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歌

草原牧歌
草原牧歌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组织课堂: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在这里渡过快乐的四十五分钟,上课之前老师想为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大家来看一看这是哪个民族的?

导课:

老师表演舞蹈,引导学生回答:蒙古族。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蒙古大草原看一看,老师板书《草原牧歌》。观看视频:草原风光。说起蒙古族大家能想到什么?(蒙古包,烤全羊。奶酒,马头琴…)蒙古人非常的热情好客,每当有客人到来他们都会拿出珍贵的银杯斟满奶酒献给客人,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民歌《银杯》板书。学唱《银杯》:

1、大家先来听一遍,听完后回答:这首歌曲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画面)讲解:《银杯》是蒙古族非常有名的一首酒歌,在饮宴过程中,主人向客人敬酒时会高唱酒歌,而客人接过酒杯会用左手捧杯右手无名指蘸第一滴酒洒向天空,第二滴洒向大地,第三滴涂在额头上来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

2、下面咱们就仔细的听一遍这首有名的酒歌,听的过程中大家来思考:乐曲的速度、节奏、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板书,总结:歌曲用这种中速、工整的节奏、欢快热情的情绪,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祥和喜庆的饮宴的画面。

3、下面咱们就看着谱子跟着范唱来小声学唱一遍。大家看到谱子,

谱子中有一个这样的音符。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音符么?它叫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听听它有什么样的效果?大家模仿一下。

4、模仿的不错,再跟唱一遍,巩固一下。歌曲中有一句歌词:赛勒日外咚赛。这句话有没有实际意义?这是为了完整表现歌曲而加的衬词,他用在这里是想表达什么呢?(热亲的招待)看看出现在哪里?带上你的热情来唱一唱,蒙古大草原地广人稀,同学们能不能把声音传的远一些,盛情的招待。咱们来合作吧,我来唱歌词你们来招待客人,集中精力带上感情,在唱一遍,你们来唱歌词。

5、这首银杯表现的是聚会时热闹场景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蒙古包的主人你的心情怎样?你的表情呢?好了,坐直身体注意表情咱们完整的把这首歌曲来唱一遍吧。这么好听的一首《银杯》同学们知道是谁创作的么?有具体的作者么?它是由蒙古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作的(PPT定义)

6、蒙古族的歌曲源于生活源于劳动,蒙古族的舞蹈也是源于生活的。比如:挤牛奶、骑马…学动作,跟着银杯跳。

欣赏《牧歌》:

刚才咱们通过歌声,通过律动感受了蒙古族民歌的欢快热情。那么,蒙古族的民歌都是这么欢快热情的么?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首《牧歌》。

1、咱们来听一听这首《牧歌》又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什么样的画面?还是在蒙古包里么,美丽的蓝天白云,辽阔的大草原)

2、再来仔细听一遍,歌曲运用了怎样的速度、节奏、情绪来描绘大

草原的。歌曲运用了慢的速度、自由的节奏、抒情的情绪描绘了一幅辽阔宽广的草原美景。

3、老师唱第一句,歌曲的旋律舒展悠长,非常的优美,同学们来小声地唱一唱感受一下。刚才咱们讲了装饰音那么这首《牧歌》中有没有装饰音。

4、通过这两首歌的学习我们发现:蒙古族的民歌非常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多装饰音。蒙古族的艺术家在唱装饰音时有一种独特的发音技巧叫“诺古拉,演唱者发音时咽喉与口腔复杂的抖动发出颤音。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蒙古族歌唱家琪琪格马运用这种唱法演唱的《牧歌》,演唱者身穿蒙古长袍。再配上蒙古族的特色乐器马头琴来伴奏,非常完美的展现了这首《牧歌》。

总结部分:

1、今天咱们学习了两首蒙古民歌,咱么来回顾一下,我们发现两首都是蒙古民歌但是风格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咱们通过一段小视频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蒙古民歌。

2、原来蒙古民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短调,一类是长调。那么这首银杯属于?牧歌属于?

