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研管理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科研管理创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作者:孙晶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19年01期

2019年8月23~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市

社会科学院和本刊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社会科学研究管理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

的主题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

谭家林、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李文清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

局局长李汉林主持了会议开幕式。来自17个省、市社会科学院,以及高校、党校等近百

位社会科学管理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40余篇。在大会发言和分

组讨论中,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一、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机制与制度创新

与会代表围绕科研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法论及实践、科研

管理体制与管理者的互动、课题制管理及其价值导向性、科研人员的心理管理等进行了讨论。

谭家林指出,管理创新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中具有和科研创新同等重要

的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建设,必不可缺研究者和科研管理者的健康、良性互动;科研管理体系的创新,也必不可缺科研管理者和科研管理体制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我们一

定要重视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要积极发挥科研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把科研管理当作

一门学问去探索和研究。

李汉林认为,知识生产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

适合于这种创造性生产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的环境。科研管理是创造这种环境的一种主要

形式。知识生产需要特殊的管理与激励,必然也有一些自身的规律。在对知识生产规律的

探索中,我们可以形成思路,变成行动,归纳成制度,从而推动科研管理。这正是召开这

次管理论坛的主要目的。

广西社会科学院的钟启泉提出,如何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工作,

这是一项新任务,需要有创新思路。理论和观念创新是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的

前提。他从观念创新的角度,阐述了三个方面的观点:一是加强方法论的普及与创新;二

是研究模式的创新思维;三是研究手段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刘爽分析了科研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互动机制问题。他说,管理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占有重要位置,管理创新与科研创新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科研创

新与管理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协调互动功能。管理作为创新体

系大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科研组织、制定选题、计划实施、经费管理以及成果评价等方面,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的富景筠认为,科研管理工作能否健康有效运行,关键在于科研管理工作者和科研管理体制二者之间能否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管理者乃是体制运行的基本动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往往会积极推动体制建

设而因贤设法,这样也就提升了体制创新的空间与可能性;另一方面,体制的创设与改革,其根本目的均不能脱离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水平的人才,需要与时俱进的体制的激发、尊

重和引导,同时管理体制也是有效发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证管理工作者本身健

康全面的发展的保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的张序对社科研究人员实施心理管理的可能性

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心理管理的定义,是组织通过管理手段维护成员心理健康的行为。

心理管理是从社科研究机构的利益角度、更是从关怀社科研究人员的人本精神及塑造良好

的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出发的角度进行的管理。他进一步分析了在社科研究机构建立心理

管理体系的意义和可行性,并开创性地建立和赋予了心理管理较为详细的结构和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董之鹰认为,科研项目课题制结构性价值要素由课题制

管理流程和课题制管理机制的价值要素构成。课题制的价值导向关系到社会科学研究事业

的健康发展。科研管理部门面对课题制各种价值要素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课题制

的价值导向问题。她分别对课题选题、课题立项、经费管理等六种价值要素,以及这些价

值要素的双重价值导向的意义、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王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赵克斌结合本

所科研管理的实际工作,分别探讨了课题制管理的一些问题。其他一些同志也各自从人文

学科管理中规章制度与个人作用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特点及资助体系、学术出版社的

“转制”与“体制创新”等角度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

二、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和学术激励机制

与会同志对科研量化管理,学术评价、评估体系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及其机制,

学术规范、学术不端行为与惩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蒋熙辉在发言中指出,学术不端行为可以定义为在

学术研究计划制定、经费申请、研究行为、研究评审和研究报告等学术和研究活动过程中

伪造、篡改、剽窃及其他严重背离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学术规范、公认道德以及滥用和骗

取科研资源、严重背离社会公德与社会规则的行为。他还分别就学术不端行为认定的组织

与程序、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及其监督惩戒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演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向宝云提出,科研量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其内在合法性和

存在的特殊语境。目前,科研量化管理的话语策略更多地表现为“单边论证”。对科研量

化管理“妖魔化”和“神圣化”的两种态度,是把科研量化管理当作长期评价、社会评价、学术评价而非短期评价、单位评价、工作评价的结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专家学者

与管理部门的根本分歧,就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内在冲突。事实上,他们都混淆了学

术规范与管理规范的界限,以启蒙理性的批判意识代替了技术理性的整合意识,而要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