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测各种指标代表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嘉禾对比标准值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56202-4g/L
抗磷脂酰乙醇胺抗体(金域)300
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源抗体400
抗心磷脂抗体三项(金域)120
抗波形蛋白/心磷脂复合物抗体300
抗凝血酶III300290±30.2g/L (90.3%±13.2%)
纤溶酶原300调节T细胞Treg-CD127检测(金域)560
增加:月经期和妊娠期、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大叶肺炎、支气管肿瘤、肾病综
合征、淀粉样变性、尿毒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梗塞、血栓
性静脉炎等。
剧烈运动后也会增加。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新生儿、早产儿、肝损
伤(如氯仿、磷、急性黄色肝萎缩,微生物毒素中毒、肝硬化),恶性肿瘤、严
重结核病、烧伤,纤维蛋白原溶解活性增高,见于DIC(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说明
抗凝血酶III主要反映机体抗凝系统的功能。
升高:一般不会引起病理性后果。
减少见于: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
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见于各种肝病,如肝硬化、重症呷、肝癌晚期等;
抗凝血酶Ⅲ丢失增多:如肾脏疾病;
抗凝血酶Ⅲ消耗增多:如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血液凝固性增高,抗凝血酶Ⅲ中和活
化的凝血因子,以致消耗增加。
纤溶酶原缺乏会削弱凝血亢进时机体的反应能力,比如临床上广泛血栓形成。
这
种情况在外科手术或溶栓治疗后再栓塞危险会增加。
换句话说,纤溶酶原浓度增
加一旦激活,可引起出血危险性增加。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是维持机体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由胸
腺产生后输出至外周,并通过主动调节的方式抑制存在于正常机体内潜在的自身
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如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
生。
CD4* CD25’/FOXP3*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均有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的
发生,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I型糖尿病等
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会发生变化。
在许多恶性疾病如肺、胰腺和乳腺癌等
已经发现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高。
调节性T细胞也阻断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死
亡率上升,也可用于骨髓移植术前术后的跟踪
阴性
异常结果:
(1)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复发性动静脉血栓形成、反复自然流产、血小板减少症
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中,ACL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且高滴度的ACL,可作为
预测流产发生及血栓形成的一种较为敏感的指标。
(2)脑血栓患者以IgG型ACL阳性率最高,且与临床密切相关;约70%未经治疗的
ACL,阳性孕妇可发生自然流产和宫内死胎,尤其是IgM型ACL可作为自然流(死)
产的前瞻性指标;血小板减少症则以IgG型ACL多见,且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呈正相关。
需要检查人群: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综合征、梅毒、麻风、
AIDS、疟疾感染者及淋巴细胞增生障碍性疾病等患者
名称嘉禾对比标准值说明抗核抗体(金域)100阴性或<32
抗循环瓜氨酸肽CCP抗体110阴性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8048阴性血管炎五项368--抗内皮细胞抗体(金域)300抗CCP抗体的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并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
认为抗CCP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50%~78%,特异性为96%,早期患者阳性率可达80%。
此外,抗CCP抗体不仅是RA早期诊断诊断指标,还是鉴别侵袭性和非侵袭性RA的灵敏指标。
其抗体阳性患者比抗体阴性的患者易发展更严重的关节骨质破坏。
但也有数个研究报道显示CCP抗体对RA的敏感度在40%~50%,不及类风湿因子(RF)。
联合检测RF和CCP抗体,将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阳性:类风湿关节炎(RA)
抗MCV抗体在RA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较APE、AKA与抗CCP抗体相关性强,可作为RA诊断的辅助指标。
抗MCV抗体可能与病情活动度、功能状态无关。
血管炎五项对于血管炎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检查。
血管炎是血管病以及血管周围组织的炎细胞的浸润并伴有一定的血管的损伤,导致纤维束的沉积,胶原纤维的变性,以及细胞的坏死。
根据不同的检查,一般需要检查的项目包括血尿常规,血小板的计数以及出凝血的时间,还有就是血沉,免疫球蛋白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查能够对血管炎的判断有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另外就是根据患者必要的时候可能还需要进行血管的造影,多普勒超声的检查。
抗内皮细胞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数临床症状无关,与血管炎及狼疮性肾炎显著相关,且多见于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故可将抗内皮细胞抗体视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标志之一。