3、不错看来是都学会了,那么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了,听音乐来说出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拓展部分:

蒙古族民歌在我国众多民歌中独具特色,其中的长调更是深受艺术家的高度赞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更多好听

的民歌。2005年长调民歌被纳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2007年长调民歌《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搭载我国首颗绕月卫星奔赴太空。今天我们就在这首《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歌曲《银杯》教案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第一课时) 歌唱《银杯》、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白庙乡中心校 郭峰亮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重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部分: 营造氛围 课件播放: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视频,老师与学生一起欣赏。 欣赏后问:演唱者是谁?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回答:德德玛蒙古族 1、介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曲作者:阿拉腾奥勒,内蒙古通辽市人,1968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原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原理事,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演唱者:德德玛,内蒙古额济纳旗人,中国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现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院长。被誉为“草原上的夜莺”。1979年,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她红遍大江南北。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用诗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晚霞夕照、彩蝶纷飞、百鸟歌唱、毡包犹如白莲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犹如珍珠撒……这就是蒙古族人民自由、安宁、美满、舒畅的生活,更是牧民双手托起的幸福大厦。 2、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3、聆听德德玛的音色,感受女中音歌唱家的演唱风格。 师:同学们好,刚才我们欣赏了古草原的祝酒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和草原的牧民一起共同来欢庆节日,请听歌曲《银杯》。 二、《银杯》歌曲教学 1、完整地聆听范唱,观看歌曲录像《银杯》。 2、复听,跟音乐按节奏读歌词。 3、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旋律中的大跳。 4、随琴轻声演唱旋律。 5、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6、有感情演唱歌曲,表现出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感。 7、模拟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要注意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如:敬酒、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 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内蒙古民歌中的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 2、通过欣赏藏族民歌与蒙古民歌还有维吾尔族民歌,让学生更能了解藏族和蒙古族以及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歌曲的特点以及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听辨能力以及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并且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2、了解内蒙古民歌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的含义以及藏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草原之旅—少数民族民歌》 1、首先播放《牧歌》 问题:当你听完这首歌曲后,请你谈一下你对这首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2、(出示幻灯) (1)、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2)、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3)、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3、给学生讲解关于内蒙古民族的生活风俗: (1)如:奶茶、烤全羊等图片 (2)、播放“那达慕”影片 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3)、出示图片:一代帝王------成吉思汗: 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每年阴历3月21日为春祭。

浅谈歌曲手风琴的即兴伴奏

浅谈歌曲手风琴的即兴伴奏 摘要:手风琴是一件和声乐器,它即可以用于独奏,也可以用于伴奏,尤其是用于伴奏乐器,手风琴被运用的广度和普遍性更是其他乐嚣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它虽然受到构思的时闻局限。但却具有独创的艺术风格,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音乐创造力。 关键词:即兴伴奏;技巧;和弦;音型;视奏能力; 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音乐。晟初人们所使用的音乐是没有规定好的曲谱,而是即兴的说唱、乐舞、演奏。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音乐由最初的随心所欲,发展到为了使其更加悦耳产生理论上、技术上的规定和约束。即兴伴奏就是建立在乐器演奏技巧、和声基础和演奏者创造力三者之上的。它是根据即定的歌曲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出包括一定的和声与织体的伴奏声部。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手风琴伴奏形式中一种最实际、最常用、最快捷的演奏技能。它要求伴奏者将手风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的限制下,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艺术再创作。它是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因此演奏者对键盘技能与作曲技法应用的高低好坏,对演奏水平能达到何种程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特征 歌曲手风琴即必伴奏由于事先毫无准备,好象“即兴发言”或“即兴演讲”。所以一般说来,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不大可能完全采用歌曲的伴奏谱所采用的那样复杂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而更具有实用性、即时性、灵活性等特点。这就需要伴奏者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好的键盘弹奏能力。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手法的处理问题,还应从作品的内容和整体结构出发,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激情地将它表现出来。所以必须具备敏捷的创作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虽以“伴”为主,但它与其伴奏对象共同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但是毕竟是“伴”,所以必须要注意以“伴”为主,不能“喧宾夺主”。 综上所述,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手风琴艺术综合能力的反应。它不仅需要伴奏者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能力、熟练掌握和声编配的理论知识,也

音乐教案《草原牧歌》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牧歌》 课型:欣赏 教授人:王笑微 教学目标:学习演唱《牧歌》,以自然舒展的音,深情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并区分长调和短调。感受蒙古音乐的辽阔,悠扬。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音乐的辽阔和悠扬。 教学难点:真正将人和音乐融为一体,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一首蒙古族音乐《银杯》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人的热情,那你们还想不想再看看蒙古草原的辽阔和美丽风光呢?” “想!” “好,那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蒙古做客,感受一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异族风情!” 二、教学过程: 1、教师创设意境。 “同学们,现在你们找一个自己最舒适的姿势静静的保持三分钟,闭上双眼,在老师的语言带领下,发挥你们的想象,在脑海里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 “一片蓝色的天空,朵朵白云飘洒在其中,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稀洒的羊群像白银落在草原上,远处的蒙古包炊烟袅袅,悠扬的马提琴声远远的传来,配合着牧羊姑娘的歌

