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网络语言的影响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依托互联网产生的新兴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正 成为越来越多网络信息资源的载体。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 广义上, 网络语言可泛指一切在互联网应用中使用 的语言文字;狭义上,则可特指网络交际中,特别是网民 在即时通讯软件、 论坛及BBS、 博客及微博中交流所用 的、与标准汉语略有差异的语言形式。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传统标准汉语书写系统主要使用汉字与数字, 偶有 字母出现。 而在新兴的网络语言中,尽管传统的汉字与数 字仍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但是字母的比例却得到空前提 升。 年轻的网民们利用这些传统的语言符号进行有机整 合,创造出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汉语形式。
作为互联网上的交际用语, 使用范围造成了网络语 言的口语化,从而造就了网络语言的修辞、构词、句式和 语法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 网络语言的主要特点包 括以下几个。
1.缩写词 长词汇的缩写是网络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 在 不影响表意的情况下, 高速简洁的表达也充分符合了网 络时代的高效精神。 缩写词主要包括汉语拼音首字母缩 写和英语单词首字母缩写。 简单的常用词在特定语境中有时会被汉语拼音首字 母 代 替 , 如 MM—美 眉 或 妹 妹 ,GG—哥 哥 ,LZ—楼 主 , MS—貌似,等等。 作为最早的互联网通用语言, 英语在经历了20多年 的发展后衍生出了大量缩写词。 其中,被我国网民接受并 广泛使用的亦为数不少。 这些词汇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 专有名词和术语。 如WTO—世界贸易组织,CPI—消费者 物价指数,等等。 此类缩写的使用范围早已不限于网络, 在更广的范围内使用。 其二是常用又易于辨别的英文缩 写。 如PS—附言,LOL—Laugh Out Loud—大笑,等等。 2.谐音词 多用谐音是网络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谐音词的 使用使语言更加口语化,亦能使语境更为活泼、自然。 谐 音词主要包括汉语谐音、英语谐音和数字谐音。 汉语网民, 特别是年轻网民常常用发音相同或相近 的字来代替原字或原词,利用视觉、听觉的差异来为原文 增加更多含义。 如偶—我,蜀黍—叔叔,神马—什么,等。 而英语网民常常使用字母数字等代替原文中的单次
度的副词“稍微”或“多么”相对应。 通过上文对“多少”意义和用法发展演变的探析,我
们可以看到现代宁波话中“多少冷、多少漂亮”等用法完 全是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是对古代的一种继承,只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这种用法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到了现代普 通话中完全消失了。 语言学界都承认南方方言中保留的 古汉语成分远比北方丰富,现代宁波方言中用“多少”表 示“多么”正是其中一个有力的例证。
关键词: 网络短信 日常生活 连动句
连动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在生活 中使用的比较广泛。 目前,在网络世界尤其是手机网络里 的使用更有特色。 通过对网络中各种类型的短信,包括祝 福类、幽默类等的具体内容的参考,我们发现连动短语中 的连动项以一个至多个不等,其中以两至三个居多。 本文 从新型信息媒介— ——短信着手, 来讨论短信中的连动句 与日常生活或书本中出现的连动句的区别, 以及其未来 的发展道路。
角度,人们也容易从数量的多少联想到程度的轻重,一般 数量少的程度轻,数量多的程度高,心理上建立起了这种 对应关系, 自然在实际使用中引申出了表示高或低的程 度副词的用法。 这一点从现代汉语中其它疑问代词和副 词的对应关系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曾晓洁在《长沙方言中 的程度副词“几”》中指出:疑问代词和副词之间存在着广 泛的对应关系,表人、事物和处所的疑问代词对应于范围 副词;表时间的疑问代词对应于时间副词;表数量、程度 的疑问代词对应于程度副词。 具体表现为:询问人和事物 的“谁、什么”、询问处所的“哪儿”与表最大范围的范围副 词“所有”和“都 ”对 应 ,如 :什 么 衣 服 都 有— — —有 所 有 的 衣 服;谁愿意做呀— — — 都不愿意 做 ;哪儿 也 没 有— — — 所 有 地 方都没有。 询问时间的“几时、哪会儿”与表最长时间的时 间副词 “从来 ”“总 是 ”对 应 ,如 :我 几 时 做 过 那 样 的 事— — — 我从来没做过那样的事; 你哪会儿才知道珍惜时间呀? — — —你总是不知道珍惜时间。 由此类推,询问数量的疑问 代词“多少”也可以有相应的副词和其对应,即与表示程
