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指出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指出构成组织的基本
要素有四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谁指出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四,包括社会结构、人员、目标、科技,後经学者的
修正再加入环境因素:
●将个人分派到不同类别的工作、职务、学校;根据性向测验结果,可以据以分派入
伍的军人到不同工作的岗位,是属於:分类决定
●组织类型
一.以组织的社会功能区分 by Parsons帕森士
(1)生产组织 :从事经济与劳动性生产以供社会消费 Ex 企业.饭店
(2)政治组织 :营造与分配权力以达社会价值期望 Ex 政府机关
(3)整合组织 :协调冲突.促进合作以达团体期望 Ex 政党.法院
(4)模式维持组织:藉由教育文化及表意活动来维持社会持续 Ex 学校.教会
二.以组织的主要受益者区分 by Blau布劳 & Scott史考特
(1)互利组织:谋求成员本身利益 Ex工会.政党
(2)企业组织:谋求组织所有权者之利益 Ex工厂.商店
(3)公益组织:谋求社会全民利益 Ex军事.警察.消防机关
(4)服务组织:谋求组织直接服务对象之利益 Ex学校.医院.监狱
三.以长官运用权力与部署顺从方式区分 by Etzioni艾奇厄尼张德锐2006
(1)强制型:以强制权力(镇压威胁)来控制部署,部署则表现疏离行为
Ex监狱.拘留所
(2)功利型:藉功利权力(物质报酬)来控制部署,部署则表现计利行为
Ex公司.工厂
(3)规范型:藉规范权力(名誉地位)来控制部署,部署则表现承诺行为
Ex学校.教会
四.依选择权有无区分 by Carlson
(1)类型一:组织与顾客均有选择权又称[野生型组织] Ex大学
(2)类型二:组织无法选择顾客,但是顾客可选择组织 Ex国民中小学补校
(3)类型三:组织有权选择顾客,但顾客无权选择组织 Ex军队.监狱
(4)类型四:组织与顾客均无选择权又称[养护型组织] Ex义务教育
★谢恩Schein提出组织三个层次
(1)基本假定basic assumption = 文化精髓essence = 潜藏信念trait belief
组织成员对其周遭人.事.物及组织本身所持有的一种潜藏信念最内隐的一个层次
(2)价值观 espoused values
对基本假定的反映,提供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准绳,常见的口号或信条均是。
好比 : 顾客至上以客为尊品质第一
(3)器物及创造物artifacts and creations
这是指语言.典礼.制度.行为.仪式等有形文化最可见与最外显的一个层次
★戴文坡(Daverport, 2000)曾提出有关知识管理的十项原则:
1. 知识管理是昂贵的,但无知所需付出的代价更为昂贵。
2. 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员和科技之混合对策。
3. 知识管理是高度政治性的。
4. 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人员。
5. 知识管理自图像获得的利益甚过於模式;自市场甚过阶层制度。
6. 分享并使用知识通常是不自然之行动。
7. 知识管理意味着改进知识的工作程序。
8. 知识的进入机会只是起始而已。
9. 知识管理永无止境。
10. 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亦即需尊重其智慧财产权。
★Imber 音伯尔(1995) 归纳出三类教育行政人员所需具备的知识
理论性的知识(theoretical knowledge)
技术性知识(technical knowledge)
生涯性知识(career knowledge
★Thomas(1976)指出了五种不同的冲突处理方式:竞争、统合、顺应、退避、妥协用「果决程度」和「合作程度」来探讨应付冲突的方式。
果决程度是指个人坚持己见的程度。
合作程度是指愿意和他人合作而使之满意的程度。
★班级经营的研究取向:
1.功能研究取向:功能論(美國James,Dewey)
(1)重視個體適應環境功能 (2)重視管理標準的建立
(3)設法找出教師有效行為
2.行为改变研究取向:行为主义
(1)利用增強和懲罰原理 (2)注重實驗室的研究
3.人际―互动研究取向:人本主義(心理治療)
(1)重視個人主觀感受 (2)強調教師行為的正面價值
★ Emmer,1987指出班级经营理论的三取向
★计算预算的编制的过程可分为:目标设计、计画拟定、预算筹编
★自198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的教育,历经自由市场经济的新右派教育改革,提出松绑与竞争的口号,进行学校重整运动
★Flanders 社会互动分析法(FIAS)
将教室内的教学,视为特殊的社会体系,认为教学即是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社会互动。
Flanders所设计的师生互动系统,则是一种分析教师与学生在教室中的口语互动情形的方法。
1.教师讲
