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原子论者及其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体系从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 6~公元 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3 15世纪中 ~19世纪 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4 19世纪 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下面是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的概述。

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哲学19世纪的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将希腊哲学分为下列三个时期以及若干阶段:(一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丽亚学派; (2公元前 5世纪自然哲学家(元素派、原子论者 ; (3智者派。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为四个阶段:(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包括色诺芬、麦加拉学派、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 (3 柏拉图学派和老学园; (4 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三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1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 (2折中主义、后期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的先驱; (3新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哲学的母体, 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 而对古希腊宗教来说, 与之真正相关的是神话所体现的神灵观念及其发展。

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 (4存在(是者 ; (5 理性(逻各斯 ; (6灵魂(心灵 ; (7原子; (8宇宙; (9神。

古希腊哲学是在东方、埃及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从神话传说中, 首先注意物理世界的起源与本性, 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研究。

最早的有米利都学派, 以后有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家或宇宙论者。

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 他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 但他们处于哲学思想发展的幼年时期, 他们的思想不能不打上宗教神话的烙印, 他们把人和自然, 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不分主体与客体。

西方哲学史——精选推荐

西方哲学史——精选推荐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1、始基本原: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他的本意是“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的存在的东西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逻各斯:本义为言语、思想、思维、理性等等。

作为哲学术语最早出现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意为世界的普遍规律性。

3、理念:柏拉图哲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理智的对象,亦即心灵之眼看到的东西。

4、实体:亚里斯多德哲学的概念。

他说:“我们可以在很多意义上说一件东西是,但一切事者都与一个中心点有联系,这个中心点是确定的东西,他毫无歧义地被说成为实体。

”(或者:斯宾诺莎的哲学概念,他说:“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5、流射说:原子论者关于感觉的性质的解释,认为感觉是可感的对象中的影像流射在人们的感官中所造成的印象。

6、同类相知说: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思想。

他认为,事物与事物相似,因此对一种事物的感觉与这种事物相似,它设定了认识的内容和认识的对象的符合论。

7、异类相知说:阿纳克萨戈拉的认识论学说,认为事物和事物之间相对立,因此感觉与事物相反,即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的活动。

8、文艺复兴运动: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技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9、三表法:培根将材料的分门别类称为“三表法”。

即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具有表,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缺乏表,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程度表(又称比较表)。