抗核抗体检查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筛选试验。
抗核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征(Sj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但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可降低。
抗核抗体在类风湿患者中约有20%~50%IgG型ANA呈阳性,小儿类风湿ANA的阳性率约19%~35%,伴发虹膜睫状体炎者阳性率高(50%~90%),故ANA阳性预示类风湿有发生慢性睫状体炎的可能。
已发现75%类风湿患者有多形核白细胞的特异性ANA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可使白细胞核受到破坏。
一种自身免疫病可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检出一种抗核抗体又可涉及多种相关的自身免疫病,因此临床医师往往需要参考多项免疫指标,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名称嘉禾对比标准值说明抗α-胞衬蛋白抗体(金域)400阴性
抗β2糖蛋白1抗体3000~20RU/ml
抗核抗体谱558 TH1/TH2血清细胞因子(金域)6001.高效价的抗U1-nRNP抗体: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2. 抗SmD1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3.抗SS-A: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4.抗SS-A(Ro52)抗体: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相关性
5.抗SS-B抗体: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6.抗Scl-70抗体: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
7.抗Jo-1抗体:心肌炎,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8.抗PM-Scl抗体:可合并出现多肌炎(PM)、皮肌炎(DM)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Scl)
9.抗着丝点抗体: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10.抗PC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11.抗dsD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12. 抗核小体抗体: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13. 抗一种或几种组蛋白抗体或抗H2A-H2B复合物抗体:红斑狼疮
14.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15. 抗M2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他慢性肝病
16.抗Mi2抗体:急性皮肌炎
17.抗Ku抗体:多发性肌炎、狼疮及硬皮病
Th1细胞占优势状态:类风湿性关节炎、I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及慢性甲状腺炎等
Th2细胞占优势状态:许多肿瘤,包括肺癌、脑胶质瘤、宫颈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以及一些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抗α-胞衬蛋白抗体可出现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中,阳性率分别约为60%、37%、 35%,在SS患者的特异性为79.4%,表明抗α-胞衬蛋白抗体对于pSS或sSS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且研究表明抗α-胞衬蛋白抗体与pSS或sSS患者临床表现、其他自身抗体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
此外,在SS中的抗α-胞衬蛋白抗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RA、SLE及非CTD对照组,可作为SS诊断性抗体之一,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仍有限,故抗α-胞衬蛋白抗体仍不可完全取代其他抗体在SS诊断中的意义,可作为SS诊断的联合检测指标。
而在其他抗体阴性、临床高度疑诊为SS的患者,抗α-胞衬蛋白抗体阳性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高于该值,主要见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其敏感性30%~60%,特异性98%)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
同时测定抗β2-糖蛋白1和ACA,可使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率达95%。
此外,抗β2-糖蛋白1抗体高于正常值还可见于习惯性流产、类风湿关节炎,川崎病等。
名称嘉禾对比标准值说明
狼疮抗凝物160阴性叶酸代谢水平检测680
总25-羟基维生素D(金域)18030nmol/L 抗蛋白S抗体300
抗蛋白C抗体300
抗膜联蛋白A2抗体(金域)300
抗膜联蛋白A5抗体(金域)300
血栓弹力图400170
抗β2GP1结构域1抗体检测(金域)300
抗凝血素抗体IgM测定(金域)200
抗凝血素抗体IgG测定(金域)200
淋巴细胞亚群(金域)490
蛋白S活性300
蛋白C活性300可以是IgG型或IgM型或两者共存: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发性流产、多发性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症、恶性肿瘤和药物所致的免疫反应等
如果女性身体内的叶酸水平偏低,那就要及时的进行补充。
但如果自己体内的叶酸水平偏高,那为了避免发生叶酸中毒的现象,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疗措施。
<30nmol/L,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的状态;
30~40nmol/L,认为是维生素D不足的状态;
>=50nmol/L,认为维生素D水平是足够的。
50~75nmol/L,是比较合适的。
偏高可导致流产
阴性阳性:有可能反复产生小血栓,进而导致反复流产或胎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