a.间接影响:接纳感受、夸奖、接纳学生观念、问问题
b.直接影响:讲解、指示、批评或纠正
2.学生讲
a.学生被动反应
b.学生主动反应
3.静止:安静
FIAS是一种着名的教室观察系统。
它所要分析的是,教室情境中师生双方所说的语言。
此一观察系统的目的在於运用一套代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在教室中的师生口语互动情形,以分析教学行为,进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视导人员就观察教室目前发生的口语互动行为,选择适当的代码记录下来,纪录的时间间隔大约是每三秒钟划记一次,速度须尽量保持稳定
1239(indirect style of teaching)類型;而第5、6、7、8類通常被認為是「直接教學風格」(direct style of teaching)類型;第4、10類則屬中立行為(Acheson & Gall, 1997)。
★Richard E. Gross & Thomas L. Dynneson (1985)等人提出公民发展六阶段论,該理論說明公民發展的內化基模(an internalized schema),以及公民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各種事項的產生順序,並持續發展經過六個公民發展階段。
1.生物性公民(biological citizenship):此階段從出生至三歲,此時期的嬰兒是必須被撫養的嬰兒。
2.家庭公民(family citizenship):此階段從四歲至五歲。
3.成形的社會公民(formative social citizenship):此階段自五歲至九歲。
4.階層社會公民(stratified social citizenship):此階段從十歲至十二歲,正是小學高年級。
5.水平的社會關係(horizontal social relationships):此階段自十三歲至十五歲。
此階段可以稱之為群體內擴展公民的時期。
6. 垂直的社會關係(16~21)
★ Lunburg & Ornstein(1991) 教育行政學者
学校具有松散组织结构的特性,面对学校组织变革的压力调适,他们指出
变革压力有:政府对教育的干预、社会价值观的改变、科技的进步与更新、知识的爆炸、管理过程和人的改变。
★边沁曾经订了四个惩罚的反面规准...认为在下列的情况下,不应该加以惩罚
1.无据︰没有根据和要防止的危害,则行为大概无害。
2.无效︰必然无效,不能用以防止危害。
3.无益︰无益或代价太高,其产生之危害大於防止之危害。
4.无需︰无需惩罚亦可防止或中止危害,即所付的代价较低。
★惩罚类型
(一)报应性惩罚
1.「以直报直,以怨报怨」。
2.强调因果报应,惩罚动机在於「报复」。
(二)惩戒性惩罚
1.杀鸡儆猴,以敬效尤。
2.将学生视为客体,呈现「I-it」的教学关系。
(三)感化性惩罚
1.强调学生犯错後的补教措施。
2.当犯错学生改过迁善後,方恢复犯错学生的自由权利。
(四)恕道性惩罚
1.惩罚原理为公平对待原则,亦即「平等对待平等,差别对待差别」。
2.惩罚动机完全合乎教育理想,呈现「I-Thou」的教学关系。
★教育部95学年度开始试办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监: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采取「层面—指标—参考检核重点」为架构,建构完整的指标系统。
层面乃指涉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主要领域或面向,共包括:课程设计与教学、班级经营与辅导、研究发展与进修、敬业精神与态度等四个层面,涵盖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评监指标系依循各个层面之能力,发展出精熟任教学科领域知识、展示课程设计能力、研拟适切的教学计画等18个指标。
根据层面及指
标的逻辑与内涵,发展出73 项参考检核重点。
含5种评监工具:教师自评表、教学观察表、档案评量表、综合报告表及专业成长计画表。
★ 2004起教育部「品德本位校园文化」方案实施原则:
(一)民主过程
(二)多元参与
(三)统整融合
(四)创新品质
(五)分享激励
★指示型领导:领导者倾向告诉成员其所期望的为何『倡导』
成就导向型:领导者预先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继而期待成员高度的实际表现『倡导』
支援型领导:领导者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成员『关怀』
参与型领导:领导者常询问成员的意见以利於决定『关怀』
★教学视导
Wiles & Bondi(1986)对教育视导归纳出六个主要的概念:1.强调行政的视导。
2. 强调课程的视导。
3.强调教学的视导。
4.强调人际关系的视导。
5.强调管理的视导。
6.强调领导的视导。
原则:统整国内学者对教育视导所提出的视导原则,概括有专业化原则、组织化原则、民主化原则、科学化原则、视导与辅导并重原则、教育化原则与社会化原则等七项(谢文全,民74)。
九年一贯课程实施之後,分科视导已转型为分领域视导。
此类分科(领域)视导人员,包括督学、师范院校辅导教授及学科专长教师等三种。