从而清晰地根据这些例证推导出一般结论。

10、四假相说:培根形象地把科学发展的障碍比喻成假相,归结为4个:“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人的感性理性缺乏科学所需的重力态度和客观性,导致主观与客观相混淆;“洞穴假相”,是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的误解;“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答:原子论最早是由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伊壁鸠鲁又对原子论有所发展..他们认为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时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古希腊的原子论是从关于宇宙的全面哲学理论中推导出来的;以基本的物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宏观经验现象;通过少数基本假定来统一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实现科学理论的统一性;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思想来源..以下仅做参考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其他版本;仅做参考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刘金玉老师课件(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宇宙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绝对静止;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机器的自然图景与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1)机械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宇宙是一部机器;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承认自然是物质的..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物体运动无关..(2)决定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机器的运动和规律是由外在的理智强加给它的;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是一一对应的;只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利用牛顿力学定律及其方程就可单值地确定物体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3)还原论..还原分析的方法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它把整体归结为所有部分的线性叠加;把复杂事物还原为简单事物;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简单机械运动形式..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其本质特征是唯物论的、还原论的、机械决定论的和形而上学的..首先;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其次;形而上学性..这是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用的还原分析方法密切相关的;它把整体归结为所有部分的线性叠加;把复杂事物还原为简单事物;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简单机械运动形式;这样只能得到各个部分的共同属性;而不是原有对象的整体性..还原分析方法给人们留下了孤立、静止、片面、绝对地看问题的习惯..最后;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社会实践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13-14答: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科学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前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天文学方面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1755年;康德的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天体的星云演化假说;指出了太阳系不可避免的毁灭;在僵死的机械论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道缺口..41年后;拉普拉斯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更详细的星云假说;为辩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学方面的基础..2地质学方面地质“渐变论”:1830年;赖尔出版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层以及植物、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这个学说与有机物种不变假说不相容;同时对“灾变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3物理学方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通过各自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指出了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电磁理论:1865年;麦克斯韦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中揭示了电、磁和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又一次理论综合..(4)化学方面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1828年韦勒用氰酸与氨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界线..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而呈现周期律的变化;并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把各种元素联系起来..(5)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动植物由细胞组成;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线..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生物演化的连续性;以自然科学的众多事实彻底驳斥了神创论..4、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16答: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1组分与结构间的关系..组分是系统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基本规定了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从而决定着系统的结构..同时;结构对于组分具有相对独立性;结构一旦形成还会控制、约束、支配组分..2环境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功能是系统对环境产生某种作用的能力;系统的环境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得以实现的条件;边界的性质将会影响系统的功能的发挥;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3组分和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系统的组分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通过结构直接决定和支配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5、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答: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关系..整体保留了要素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在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共同属性;对于这些属性的可以量度的方面表现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2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又存在着质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非加和性关系..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会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由部分构成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或非加和性原理..6、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21答:生态自然观的观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和他们生存的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类通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讲:(1)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是同属于一个共同体的;生态系统及其成员应该成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人类必须自觉地用伦理对自己改造自然的行为加以约束;把影响自然的行为限制在既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亦有利于维护其他物种的生物权利范围内..(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自然界的多样性证明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人类应该保护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完美性..(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统一整体;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价值准则..生态自然观的特征: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是由其组成元素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人不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不是生态系统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人与其他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平等的..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人类只是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整体利益高于部分利益;从长远来看;只有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类这个子系统的利益才有保证..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完整与繁荣;人类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下仅作参考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有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7、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西方有哪些基本理论 31答: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是什么”的思考经过了从实证主义到逻辑实证主义再到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历史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演变过程;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了对科学的见解..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18世纪;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的见解..科学属于知识范畴;但科学只是知识的一部分;是知识的较高状态..局部的经验、行家的判断等零碎的知识还不是科学..2科学是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强调;科学的本质;不在于认识已有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即是一种科学生产..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所谓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家的所作所为;就成为科学的一种简单的定义..4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活动、方法系统..科学家遵循和运用这套方法取得科学成果..在历史上;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认识到科学方法是科学本质特征..他说;“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5一种生产力马克思的科学观: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6)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科学的累积性是指一切有限的科学成就都存在于整个科学事业之中;成为整合科学理论中的一部分..(7)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科学是构成人类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8科学还是一种文化这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指出科学既是知识生产又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强调考察科学的文化本质与价值..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活动..A、就科学活动的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论等组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具有通用性、共享性..B、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一种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预见性..C、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8、技术的本质特征..32-33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技术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技术的本质特征:1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技术的目的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术的应用明显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2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技术的主体要素是指人类在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包括经验、技能、技术知识和理论..技术的客体要素主要指以工具、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行技术要素..技术在本质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是人对自然界有目的性的变革..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作为活动方式的技术手段;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精神因素..人类在运用技术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同时还改变着自身;特别是使人所特有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的变化..以下是参考技术的本质特征:(1)自然性和社会性..技术作为人用来延长他的自然肢体和活动器官的自然物;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技术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同时;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又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2)物质性和精神性..正是由于技术同时具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它才成为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起到了有物质变精神、由精神变物质的桥梁作用..(3)中立性和价值性..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其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的现实价值的统一..技术的内在价值与现实价值不是绝对分开的..(4)主体性和客体性..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人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些主体要素有重要作用;技术还是精神向物质转化、知识向物质手段和实体转化的过程;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别等的统一..(5)跃迁性和累积性..技术是发展变化的;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新技术出现后;原有技术在主导技术的影响下经过改造提高;形成技术的多层次性和累积性..9、理解技术自主进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本题答案不确定;整理内容来自当代自然辩证法导论p263答:根据技术自主进化理论的解释;一方面任何一项技术发明都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产生的;不是突如其来的;而且这一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到多样性的过程..技术发明是一种建立在许多微小改进基础之上的技术累积的社会过程..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如技术创新或技术选择;都是在各个社会环境中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因素影响的结果..10、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37-39答:科学发展的模式:(1)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研究是通过程序去发现一般原理;科学进步则是先前的理论归并到后一个范围更广、概括性更强的理论中;科学的发展就是科学理论数量的不断增多;是量的积累和增加..(2)波普尔的证伪模式..证伪模式是在反对归纳主义递进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不是知识数量的缓慢递进;而是不断被证伪;从旧理论到新理论的变革过程..(3)库恩的范式理论..库恩指出新旧范式在逻辑上是不相容的..科学的发展是“新理论抛弃并取代了与之不相容的旧理论的革命过程”..库恩反对归纳主义递进模式和证伪模式;他认为科学发展应该是按照“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的模式进行的..(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拉卡托斯的纲领模式可以概括为“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研究纲领否证、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进化阶段......”..任何科学理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完整的理论体系..(5)劳丹的科学进步模式..劳丹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获得具有较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论..科学进步就体现在后继理论比前驱理论能解决更多的问题..(6)带头学科更替和科学重心转移模式..前苏联科学家凯德洛夫提出带头学科更替模式..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各门学科的发展总是不平等的;在某一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的需要;总有一门或一组学科能率先、较好地解释自然;作为主导的学科带头向前发展..(7)夏皮尔的“域”理论 ..“域”domain或信息域domain of information是美国着名科学哲学家D·夏皮尔用来说明科学合理性和科学发展模式而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为科学研究自17世纪起就采用与古代及中世纪“整体方法”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将特定的题材孤立起来考察”的“化整为零”的方法..这种特定的、被孤立的研究题材或专题就是“域”;域具有时代性..(8)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科学研究活动中不存在任何超越具体问题、具体对象的普遍规则;任何普遍的规则在科学的历史上都曾被、也应该被突破..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静怡不完善科学理论..11、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39-42答:科学理论、社会需求、现象发现、技术自身的知识构成了技术发展的动力体系;仅仅从单一的方面去考虑技术发展的来源是不足的..基于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也可以相应看到技术发展中不同的模式:(1)科学理论导向型..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为技术解决、克服相应的难题..理论问题解决不仅引出技术上的应用;而且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仍然需要来自科学探索的支持..(2)社会需要导向型..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学者关于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唯一共通的一点就是认为;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的需求;这些需求在技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现象发现导向型..技术发明并不都是自觉地应用科学理论的结果;机遇和重大现象、事实发现也可以成为技术发展的契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技术的发明与创新是来自经。

