用
1、土壤耕作机械作用
• 松碎土壤
–降水、沉实、人机踏压,容重增加 –降雨,增加0.1g/cm3 –灌水,增加0.12-0.16g/cm3 –铁 牛 ——55 中 拖 碾 压 一 次 , 1.00g/cm3 增 加 到
• 常规耕作缺点?
土壤水分状态受降水影响较大 土壤侵蚀严重 土壤有机质积累困难、分解强度大 破坏土壤自然结构和构造 耗能、耗时、费钱
•少免耕优点?
土壤侵蚀明显减轻 减少土壤水分损失,保墒效果好 秸秆还田多,土壤有机质积累强,分解弱 土壤环境稳定,土壤生物活跃,土壤生态系统自然农耗减少 投入减少节省能源和生产成本(5-50%)
中去; 3.控制杂草或其它不需要的植株。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作用和意义
1、调整耕层三相比
• 耕层构造
–耕 作 层 内 各 个 层 次 土 壤 中 矿 物 质 、 有 机 质 和 总孔隙度,即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之 间的比例关系。
–耕 层 构 造 与 耕 层 固 相 、 液 相 和 气 相 三 类 物 质 的比例密切相关,对协调土壤的水分、养分、 空气、温度等肥力因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在美国出版的《犁耕者的愚蠢》一书的影 响下,世界各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出现了少耕、免耕技术。随着农业现代化 进程与环境问题加剧,随着自然农业思潮的 复苏、兴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有 机农业”“生态农业”。
少免耕作技术的作用特点??
• 常规耕作优点?
土壤耕层深度和紧实度可塑 控制杂草和病虫害能力强 翻埋残茬、肥料,深层土壤有机质增加
做畦、起垄
• 北方畦
– 为浇水,四面高埂15厘米(宽20厘米)
• 南方畦
– 为排水,四面挖沟10-15厘米深,15-20厘米宽
• 垄(122页)
– 提高地温 – 翻埋杂草、肥料 – 增加活土层 – 防止水土流失 – 提高排水爽水性
4、土壤耕作措施的选用与配套??
看天 风、热、水,决定措施 看地 地貌、质地、土层、肥力、水分、结构、茬口,决
–覆盖 –残茬,防风、防雨、保水 –免耕播种机 –一次性作业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
施药等 –除草剂 –免除中耕除草
•少耕(minimum-tillage)
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措施和强 度的作物种植方式,是常规耕作与免耕耕作的中 间过渡类型。
– 旋耕、轮耕、以耙代耕等
潮湿时增加土壤通风状况增加土壤水分蒸发 – 增加地温 – 除草 – 控苗 – 培土
镇压
– 作用深度3-4厘米,重压可达9-10厘米 – 压实土层,降低土壤通风,保墒、提墒 – 防止土壤风蚀、水土流失 – 破碎表层土块 – 提高麦苗抗冻性
• 注意:
– 土壤水分过多时不能使用 – 最好土壤中层压实,表层疏松(网型镇压器) – 盐碱地不宜使用
第六章
土壤耕作与培肥
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 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 的机械加工。 土壤耕作的概念(soil tillage):通过农机具 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以调节土壤水分、 空气、温度和养分状况的农业技术措施。
耕作的基本目的?? 1.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把作物残茬和有机肥料掩埋并掺和到土壤
• 但是功能比较单一,机具不配
旋耕
• 专用机具(旋耕器、机) • 工序功能综合 • 翻、碎、松、平、耙、播种 • 适应性广,水旱田均可 • 耕作浅,10-12厘米(可达16-18厘米) • 节省能源、费用、时间 • 土块内部结构不松,应与翻耕轮换使用
3、表土耕作措施
• 基本耕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土壤状况 • 浅,强度低,功能单一 • 耙地
–平,细,表层混合 –灭茬、除草、破除板结 –播前、苗期使用 –深度5厘米左右,可达10厘米,缺口耙甚至可达12-
14厘米 –北方旱地,顶凌耙地播种 –钉齿耙、圆盘耙、震动耙
耱地
– 耙后平土、碎土、轻压、防风、保墒 – 3厘米左右深度 – 雨后、土壤潮湿时勿用
中耕
– 作物生长过程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深度5-10厘米 – 表土疏松 – 调节土壤水分,干旱时切断土壤毛管减少水分蒸发,
侧根不易通过 支根不易通过 根毛无法通过
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
0-3cm,水废气热与大气交换,保护种子
3-10cm,种子发芽层,下层供水,上层供 气保水,变温不剧烈
10-20-25cm,根系生长,吸收水肥主要层 次,水肥供应充足,有一定通气,温度、 环境稳定
5-10cm,犁底层,密,1.5g/cm3,积累盐分,阻碍 根系生长,
Fra Baidu bibliotek• 目标 20-25厘米耕层
播床
• 地面平,播种深浅一致 • 土块松、碎,播种质量高 • 上虚下实
– 种子上面有松土护水保温 – 种子下面土壤稳实,导水、种子不下沉
做畦,灌水(北方),排水(南方) • 开沟,排水 做垄,防涝、增温(122)
3、翻埋残茬、肥料、杂草
– 翻,深层施肥、埋草 – 旋,混合、埋切草 – 耙,上层混合、破碎草根与土联系
化学肥力