教学视导方式
教学视导关注的焦点在於教师教学活动,其目的在协助教师改进教学,增益教学效果。
举凡有关教学现场的教学方法、教材、评量、班级经营及教学情境等皆为教学视导的内涵,其视导方式有以下四种:
(一)临床视导(clinical supervision)
此视导方式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ogan、Goldhammer & Anderson於一九五0年代末期所倡导发展出来的。
临床视导强调视导人员与被视导者首先应建立良好关系,在对等同事关系原则下,彼此面对面接触,运用循序步骤,藉由观察、分析的历程,以协助改进教师之教学行为。
(二)同侪视导(peer supervision)
同侪视导的基本假定是教师为教学方面的专家,而教师与视导人员若为同侪关系,则视导工作最易为教师所接受,而且更易於促进其专业的成长,强化专业知能的提昇。
同侪视导的焦点释放在观察、分析及回馈的历程上,而教师同侪就是他们最好的一面镜子。
(三)发展性视导(developmental supervision)
发展性视导是Glickman所创的,Glickman(1990)认为教师有不同的成长和发展的阶段,教学视导要依教师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视导方式。
教育的目标在於人的发展,而视导人员应有教师成长阶段的知识和协助的责任。
(四)合作性事业发展(coopera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此一视导方式是由Glatthorn(1984)所提出,强调教师同事间透过对教学活动的观察、讨论及回馈,而促进彼此教学专业的成长。
合作性专业发展并无固定的合作型态,通常是由教师们以三人一组组合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中的二人采自由组合,另一人则由教学视导人员指定参加。
★教师分级制:
1.美国:各州教师职级名称不同:田纳西州称生涯教师为一级教师(level)、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密苏里州称为第一级(stage)、第二级、第三级教师。
2.日本:
(1)高学校教师分专修及一级免许状教师
(2)中学校教师分专修、一级及二级免许状教师。
(3)高学校教师分专修、一级及二级免许状教师。
3.中国大陆:大陆中小学各分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四级,另有特级教师评审。
※因美国为地方分权制,各州或许会有教育政策的不同,所以题目若问及「全国实施教师分级」,选择日本或是中国大陆,是比较好的答案。
★Getzels & Guba社会系统理论中将领导型态分为三型:规范型、个人型、权变型。
最好的领导方式是随情境改变的交互型或权变型。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有效发展组织成员的工作潜力、扩大成员参与组织决定,已同时满足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套元理员则与方法。
(A)目標管理模式:就以目標為管理的重點,始於彼得杜拉克。
(B)作業性管理模式:依作業流程去管理的模式,這個比較不確定。
(C)績效性管理模式:以績效做為管理最終目的
(D)策略性管理模式:策略性人力資源強調在組織整體策略下與組織策略的整合,注重競爭策略的計劃性作業;換言之,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則強調在於結合公司營運策略協助組織變革、建立企業文化進而創造競爭優勢。
★回收率模式:将教育视为一种投资概念,被用来预测社会或个人增加的收入回收率模式即成本效益分析,指将教育视为一种投资,已成本及收益的观念来规划人力教育计画,以达到最大的效益
★预算分配法:
1.条列项目预算法(项目预算)
将支出的预算类别按照所分配金额加以排列,优点容易了解,且适用愚见近式决策
2.整笔分配预算法(设计计画预算制度)
根据国家政策的长期目标,以及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之评估,利用一切分析工
具,分析各种计画的成本与效益,协助国家当局进行最佳预算决策。
(赋予地方
享有决策责任,但中央经费分配机构制定的决策会对於使用经费单位整体表现产生影响)
3.责任中心预算法
透过扩大「绩效预算」(基於政府政策与施政计画的整体经济性考量,强调预算所能达成的绩效)的可计算性,有效整合组织资源,提昇预算使用效率
★意识形态上:教育为社会变迁的动因(agent)
经济上:条件(condition)
技术上:结果(effect)
★世界系统(或世界体系论)
拿来解释全世界为何有些国家是已开发国家,有些却是开发中国家,甚至是未开发国家的一套理论并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以降,尤其殖民主义,以历史弘观的角度来检视这个问题而整个世界渐次发展成核心国家、半边陲国家、边陲国家带动发展的为核心国家,其余者皆得受制於核心国家
★依赖理论