德莫克里特、原子论及其影响

德莫克里特、原子论及其影响

德莫克里特、原子论及其影响1、原子论和灵魂的构成德莫克里特在国内大多数的西方文论教材上被作为“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予以介绍。

这是因为人们认为他提出了原子说,认为事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关于原子说,我们可以在别人的著作中找到对他的观点的介绍和评价。

在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著作《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中,对他的原子说是这样介绍的: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别的说法都只是意见。

世界有无数个,它们是有生有灭的。

没有一样东西是从无中来的,也没有一样东西在毁灭之后归于无。

原子在大小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它们在宇宙中处于涡漩运动之中,因此形成各种复合物:水、火、气、土。

这些东西其实是某些原子集合而成的;原子由于坚固,是既不能毁坏也不能改变的。

太阳和月亮同样是由光滑的原子构成的,灵魂也由这种原子构成;灵魂就是心。

我们能够看见东西,是由于影像投进了眼睛的缘故。

(Ⅸ〃7,ξ44-45,此处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47页,商务1981。

)在这一段话中体现着非常明显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经常将下列的话视为他的唯物主义的文艺观的依据: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5页,上海译文1979。

)以上强调的是这一段话和他的学说中偏向唯物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在上述引文中,德莫克里特说“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这又难以将其划归唯物主义的范畴。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论灵魂》中讨论了德莫克里特和他的同志留基波的“灵魂由原子构成的观点”:有些人说,引起运动的东西主要是、首先是灵魂;他们相信本身不动的东西是不能引起别的东西运动的,所以把灵魂看成一种运动的东西。

因此德莫克里特说灵魂是一种火或者热的东西。

原子的形状同原子本身一样是无限多的,他就把那些球形的原子称为火和灵魂,并且把它们比作空气中的尘埃,在窗口射进的阳光中可以看见它们浮动着;他在种子的混合体中发现了整个自然的元素。