化学肥力指土壤的化学因素 。即土壤 的酸碱度、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 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 物质的含量等。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一般 而言,在极端酸、碱环境、有大量可溶性 盐类存在或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及其他有毒 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作物都难以正 常生长和获得高产。
一、我国耕地的肥力状况
1、耕地总量1.3亿公顷左右,高、中、低产田 各占1/3。 2、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优质地只占 12%。 3、总的看来,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不高。培肥 土壤是今后一个战略措施。
1.36g/cm3,三次,1.7g/cm3 –自 然 沉 实 , 小 麦 播 后 1 个 月 , 0-10cm 深 , 1.06-
1.36g/cm3增加到1.36-1.62g/cm3
• 翻转土层
–通透性、消毒 –杀菌、杀虫 –有机质积累,释放 –耕层土性一致,养分利用和积累平衡
• 混拌土壤 – 肥料 – 不同土壤
定方法措施 看作物 根系深浅、对土壤紧实要求、单作间套作
看效益
投入、产出、增产效果,决定合适方法及搭配方式
综合运用
各具特色,各有优缺点,轮换、搭配、混合使用
5 少耕和免耕
少免耕含义与发展
• 免耕(no-tillage)零耕作(zero tillage)
–直接在前茬地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 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 种耕种方式。
29 1
• 孔隙度
• 土壤孔隙
–>0.3mm
0.03-0.06mm
<0.01mm
–根可通过 根毛能深入 高毛管传导度,易于从中吸水
• 根系大小
–侧根 >0.1mm
–禾谷类根 >0.2mm(0.4-0.45mm)
–根毛 0.008-0.012mm
孔隙 <0.25mm 0.035-0.075mm 0.01-0.013mm
生土,保蓄雨水
耕层加深考虑因素 • 可能
–畜力 14-16厘米 –中拖(50-75马力) 22-25厘米 –深松机 27-50厘米
• 费用
–耕深增加3厘米,油耗增加,成本增加20%, –深耕需要加施肥料,否则可减产
• 环境条件
–旱地旱季 深耕保墒 –浅薄土层 深耕生土翻上
• 效益
–14-16厘米加深到20-25厘米增产显著 –超过25厘米增产不显著
• 平整地面 – 防积水、防干旱、防基本条件不均匀
• 压紧土壤 – 破垡 – 干旱提墒
• 沟垄埂畦成形 – 增温、防风、保土、堵水、排水
2、基本耕作措施
• 翻耕作业
–基本作业,影响大,费用大
• 耕深确定?? 风、热、旱,不宜过分深耕,失水严重 薄、砂、砾、瘦,不宜深耕 水田需要犁底层,不宜深耕 对床土要求高的作物,不宜一次性深耕 动力小,不宜深耕 增产幅度小的作物,不需深耕
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第三节 土壤培肥
土壤肥力:
指土壤能够经常不断地、适量地提 供并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 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包括物质要素:水肥气;能量要素:热。
1.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自然肥力:指人们在垦殖和利用土壤以前在土壤形成 过程中所产生的肥力。
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们对土壤的 耕种、熟化、开发、改造所逐步产生的肥力。
• 少免耕的发展 – 美国尘暴的反思 – 《犁耕者的愚蠢》(Faulkner) – 50年代大量研究,发现免耕积极效用 – 60年代技术突破(除草剂、免耕播种机),真 正推广
– 70年代大发展,77年美国免耕4413万亩,少耕 3.8亿亩
– 中国,80年代水田旋耕机械技术突破,大发展
• 1936年美国发行的一部电影名为《犁耕毁 了中部平原》;1943年出版专著《犁耕者的 愚蠢》,号召废除铧式犁,推广保护性耕作。
2.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1)有效肥力:能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直接经济效果
的那部分肥力。
(2)潜在肥力:指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发挥效果的那 部分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可以相互转化。
土壤肥力的构成
• 物理肥力 • 化学肥力 • 生物肥力
物理肥力
土壤的物理学性质通常包括土壤结构、 土壤水、土壤热、土壤通气性和机械阻 力几个方面,通常包括颗粒组成、孔隙 度、容重、团聚体(团粒)数量和稳定性、 机械强度、土层厚度、渗透率、田间持 水量、土壤持水特性、土温变幅、土壤 氧扩散率等指标,其中土壤结构方面的 指标是土壤物理环境变化的核心。
• 土壤中
• 孔隙的数量和质量是最重要的物理性状之一
• 孔多——通气、水少、变温快、生物活性差、物 理活性强
• 孔少——闭气、水多、恒温、生物活性差、物理 活性差
• 孔多质优——通气、保水、温度调节力强、生物 活性、物理活性、化学活性均强
• 三项
固体
水
气
• 热容量
1500
3000 1
• 热导率
93
小结
1、土壤耕作的实质 土壤耕作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机械
力调节土壤肥力条件而控制土壤肥力因素最基本
最经常性的农业技术措施。其实质在于通过机 械力的作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节土 壤的三相比例,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充 分发挥土地对作物生育的有利作用。
2、土壤耕作的作用??