2011年1月号上旬刊 ○ 语言文学研究
简析网络语言的影响力
倪雯婷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网民特别是学生网民规模持续 上升,作为网民,特别是学生网民网际交流的主要语言,网 络语言得到蓬勃发展。 本文研究了当前流行的网络语言 的词法、句法,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并对网络语 言的发展作了简单展望。
或音节, 以节约输入时间。 如C—see,How are you—How RU,gr8—great,等等。
此外, 中英文混合谐音亦较常见。 如88—bye-bye, 3Q—thank you,等等。
3.外来语 由 于 互 联 网 的 通 用 语 言— — —英 语 并 非 国 人 的 母 语 , 而我国又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 其中外语的普及度并 不高, 一如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国家的频繁接触造成了 大量新词的涌入和创造,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网络语言 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资源。 这其中既包括前文提及的利用缩写和谐音所造的纯 英文词,亦包括其他类型的英文词汇和其他语言的词汇。 4.符号的使用 网络语言惯用标点、 拉丁字母及其他语言的字母与 符号进行组合,形成具有象形意义的符号群,从而丰富网 络语言对于语气、情绪等的表达方式。 早期网络语言中的符号运用以使用英文字母与标点 模仿人脸形态为主,称为“表情”。 如: )与^_^—笑脸,P—吐 舌头,XD—坏笑,等等。 近年来亦出现使用汉字模仿人脸或模仿人体姿态的 现象。 比较突出的是以下两例: Orz。 “Orz”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跪倒的人像,其含义为 拜服、五体投地等。 囧。囧本为古字,意光明。本来很生僻,但近年来由于 囧字颇似一无奈的人脸,爆红于网络。 5.句式特点 网络语言在沿用了标准汉语句式的基础上, 也与后 者有显著差异,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多用短句。 网络语言的句式简洁明了,常省略句 中不必要的语法成分,复杂句极少出现。 (2)多用语气词。 网络语言的句子常以语气词结尾, 通过不同的语气词与句尾的标点配合, 来表现说话人的 不同语气。这继承了口语的诸多优点。丰富的词汇资源更 凸显了这一优势。 (3)标点的特殊用法。 标点的特殊用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是多个标点叠加使用,例如用“?!?!??! ”来表示急切 的询问和质疑,用“。。。。。。 ”代表省略号。 三、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 网络语言是一门社会方言, 互联网这一载体的特殊 性决定了网络语言的使用者遍布社会的每个角落。 网络 语言的发展和流行必将产生不小的社会影响。 1.网络语言的积极影响 综合上述网络语言的特点, 可以发现网络语言的一 大优势,那就是提高效率、加速交流。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 节奏频率陡增,工作学习追求速度和效率。 网络语言对表 情、符号的大量使用,极大程度地缩减了人们使用语言码 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 而网络对网民的 无限开放,又导致了网路的拥挤滞塞,使用表情符号代替 语言文字是使用网路必要的简化过程。 网络语言的构词 造句, 绝大多数都是朝着在文本大意不受很大影响的情 况下着力简化语言的方向去的。 所以值得一提的是,当此 类简洁的语言被应用于适当的小团体范围内时, 交流的 效率确实被空前提升了。 网络语言的另一大优势,在于语言的口语化。网民通 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更多的仍需使用纯文字方式。 这就要
38
求网络语言朝着口语的方向发展。 故而网络语言虽然是 书面语,却更接近于日常口语,其在营造语境、表情达意 方面表现突出。 并且,其独特而标新立异的表达手段、利 用表情和图形的表现手法, 能充分勾画出网民心中的微 妙感觉,形象直观,具有表现力。
作为现在年轻的“80后”、“90后”的常用语,网络语言 又明显具有了时尚、方便的功能。 大部分的网络语言紧紧 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随,一些热门的社会事件或公众聚焦的 案件时常会演化出各式网络语言流传于网页,这些词汇或 深或浅地体现了社会万象和人文风貌,为年轻一代,尤其 是大学生团体提供和展示了一方展望社会一角的平台。又 由于网络语言本身活泼幽默,方便时髦,表达也相较于传 统词汇间接委婉,因此增加了人们交流中的亲和力与新鲜 感。 这是在传统词所能构成的语境中达不到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认知心理和语法研究[A].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0. [2] 曾 晓 洁 . 长 沙 方 言 中 的 程 度 副 词 “ 几 ” [J]. 湖 南 第 一师范学报,2001,(1):32-35.
