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好纹枯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治好纹枯病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在江苏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据江苏省植保站近期发布的信息,今年江苏大多数地区7月上中旬始见纹枯病病株,7月底以来病情发展快,预计全省大部分地区水稻纹枯病偏重流行,里下河、丘陵及淮北局部大流行。8月中旬为纹枯病水平扩展高峰期,8月下旬以后进入纹枯病垂直扩展高峰期。

最近一段时间,江苏、安徽等地有很多农民反映,田间水稻纹枯病发生重,有些田块在施药后病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如何科学选药、用药防治纹枯病,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水稻纹枯病重在预防

药剂防治纹枯病,关键是要早用药,并注意使用持效期较长的药。

纹枯病菌喜高温高湿,田间水稻生长郁蔽、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病。单季中晚稻一般在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发病最盛。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主要在株间或稻丛间横向扩散(水平扩展),使病株率或病丛率增加;随后病部由下位叶鞘向上位叶鞘发展(垂直扩展),增加发病的严重度。水稻抽穗期前后10天左右,病情发展达到高峰期,乳熟期后病斑扩展缓慢。

根据纹枯病的发生特点,生产上在分蘖期发现病株后就应及早用药,防水平扩散,水稻封行前喷药防治效果较好。搁田期田间湿度下降,纹枯病发生受到抑制,搁田复水后病害重新在田间扩散,应及时用药防治。药剂防治指标:分蘖末期丛发病率5%,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10%~15%。

防治纹枯病适用药种

井冈霉素是目前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药种,该药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在田间水稻发生纹枯病后使用,对病株有治疗作用。经多年使用,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抗性并不是非常突出,抓住搁田复水后和发病初期等关键时期用药,必要时适当增加用药量,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生产上普遍反映施用井冈霉素防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井冈霉素持效期较短,只有7天左右,而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发生重,需要频繁使用井冈霉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纹枯病发生重的年份和田块,因地制宜地选用一些持效期较长的药剂进行防治,有利于减少用药次数,提高病害防治效果。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如纹曲宁等药剂,持效期比井冈霉素长,可以选用。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戊唑醇等唑类药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较长,也可以选用,适用药有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单剂如敌力脱、禾果利、好力克等;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的复配剂如爱苗、嘉润、洁苗等;己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纹肃等。

满穗防治纹枯病效果好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满穗(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对水稻纹枯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持效期长达30天左右。它作用机理独特,与井冈霉素和唑类杀菌剂的杀菌机理不同,无交互抗性。从去年江苏大面积生产上使用满穗的情况看,一般在水稻开始拔节、纹枯病发生初期施药一次,就能控制田间纹枯病发生和危害,而且对水稻安全性好,并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后期秆青籽黄。纹枯病发生重的年份和田块,可以根据需要用药两次。

据了解,今年陶氏益农公司投放江苏市场的满穗数量较少,目前各地市场满穗已基本断货。上述田块水稻处于拔节初期,可以使用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戊唑醇等唑类药剂防治纹枯病。这些药剂对纹枯病有良好防效,持效期一般可以达到15~20天。

纹枯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强

目前水稻纹枯病菌对多菌灵、三唑酮等常用药已产生较强抗性,部分地区的纹枯病菌可能出现了对井冈霉素有较强抗性的生理小种。生产上应慎用这些农药,或者与其他药交替使用。

甲基托布津为甲基硫菌灵制剂,从近年来生产上应用的情况看,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防效。该药与多菌灵为同类药,如果发现用该药防治纹枯病效果不好,应考虑换用其他药。

铜高尚(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稻曲病。该药杀菌谱广,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效,但专门防治纹枯病时不宜单独使用该药。

唑类杀菌剂会抑制水稻生长

戊唑醇、烯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会抑制水稻体内赤霉素的形成,从而抑制水稻植株生长。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几种唑类杀菌剂中,烯唑醇、戊唑醇等药抑制生长的作用较大,丙环唑、三唑酮的抑制作用较小,己唑醇、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更小些。

烯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特别适合在水稻拔节前或拔节初期使用。在这一时期正常使用或者适当加量使用这些药剂,不仅对纹枯病有良好防效,而且能抑制基部节间拔长,防止后期倒伏,对水稻抽穗一般没有不良影响。

在水稻上部3个拔长节间拔长期,应谨慎使用上述唑类杀菌剂。特别是烯唑醇、戊唑醇等抑制生长作用较强的药剂,不能超量使用或在短期内反复使用,否则可能影响上部节间拔长,严重时可造成水稻抽穗不良,出现包颈现象(不同水稻品种、不同药剂以及不同的用药量条件下,所造成的影响不一样。有轻微包颈现象的粳稻品种上使用唑类杀菌剂容易产生药害,而杂交籼稻品种一般不容易出现药害)。在田间纹枯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为避免药害发生,不要盲目增加唑类杀菌剂的用量,可以将其与井冈霉素混用,以提高防效。也可以选用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的复配剂,这些药剂抑制生长的作用较小,可以在水稻抽穗期前后按规定使用,不仅能防治纹枯病等病害,还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并对杂交稻后期叶部病害有较好的兼治作用。

防治纹枯病:浅水喷药,无水控病

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蔽、徒长,会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

喷施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时,如果田间有水,落入田间的药物能随水重新进入稻株周围或者被稻株吸收,提高药物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这一现象被称为喷药后药物的二次分布。如果田间没有水,则往往起不到这种效果。当然,喷药时田间也不宜有太多的水,有浅层水最为适宜。考虑到高温高湿有利于纹枯病发生发展,水稻中后期水分管理应采取浅湿灌溉方式,浅水勤灌,保持田间湿润,这样能减轻纹枯病发生。最好每次都灌浅水,保水2~3天,田水自然落干后3~4天重新上浅层水,前水不清后水不进。

在水稻中后期田间比较郁蔽的情况下喷施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如果采用手动喷雾器喷雾,应适当加大用药量,并加足水量粗喷雾,每亩用水量要达到50~60公斤,将药液淋到稻株基部。采用弥雾机喷药效果更好。弥雾机喷药雾滴细,更容易使药物分布到稻株基部各部位,提高药物覆盖程度,特别是在喷药时稻株上有露水的情况下,喷药后药物会在稻株上重新分布,增加药物覆盖面,提高防治效果。在田间有水的情况下,用弥雾机喷雾落入田间的药物同样会随水进行二次分布,重新得到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