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但居民收入在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的扩大。

某种程度上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在中国,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腐败、市场失序等非正常因素,也有社保和税收方面的因素。

发展经济学先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易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变化是发展进程中最具有政治意义的方面,也是最容易诱发妒忌心理和混乱动荡的方面。

没有很好地理解为什么这些变化会发生,以及它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

”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原因这几个方面,从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进而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的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①林秋玲:“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思考”,《泉州学林》,2004年第5期。

尼系数这个总量指标上,而且也体现在城乡、地区、行业、阶层等各个方面。

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

(一)我国基尼系数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国际公认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衡量指标为基尼系数。

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时,收入分配差距较为合理;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0.5以上说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过大;0.6被认为是两极分化的标志。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至2009年的0.48,这不仅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①。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城镇居民年收入增速为8%~9%,农村居民年收入增速在4%~5%。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2010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讲了,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实际增长比上年增长8.5%。

但尽管如此,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并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乡收入比为3.33:1,达到了自1978年以来的最大水平②。

(三)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
我国的改革开放,采取的是先沿海、后地层次推进的战略。

在此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享受了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客观上都起到了扩大东西部经济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倾斜政策,沿海地区优先开放,从而使其获得了优先发展权,并且沿海地区率先享受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财税优惠等。

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沿海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自我
①叶祝颐:“收入差距扩大呼唤分配制度改革提速”,《中国网》,2010年3月8日。

②“农业部:城乡收入差距仍大,今年会保农民增收”,《中国证券网》,2010年3月10日。

良性循环。

但地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却显著缓慢,并在东部地区业已形成的吸纳效益下,担当了东部地区要素供给的任务,使中西部大量的人、财、物流向沿海。

在要素流动过程中,伴随要素价格体制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失源损益。

由此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拉大。

(四)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上升
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各行业间工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越来越大。

从人均年工资看,全国机关约1.6万元;事业单位约1.5万元;企业约1.4万~1.5万元;垄断行业约6万元以上。

可见一些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是如此的明显,在2010年两会中,有政协委员提供材料显示,“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垄断行业的员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其收入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60%左右”①。

(五)不同收入阶层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状况加大了缩小贫富差距的难度。

据调查,1988-2007年,全国最高收入的10%家庭对最低收入的10%家庭收入分配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其中10%的家庭占有45%的社会财富②。

可见社会贫富悬殊明显,且贫富阶层稳定性越来越强。

原因在于财富对于收入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的房地产和股市,给富人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富人依靠自身财富投资,赚钱越来越快。

总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过大。

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①匡贤明:“垄断企业是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点”,《新京报》,2010年3月11日。

②周慧兰、曹理达:“收入分配扩大凸显分配机制不足”,《21世纪经济》,2010年3月20日。

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

适当围之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要素在市场中按贡献分配。

要素所有者决策的差异以及要素配置合理性的差异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激励机制。

二是改革的先行推动者和早期实践者,他们可能会得到较高的收入。

这种收入是他们投入产出的直接体现,也是社会对改革创新者的激励,这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三是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和多层次的购买力,可以推动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生产的投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四是收入分配差距的适度扩大可以让金融资本在少数人手中集中,形成更大的社会投资规模,从而增强资本积聚能力,推动社会经济更快地向前发展。

2.消极影响
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多方面显示,我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世界的高水平,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必须引起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具体说来,过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降低工作效率。

劳动力素质差别的存在会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的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是居民经济机会不平等的重要方面,并且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所引起的收入分配差距可能会产生收入分配分化的“马太效应”。

①再者,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也会导致个人权力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在市场经济中,权力和金钱常常是可以互换的。

收入分配差距一旦扩大,高收入者很可能获得更大的权力,而权力的不均等又能成为收入和财富进一步扩大的源泉。

这就是说,结果的不平等会导致和加深起点的不平等,起点的不平等反过来又会加深结果的不平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这就意味着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后,收入和财富的多寡往往不能取决于人们的努力程度,人们付出的努力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当这种情况普遍发生时,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就会大打折扣,经济效率的降低就成为必然。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必然导致需求不足并容易形成经济萎缩。