(作者周鹤婷系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 字学专业研究生)
37
○ 语言文学研究 2011年1月号上旬刊
2.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 作为一门社会方言,网络语言也具有“自闭”的特点。 不仅网民与非网民之间有道深深的鸿沟, 即便网民中的 不同群体,由于对传播与接受的信息具有不同偏好,其新 造词汇亦不能完全“兼容”。 久而久之,互联网甚至有可能 面临四分五裂的境地。 由于网络语言与标准汉语的表达法存在显著差异, 而某些诙谐但不够规范的表达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网民的 注意。 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甚至是语法和结 构上的错误,会混淆青少年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分辨 能力不强的学生网民则可能将部分不规范的表达法作为 标准汉语吸收利用。殊不知此类表达法一旦脱离了互联网 的土壤即缺乏生产能力,未免贻笑大方。 长此以往,对学生 网民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会有极大的反面影响。 当然,网络语言最令人担忧,尤其是最令家长烦恼的 一点便是它的粗制鄙俗。 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网络语言中 泛滥着轻佻、恶俗的词汇。 一些脏话经过网络的“润饰”后 堂而皇之地大量出现在版面上。 一些学生网友对其表现 出的有趣新奇乐此不疲, 也会在日常会话中夹杂网络语 言中粗俗的用语。 这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素质是 一个很大的影响。 3.网络语言的自身调节 从曾经的千夫所指,到现在的静观其变,社会对网络 语言的宽容一步步放大。 网络语言的自身调节是出现这 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网络语言作为一门蓬勃发展的 语言,具有强大的自身调节能力。 关键词过滤软件配合 网民的努力,网络语言早已摆脱人们心中的粗俗形象。 随着整个语言系统的发展. 网络语言中的精华将被 人们接受并继续传承, 而其他部分则会随着时间的发展 而被逐渐淘汰,以致退出语言系统。 四、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门新兴语言,已经、正在、将会展现 蓬勃的生命力。 多样化的造词方式持续高效地为网络语 言提供着新词资源。 只要互联网持续运作,网络语言就不 会停止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说网络语言是“21世 纪的汉语”也不为过。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 当前网络语言的规范性亟待提 高。 对于语言学习阶段、缺乏判断能力的学生网民,如何 帮助他们摒除网络语言中的糟粕是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应放下成见,客观看待网络语言可能带来的积
2011年1月号上旬刊 ○ 语言文学研究
网络短信中的连动句简论
渠默熙
源自文库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对于网络短信中的连动句的考察,是建立 在与日常生活中的连动句相比较之上的。 二者的相同点 在于它们可以适用于相同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方式;而不 同点在于网络短信中的连动句有着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形 式,比如使用倒序,添加数字、符号、古语语汇作为连动 项,词性的活用,等等。 人们面对短信中的连动句时,更应 持一种理性冷静的态度。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特点 社会影响
截 至 2010 年6 月 ,中 国 网 民 规 模 达 到 4.2 亿 , 突 破 了 4 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其中,学生网民的 比例继续增加,由2009年12月的28.8%增加至30.7%。 而初 中 和 小 学 以 下 学 历 网 民 分 别 占 到 整 体 网 民 的27.5%和 9.2%。 由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网民所占比例降低至23.3%, 中小学生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