声回荡在草原上空。(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音乐《牧歌》配合创设的意境,声音由小到大。)你一个人,只身躺在草原上,享受着暖暖的阳光,微风吹拂着小草和野花的清香扑鼻而来。” (随着音乐的情绪转变)“渐渐的草原上热闹了起来,牛羊业渐渐多了起来,骑马的、摔跤的、放牧的都走出了蒙古包,牧羊姑娘从山丘上走下来,离我们越来越挽近!”(将音乐的声量逐渐增大)2、引导学生区分长调和短调的区别: 短调:节奏整齐 长调:节奏自由 3、教师范唱《牧歌》,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让学生体会节奏自由。 4、给学生教唱《牧歌》,体会音乐的主旋律。 5、学生整体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用长调的演唱方式根据自己 对歌曲的理解,带上自己的感悟和音乐情绪,任意发挥演唱歌曲。 6、教师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和《牧歌》,各一段,体会音乐情绪,让学生谈出听完音乐后自己的心情。 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听完后的心情是:愉悦、舒畅 生:《嘎达梅林》听完后的心情是:自由、平静、忧伤 师:同一首音乐,听的人不同,心情都是不一样的,它会受环境、心情、事件的影响,无论是那一种,只要你认真的“品尝”一定会有你自己的味道!

中国手风琴音乐

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探索 中国的手风琴教育工作者们,在进行着不懈的尝试,力图将手风琴这件外来的乐器与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相融合,创作出为广大中国人民做喜爱的作品。笔者认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创作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优势,因此应该对这种“民族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探索与认识。手风琴音乐的“民族化”是指以手风琴这一外来乐器为载体,将西方作曲技法与我国民族音乐传统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手风琴音乐。 关键词:手风琴音乐,民族,音乐风格 一、引言 中国的手风琴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也逐步开始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手风琴教育工作者们,在进行着不懈的尝试,力图将手风琴这件外来的乐器与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相融合,创作出为广大中国人民做喜爱的作品。为更好的促进手风琴教育和演奏的发展,各种手风琴比赛纷纷涌现,为手风琴学习者缔造了一个展示的平台。由于中国手风琴演奏曲目较少,演奏者常把某些中国钢琴曲改编用于手风琴演奏,但钢琴中的某些演奏技巧并不适合手风琴演奏。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本民族的民族素材,融合手风琴独有的技术语言,创作出适合手风琴的具有中国民族化风格的音乐作品。笔者认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创作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优势,因此应该对这种“民族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探索与认识。 二、中国传统式手风琴音乐的发展 20世纪初, 传统式手风琴作为一件西洋乐器传入中国,以其携带方便、节奏感强、音色变化丰富、大众场合能充分表现自我等诸多方面的优点为国人所接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手风琴音乐艺术经历了50年代的孕育、60年代的萌芽、70年代的发展、80年代的壮大、90年代的逐步成熟、以及到21世纪多元化发展的今天。”[1] 1、20世纪50年代 此时部队文工团涌现了一批手风琴演奏员,手风琴在部队里得到了发展,音乐院校纷纷设置手风琴专业,为手风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老一辈的手风琴开拓者们摸索和探索,开始培养手风琴专业人才,手风琴在中国开始了专业化的发展。此时的手风琴创作多局限于改编、移植一些小型乐曲,如王碧云根据同名军乐改编的《骑兵进行曲》,宋兴元根据江南民乐合奏改编的《花好月圆》等。这些作品已经开始将演奏技巧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虽然创作题材较窄,缺少了艺术的表现性,但对民族调式旋律配器的探索,为日后中国手风琴音乐探索民族化风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0世纪60年代 有限的中国手风琴作品开始制约了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改编、移植一些小型乐曲已经无法满足手风琴学习者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动力,一批优秀的具有中国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手风琴作品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中国手风琴作品,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张自强、王碧云根据歌曲《战斗进行曲》改编的《士兵的光荣》、李遇秋创作的二重奏《草原轻骑》。此时,我国的手风琴音乐已经开始探索手风琴音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一、教学目标: 能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蒙古族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牧歌》,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赞美的感情背唱歌曲;结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及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作曲家翟希贤及主要代表作品。 2、欣赏并用模唱的方法学唱《银杯》,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 3、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感受蒙古族歌手的音乐特点,认识波音记号。 4、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马头琴的音色及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认识了解马头琴的形制及独奏、齐奏的演奏形式。 三、课时:两课时 四、授课年级:初一 五、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歌曲《银杯》 1、民歌: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