科学原子论的创立者——道尔顿

科学原子论的创立者——道尔顿

个 研究 中心 ,为化 学发 展开 辟 了一 个新 时代 。道
起 了生 活重 担 ,虽身 处 逆境 ,但 他 仍坚持 自学 ,毫 不 松懈 。 当地一 位有 学 问 的教友 会 绅士鲁 宾逊 是个
自然 科 学爱好 者 。他 十 分欣 赏这 个 宁静 、谦逊 、勤
尔 顿论述 科学原 子论 的代 表作 是 《 学哲 学 的新 体 化 系》 ,共 两 册 ,分 别 在 10 年 和 1 1 年 出 版 。科 学 88 80
拨 动 了。探 索 大气 压 力 、温 度 、空 气 湿 度 、风 力 、 降水 量 ( 或雪)等之 间 的 微妙 关 系 ,不 仅 引人 人 雨 胜 ,而且 对 人们 的生 活 有 着许 多重 要 的 实 际意义 。
道 尔顿 的父母 由于 收入微 薄 又要 养活 子女6 . 人
27 2
原子 论 的广泛传播 ,引起 了 国际学 术界 和爱 好科 学 的人 们对 道尔顿 的崇敬 与爱 戴 。从 1 0 年起 。道 尔 88
顿被 推选 为英 国皇家学 会会 员 、曼 彻斯 特文 学哲 学
奋 的孩子 ,宁愿放 弃休 息 ,在 晚 上 给道尔 顿讲授 数
学 和物理 等知 识 。鲁宾 逊 还爱 好 观测 气象 , 自制 了 各种 精巧 仪器 。在 他 的热 心指 导 下 .道尔 顿开始进
文 献标 识 码 :B
约 翰 - 尔 顿 ( h a o , 7 6 14 ) 道 J nD l n 16 — 84 ,英 国 o t 化 学家 、物理学 家 ,生于 英格 兰北 部 的穷 乡僻壤 伊 格 尔斯菲 尔德 ,其父 亲是个 农 民兼 织 毛呢 的手工 业 者 。 由于 家境贫 困 、子 女众 多 ,道 尔顿 读完 小学后 被迫 中途辍 学 。从 1 岁 开始 ,他 走 上 了 自学 成才 道 2 路 。道 尔顿从 气象 观测 开始 ,经 物理 学 领域 最后进 入化学 世界并 在那 里开 花结果 。他 于 10 年起 创立 83 了科学 原子论 。为人 们 探索 物质 结构 的奥 秘 提供 了

中西方主要思想家

中西方主要思想家

①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A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哲学特点:1.非宗教的精神,2.思辨的精神。

泰勒斯(Thales,约前624-约前547,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创始人)。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约前500,古希腊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

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与留基波并称原子说创始人)。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创始人)。

B 罗马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公元五世纪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

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后65,古罗马哲学家、戏剧家,新斯多葛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爱比克泰德(Epiktetos,约66-?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

琉善(Loukianos,约125-约192,一译卢奇安,古希腊散文作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

②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中世纪时期:公元五世纪——十四世纪末安瑟伦(Anselmus,1033-1109,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实在论主要代表,有“最后一个教父和第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1193或1206或1207-1280,中世纪德意志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天主教多明我会僧侣)。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约1214-约1292,英国思想家,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理解 运动和静止

对世界本原的不同理解  运动和静止

1、对世界本原的不同理解观点1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者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灵魂在内,都是由原子这种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原子是永恒的,由原子所组成的整个自然界、整个世界也是永恒的。

原予本身不变化,但能运动。

原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但它们之间没有性质的不同,仅有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区别。

世界万物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性质。

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地方,是“非存在”。

原子在虚空中互相碰撞,形成旋涡运动,从而互相结合形成万物。

原子分离,事物就灭亡。

观点2 霍布斯的“物体”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机械唯物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物体》、《论人》、《论公民》、《论社会》和《利维坦》等。

霍布斯运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和几何学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包括论物体、论人、论国家与论社会在内的哲学体系。

“物体”是霍布斯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

霍布斯认为,世界上真实存在着的只有物质所构成的物体。

他说:“哲学的对象,或者哲学所处理的材料,乃是每一个这样的物体:这种物体我们可以设想它有产生,并且可以通过对它的思考,指导它同别的物体加以比较,或者是,这种物体是可以加以组合与分解的,也就是说,它的产生或特性我们是可以认识的”。

霍布斯给物体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他说:“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

显然,霍布斯所说的物体具有如下特征:它不依赖于我们思想而客观存在;占有一定的空间;能为人们所认识。

霍布斯所说的物体概念基本上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霍布斯还认为,经院哲学所奉”,如同说“圆的方形”一样荒谬。

观点3 “存在就是被感知”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乔治·贝克莱(GeorgeBerkeley,1685—1763)在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著名论断。

浅析原子论的发展过程

浅析原子论的发展过程

原子论发展史与主要内容化学是以物质为研究对象,以阐明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己任,所以,“物质是什么构成的?”是化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然而,从上古代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到17世纪的波义耳(1627~1691年),上下2000多年,尚未做出完全正确的回答。

到了17世纪的1661年,波义耳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建立这样的元素论:那些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的简单物质是元素。

即西方的“土、气、水、火”四元素物质组成观。

这种物质观已接近原子论,但还不是科学的原子论。

因为,他当时称之为元素的物质,今天看来只是单质,而不是原子。

随着科学实验的深入、技术的进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渐渐地明确起来,并发生了认识上的飞跃,产生了科学的原子论,完成这一“飞跃”的代表人物就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那已经是19世纪初的事情了(1803年)。

