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
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
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
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
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
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
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
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
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
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
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
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
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
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
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面对这样一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该作何种判断呢?这一段时间,不管是经济学界,还是政府的主管部门,特别是一些智囊机构,都在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自己的分析。我们有如下几点初步判断。
1.中国经济在震荡中前行
中国经济形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将继续在震荡中前行。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出于对眼前这场世界金融危机特殊性的观察。我们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当中国经济被卷入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决策层曾经用“百年不遇”、“前所未有”来概括这场金融危机的特殊性,但那个时候对其特殊性的定义,无非是根据它影响的规模和影响的范围作出的。在这场危机持续了5年之后,我们再来看其特殊性,恐怕结论就不能仅仅限于它的影响规模和影响范围了。在以往,我们更多地是把国际金融危机视作周期性的问题,多国采取的大多是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手段,但是现在看来眼前的这场危机,不仅仅是周期性的危机,而且还有结构性的因素,或者换言之,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两者交织在一起的危机,这就和以往的经济危机运行轨迹有所不同。在二次大战之后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危机,我们总说它的突出变化是周期缩短,原来7-8年一次,后来5-6年一次,3-4年一次,甚至是2-3年一次。当这次危机从2008年持续到今年,5年时间过去之后,我们发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打破了我们原来对金融危机的这样一种认识,而且往前看,何时走出危机,目前还难下断言,所以它肯定有不同于周期性危机的因素在发挥作用,这种因素现在看来可以归结为结构性因素。正因为这样,现在整个世界都在悄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美国如此,欧洲如此,日本也如此。中国的经济结构本来就存在问题,在经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操作之后,今天的中国经济结构应该说与2008年之前相比并无改善。久存于我国经济体制中的结构性矛盾,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突出。但是,不管中国还是整个世界,一旦涉及结构调整,都不像周期性的反危机操作那样,一定要持续较长的时间,这种较长时间的经济结构调整,必将会带来一系列调整,一方面要进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经历进行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震荡。往前看,中国经济可能将是一个持续震荡的过程。
2.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对于危机以来的经济运行图,实际上在四五年前,大家都有过种种预期。
有人说它将呈V字型,也有人说它将呈现W型,甚至有人说它将呈现L型,但不
管哪一种预测,我们都是基于周期性危机作出的。所谓的V字型,无非是说它从11%一路下滑到6%之后,还会反弹到11%,这是一个V字型;W型无非是说它从11%下降到6%,再回到11%,再降到6%,再上升到原来的起点。但是现在看来,中国经济恐怕不是这样,原因是它不仅仅是周期性危机,更多的是由结构性因素
所导致的危机,经济增速放缓,更多的是结构性因素导致的。正如人的成长有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样一个过程一样,经济的增长也是有阶段
性的。就目前整体情况看,中国经济大致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在这一阶段,会出
现一些与其他阶段所不同的情况。比如从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来看,以往更多的是
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或者制造业转移,但那个时候的转移主要是因为处于闲置或
半闲置状态,比如10年、20年前,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是处于闲置或半闲置
的状态,所以这种转换并不伴随着公司成本的上升,而且在那个时候,从农业转
到非农业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在单位时间内,一个人在工业化阶段与在农
业化阶段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因此在当时那个发展阶段,GDP的增速就会很快。但是到了工业化中后期就不是这个样子了。虽然现在也可以招来从农业向非
农业转移的劳动力,但招来的劳动力不再是闲置或半闲置的状态,可能处于就业
状态,因而这种转移必将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或者说工资成本的上升。而
且到了工业化中后期,整个经济发展更多地向服务业转移,那么发展服务业就必
然引起劳动力由农业和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在这种转移过程中,大家都知道,起码在当前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是低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所以这个转
移过程中并不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因而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自然会出现
下降,这一点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1年为上海市政府所作课题的结论是完全
相符的,也就是说,上海市政府的研究课题可以佐证这种判断。因而,如果把当
前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理解为结构性的放缓,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当前的经济
结构或者经济要素结构,也就是目前其所支撑的经济增长速度肯定要比过去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结论。如果这种结论大致上是可以让人接受的,那么今
后或者从现在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可能既不是V字型也不是W型,更不是
L型,而可能是一种V字型的变异。比如说,它在10%~11%高速增长的轨道上下
跌到6%,然后反弹,但是刚反弹到7%~8%的水平上,它就不再继续上升,而是
沿着一条水平的道路走下去,这可能就是我们从此要进入的所谓中速增长阶段。
3.中国经济要转到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在经济增长不再呈现粗放型的扩张轨迹而进入一个相对中速增长的轨道之后,我们该追求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转到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为中
心的轨道上来,而且具体解释为,我们所需要的增长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的增长,这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思路作了一个非常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