主要是要来批判西方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盛行的「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认为许多未开发国家或是开发中国家其之所以经济落後,是由於他们「不够进步」「不够现代化」而依赖理论则提出反思批判认为开发中国家或未开发国家之所以经济无法与已开发国家平起平坐是由於他们被不公平的对待,尤其是殖民或是经济殖民使之发展条件不公平,被已开发国家剥削才导致他们无法达到经济高度发展此论调在1960~70年代的拉丁美洲非常盛行,用以反美国反欧洲的经济殖民鼓吹进口替代与民族工业(国家产业保护政策)
「现代化理论」:认为社会发展为单一直线之进化模式,皆由未开发状态演进至先进社会
★仰巴腳效應(pratfall effect)
指每一个人都有看他人出丑的心理,是以通常在一个团体中最受欢迎的人不是完美者,而是精明能干但略带缺点的人,是以,此种心理又称出丑效应。
★柴嘉妮效应Zeigarnic effect
残缺,不圆满的事物,在脑海里更能留下痕迹。
★比马龙效应:教师的预期会产生自验预言,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差别的态度将影响学生自尊自信,结果形成学生的自验预言。
教师
对学生有意无意间会产生一些期望,这些期望的产生可能因教
师本身的经验学识或偏见,而有好或坏的期望。
★自我应验预言:指个人的信念,会影响工作的成败。
★月暈效應:對受評者的整體印象(一般)影響評定至其某一特性。
(偏好)
★尖角效應:對受評者的整體印象(一般)影響評定至其某一特性。
(偏壞)
★效标污染:对受评者某一特性的印象影响评定至其另一特性。
★闪光灯效应:指震撼性的事件容易记忆,其震撼性就想闪光灯一样,不仅让人对该事件记忆深刻,连带的对於当时自己的生活细节也历历
在目。
★莱斯托夫效应:是指学习材料中最为特殊的事件,容易记忆特殊的事件在知觉中显着性最高,自然容易记忆。
★高原效应:较常出现动作技能的学习,於学习初期进步很快,而後出现一段为期不短的滞留期,此称之。
★馬太效應: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聖經故事)
★旁觀者效應:危機現場中,在場人數越多,則見義勇為的救助行為越少。
★教育社會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顯現最迅速成長的時期是1960以後
在1950因為受到教育心理學盛起的影響,當時在美國,教育社會學的發展是呈現萎縮的,至於英國的教育社會學則是1960年後才開始發展。
★教育機會均等最新關注之議題:適足性
★終身教育機構與活動可粗分為:正規(formal),非正規(non-formal)、非正式(informal)等三類
★1958年Heider首先提出平衡理論,認為人們對所考慮的人和物以極其相互關係給予正面或負面的評價。
如果P是當事人,O是另一個個體,X表示某種事物或刺激(態度對象)。
如果三種關係都是肯定的,或者兩種是否定的,一種是肯定的,則平衡狀態存在。
例如:以學生(P)、藝術家(O)與藝術活動(X)之關係為例:當學生喜歡藝術家(+),而學生與藝術家都對參與藝術活動持積極的態度(+,+),則此三者都保持平衡的關係;或者,當學生不喜歡藝術家(-),學生對參與藝術活動持較消極的態度(-),但藝術家對參與藝術活動持較
積極的態度(+),如此,亦保持平衡的狀態。
但是若當學生喜歡藝術家(+),學生對參與藝術活動持較消極的態度(-),但藝術家對參與藝術活動持較積極的態度(+),如此,便造成三者之間不平衡的狀態。
個體喜歡追求平衡、和諧的關係,當不平衡關係出現,會令個體產生壓力或不愉快的感覺,此種感覺會刺激個體改變某種元素,以趨向平衡狀態。
此種觀點以簡單明確的方式來說明態度的形成,然而有些態度必須考慮程度上的差異,且趨向平衡的行動非以正負即可表示
★《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 society)》一書的作者為:Peter. F. Drucker 彼得.度拉克。
「」一詞經由彼得·杜拉克的作品變得廣為人知。
他同時預測時代的到來,撼動了的政治經濟觀點。
他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博蘭斯坦(Jeanne 歸納學者的看法,區分社會變遷有四層次﹕
1.個人層次﹕發自社會體系內個人或個人感受到的變遷,例如個人的無力感。
2.組織層次﹕組織內角色結構的改變,例如由於精密分工,一貫作業改變人人之間的關係
3.制度層次﹕各種制度的改變及各種制度之相互關係的改變。
例如政治制度的革新,改變行之已久的教育政策。
4.文化層次﹕社會態度與價值的改變。
例如由於太重視工學技術的工具性價值,忽視理想與目的的追求,致造成美感的改變與喪失。
★Hargreaves & Macmillan 認為中學教師間存在著「巴爾幹文化」,具四種特性:政治錯綜性、高持久性、個人認同、低滲透性
★馬克思的普羅化意指「被剝奪的心智活動」
★在地化(location)的主要目的為:維持自我認同
★達連道夫(Dahrendorf) 的工業社會具有何種特性:股份制度帶動經理人員興起
★觀點中再技術(re-skill)意指教師轉向心理學導向的技術效能
★依據的理論,課程內容的再脈絡化(recontextualization)意指:課程知識的建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