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2、导入: 酒在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通常主人将斟满酒的银碗托在哈达之上献给客人,客人应接住酒杯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主人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酒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因此,酒歌就成为蒙古族民歌艺术中重要的体裁之一。 3、歌曲《银杯》 (1)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多为叙事性歌曲。近代一些宴歌、婚礼歌等也属于短调体裁。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区。 (2)《银杯》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的一首祝酒歌。它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常用于酒宴聚会,彰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银杯》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是带有舞蹈性质的短调歌曲。 (3)一段体:又称一部曲式,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 4、音乐小知识: 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装饰音的时值计算在所装饰的音或前一音的时值内。 (1)倚音:由一个或多个音组成,用小音符记写在主要音的左上

论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

论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 宋洋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包头,014030 摘要:手风琴是一种表现能力较强、演奏形式多样化的和声乐器,除了独奏、重奏、齐奏、合奏外,它还可以用于伴奏。作为一件伴奏乐器,手风琴被运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更是其他乐器无法与之相比的。手风琴可以为器乐和声乐担任伴奏,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为声乐作品伴奏即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所需的多元要素。 关键词:手风琴;即兴伴奏;演奏技巧;和声织体;创造力 手风琴是一种表现能力较强、演奏形式多样化的和声乐器,除了独奏、重奏、齐奏、合奏外,由于它具有轻便携带、音色优美、和声效果丰富、以及音量、力度变化多样等特点,使它常在音乐会、中小学课堂以及其他音乐活动中担任伴奏角色,成为人们最喜爱和应用最广泛的伴奏乐器之一。而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手风琴伴奏形式中一种最实际、最常用、最快捷的演奏技能。一首成功的即兴伴奏可以强化歌曲的个性、突出它的风格特点,增强旋律的色彩和说服力,推动和提高歌唱者的演唱情绪,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性。因此为了成功的掌握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它要求演奏者具备多元化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伴奏者将手风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的限制下,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艺术再创作。

一、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特征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由于事先毫无准备,好像“即兴发言”或“即兴演讲”一样。所以一般来说,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不大可能采用正谱伴奏所采用的那样复杂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而更具有实用性、即时性、灵活性等特点。这就需要伴奏者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好的键盘演奏能力。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手法的处理问题,还应从作品的内容和整体结构出发,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激情的将它表现出来。所以伴奏者必须具备敏捷的创作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虽然以“伴”为主,但它与伴奏对象共同塑造了一个完美、完整的音乐形象。但因毕竟是“伴”,它的即兴伴奏风采与歌唱者是红花绿叶的关系,所以必须要注意以“伴”为主,不能“喧宾夺主”。 综上所述,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手风琴艺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需要伴奏者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能力、熟练掌握和声编配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将丰富的伴奏音型、织体及各种表现手法储存在大脑中,用时转换在键盘上,而正确的弹奏方法、设计合适的指法、在各常用调上移调弹奏等综合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扎实的手风琴键盘基础是即兴伴奏完整体现的前提 一般而言,手风琴演奏技术能力越强,即兴伴奏的能力就越高,两者之间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即兴伴奏绝对离不开技术能力。因

七年级音乐《银杯》教案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银杯》,聆听歌曲《牧歌》,学习一段体、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知识。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乐于主动学习并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学唱《银杯》;聆听《牧歌》,对比感受长调、短调的特点。 三、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学习一段体;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 教材分析: 《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其旋律呈抛物线进行,音程有较大的跳进。演唱中多用倚音、下滑音装饰旋律。4/4拍,中速,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又称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有6小节,前4小节为实词,后2小节为衬词。第二句也是。旋律进行除了级进,多次出现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这不仅使音乐情绪更加高昂、兴奋,也突显了歌曲的蒙古族草原风格和蒙古民族的豪情。 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能唱出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对比感受长调与短调。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歌曲中的倚音、滑音的唱法;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幅员辽 阔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形成了“民歌”这种音乐体裁。(出示了解“民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银杯》。 2、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学唱歌曲《银杯》 1、初次聆听范唱,思考: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2、歌曲简介。 《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类酒歌)。酒在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酒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歌曲名为《银杯》,是因为蒙古族在向最尊贵的客人敬酒时,一定要用一只银碗盛酒。在蒙古族的观念中,银子是比金子还要贵重的金属。 在草原上,《银杯》早以成为酒席间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3、初步学习“一段体” 4、再次聆听,思考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中速稍快;热情地) 5、随音乐用“lu”哼唱,提出比较难唱的地方。(如:倚音) 6、难点教唱指导(预设:第5、6小节) 7、认识倚音和下滑音,并指导唱。 8、歌曲视频欣赏,多形式练习演唱。 9、通过这首歌曲总结短调的特点。 (二)欣赏蒙古族民歌《牧歌》(短调) 1、初听歌曲,与《银杯》进行对比(速度、情绪、节奏、体裁) 2、再听歌曲,体会歌曲描绘的意境。 3、总结对比《金杯》和《牧歌》(速度、情绪、节奏、体裁、流行地区) 三、总结 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体会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

