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病毒检测

非洲猪瘟的病毒检测
非洲猪瘟的病毒检测

由于非洲猪瘟(ASF)缺乏预防用疫苗,为防止疫病的传播,就需要实施严格的卫生和生物安全控制措施,而这就依赖于疫病的快速、可靠的早期诊断。ASF的诊断是指确诊动物正在感染或者曾经感染过非洲猪瘟病毒(ASFV)。因此,适用的诊断技术包括检测和识别ASFV特异性抗原、DNA或抗体的技术,所获取的检测信息也是控制和根除计划的重要保障。在选择诊断技术时,分析疫病感染期非常重要(图1)。由于感染动物所处的感染期不同,因此在疫情和控制/根除计划中,需要同时检测病毒和抗体以确保准确性。根据报道,ASF的自然感染潜伏期为4~19天。在临床症状出现的两天前,ASF感染动物开始散播大量病毒。病毒散播因所感染的ASFV毒株毒力不同而异。感染后约7~9天血清转阳,抗体阳性可持续终生(见图1)。非洲猪瘟的病毒检测

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原学检测为阳性(即抗原)则表明,所检测的动物在取样时正在发生感染。而抗体检测阳性则表明感染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包括感染后已经恢复的动物(且可能终身保持血清阳性)。

自2015年底以来,东欧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血清学阳性动物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发生疫情的欧盟国家的野猪群体中尤为明显。这些结果表明,ASF感染耐过动物可存活超过一个月并可能出现亚临床感染的病例,就像在伊比利亚半岛、美洲和非洲之前所描述的情况。因此,抗体检测技术对

于实施控制和根除计划所需的完整信息而言是必要的。

一、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PCR已成功应用于猪样品(血液、器官等)和蜱中ASFV基因组的检测。病毒DNA片段通过PCR扩增获得足以检测的量,从而实现检测。所有经过验证的PCR技术均可以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实现检测。P C R 能在样品到达实验室数小时内,完成ASF的诊断。PCR是可以代替病毒分离鉴定的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ASFV检测技术。同时,相比于抗原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直接荧光抗体测试(FA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要注意的是,PCR 的高度敏感性使其容易发生交叉污染,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和控制污染风险的发生。OIE在《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2016年)中推荐使用的常规和实时荧光PCR得到了长期的充分验证,是常规诊断的重要工具。此外,除了OIE推荐的适用于康复动物ASF基因组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技术外,其他研究者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已经证实更为敏感。在这些分子技术中使用的引物和探针多以VP72编码区域作为靶基因设计,该基因片段是ASFV基因组中研究清楚,且高度保守的区域。应用这些PCR技术,即使在灭活或降解的样品中也可检测到已知所有22种p72病毒基因型的多个毒株。对于特急性、急性或亚急性ASF 感染病例,PCR是首选的检测技术。此外,由于PCR检测病毒基因组,即使病毒分离鉴定为阴性的,含有无感染性病毒粒子的样品,也可完成检测,这也使其成为用于检测感染低或中等毒力毒株的重要工具。虽然PCR不能提供病毒感染性的信息,但可以提供定量的信息。

◎图1 伊比利亚半岛及西半球的欧洲家猪中观察到的血液中病毒和抗体随着时间的变化及与ASFV感染不同阶段的关系(1960—1995年)非洲猪瘟防控专栏

African swine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lumn 73☆2019年第3期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报名表市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检测工作,在全省开展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具体工作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组织实施。 一、参加比对实验室范围 报名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 二、比对项目和试验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 三、比对样品、试剂准备和发放 比对项目设置5份盲样,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准备、分装和编号和发放。 比对试剂由各参加比对的实验室自行准备。 四、盲样发放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15日前准备好盲样,各参加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6月16日派专人持有效身份证明,第一次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需同时提供实验室证明材料(CMA 证书或CNAS 证书复印件以及检测能力范围一览表),统一领取样品,并务必于12小时内抵达实验室。 五、结果报告与分析

各实验室在收到样品后2日内完成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并加盖公章后扫描电子版6月18日16:00前发送至指定邮箱。同时,各实验室向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出具正式检测报告,并通过特快专递邮寄。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23日完成检测结果比对分析,报省畜牧兽医局。 六、结果反馈 比对工作结束后,省畜牧兽医局通报实验室比对结果,并通报承担非洲猪瘟监测的实验室。 七、联系方式 1、样品领取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李玉杰 联系电话: 2、报送检测结果地址(邮箱)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孙圣福 电话: 邮箱:

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 试剂盒厂家及名称: 荧光定量PCR仪型号: 备注:检测结果填写“阳性”或“阴性” 检验人:校核人: 单位盖章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文件和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3)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 人员准备 (6) 2. 车辆准备 (6) 3. 物品准备(生物安全防护及采样所需物品)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 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在清洁区) (8) 3. 离场前准备 (8) 4. 离场后 (9) 5. 消毒剂的选择 (9) (二)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 剖检病变 (11) 3. 鉴别诊断 (12) 4. 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4) (三)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 采样方法 (14) 2. 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6) 3. 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8) 1.快速精准检测 (18) 2. 疫情确诊 (18)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 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文件、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文件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4)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人员准备 (6) 2.车辆准备 (6) 3.物品准备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在清洁区) (8) 3.离场前准备 (8) 4.离场后 (9) 5.消毒剂的选择 (9) (三)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剖检病变 (11) 3.鉴别诊断 (12) 4.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3) (四)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采样方法 (14) 2.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5) 3.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9) 1.快速精准检测 (19) 2.疫情确诊 (19)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1 总则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我国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1.1 编制目的 及时扑灭突发非洲猪瘟疫情,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1.2 编制依据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切实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 坚持预防为主,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按照“早、快、严、小”的要求,及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突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组织管理 2.1 应急指挥机构 农业部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根据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向国务院提出启动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建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根据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地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建议。 各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应明确组成部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2.2 职责分工 农业部负责组织实施突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布突发非洲猪瘟疫情信息,并向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紧急组织调拨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提出启动、停止疫情应急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对扑杀及补偿等费用和疫情损失的评估。各地兽医部门要积极配合出入境检