由于原子的概念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的灵魂,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必然促进化学学科极大的发展。

事实正是如此:从科学原子论提出,到19世纪中期,已发现的化学元素就有60多种,证明了原子论的指导作用。

从此,化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揭开了物质结构理论的序幕,已能从微观物质结构的角度去揭示宏观化学现象的本质。

使化学发展到由材料的堆积至材料的整理,并使其条理化的新时期。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与发展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阿伏加德罗的分子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历代的史学家们已经对此进行过非常细致和深入的研究。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在最初的30年里,化学家们由于研究的需要而运用它,又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思想方法上的差异,特别是狭隘经验论的影响又不敢信赖它。

分子论的命运更惨,它被原封不动地埋在意大利达半个世纪之久。

科学思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不断地接受社会环境的选择。

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总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认识论的根源,是人类科学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四大学派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四大学派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四大学派早期自然哲学的探讨,源于当时的哲人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世界从哪里来。

换句话说,世界和宇宙的本原是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古代的先贤们穷尽其智慧,一代又一代寻找着这个神秘的答案,不断的更新和提升他们的认识和智慧。

尽管这个答案到今天,自然科学还没有办法真正的找到。

但他们的智慧的探索,却带给后来的人许多的启发。

一、伊奥尼亚派这个派系有时又分为米利都学派和爱菲斯学派。

由于他们地处同一个地区,于是将其合为一个派别。

首先是泰利斯的水本原说。

泰利斯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位哲学家。

他第一个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而他的观点就是:水是世界的本原。

他的理由是水滋养万物。

今天看来他的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

今天人们在太空中寻找,希望能找到像地球一样的星球,能够适合人类生存。

而水则是判断一个星球是否有生命迹象的重要标准。

而他当时的世界观则受埃及人的影响,认为世界是漂浮在水上的。

因此他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

第二是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也称为“阿佩朗”。

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利斯的学生,他继承并提升了泰利斯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水具有局限性,不能解释所有的物体都由水生成。

认为水能解释潮湿的问题,却解决不了火的炎热、气的冷性等。

因此他认为万物中可见的任何一种物体都不能称为万物的本原。

所以他找到了一种称为无定的东西,他具有中和任何一种可见物体的性质。

而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称为生成,万物归于无定则称为消亡。

万物由此循环反复的进行着运动。

他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像物理中所讲到能量守恒定律有些相似,整个宇宙和世界由于保持着一种和谐。

但他没有解决动力因的问题,生成和消亡的动力从哪里来的问题。

第三是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

他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针对前辈们提出的水和无定的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将二者的特征予以综合,得出了气本原说。

他认为气可以转化为其他任何物质,又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具有类似水的特征。

原子论的创立者——德谟克利特简介

原子论的创立者——德谟克利特简介
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
德谟克利特是也是一位卓越的无神论者。他不仅在自己的
唯物主义哲学中做出了无神论的结论,而且从自然科学的角度
唯物地阐述了宗教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宗教的
观点,是因为“,古代人在看到打雷、雷霆、星星的接近、日蚀月蚀
等天象时,感到恐惧,因此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祸首是神。”德谟
克利特的无神论,有力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宗教观。
德谟克利特把自己一生的精力献给了希腊的科学文化事
业,约公元前370年去世。马克思、恩格斯称德谟克利特为“希腊
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
约公元前460年,德谟克利特出生于古希腊色雷斯的海滨
城市阿布德拉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童年时代就跟着波斯术士和
迦勒底星相家学习神学和天文学,后又师从著名哲学家留基伯。
以后,德谟克利特到了雅典学习哲学。他曾游历了埃及、巴比伦、
印度等国,每到一地,虚心向任何有学问的人求教。他一生涉猎
广泛,研究过哲学、数学、天文学、生物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同
时,他还喜欢诗歌和音乐。德谟克利特一生写了约60种著作,涉
及科学、哲学、逻辑学、数学、宇宙学、物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语
言学、艺术等等,可惜流传至今的仅有很少的残篇。他学术上主
要的成就是哲学。
德谟克利特深刻地阐述了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他认为:宇
宙间的一切物质都分的微粒。原子按照不同的方式组
合,就产生各种具体的事物;原子分离,具体的事物也就消失。在
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中,还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成分。
他把自然的一切都归结为必然性,而一切事物之所以具有必然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名词解释)详细内容:一、名词解释1.始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