手风琴的四大分类

手风琴的四大分类 从历史上来讲,手风琴的种类和规格很多,从结构、形态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全音阶手风琴,半音阶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 全音阶手风琴的结构非常简单,相当于口琴增加了风箱;右手部分有十来个键钮供演奏曲调,左手部分有两个和弦键钮担任伴奏;在同一键钮上,推拉风箱发出不同高度的两个音(与口琴发音相似);琴上没有背带,完全靠双手托琴;全音阶手风琴的最大缺点是不能转调,如若变调则需另换一架琴演奏。 半音阶手风琴首先是为转调带来了方便;左右手两部分的键钮数量都有所增加,加之此琴推拉风箱发音高度不同,所以这种琴音域很宽;半音阶手风琴也无背带,仍靠双手托琴演奏。键钮式手风琴(亦称新半音阶手风琴、巴扬)装上了背带,这对双手来说是一大解放;另外推、拉风箱发音高度一致,这样使风箱的变换和运用也获得了很大的自由。 键钮式手风琴左手部分的键钮数量大大增加而且排列相当科学,因此沿用至今。使用的键钮式手风琴包括了三、四、五排键钮。在我国主要使用五排样式的键钮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最大的优点在于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阶上下行。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键盘式手风琴,从此手风琴便分成键钮式、键盘式两大类,二者并行发展。 键盘式手风琴左手部分其结构与键钮式手风琴完全一样,只是将右手部分的键钮改为钢琴式的键盘。可能是由于钢琴的原因,这一改进使手风琴这件欧洲民间乐器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最广泛的普及。贝司是左手键钮,对位低音和和旋的统称。 手风琴一般是以贝司来分,譬如8贝司、32 贝司、48贝司、96贝司和120贝司。 【其它常见类型】 键钮式手风琴(或称巴扬):左右手都为键钮的手风琴。分为B系统和C系统,B系统琴右边第一排的第一个白键钮音是B音,C系统琴右边第一排的第一个白键音

人音版音乐七上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银杯》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1、了解蒙古族音乐相关文化; 2、学唱歌曲《银杯》。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并用真挚热情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民族歌曲的喜爱之情.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模仿、对比、探究、合作,分层指导中学唱歌曲,了解音乐文化。 3、知识与技能辨别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掌握乐句结尾音的气息和音准;用真挚热情 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并用热情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掌握乐句结尾音的音准及气息; 2、能够投入、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课前播放《吉祥三宝》(简介:04年发行,05年火遍排行榜,06年春晚独放异彩。) 《自由飞翔》(学生跟唱) 《牧歌》(感受萨日娜演唱风格) 2、引言还知道哪些蒙古族歌曲及相关风土人情? 二、新授内容: 1、蒙古族相关文化: 地理位置、美丽风光、风土人情、诗词歌赋、人物历史。 [播放图片、简要介绍] 2、蒙古族民歌:

长调(P23) 民歌(P22)呼麦(特殊技法) 短调(P23) [阅读、提问、范唱、比较、视听] 3、学唱《银杯》: 1)范唱击拍二分音符击一拍 2)乐谱分析调高:1=C(6=A) 调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A羽调式 音阶:6 123 56 123 节拍:4/4 曲式:一段体(P23) 3)弹奏唱谱边弹边唱 4)试唱填词先分句、后整体 5)难点突破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延长音、大跳高音、装饰音 6)原唱跟随播放童声合唱 7)完整演绎伴奏、击拍、指挥、角色分工合作 三、创编练习:(要求) 1、单独、小组演唱展示 2、动作、舞蹈模仿演唱 四、小结拓展: 1、本课小结:熟知、认同、喜爱蒙古族音乐文化。 2、课外拓展:聆听试唱p23《牧歌》;自学p31《嘎达梅林》;上网学唱《吉祥三宝》;翻看中国历史元朝部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

七年级音乐《银杯》教案doc资料

七年级音乐《银杯》 教案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银杯》,聆听歌曲《牧歌》,学习一段体、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知识。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乐于主动学习并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文化及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通过聆听、模唱等方法学唱《银杯》;聆听《牧歌》,对比感受长调、短调的特点。 三、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学习一段体;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 教材分析: 《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其旋律呈抛物线进行,音程有较大的跳进。演唱中多用倚音、下滑音装饰旋律。4/4拍,中速,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组成的一段体,又称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有6小节,前4小节为实词,后2小节为衬词。第

