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摘要】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社会保障并不是只面向弱势群体的制度安排,作为一个社会制度体系,它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弱势群体社会保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公平正义
一、社会保障中的弱势群体
从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所涉及的弱势群体主要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对象群体。

从理论上讲,社会救济制度作为人类生存权的经济保护制度,它的对象群体应该涵盖所有需要国家和社会帮助与支持的弱势群体,包括所有的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成员。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社会救济制度本身以及相关具体配套
制度、法规的不完善,部分弱势群体实际上还没有被纳入到我国现有的社会救济制度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来说,我国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城镇新生贫困群体、农民工、残疾人。

二、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现状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但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并没有完全到位,适用对象狭窄,目前受到保护的主要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如城市的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等),农村劳动者几乎没有任何保障,使一些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被边缘化。

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现有法律的内容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操作方式
法条的用语多属于原则性的宣示,缺乏程序性保障。

例如,我国《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但它属于何种价值的平等观并不十分明晰,从而导致其实际规范作用难以发挥,难以有较为确定的客观标准进行操作。

实体权利没有实现的程序等于一纸空文。

(二)法律保障的范围过于狭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情况
在经济转型的当代中国,我国法律尤其是对历时性的弱势群体的保护甚少,或根本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保护,尤其是我国最需要保障的农村劳动者几乎没有任何保障。

(三)立法滞后,缺少应有的诉讼制度作为后盾
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社会结构与《宪法》颁布时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弱势群体的范围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宪法》所列举的弱势群体的范围却没有改变,从而使得新的环境下产生的新的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的权利无法获得宪法保护。

三、构建和完善更有力的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体系
通过立法、司法等手段建立和完善保护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构筑更加完善有力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体系,才能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消除社会隐忧,维护社会安定。

我们可以努力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性的法律制度
1.加快社会保障立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罗尔斯曾强调:“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美德一样。

”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推动和支持,针对弱势群体的利益,我国宜出台一系列完整的《社会救济法》、《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典》。

2.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
完善的法律制度必然要包涵着健全的司法机制,因为健全的司法机制是解决纠纷的法律武器,为法律制度的健康运行提供最终保障。

建议在人民法院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庭,专门从事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案件,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伤害时获得有力的司法保护。

在条件成熟后,可借鉴国外普遍实行的专门法院审判方式,建立我国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在审判中充分体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的特殊性。

(二)完善保护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更好行使权利的法律制度
1.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
各地的法律援助机构应避免形式主义,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
助制度,既要处理好纠纷的事后救济,更应通过诸如免费咨询、热线电话等方式注重事前的法律救助,同时通过多种措施,多种渠道,鼓励社会上的法律机构无偿向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

2.努力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在国家没有相关法律得以保护弱势群体或其制定的法律法规带有明显的歧视性规定的时候,允许弱势群体通过提起宪法诉讼,从根本上来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有允许公民通过提起宪法诉讼对国家侵犯公民利益的行为上诉的法律制度,其根本目的便是在于通过提起宪法诉讼,纠正国家在制定社会律令和执行社会政策时的不公行为,恢复社会的正义。

如美国在运用宪法司法手段维护弱势者方面有许多判例,涉及黑人的教育权、就业权等诸多方面,采取过多次影响很大的行动。

在我国,弱势群体在很多时候可能面临着自己的权利遭到侵害却无法可依或者是因政府制
定的明显带有歧视性的法律法规而不能享受自己合法权益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允许弱势群体提起宪法诉讼,将有助于他们在根本上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对国家的不公行为做出纠正。

参考文献:
[1][美] 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m].谢延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2]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3]朱镕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证国家长治久安[a].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国家劳动社会保障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侯晓.论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3).
[5]陈建华.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6]邓伟志.让弱势群体从弱到强[j].社会科学报,2002.
[7]费梅萍.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