“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

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

“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

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

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

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

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

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

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

原子论的创立者——德谟克利特简介

原子论的创立者——德谟克利特简介

原⼦论的创⽴者——德谟克利特简介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原⼦论的创始⼈。

约公元前460年,德谟克利特出⽣于古希腊⾊雷斯的海滨城市阿布德拉的⼀个贵族家庭。

他童年时代就跟着波斯术⼠和迦勒底星相家学习神学和天⽂学,后⼜师从著名哲学家留基伯。

以后,德谟克利特到了雅典学习哲学。

他曾游历了埃及、巴⽐伦、印度等国,每到⼀地,虚⼼向任何有学问的⼈求教。

他⼀⽣涉猎⼴泛,研究过哲学、数学、天⽂学、⽣物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

同时,他还喜欢诗歌和⾳乐。

德谟克利特⼀⽣写了约60种著作,涉及科学、哲学、逻辑学、数学、宇宙学、物理学、⼼理学、教育学、语⾔学、艺术等等,可惜流传⾄今的仅有很少的残篇。

他学术上主要的成就是哲学。

德谟克利特深刻地阐述了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

他认为:宇宙间的⼀切物质都由极⼩的、不可再分的“原⼦”构成的,万物的本原即是原⼦,原⼦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原⼦按照不同的⽅式组合,就产⽣各种具体的事物;原⼦分离,具体的事物也就消失。

在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中,还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成分。

他把⾃然的⼀切都归结为必然性,⽽⼀切事物之所以具有必然性,⼜是因为它有因果性。

他说“:我宁肯找到⼀个因果的解释,不愿获得⼀个波斯王位。

”德谟克利特是也是⼀位卓越的⽆神论者。

他不仅在⾃⼰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做出了⽆神论的结论,⽽且从⾃然科学的⾓度唯物地阐述了宗教产⽣的根源。

他认为⼈们之所以产⽣宗教的观点,是因为“,古代⼈在看到打雷、雷霆、星星的接近、⽇蚀⽉蚀等天象时,感到恐惧,因此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祸⾸是神。

”德谟克利特的⽆神论,有⼒地打击了唯⼼主义宗教观。

德谟克利特把⾃⼰⼀⽣的精⼒献给了希腊的科学⽂化事业,约公元前370年去世。

马克思、恩格斯称德谟克利特为“希腊⼈中第⼀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中西方主要思想家

中西方主要思想家

①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A古希腊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哲学特点:1.非宗教的精神,2.思辨的精神。

泰勒斯(Thales,约前624-约前547,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米利都学派创始人)。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约前500,古希腊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

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与留基波并称原子说创始人)。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创始人)。

B 罗马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公元五世纪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

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约前4-后65,古罗马哲学家、戏剧家,新斯多葛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爱比克泰德(Epiktetos,约66-?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

琉善(Loukianos,约125-约192,一译卢奇安,古希腊散文作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

②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中世纪时期:公元五世纪——十四世纪末安瑟伦(Anselmus,1033-1109,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家,实在论主要代表,有“最后一个教父和第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1193或1206或1207-1280,中世纪德意志经院哲学家、神学家,天主教多明我会僧侣)。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约1214-约1292,英国思想家,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德谟克里特和留基波哲学残篇

德谟克里特和留基波哲学残篇

原子论者:留基波与德谟克利特1.留基波与德谟克利特持有的观点:事物的基本元素有充满的与真空的两种。

他们称其为存在与否定存在。

存在是充满的与实心的,否定存在是真空的与稀薄的。

因为真空并不比物体少,所以否定存在并不比存在少。

这两者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事物。

他们说,事物之变更在于某一事物产生其他事物,他们假设,稀薄与聚合是变更的起源。

他们说,原子的不同是有其他事物的原因。

他们声称这些不同在于:三维外形,排列,位置。

不同在于:节奏,接触,旋转。

即节奏是外形,接触是排列,旋转是位置。

即A与N的外形不同,AN与NA 的排列不同,I与H的位置不同。

2.德谟克利特将空间说成是真空,什么都没有与无限的。

他认为原子太小了,以至于混淆了我们的感官,但是这些原子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外形与尺寸。

3.他们说,第一基本原则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第一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割的原子,他们的内部没有真空。

4.留基波认为,世界的整体是无限的,他的一部分是充满的,一部分是真空的。

世界的形成如下:许多物体由无限中分割出来,进入真空中;他们一起出来,并旋转着,其内部互相碰撞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然后开始分离。

但是当他们大量形成后,因要保持平衡而不再旋转,他们中好的就进入了真空中,而余下的互相忍受在一起,互相缠绕在一起,将运动合成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球形结构。