二句也是。旋律进行除了级进,多次出现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这不仅使音乐情绪更加高昂、兴奋,也突显了歌曲的蒙古族草原风格和蒙古民族的豪情。 教学重点: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银杯》能唱出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对比感受长调与短调。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歌曲中的倚音、滑音的唱法;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幅员辽 阔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 同的民族音乐,形成了“民歌”这种音乐体裁。(出示了解“民 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银杯》。 2、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学唱歌曲《银杯》 1、初次聆听范唱,思考: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2、歌曲简介。 《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类酒歌)。酒在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 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酒歌,以示对宾客 的盛情。歌曲名为《银杯》,是因为蒙古族在向最尊贵的客人敬酒 时,一定要用一只银碗盛酒。在蒙古族的观念中,银子是比金子还要 贵重的金属。在草原上,《银杯》早以成为酒席间不可少的精神食 粮。

手风琴曲《京剧脸谱》的演奏技巧

手风琴曲《京剧脸谱》的演奏技巧 摘要 目前人们对手风琴音乐研究的论文报告有很多,但却对单个手风琴独奏曲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将从李遇秋先生手风琴音乐创作风格、生平介绍及其音乐作品风格等入手,探讨有关于《京剧脸谱》的曲式特点与创作背景等,论文从创作素材、传统艺术风格、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法四个方面分析了《京剧脸谱》这一作品的主要特征,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通过对《京剧脸谱》的风格特点及如何演奏好此曲进行认真分析和深刻体会,进一步探寻《京剧脸谱》的创作特点和演奏技巧。 关键词:手风琴曲;《京剧脸谱》;演奏技巧 abstract At present people to accordion music research papers report has a lot of, but for a single accordion solo research is not much. This article from Mr Lee autumn event accordion music creation style, life style is introduced and its music works, discusses about the buck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king Opera and creation background, the paper from the material,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style, melody and playing techniques from four aspects analyzes the "Peking Opera"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is work, combined with his own performance practice, through the "Peking Opera"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play the song for careful analysis and profound experience, further exploring the creation of the "Peking Opera"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skills. Key words: accordion music; "Peking Opera"; Performance skills

手风琴演奏技法

手风琴演奏技法 1、演奏姿势自然、松弛、积极的姿势是良好的演奏基础。弹奏手风琴通常采用坐的姿势。坐着演奏时上身自然正直,两脚分开(大约与肩平宽)、脚全掌着地。演奏中重心耍稳,不应随风箱的推拉而移动重心。琴体上的肩带应调节适当,不宜过松或过紧。通常右肩带比左肩带稍宽,以免右手受束缚。琴的底部基本平放在两腿上,右边键盘下端略为向下紧靠右腿,但不宜深陷入大腿内侧。左手伸进风箱皮带中, 2、 3、 4、5指自然弯曲,靠在键钮上,拇指放松。风箱皮带靠紧手腕背部,注意调节好风箱皮带,使其松紧适度。右手自然抬起,将五个手指自然弯曲地放在键盘上,手腕与键盘平行,不要凸起或凹下。 2、手风琴的基本触键方法 连音奏法 “连音”即连贯地、不间断地奏出旋律的每一个音,是表达音乐作品思想内容不可缺少的手段。连音是基础技巧,也是在演奏乐曲时经常使用的技巧之一。当演奏那些优美如歌的旋律,典雅庄重的乐曲及连音和弦与音程的片段时,好的连奏更能增添作品的诗意美。 手风琴的连音触键是在身体各部位保持准确放松的基础上,强调手指触键动作的不间断和连贯性,即先按后抬。靠掌指关节的动作形成一种“按”的触键感觉,才能行之有效地做到音的真正连贯。因为手指从开始触键至触键到底是需要时间的,即使这个过程只有几十分之一秒。当一个手指弹奏的前一个音停止之时正是另一个手指所要弹奏的后一个音发出之际,这就要求后一个手指必须在前一个按键手指在未离键之前的一瞬间(稍提前一些)去触键,这样的连接触键最为理想。再者,手风琴的左手低音键钮较之右手高音键盘的下沉深度更大一些,发音也稍迟钝一些。所以在实行左手低音键钮连音触键时,后一个手指提前触键的时间差应比右手高音键盘更明显一些。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蒙古族民歌,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蒙古民歌了解长调和短调,使学生在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的同时,了解蒙古民歌,喜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长调和短调,理解蒙古民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马头琴演奏《鸿雁》 师:你感受到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 生:草原 提问:属于什么民族的音乐?生:蒙古族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蒙古族分布于我国什么地方? 生:分布于我国北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师:让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生答(表扬) 你们真是博学多才那,你们用那么美得词语拼凑成一幅幅画面,老师仿佛看到了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一群鸿雁飞翔在蓝天上。 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看护着牛和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背景音乐《鸿雁》) (本环节先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轻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自由的旋律?悠长。