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已经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我国城市人口中的20%富人拥有金融资金的66.4%,而20%的穷人仅拥有金融资产的1.3%。

从消费零售额看,2007年县和县以下10亿人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仅占GDP总量的11.7%,而县以上城市3亿人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则占GDP 总量的25.5%,按人均计算,相差10倍左右。

②正是由收入分配差距的过于悬殊,造成多数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人需要消费、想要消费但无能力消费,这才是国市场消费比例甚低,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

三是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损害社会稳定。

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社会政治生活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高的收入分配差距,会使部分社会成员心
①郭聪:“关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社会现状探析”,/mz/a01/lw04.htm。

②“国务院参事:中国收入差距太悬殊导致内需难启动”,《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3期。

理失衡,产生不满情绪,一些人甚至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而引发社会震荡和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安全,使经济发展缺乏一种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最终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出现,使群众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影响其对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甚至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下降,使政策措施的实施在实际工作打折扣。

而且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极具传染性,将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在当代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警惕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正视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尽快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二)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

认真分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助于针对性地寻找缓解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

1.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没有得到充分贯彻
在相当长的时期,按劳分配被看成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原则。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逐步放松了对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个人分配原则超越了单一的按劳分配,而先后经历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改革过程。

其改革的真正用意不仅在于使分配原则不断接近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法则,而且更在于它承认了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从而极调动了不同阶层经营的积极性,促进效率提高。

①但同时,这种改革也使得非劳动收入在居民个人收
①杨柳:“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浙江金融》,2008年第11期。

入中的比重迅速膨胀,而非劳动收入的获取是有条件的,诸如居民选择职业的自由度、经营能力的大小、文化程度的高低等,这些条件并不是每位居民均等拥有的,因此,每位居民得到的非劳动收入的多少也不均衡,拥有条件相对教多的居民收入就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甚至没有。

由于拥有获取非劳动收入条件的差异性,从而造成收入的多寡不一,无疑拉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2.国家政策效应
政策效应在任何时候都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改革开放以后的“东靠西移,梯度推进”政策效应。

国家在实施这一政策时,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等东部地带,在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实行了区别于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加之该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使这一地区率先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吸引地人才和资源为其所用而迅速发展起来,因此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迫切追求经济增长,为吸引投资,对资本采取了相对优惠的政策,在整个制度和政策上,更多地偏向资本而非劳动力。

3.非法收入和腐败因素加剧收入分配差距
一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局部利益或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毒,从而获取暴利;或欺行霸市、黑心宰客,从而暴富起来,形成了被社会关注的高收入群体;或一些掌握着行政权力和稀缺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寻求在行政定价与市场价格之间产生的巨额政策“租金”,从而导致腐败现象的蔓延。

①这突出地表现在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的划拨与交易、贷款及各种许可证的发放、稀缺资源的调配、上市指标和各种投资项目的审批等方面。

①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财经》,2007年第11期。

虽然这部分人在总人口中比重不大,但其危害性不可低估,人们对分配不公的痛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非法收入者的反感,非法收入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削弱了人们对分配制度改革的信心,也加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4.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
市场经济要求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根据平等的权利进行公平竞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的平等或起点的平等①。

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行业垄断促使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某些特殊行业和特殊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垄断性的资源,它们与其他一般的行业和一般的企业处在不平等竞争的地位,并且垄断行业在缺乏适当约束机制的条件下将垄断收益大量分配给职工个人,以致形成这些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如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和房地产等行业。

这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合理扩大。

5.保障面狭窄
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

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运作,具有相对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狭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享受,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却很少享受,尤其是占我国人口75%以上的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城乡居民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的非均等性,使国家长期执行工业偏向政策而形成的城乡居民间、党政机关、全民企事业与其他企业职工间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②。