• 松碎土壤,增强土壤通透性; • 翻转耕层,混拌土壤,使土肥相融; • 平整地面,便于播种机作业,提高播种质量; • 压紧土壤,减少水分蒸发; • 开沟培垄,挖坑堆土,打埂作畦,为作物生长
• 少免耕缺点? 土壤有紧实趋势,不利于根系生长 耕层变浅,养分集中于土表 化肥面施,流失严重 草害严重,除草剂污染环境 土壤温度下降 作物容易早衰 整个技术体系完善程度尚不满足高产稳产要求
3、少免耕运用的前景??
• 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应用面积可扩大 • 真正免耕有问题,少耕发展前景较好 • 少免耕与常规耕作轮流实施,互补互惠 • 低毒安全化学药物应用起决定作用 • 配套技术应加强,在高产稳产上有突破
土壤化学
1、阳离子交换量及其影响因素 2、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
饱和(不饱和)土壤 3、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 4、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附中的晶格固定 5、土壤活性酸、潜性酸及其表示方法,潜
性酸的分类 6、土壤缓冲作用的机制
生物肥力
生物肥力指土壤的生物因素。即土壤中的 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们对土壤氮、磷、 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硫的含量;②进行 腐殖质的合成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③进行生物固氮, 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来源。
耕深 12-14 15-18 19-21 22-25
大豆 100 117 149.2 177.1
高粱 100 118.1 128.4 144.6
谷子 100 114.5 124 130.9
深松耕
• 无壁犁,深松铲,凿形铲
– 全田深松(无壁犁) – 部分深松 – 25-50厘米
• 优点
– 不乱土层,干扰较小,松土效果好 – 一次到位 – 随时进行 – 对土表破坏小,残茬、覆盖,减少蒸发 – 防旱防涝 – 节省动力和费用 – 适应范围广 – 北方多用
小结土壤耕作的作用??
1. 调整耕层三相比 2. 调节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3. 翻埋植物残茬、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4. 创造深厚的耕层,有利于蓄水保墒,防
止土壤侵蚀、冲刷(两重性) 5. 控制和减轻作物病虫草害
第二节 土壤耕作的措施与作用
1、土壤耕作机械作用
• 松碎土壤
–降水、沉实、人机踏压,容重增加 –降雨,增加0.1g/cm3 –灌水,增加0.12-0.16g/cm3 –铁 牛 ——55 中 拖 碾 压 一 次 , 1.00g/cm3 增 加 到
• 常规耕作缺点?
土壤水分状态受降水影响较大 土壤侵蚀严重 土壤有机质积累困难、分解强度大 破坏土壤自然结构和构造 耗能、耗时、费钱
•少免耕优点?
土壤侵蚀明显减轻 减少土壤水分损失,保墒效果好 秸秆还田多,土壤有机质积累强,分解弱 土壤环境稳定,土壤生物活跃,土壤生态系统自然农耗减少 投入减少节省能源和生产成本(5-50%)
中去; 3.控制杂草或其它不需要的植株。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作用和意义
1、调整耕层三相比
• 耕层构造
–耕 作 层 内 各 个 层 次 土 壤 中 矿 物 质 、 有 机 质 和 总孔隙度,即孔隙中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之 间的比例关系。
–耕 层 构 造 与 耕 层 固 相 、 液 相 和 气 相 三 类 物 质 的比例密切相关,对协调土壤的水分、养分、 空气、温度等肥力因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在美国出版的《犁耕者的愚蠢》一书的影 响下,世界各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出现了少耕、免耕技术。随着农业现代化 进程与环境问题加剧,随着自然农业思潮的 复苏、兴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有 机农业”“生态农业”。
少免耕作技术的作用特点??
• 常规耕作优点?
土壤耕层深度和紧实度可塑 控制杂草和病虫害能力强 翻埋残茬、肥料,深层土壤有机质增加
做畦、起垄
• 北方畦
– 为浇水,四面高埂15厘米(宽20厘米)
• 南方畦
– 为排水,四面挖沟10-15厘米深,15-20厘米宽
• 垄(122页)
– 提高地温 – 翻埋杂草、肥料 – 增加活土层 – 防止水土流失 – 提高排水爽水性
4、土壤耕作措施的选用与配套??
看天 风、热、水,决定措施 看地 地貌、质地、土层、肥力、水分、结构、茬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