师:蒙古人有三宝,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吗? 一是辽阔的(草原)二是奔驰的(骏马)三就是这醉人的蒙古长调。我们刚才所听的是哪一宝?-------引出长调民歌的音乐特点。 师:起伏的旋律就像一群鸿雁在草原上飞翔。。。 鸿雁带去了你们对草原的喜爱,传到了牧羊姑娘的耳朵里,她回应了。。。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走进草原,走进神奇的蒙古音乐世界(本环节通过听、说使学生对长调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蒙古族音乐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二、欣赏蒙古族歌曲《牧歌》(出示课件) 1、师:同学们在欣赏时,思考这首歌曲旋律、节奏怎样? 生:答 师:《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2、复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次并且告诉老师歌曲从音乐上看可以分成几部分?再次播放歌曲) 生:一部分。 生:描写草原的景和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师:音乐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妥帖地体现了南北朝民间歌谣《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草原美景,听了这首歌,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上,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望无边,数不清的羊群像晶莹的盖在绿色的草地上。体现了蒙古人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 (本环节让学生了解此曲演唱者及艺术手法,采取讲解与分段听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复听歌曲——(出示视频) 师:让我们一起哼唱着这首《牧歌》去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共同感受歌曲的美好。 小结:布仁巴雅尔用他用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演绎了这首本族歌曲《牧歌》。 4、师:《牧歌》这首具有蒙古生活特色的歌曲又有哪些特点呢?再

《草原牧歌》教学反思

《草原牧歌》教学反思 作者: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雅居乐小学贺清先 《草原牧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我在游仙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会上展示的一节观摩课。本课通过欣赏《天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两部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的不同,从而让学生了解掌握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长调、短调这一知识点。 根据新《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六年级的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于是我发挥个人专长,增添课堂色彩。我擅长的是民族舞蹈,而《天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我国蒙古族音乐,我加入舞蹈进行本堂课教学,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在欣赏、体验、感受音乐中对两部音乐作品所表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所描绘的意境等方面有了较深的理解,并更加深入的感知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特色,全面的掌握了蒙古族音乐长调和短调的特点。在引导他们进一步表现音乐时他们兴趣浓厚,表现的轻松愉悦,并情不自禁随着音乐哼唱曲调。还有些喜欢舞蹈的学生载歌载舞,使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顺利完成。整堂课的教学音乐性

体现较强,氛围浓,效果好。 该课的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结构,达到了预先设想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感受、体验和掌握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及音乐营造的意境这一知识点;通过师生互评,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用歌声、琴声、舞蹈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使自己和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中去。音乐的审美无处不在,我还需要注重教学板书的设计,让学生更清晰明了的掌握重点。在欣赏的环节,我可以让学生设计多种欣赏方式,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这样将会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这两首歌曲,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艺术的美,能够为他们不断学习音乐、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做好铺垫。对于我自身,发现了一些闪光点,也认识到一些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拓展了思维,积累了经验。

公开课《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教案《蒙古族音乐的分类——草原牧歌》 新民市大柳屯学校于萍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教出版社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蒙古族音乐的分类——草原牧歌》。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短调,民族乐器中的马头琴,在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同时长调因其在蒙古族历史发展中的文化价值以及其悠长旷达、自由舒展、优美的旋律而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长调作品有无伴奏合唱《牧歌》、短调《银杯》、新民歌《天堂》等。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七年级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处在变声期多以欣赏课的形式出现,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通过歌曲的欣赏民族民间音乐,体会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⑵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歌表演等形式,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⑶知识与技能: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学习,了解蒙古族音乐,听辨并区别蒙古族音乐的长调和短调。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蒙古族音乐的分类。 4.本课的难点是: 听辨并区别蒙古族音乐的长调和短调。 5.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提问蒙古族文化民俗导入音乐课堂——讲授新课——开拓欣赏——课堂讨论互动环节——课堂小结 一、复习这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音乐课堂(3-5分钟) 1、师生问好 2、教语:上节课老师留了一个关于蒙古族传统文化民俗的调查,哪位同学能来说说他查到的资料。 二、讲授新课(占时30分钟) (一)说一说——你印象中的蒙古族 生答:略 (二)集体观看视频——中国境内内蒙古大草原风光视频 (三)乐理知识的学习——蒙古族音乐 过渡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天籁般的声音——蒙古族音乐。大家都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少数民族的的民间歌曲,简称“民歌”,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