非洲猪瘟实验室诊断技术

万方数据

非洲猪瘟实验室诊断技术 作者:刘峰 作者单位: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畜牧兽医站,安徽,金寨,237361 刊名: 畜牧与饲料科学 英文刊名: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年,卷(期):2010,31(3)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4条) 1.王华;王君玮;徐天刚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兽医科学 2008(06) 2.李倩;姚淑霞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的B细胞表位预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18) 3.田金宁;张亮;游进猪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期刊论文]-养殖技术顾问 2010(03) 4.马洁莹非洲猪瘟[期刊论文]-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9(01)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林荣泉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及防控技术[期刊论文]-肉类工业2001(3) 2.赵刚非洲猪瘟流行动态[期刊论文]-现代畜牧兽医2010(5) 3.叶芬.蔡家利.YE Fen.CAI Jia-li猪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四川畜牧兽医2010,37(9) 4.朱红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学位论文]2007 5.王君玮.张维.王华.WangJunwei.Zhang Wei.Wang Hua非洲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动物检疫2010,27(9) 6.杨林.赵德明.熊永忠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3) 7.钟霞.毛华明.邓卫东.Zhong Xia.Mao Huaming.Deng Weidong18S rRNA/rDNA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原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饲料工业2007,28(22) 8.朱小甫.李晓成.陈德坤.吴旭锦.张志.洪军.张燕霞猪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动物检疫 2007,24(2) 9.杭军猪瘟的流行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期刊论文]-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8) 引证文献(5条) 1.冯海勇.薛海霞一起猪瘟诊治的体会[期刊论文]-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8) 2.温肖会.魏文康.黄忠.吕殿红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10(10) 3.黄福军.李可启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猪业 2013(6) 4.杨小燕.刘建奎.戴爱玲.李晓华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特性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34) 5.杭军猪瘟的流行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期刊论文]-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8)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a16656639.html,/Periodical_nmgxmkx201003092.aspx

非洲猪瘟的病毒检测

由于非洲猪瘟(ASF)缺乏预防用疫苗,为防止疫病的传播,就需要实施严格的卫生和生物安全控制措施,而这就依赖于疫病的快速、可靠的早期诊断。ASF的诊断是指确诊动物正在感染或者曾经感染过非洲猪瘟病毒(ASFV)。因此,适用的诊断技术包括检测和识别ASFV特异性抗原、DNA或抗体的技术,所获取的检测信息也是控制和根除计划的重要保障。在选择诊断技术时,分析疫病感染期非常重要(图1)。由于感染动物所处的感染期不同,因此在疫情和控制/根除计划中,需要同时检测病毒和抗体以确保准确性。根据报道,ASF的自然感染潜伏期为4~19天。在临床症状出现的两天前,ASF感染动物开始散播大量病毒。病毒散播因所感染的ASFV毒株毒力不同而异。感染后约7~9天血清转阳,抗体阳性可持续终生(见图1)。非洲猪瘟的病毒检测 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原学检测为阳性(即抗原)则表明,所检测的动物在取样时正在发生感染。而抗体检测阳性则表明感染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包括感染后已经恢复的动物(且可能终身保持血清阳性)。 自2015年底以来,东欧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血清学阳性动物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发生疫情的欧盟国家的野猪群体中尤为明显。这些结果表明,ASF感染耐过动物可存活超过一个月并可能出现亚临床感染的病例,就像在伊比利亚半岛、美洲和非洲之前所描述的情况。因此,抗体检测技术对 于实施控制和根除计划所需的完整信息而言是必要的。 一、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PCR已成功应用于猪样品(血液、器官等)和蜱中ASFV基因组的检测。病毒DNA片段通过PCR扩增获得足以检测的量,从而实现检测。所有经过验证的PCR技术均可以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实现检测。P C R 能在样品到达实验室数小时内,完成ASF的诊断。PCR是可以代替病毒分离鉴定的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ASFV检测技术。同时,相比于抗原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直接荧光抗体测试(FA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要注意的是,PCR 的高度敏感性使其容易发生交叉污染,应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和控制污染风险的发生。OIE在《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2016年)中推荐使用的常规和实时荧光PCR得到了长期的充分验证,是常规诊断的重要工具。此外,除了OIE推荐的适用于康复动物ASF基因组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技术外,其他研究者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已经证实更为敏感。在这些分子技术中使用的引物和探针多以VP72编码区域作为靶基因设计,该基因片段是ASFV基因组中研究清楚,且高度保守的区域。应用这些PCR技术,即使在灭活或降解的样品中也可检测到已知所有22种p72病毒基因型的多个毒株。对于特急性、急性或亚急性ASF 感染病例,PCR是首选的检测技术。此外,由于PCR检测病毒基因组,即使病毒分离鉴定为阴性的,含有无感染性病毒粒子的样品,也可完成检测,这也使其成为用于检测感染低或中等毒力毒株的重要工具。虽然PCR不能提供病毒感染性的信息,但可以提供定量的信息。 ◎图1 伊比利亚半岛及西半球的欧洲家猪中观察到的血液中病毒和抗体随着时间的变化及与ASFV感染不同阶段的关系(1960—1995年)非洲猪瘟防控专栏 African swine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lumn 73☆2019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