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能源资源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区域一体化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亚能源资源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区域一体化理
论-社会科学论文
东北亚能源资源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区域一体化理论
王如意
摘要:能源系统在国际政治环境中处于无政府的状态,没有一个总的管理机构对分配稀缺且分布不均衡的能源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因此,一个地区性的能源资源合作开发就为这些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长期的出路。

本文基于区域一体化理论,从东北亚能源资源分布状况与合作背景出发,并分析了东北亚国家对于合作开发的态度与合作的展望,同时指出了合作的障碍性因素,从而对东北亚能源资源的合作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东北亚;资源;合作;一体化理论
现今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多个区域集团,这些集团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能够充分发挥各个成员的区域优势与技术性优势,从而在资源的开发与配置方面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排他性的经济实体,这不仅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生产成本,而且在技术成面也对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产生了正面的效应。

这对东北亚的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东北亚国家资源状况与合作基本背景
目前,大部分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储藏量锐减,有些已接近枯竭。

以中国为例,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正在快速增长。

据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4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且目前中国国内消耗的石油一半以上靠进口。

这就更加显示出亚洲国家所面临的能源问题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纠结并在相互作用下显得更加复杂。

按照大市场理论来说,东北
亚国家进行资源合作,不仅在技术上有利于各国进行专业化规模生产,而且在经济上有利于竞争和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东北亚国家资源能源合作有着有利的背景:
1. 国际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
(1)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巨变,意识形态的对立已不再是东北亚各国政治关系的首要决定因素,而国家问题、民族问题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

同时,有一些牵扯到东北亚国家能源资源合作的标志性事件,这些事件对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合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解体前夕的苏联与韩国的建交;中国与韩国设立了贸易办事处;韩国与朝鲜同时加入联合国;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此时双方已先后签署了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

(2)面临全球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以及各国对能源资源合作开发的理论研究基础已非常详尽,比如日本经济界、理论界对“东北亚经济圈”合作的理论构筑与创新,而韩国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构筑也提出了相应的“环黄海经济圈”的构想。

(3)经济运行机制逐步趋同。

日本、韩国是市场经济体制,俄罗斯选择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中国同样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朝鲜在2003年也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蒙古也确定了以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方向,这些都表明东北亚各国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正逐步趋同。

2.能源合作与开发已具备一定的条件
(1)东北亚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从国际经济发展战略角度来看,东北亚地区可以称为潜力区。

从资源条件来看,它是自然资源
丰富并且尚未完全开发的一个地区,有着大量的资源优势。

(2)东北亚地区在合作开发的经济与技术上互补性明显。

由于该地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层次,这就构成了区域经济合作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

因为不同的国家可以发挥其不同的区位优势,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发挥其优越的经济优势,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又可以发挥其劳动力以及资源的优势。

从自然资源总体情况来看,俄罗斯远东地区最丰富,中国东北地区也较丰富,而日、韩、朝则处于劣势,蒙古在自然资源上局限性也很明显。

东北亚六国之间资源互补性是很强的。

而东北亚各国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梯型特点,这种产业之间的互补性构成了各国在相关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为区内展开垂直型国际分工,实行产业的跨国转移提供了可能。

从东北亚地区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来看,中国在该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地位尤为明显。

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日益缺乏。

韩国的劳动力资源随着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一定程度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短缺。

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以及蒙古更是人口稀少,短缺更为严重。

最后,中、日、韩、朝、俄、蒙的市场需求互补性极为明显。

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这为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的日本和韩国等提供了新的机会,这将提升东北亚市场的开放层次,加深其互补性内涵;同时,处于不同需求发展阶段的各国市场并存,为各国在资源、产业、贸易等方面谋求更大范围内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二、东北亚国家对待合作开发资源的态度与合作展望
1.日本对合作开发东北亚资源的态度
(1)日本参与东北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内外环境。

就国际环境而言,经济
全球化和知识化加速,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利用这两个趋势,成立了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区域经济区。

同时,以朝韩首脑会谈为契机,东北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气氛。

最后,美国经济减速给日本经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使日本更加重视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对于国内环境来说,日本国内的亚洲国际派行动活跃,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目前日本正着力解决国内经济发展失衡问题,这样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与投资力度必然增加。