手风琴曲目

第一章 一、手风琴介绍 二、手风琴构造 三、手风琴演奏姿势 四、手风琴风箱运用 五、手风琴右手触键方法 六、手风琴左手触键方法 七、手风琴变音器的使用 八、手风琴学习方法浅谈 九、手风琴保管与维修 十、乐理知识 第二章 60首手风琴独奏曲、练习曲 一、基本练习三首 二、粉刷匠 三、小摇篮曲 四、欢乐颂 五、小圆舞曲 六、匈牙利集体舞曲 七、C大调练习(换指) 八、一路平安 九、邀请舞曲 十、欢乐舞曲 十一、a小调练习(音阶) 十二、娃哈哈 十三、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十四、小红花 十五、小酸梅果 十六、F大调练习(音阶、琶音阶) 十七、《威廉退尔》序曲 十八、墨西哥帽子舞 十九、皇帝圆舞曲 二十、d小调练习(琶音阶、轮指) 二十一、草原情歌 二十二、采茶扑蝶 二十三、G大调练习(三度音程、音阶) 二十四、《梁山伯与祝英台》主题 二十五、拍手歌 二十六、五更调二十七、小水罐波尔卡 二十八、苏姗娜 二十九、e小调练习《康定情歌》变奏 三十、读书郎 三十一、降B大调练习《号手的节日》 三十二、沂蒙山小调 三十三、扬基歌 三十四、只要妈妈笑一笑(转调) 三十五、g小调练习《篮花花》 三十六、D大调练习《加伏特舞曲》 三十七、羊毛剪子咔嚓嚓 三十八、b小调练习(八度) 三十九、乌克兰民歌变奏 四十、降E大调练习《孤独的牧羊人》 四十一、海滨之歌(转调) 四十二、小啄木鸟 四十三、c小调练习《小苹果》 四十四、杜鹃圆舞曲 四十五、鸽子 四十六、A大调练习《苗岭的早晨》 四十七、西班牙女郎 四十八、瑶族舞曲 四十九、升f小调练习《小天鹅舞曲》 五十、跳舞波尔卡 五十一、青年友谊圆舞曲 五十二、降A大调练习《凯旋进行曲》 五十三、少女波尔卡 五十四、金蛇狂舞 五十五、f小调练习《红莓花儿开》(二重奏) 五十六、喝吧、喝吧波尔卡 五十七、E大调练习《潜海姑娘》 五十八、手风琴波尔卡(二重奏) 五十九、升c小调练习《牧羊姑娘》 六十、游击队歌 附录一、每日基本功训练九题 附录二、各种记号说明 附录三、各调调号与各大、小调音阶一览表 一、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京调 三、“笑”波尔卡(二重奏) 四、大象(不规则强拍、节奏练习) 五、天鹅(三重奏) 六、分解和弦练习曲

草原牧歌银杯教案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银杯》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歌声问好。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看书:学习什么是“中国民歌”?并能理解。)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三、新课内容: 1、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回答。 2、师:(小结)歌曲用诗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草原美景,蒙古人民过着自由,舒畅,美好的生活,那么对于这样美丽的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小组讨论,(教师用课件提示)同学回答。(课件从蒙古族的居住,运动,饮食,音乐,舞蹈,语言,服装,礼节,等方面收集的图片。) 3、师:(小结,)给予评价。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一定很有特点,今天我们共同学唱一首蒙古民歌《银杯》,听一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聆听(播放歌曲视频)生:回答。 4、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5、视唱旋律。 6、随琴单旋律演唱。 讲解:(1)“X . X”、“X X X ”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7、自由读词。师问:“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 8、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9、学习长调、短调。(播放课件)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生:回答。 10、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四、小结 师: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板书设计 银杯 短调特点: 1:音乐起伏较大。 2:旋律优美抒情 3:欢快、热情、豪爽的情绪 4:运用装饰音:滑音、倚音课后反思 1、“赛勒日外咚赛”这首唱的不是很好,特别是“赛”这个音,需要的气息比较长,可能学生的气息还不够,因此速度可以加快一些 2、敬请干一杯”也是一样,注意气息 3、长调和短调,应该那些作品来给学生听听,区别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