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境内祁连山冰川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祝县境内祁连山冰川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摘要: 祁连山冰川1a融化的72.60亿m3水,汇成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养育着石羊河流域乃至整个河西走廊的人民。
为此,提出生态移民、保护优先、修复生态环境;集中资金,建设基本农田,争取资金,防治水土流失;机制创新,强化预防监督等支持政策意见,确保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冰川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祁连山冰川;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政策建议
1天祝县境内冰川分布及生态环境现状
1.1天祝县境内冰川分布
天祝县境内冰川主要分布在石羊河流域南部祁连山区,海拔高度在3 800~4 874m之间。
主要地形地貌由山间盆地、谷地、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和黄土台地交错组成。
主脉冷龙岭高峰高程4 843m,终年积雪,发育着现代山地冰川,年降水大于600mm,干燥度小于0.40%,年平均气温-0.10 ℃以下,大于0 ℃积温不足1 200 ℃。
因此,植株低矮,覆盖度5%~20%,海拔3 800m以上。
祁连山因能拦截东南季风和西风气流两个方向的水汽,降水较多,形成“冷龙岭降水中心”。
年降水800~1 000mm,多以冰雪形态储存,雪线高度在4 400m,冰川末端平均高度4 259m,现有冰川面积64.82km2,储水量21.40亿m3,年均融水量0.5569亿m3。
整个区域为干旱荒漠地区的“绿色水库”,为水源涵养区,是石羊河下游的“生命线”。
1.2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表现
由于受自然环境演变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处于日益恶化的趋势,生态危机日趋严重,成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退化的典型。
主要表现是:流域上游祁连山水资源涵养林线上升;中下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表植被大片枯死,天然绿洲不断缩小;全流域水资源极度短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矛盾突出;荒漠化土地面积日益扩大,沙尘暴危害加重。
严峻的生态危机,不仅严重威胁着流域上游居民的生产与生活,而且将会导致流域中下游200多万人口,面临失去生存家园的困境。
1.3生态环境对河流补给影响
石羊河流域由6条较大山水河以及长度在3km以上的30多条小沟小河汇集而成。
山区径流深最大为50mm,浅山区只有5mm,平原绿洲区无径流产生。
径流补给来源有高山永久积雪补给,中低山季节性补雪和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以及春秋季雨水补给,山区地下水是降水和补雪融水的重复,在出山前流入河谷。
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9月占全年的50%~60%,4~6月灌溉临界期只占15%~
20%,10~3月为20%~25%。
径流年际变幅呈一定周期性,1955~1967年为丰水年,丰枯交替出现。
1968~1984年为枯水段,枯水年连续出现。
1988~2000年基本为平水年,年际间跳动幅度趋于增大。
2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2.1超负荷环境容量,导致生态功能下降
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的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放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挖中药材,滥采地下水。
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多地少,土地负载重,群众迫于生活压力,长期乱垦滥伐、毁林毁草、超载放牧。
由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流域长期处于生态恶性循环之中。
2.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天然植被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石羊河地区农林牧业都有较快发展,土地利用得到一定的调整。
但长期以来,由于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加之片面强调要实现粮食自给,所以以扩大粮食生产为目的农垦活动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有时甚至出现毁林开荒,弃牧造田的情况。
于是,农林牧业结构出现失调。
这样一种产业结构,是以灌溉农田取代天然林(草)植被的结果,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2.3自然灾害频繁,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人口的恶性膨胀,用水量加大,过度放牧、随意开荒,河道内挖砂采金,流域内建设矿山企业,导致天然植被大幅度减少和死亡,再加全球性气候变暖,草地沙化、干旱等自然灾害加剧,水源涵养林(草)地减少,特别是冰川雪线逐年上升(据调查较50年代相比较,冰川及雪线由起初的海拔3 800m上升至现在的4 200m~4 800m,而古浪河及大靖河源头冰川已消失殆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明显下降,山洪灾害日益频繁,水土流失面积急剧增加,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 687.30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5%。
3政策建议
祁连山脉的冰川、融雪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养育着河西440万人民、750万头牲畜、70万hm2耕地、120万hm2可耕荒地。
甘肃农业大学的专家测算,祁连山冰川创造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约为15亿元人民币。
而在整个河西走廊区域内,降雨量远低于蒸发量,唯一的水源就是祁连山冰川积雪。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政策意见:
3.1生态移民,减轻生态压力
治理生态环境的关键是保护好上游的水源涵养林草植被。
石羊河源头林缘区和核心区居住着近8.70万农牧民群众,他们要谋生存求发展,势必会对原本极其脆
弱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途径是实行生态移民,重点对石羊河源头林缘区和核心区的部分群众实施生态移民。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异地生产生活环境,从根本上减轻由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3.2保护优先,修复生态环境
天祝县是整个石羊河流域源头所在地,源头总面积 3 559km2,水土流失 2 687.30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5.51%。
降雨400mm以上,适宜进行生态修复的面积达到825km2。
由于流域内冰川消失殆尽,雪线随着气候变暖逐年上升,现有的森林、草原植被成为维系流域水源的最后一道屏障,如不尽快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将会使整个源头水源涵养带不复存在,不仅加剧下游土地荒漠化,而且下游绿洲也将消失。
为此建议多方努力,多方争取资金,立项实施天祝县石羊河流域源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
与此同时,建议在今后的所有开发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时,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杜绝“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发生。
3.3集中资金,建设基本农田
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建设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实现坡耕地梯田化,将“三跑田”变成“三保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作物的抗旱能力,提高粮食单产,保证农牧民收入。
同时加快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推进梯田化建设进程,由梯田化村、乡,逐步向梯田化县方向稳步推进。
从而增加基本农田数量和人均占有量,巩固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成果,促进生态自我修复。
3.4通过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力度
改变流域小气候,培育水土资源和涵养水源,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从根本上改变因水土流失、干旱缺水这两大难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减产、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农牧民收入低下和农业发展水平落后的局面。
3.5机制创新,强化预防监督
尝试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多方筹集资金,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规范开发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全面落实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遏制认为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保护好现存水土保持生态设施及其功能,防止水土流失、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现象的发生,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