①江秀平:“我国收入分配政策问题的分析”,《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

②何莉:“库兹涅茨倒U 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

6.税收调节不力
税收对收入分配可以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防止贫富分化过分悬殊。

但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并不乐观,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漏洞很大。

部分单位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用来发放工资以外名目繁多的各种补贴、奖金,以及各种财务制度不允许的开支,未在工资表中体现的个人收入,税务部门很难对其征收,部分高收入者,如私营企业主、从事第二职业的兼职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其收入缺乏有效的监控,也常漏征个人所得税。

据有关方面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到储蓄总额的80%,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量的不到10%。

①低收入者如工薪阶层,由于其收入简单明了,却成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

有人把这个现象概括为个人所得税“管住了工薪阶层,却管不住新兴贵族”。

富人大量逃税,不仅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巨额损失,还使得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失效,富者更富,贫者更贫,导致了“逆向调节”的后果,贫富差距由此进一步拉大。

上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中,有一些是合理的,今后应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

如分配原则的渐进改革,它承认非劳动收入的合法性,既符合市场经济分配法则的要求,也是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思想的否定。

中央在改革中采取的许多政策也是合理的,只不过今后应随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的着眼点。

还有一些原因,如法制不完善、竞争起点不公平、社会保障非均等化、税收调节不力等,是不尽合理的,需要我们通过体制改革和健全法制来逐渐解决。

①常兴华、张文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中国物价》,2002年第7期。

四、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
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悬殊,两极分化,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继续扩大。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和规收入分配秩序是当前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拉开差距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严重的社会不公等社会问题。

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要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节功能。

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改变目前所得税征收与家庭消费脱钩的状况,建立普遍的个人所得税年度申报制度。

(二)消除政策性因素,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首先,消除政策性因素,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农村。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应推进城市化,使农民向城市转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其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和阶层之间的转移支付。

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是指沿海地区向陆地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

阶层之间的转移支付是
指把富有阶层的部分收入无偿的转移给贫困阶层,采用的基本方法有直接发放实物,支付补助金,发放购物券等。

(三)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
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收入分配公正。

法律本身的稳定性,带来了社会规的滞后。

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及时修改涉及收入分配的法规,是重要的对策。

在目前情况下需要建立或完善以下几方面的法律规,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正提供法律依据。

首先,是关于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法规。

要使政府在法律规定的围有效地进行合理调控,既能避免企事业单位自主分配的盲目性,又能限制政府干预的过宽。

其次,是关于分配制度。

规分配类型,杜绝非法收入,创造公平、清洁的创收环境。

通过具体制度安排,真正体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再次,是关于税收与社会保障的法规。

现行的税收制度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改革势在必行。

而社会保障近年来发展不太适应,需要通过法规巩固成绩、改革不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薄弱环节。

(四)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取缔非法收入
当前,政府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节,只限于个人所得税,这既不会取消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垄断行业,也不会对职工的高收入发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以法律和规则的形式,对政府垄断的围和垄断价格等等加以限制。

按照国际惯例提高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起竞争机制,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围,减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①对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加强对其收入分配的
①周慧兰、曹理达:“收入差距扩大凸显分配机制不足”,《21世纪经济》,2010年3月20日第3版。

控制和管理,防止该行业与其他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非法收入是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根源,因此,对于一些行为引发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应坚决取缔,依法惩处。

要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假冒伪劣等违规的经营行为,要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要严惩贪污腐败、整治非法收入。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并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迅速发展,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到2008年3月底,全国各类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养老保险达到2.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达2.34亿人,失业保险达1.18亿人,工伤保险达1.24万人,生育保险达到7988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1061万人、107万人、232万人和213万人①。

中国新制定的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强调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预期今后5到15年,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要求,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逐步建立起来。

(六)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①杜宇:“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5亿人”,《新华网》,2008年4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