这一结构就像薄膜包围着其内部的实体,当他们旋转时,因为中心的抵抗,外围的薄膜变得更薄了,而临近的原子因要协调于旋转,而不断地流动到一起。

所以大地由此形成,在中心产生的原子缠绕在一起。

附着在结构上的实体,最先是潮湿的,而随着其不断地旋转,其变得干燥,然后点燃了天空中的物体。

5.德谟克利特持有与留基波相同观点关于:元素,充满与真空的。

他说道,事物在真空中持续地运动着,有数量不可数的世界,在尺寸上是彼此不同的。

6.每件事根据需要而发生,因为所有事物在旋转中生成的原因。

7.没有什么事物是随机发生的,每件事都因为发生的需要而有其原因。

西方哲学史之古典哲学第09章 原子论者

西方哲学史之古典哲学第09章 原子论者

西方哲学史之古典哲学第09章原子论者第09章原子论者原子论的创始者是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两个人。

这两个人是很难区别开来的,因为他们通常总是被人相提并论,而且显然地留基波的某些作品后来还被认为是德谟克里特的作品。

留基波的鼎盛期似乎约当公元前440年①,他来自米利都,继承了与米利都相联系着的科学的理性主义的哲学。

他受了巴门尼德和芝诺很大的影响。

关于他,人们知道得非常少,以致于有人认为伊壁鸠鲁(德谟克里特后期的一个追随者)曾经断然否认过他的存在,而且有些近代的学者还重新提出这种理论来。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有很多提到他的地方,因而如果他仅仅是一个神话而竟然会出现这么多的引征(包括对原文的引文),那就似乎是令人难于置信的了。

德谟克里特则是一个更加确定得多的人物了。

他是色雷斯的阿布德拉地方的人;至于他的年代,他曾说过阿那克萨哥拉年老的时候(可以说约当公元前432年左右)他还很年青,所以人们认为他的鼎盛期是公元前420年左右。

他广泛地游历过南方与东方的许多国度,追求着知识;他也许在埃及渡过相当的时间,他还一定到过波斯的。

然后他就回到阿布德拉,终老于此。

策勒尔称他"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要超过所有的古代的和当代的哲学家,在思维的尖锐性和逻辑正确性方面要超过绝大多数的哲学家"。

德谟克里特是苏格拉底和智者们同时代的人,因此根据纯粹编年的理由,就应该在我们的这部历史里放在稍后一点,但是困难在于他是很难和留基波分开的。

根据这种理由我就要在苏格拉底和智者以前先来考虑他,虽说他的哲学有一部分就是为了答复他的同乡而且是最杰出的智者普罗泰戈拉的。

普罗泰戈拉访问雅典的时候,曾受到热烈的欢迎;而另一方面德谟克里特却说,"我到了雅典,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我"。

他的哲学在雅典有很长的时期是为人忽视的;伯奈特说"我们不清楚柏拉图是否知道有关德谟克里特的任何事情……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是很知道德谟克里特的,因为他也是一个来自北方的伊奥尼亚人"①。

西方哲学简史资料

西方哲学简史资料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读书5遍)早起哲学家思考的“自然”是“本性”。

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本原”的本意是“太初”即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事物存在和运动缘由。

“本原”的这两层意思分别被译为“基质”和“原则”。

希腊人所说的“世界”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或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在对本原的探讨过程中,他们与提出了一与多,静与动,变化与永恒的关系问题。

自然哲学家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思考世界的原因和秩序,这标志着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派伊奥尼亚派:米利都学派:泰利斯(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无定说)、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著作:《论自然》1、无定说(名词解释1)(1)阿那克西曼德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

他认为,“在火、气、水、土之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生成万物。

”生成万物的本原被称作“无定”,因为它没有任何规定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2)阿那克西曼德把“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当做生成,把与之相反的万物归复于“无定”的过程当做消亡,生成与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他还认为,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于是提出“补偿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从“无定”中分离出事物的生成过程是对“无定”的损害,因而要使一些事物回归“无定”作为补偿。

2、火本原说(1)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2)本原有两层意思:一是火的活动状态(活火),即火的燃烧和熄灭;二是世界秩序,它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决定着火的火的分寸,并在所有事物之中保持着自身的同一。

火本原说没有简单地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变化状态,而是在一与多、永恒和变化的关系中把握本原。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

(四)认识论

1、受恩培多克勒“流射说”的影响,提出“影像”说 ,用影像来解释感觉的产生。

2、又提出“约定论”。

有时摒斥呈现于感官的东西,认为它们都不是按照
真理,而是按照意见显现的。事物的真理是,原子 和虚空存在着,……甜和苦是从俗约定的,热和冷 是从俗约定的,颜色也不例外,实际上只有原子和 虚空”。
为什么是“四”?




