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习理论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产生背景

1、从认知学习理论兴起的社会背景来看,它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二次大战之前,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的研究都局限于实验室,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霸占了学习领域;当时对于学习的研究,仅仅涉及到动物和人的外部行为,很少涉及到人的内部心理历程。

二次大战期间,涌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对行为主义提出了挑战,战争对人的认知与决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次大战之后,信息时代,以及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更加强调对于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存贮、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这些实际的社会需要,直接刺激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兴起。

2、从认知学习理论的科学技术背景来看,它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取向。很多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观点,都与这些学科有不解之缘。如,加涅的累积学习的一般理论模式,就直接借鉴了控制论与计算机科学的某些重要的思想。

3、认知学习理论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学习理论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关于学习的概念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基础的,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因此,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然而,这是与事实相违背的。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这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不满,开始放弃行为主义的研究立场,转向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二、定义

认知主义者主张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是思维方式,即认知心理学家所讲的认知结构。个体在学习情境中运用其已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以至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扩大或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

2、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三、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

1、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的;

2、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3、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

4、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四、主要贡献

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5、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

六、不足

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不够重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