(2)目前日本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关系。

日中贸易对中国而言,日本自1993年起就连续十多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主要表现:制造业聚点向中国大量转移;除加速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外,还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和销售比率;制造业带动其它行业推进,这表明在资源合作领域还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在对中国的能源开发援助方面,主要是政府开发援助、日元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

而在东北亚地区,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呈现很强的地区偏向性,从贸易的东北地区分布上,偏于辽宁省。

到目前为止,日本对韩国的贸易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韩国经济对日依存度在整个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中所占比重很高。

而日本与俄罗斯的贸易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日俄贸易占两国对外贸易比重很低。

但是,日本对俄罗斯远东能源及相关产业的投资正逐步扩大,可见日本非常重视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

同时,日本与蒙古的资源合作关系更多的表现在经济援助上,它是国际上对蒙古援助最多的国家,并开展了一些民间能源贸易与合作。

2.中国东北地区的能源资源特点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前景
目前,东北地区资源禀赋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北部分自然资源在
长期的开采中走向枯竭,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众多城市和地区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就已经遇到了危机,已经成为“资源枯竭地区”;同时,在全球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拥有丰富资金、技术和信息等“主导资源”的地区已经可以通过“贸易”获得足够自然资源的供给,自然资源的禀赋对一个地区来说只是一种依附性资源(依附于拥有主导资源的地区的需要),东北地区的以自然资源为主的资源禀赋成为一种过时的资源构成。

所以,东北地区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资源数量和结构的饥渴。

由此,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应该充分发挥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充分利用合作所带来的能源资源来进行本土的优化升级,一方面带动重工业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技术合作与援助进行资源的再加工产业的发展。

3.俄罗斯远东地区参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善、经济结构畸形、生产能力不足;同时,投资环境不够优化,整个社会对劳动力流动问题十分敏感,这也导致了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的下降和移民众多的问题。

同时,这一地区对外资进入存有戒心,担心远东会成为东北亚各国的能源原料附庸,并且在东北亚运输领域合作问题上,心存疑虑。

这些都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参与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

三、东北亚能源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
1.安全问题
⑴朝鲜半岛局势的阻碍作用。

朝鲜半岛局势不稳定是东北亚地区能安全中一个最大和最突出的问题。

在朝鲜半岛交织着各大国难以协调的冲突,虽然举行过多次“六方会谈”,也均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同时各大国从各自的利益
出发,也都不希望朝鲜半岛很快实现统一。

由此看来,朝鲜半岛的安全系数极为脆弱。

在这种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无论是东北亚地区内各方还是地区外各国,都不会对这里的经济合作抱有信心,都不会把自己的投资和贸易重点冒险地放在这里。

⑵美国阴影存在的阻碍作用。

美国对东北亚的影响,最明显地体现在美日、美韩两个军事条约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影响上。

两个条约的明显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在美国同日韩结成紧密的军事同盟时,无疑将非同盟成员的其他东北亚国家推向对立面,在美国保护日韩安全利益时,往往就要损害和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

2.各国国内的政治问题不尽相同
一些国家政治权力格局不协调对制定涉外经济政策和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俄罗斯;一些国家政治体制运行不畅甚至恶化运行,因而影响涉外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如蒙古;一些国家权力和办事机构中官僚腐败、政经勾结,政治上缺乏责任心、政策上缺乏透明度,因而影响对外经济活动的进行;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影响国际经济合作等。

3.复杂的历史渊源
过去的侵略史使得各国间都有敌对与仇恨的心理;同时,这里也是二战遗留问题最多的地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领土、领海主权的争议问题。

如:日俄“北方四岛”,日韩“独岛之争”和中日“钓鱼岛问题”等。

4.东北亚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国中的商品结构、生产要素禀赋也不相同
为此,东北亚经济合作只能以垂直分工为主。

而垂直分工是旧的国际分工
体系,它不利于各国利益的平衡、不利于各国优势的发挥,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调动各国的积极性,因而缺乏稳固性、长期性。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4年1月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告诉美国人民,由于天然气产量增加和节能措施,美国现在比过去“几十年”都更接近实现能源自给。

相比之下,亚洲在未来面临的能源挑战是重大的,复杂的,昂贵的。

所以,东北亚地区想要更好地投身到国际市场上,实现能源资源的内部自给必须依赖于强有力的一体化政策与经济技术合作,在这一点上,东北亚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江苏省行政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