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
坚守梦想,共铸辉煌未来百年,中华民族“梦想三部曲”的华彩乐章将高潮迭起——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既是先辈的夙愿,也是今人的期许,更是激励年轻学子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
巧的是,2012年中国年度汉字给了“梦”字。
富国强民,民主中国,文化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无限愿景,“梦”字囊括。
早在1932年,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征集答案:梦想未来中国是怎样?“自由平等的中国”、“工业化、电气化”、“大家都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有人爱”......从小到大、由面到点,各种梦想,汇成一幅关于未来中国的绚丽图画。
然而,那时的梦想,止于空想。
1949年,社会主义使中国获得了新生,中国梦有了起点。
改革开放,让中国人重拾梦想和圆梦的权利。
这个梦是发展之梦,繁荣之梦,和谐之梦,诠释了新时代的社会理念,精神理念,价值理念。
中国梦原本是三位一体的。
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互为前提,彼此成全。
“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既是中国人共同命运中感情,力量的表达,也是普通人希望,追求的表达,是国家梦想与个人梦想的统一。
每个人都光明,中国就不黑暗;每个人都文明上进,中华民族
就强大伟岸。
提出中国梦,就是要解决和回答缺少信仰,缺少追求,缺少目标的危机,落实中国梦,就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实现中国梦,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每个人追求梦想的力量,构成中华民族的力量,进而聚合出的“中国梦”,注定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党和国家勾画未来宏伟蓝图的庄严承诺,中国自此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倒计时”,也点燃了人们对“全面小康”生活的热切期盼。
生活小康是中国老百姓一直追求的梦想,然而新中国成立前,大多数老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实现,小康只能是奢望。
随着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
不过,吃穿不愁仅是中国人发展的第一步。
正因如此,当邓小平在80年代第一次提出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时,人们爆发出发自内心的激情。
对于小康生活或是小康社会的理解,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内容和期望。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小康生活。
到了七十年代,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这老三件成了小康的明显标志。
80年代,家里有电视机,冰箱,洗衣机这新三件就是小康。
90年代,客厅里有大彩电,屋子里有空调,银行里有存款,才能算小康。
2000年以后,拥有商品住房和小汽车才算小康达标。
那么,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会是什么样呢?
首先,绝大多数地区人均GDP水平将达到国际可比的中等收入水平。
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5432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已经
我国民生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完成,失业保障体系完善,人们享有更大的民主权力,人权得到确实尊重和保障等。
此外,全面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素质将显著提高。
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会明显增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也将显著提高。
全面小康社会,离我们老百姓越来越近,部分指标已经提前达到,多数指标接近实现,还有一些目标离最终实现还有较大距离。
为此,政府和社会都还要加倍努力,攻克时艰,破解难题。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3)
当前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正面临着这样的情景:一边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三农发展快速推进,持续向好,一边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人们常用“38619部队”来形容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儿童和老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
如此情景下,我们不禁担忧:谁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应对之道——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背景下,进行农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
近30年来,我国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保障了国家农业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是我国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这种传统经营方式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交易成本过高,科技运用和机械化受到制约,等等。
因此,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是大势所趋。
提到机制创新,一些人就以农户经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由,认为农户经营过时了,甚至否定农业基本经营制
度。
事实上,理论和实践都已经充分证明:农户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特点的经营单位和形式。
只要农业生产的特点不变,这种经营形式的适应性就不会发生改变。
从世界来看,各国农业经营体制也主要是实行自然人为基础的家庭农业经营体制。
以农户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模式绝对不能动摇,动摇了它,就动摇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绝对不是要脱离现在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去另搞一套。
因此,中央强调,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必须做好放活文章,守住一条底线,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真正做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户是土地承包经营主体,绝不能限制或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创新经营体制,决不能动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抓住两个关键,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
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只要有利于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激励农民生产经营热情,都可以试一试,闯一闯,看一看。
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有现代农业组织,而家庭农场就是现代农业组织的重要基础。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
员为劳动力的农业经营单位,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大户升级成法人。
和种养大户相比,家庭农场最大的不同是其经过工商注册,有法人代表,企业化程度高。
家庭农场的优势在于保留了农户经营农业的优势,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克服小农户的弊端。
建立综合家庭农场更符合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综合家庭农场是指具有种植业和养殖业或小型农产品加工业的
家庭农场,也包括利用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出来的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服务。
综合性农场与单一的专业农场相比,有三个特点。
一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有助于有机循环农业的保持,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条件。
二是综合性农场有助于形成职业农民。
三是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适度延伸,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
家庭农场多样化的经营内容,也有助于避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总之,只要我们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就一定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谱写农村改革发展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