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与辽沈战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管理之辽沈战役
辽沈之战的胜利使我军迅速确立了全局性的优势,也是三大战
役中最有悬念的一战。
决定战局的因素很多,毛泽东的大手笔、大
智慧和大胸怀;林彪严谨的计划、严密的组织和足智多谋;蒋介石
的头鼠两端;。
有一句话说“凡事皆项目”,我就从项目管理的角
度来分析这场战役给我们的启示。
范围与资源管理: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
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
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
和86%的人口。
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
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
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
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
供应匮乏。
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
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
战场。
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
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
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
作战方针。
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
图回师长春。
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
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
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
沟通管理:毛林之争,沟通解决。
锦州是东北和华北的要冲,是东北的门户,兵家必争之地,这
作为最基本的常识。
但到底是先打锦州,实现关门战略,还是先解
决长春之敌(当时长春已经被围数月成为一座死城,守军战斗力极弱),继而拿下沈阳,实行赶羊战略都各有道理,因为当时解放军
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是得到了苏联的有力支持,而蒋介石由
于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站错了队,所能得到的美援已经很少了;其次
是兵力上的优势,所以毛的东北大决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
给了蒋一次决战的机会,如果蒋的“东西对进”战术成功,锦州没
有在计划的时间内拿下,林的几个攻锦纵队被内外夹击,内战的结
局就很难说了,而林的想法如果得以实施则更有利于把小的优势积
累成全局性的胜局,但全国解放的时间就得推后了,好像下象棋,
如果你已经比对方多了一个车,这时候毛的战术是迅速决战,林的
思路是通过对子逐步消耗对方实力而获取最后的胜利。
所以林的顾
虑是有道理的,何况还有“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老话,但通过
几次沟通,最终林还是服从了中央军委的决定,将帅用命,坚决贯
彻了毛的意图,迅速引兵南下,而可以想象能够成功组织几十万人
马南下几百公里,既要隐蔽又要迅速,没有一个坚强的组织机构做
保证,没有林彪的周密布置和指挥是不可想象的。
干系人管理:军政集权
一九四六年六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
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也就是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成为当之无愧的东北王。
对于林彪经营东北,毛泽东表现出高度的
信任,他曾明确地对罗瑞卿说:“受任于乱军之际,奉命于艰难之间。
只有林彪去了才可以把东北的党、政、军、民各方面统一起来。
”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毛泽东认为在战略层面上指挥
权不协调、不集中是有害的,而当时林与彭有隙,所以下决心干脆
把彭真拿下,集权于林彪,要知道这种一二把手直接调换的人事决
策非特殊情况下是不大可能做出来的。
毛对林的信任和林的集权无
疑是东北战场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蒋的兵不可谓不精,新一军和新六军全美式装备,在南亚战场把日本人都打得找不着北;将不可谓不猛,卫立煌、廖耀湘、范汉杰从北伐打到抗日,哪个不
是战功赫赫,足智多谋,虽有蒋在中间协调,终究是将帅不同心是
犯了兵家大忌。
当公司承接一个大的项目,一定要指派一个有足够能力的人负
责整个项目,就是项目经理,这里要说的有能力不能完全等同于有
成功的经验,林善于运动战,攻坚战没有成功案例,在这之前打四
平和长春都不能算成功,四平更是直接宣告失败,凭什么就能相信
他能把锦州拿下,也就是说一个项目经理没有类似项目的成功经验,或做了两次都做砸了,还要给他第三次机会吗?这是个如何看人如
何用人的问题,很复杂,从另一个角度看除了林也没有更好的人选
可用了;刚开始要帮助他把项目内部的关系理顺,就象毛把彭拿下
以林代之;要给他足够的授权,毛于一九四六年五月致电林彪:
“前线一切军事政治指挥权,统属于你,不应分散。
”
风险管理:解放沈阳,以变应变。
1948年10月27日,蒋介石将杜聿明召到北平,商讨对策。
蒋
起初还想调海军运输舰将葫芦岛的部队海运营口登陆策应廖兵团从
营口撤退。
杜认为要将葫芦岛的部队运到营口,至少也要一个星期。
在这一周内,廖耀湘要是存在的话,就可以自己打出来退到营口,
否则一两天就完了。
再把葫芦岛的队伍调去,等于白白送死。
他建
议蒋介石赶快调船把营口的部队撤退。
蒋最后同意调船撤离营口的
第52军,同时命周福成指挥第53军、第6军207师死守沈阳,并
派杜聿明到沈阳召集周福成等部署沈阳防务。
当天中午,杜聿明由
北平飞沈阳,途中命令锦西各部队停止攻击,退回锦西既设阵地,
严防解放军反攻。
晚上,杜聿明飞到沈阳,与卫立煌研究如何巩固
沈阳防务或撤退营口。
卫这时心绪缭乱,坐卧不安,只是重复地说:“我早就向他(指蒋介石)说,出了辽西走廊就会全军覆没,他不
相信,我画个十字,他也不信。
现在你看我说中了罢!”又说:
“从前我要守,他不肯守,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如何守法呢?”杜
问卫:“退营口怎么样?”卫说:“长春敌人几个纵队已南下,退
出去也马上完蛋。
”杜聿明也觉得的确是退守两难,只有照蒋介石
的命令,叫周福成指挥现有部队死守沈阳。
第二天,杜聿明回到葫
芦岛,着手部署撤退营、葫的部队。
卫立煌见大势已去,于30日乘
飞机离开沈阳。
围歼廖耀湘兵团之战,东北野战军实施大胆渗透和穿插,不仅
使廖部建制大乱,自己的建制也跑乱了。
各师、团单独作战,穷追
猛进,那里有枪声就往那里打。
至28日辽西会战结束时,各纵队已
无法集结,师、团位置极为分散。
刘亚楼急得望着各纵、各师位置
的地图直挠后脑勺。
罗荣桓焦急地说:“部队建制大乱,不利于统
一行动。
沈阳之敌眼看要向营口跑。
”林彪抓了一把炒黄豆,不动
声色地说:“乱就乱吧,下道命令,全军向沈阳进发,同时传达纵
队和师、团,乃至营、连,不必集结,部队从原地出发。
”
东野各部队迅速向沈阳兼程前进。
1948年10月31日,
完成了对沈阳的包围。
1948年11月1日拂晓,对沈阳发起攻击。
当天中午,第8兵
团司令周福成和他的300名卫队在银行大楼放下武器。
只有戴朴率
第6军207师顽强抵抗,但很快被解放军消灭。
1948年11月2日,沈阳全城为解放军占领。
同日,解放军攻
占营口,除刘玉章率第52军军部及所属第25师等几千人乘船从海
路撤逃外,其余14000余人全部被歼。
至此,辽沈战役结束。
当部队大乱之际,林以快速精准的决策,以变治变完成了沈阳
额解放。
项目成果: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
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
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国军共损失1
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1个冀辽
热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
此外,还有1个
骑兵司令部,5个炮兵团、战车团等特种兵部队。
损失各种火炮
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