两组分别由阳性和阴性组成的本原 较高的(作为火的宙斯和作为气的赫拉) 较低的(作为土的爱多纽和作为水的奈斯蒂)。 四在经济原则上是最小的数目 来源:热与冷、干与湿两组对立(米利都学派) 兼收了不同的本原而得到了巩固:气、火、水以及 普遍的传统——土地是万物之母。 以4个为一组的思想作为第一个平方数,与毕达哥拉斯 学派的正义相联系,还涉及在一个协调均衡的结构之 内的相互活动。 四根组成了西西里海滨小城中随处可见的天然物质: 土在下,气在上,海在大地的边缘,而烈日和火山口 喷发的岩浆则使火历历在目。
向阿克腊加斯公民发布公告的形式,更多地涉及心理
学、净化以及有关的仪式。
(三)元素理论:四根与友爱、争吵


首先请听真,万物有四根:宙斯造万物,赫拉育生命 ;还有爱多妞以及奈斯蒂,她用自己珍珠泪,浇灌万 灵生命泉 四根说的基本原理是对元素本性的理解,并且把一切 可见的生灭变迁以及被感知之物的变化着的个别特征 ,还原为有限数量的持续不变的基本实体。 植物学术语“根”(roots)象征着基础之物的活性 ,以及它们不可见的深度和潜在的生长 神圣的名称则预示着它们的潜能和永恒。 荷马对世界的划分:把天空分配给宙斯,把海洋给 海神波塞冬(Poseidon),把阴间给冥界之神哈德 斯(Hades),而把大地共同留给诸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心灵视为万物的终极动力导致目的论 • 把宇宙心灵看作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努 斯不论大小,都是一样的,将主观目的注 入了客观世界的进程之中。 • 阿拉克萨戈拉的心灵,苏格拉底的目的论, 柏拉图的集形式、动力和目的于一身的善 的理念,最终通过新柏拉图主义而转化成 为基督教神学中的上帝。 • 3.留基波 • ①生平
• 在我们的眼睛里压下印记,从而形成感觉 和思想。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首次表达 • (2)感觉是约定俗成的,原子和虚空是通 过理性认识的真知识
4. 德谟克利特
• ①生平 • ②原子与虚空 • (1)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东西,是构成一切 事物的最后单位 • 第一,内部充实的、不可分和不可入的基 本粒子 • 第二,数量无限,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 有形状、次序和位置方面的差别
• 第三,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由于方向不 同而相互碰撞,形成漩涡运动并构成万物, 受因果必然性决定 • 第四,不生不灭的本原,原子的聚散产生 和毁灭万物 • (2)虚空是作为非存在的存在 • ③原子与运动 • (1)原子具有能动性 • (2)灵魂与万物一样是由原子构成的 • (3)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一个唯物主义和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①生平 ②四根说 (1)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是世界的 本原 (2)四根不能相互转化 (3)四根结合和分离产生万物 (4)在毁灭性的死亡中也没有终止
• ③爱与恨 • (1)爱与恨是作为动力的本原 • (2)爱的力量使四根组合而生成万物,恨 的力量则使四根分解而毁灭万物 • ④流射说 • (1)客观事物发出一种流射,作用于人的 感官 • (2)客观事物与感官之间有同样的元素在 对流,而思想则是包含一切元素的血液在 对流?(同类相知说)
• 无神论者 • (4)一切依必然而运动的观点有助于消除 神学目的论,却导致了机械决定论 • (5)绝对的必然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偶然 • (6)机械论没有把运动赋予原子内部,而 是归于外来的推动,没有解决运动的最终 来源问题 • ④影像说 • (1)每一个物体都会发出一种与自身形状 相似的影像,这种影像通过空气的作用而
2. 阿那克萨戈拉
• ①生平 • ②种子说 • (1)种子即同类的部分:各种事物的最小 微粒 • (2)种子的数量和种类无限多,体积无限 小,性质不变如一 • (3)世间万物每一个都包含有其他一切事 的种子,只不过其中某一类种子占优势
• (4)通过一种漩涡运动,各种不同种类的 种子彼此分离开来,同类的种子聚集在一 起,形成万物。 • (5)一切中包含着一切 • ③心灵 • (1)心灵(nous,又译作努斯)是一种在 宇宙之外、不与所有的事物相混杂的动力 • (2)第一次明确地把精神和物质区分开来, 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归到了精神的一边,而 物质则被视为被动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