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方言入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方言入声问题
摘要:入声字是上古音在方言中的遗留,大同是保留入声的北方方言区之一,这些入声字在大同方言中存在“入声舒化”和“舒声促化”两种现象。
关键词:大同方言;入声;完全舒化;入声舒化;舒声促化
汉语大部分方言都有入声调类,没有入声的方言主要集中在北方方言区。北方方言内部也有一些地区有入声,山西一带就是保留入声的方言区,本文主要对大同方言入声字进行分析,探讨入声字的特点。
一、大同方言入声字特点
入声韵是以[-p]、[-t]、[-k]收尾的,有这种韵尾的就是入声字。唐代处忠和尚《元和韵谱》说:“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明代真空和尚《玉钥匙歌诀》描述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入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前人的描述还不能说明入声的调值,但是“急而促”或“短促急收藏”说出了入声字声调低沉、短促,不能像平声那样延长的语音特点。这种声调适合表达苦闷、悲愤等情绪。如:柳宗元的诗《江雪》韵脚分别是入声字“绝、灭、雪”,很适合表达诗人郁闷、孤寂的情绪。入声字的这种语音特点是以调值的长短和塞音韵尾的有无作为标准。
大同位于山西省的北端,大同方言属于晋语中的大同片。大同距离北京较近,受普通话的影响也非常明显,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同方言舒化的速度较快,孙玉卿认为:“大同方言完全舒化的字有91个,舒入两读的字有28个。大同方言采用一种均衡渐进的方式,古全浊声母、次浊声母分布较均衡地入声舒化。”[4]入声舒化是大同方言系统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势,同时,“入声作为晋语的基本特点,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下去”。[6]但是,大同方言又出现了舒声字促化的现象。马文忠、梁述中认为:在大同方言舒声字读为促声的字中,除了4个古舒声字无论是单念或用在词语里都读入声,如:葫[xu 32],葫芦;蔗[ts 32],甘蔗,蔗糖;杷[p 32],枇杷;措[ts u 32],措施,措手不及,其余的字都为舒入两读。[4]
二、大同方言入声演变情况
(一)完全舒化
完全舒化的字指的是它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再保留喉塞尾,声调已经派入其他的舒声调,且失去了原来的入声字独有的韵母,变成舒声字才会有的韵母。舒化的原因可能与声母的清浊等有关,但很大程度上应是受了北京话的影响,因为这里边有一些字是原来口语中不常用或根本没有的,本地人接触到时很自然地会根据普通话折合成本地音,因而读成了舒声。
在大同方言中完全舒化的字有91个,读阴平的有5个,“拉、恭、揖、粥、匹”,有两个是浊声母,读上声的4个字,“闸、眨、给、饺”,有一个是浊声母。在读阳平的35个字中,次浊声母只有1个“蔑”,其他的都是全浊声母。读去声的47个字中有5个清声母字“术、述、剧、划、射”。由于大同离北京较近,交通也较方便,更容易受普通话影响的缘故,所以归类标准更接近普通话。这些字舒化后派入舒声调的情况与北京话大致相同,即全浊派入阳平,次浊派入去声。
(二)舒入两读
舒入两读的字在大同方言中存在的条件下大致可以归为两个方面,一是与之出现的词汇条件有关,即在某些词中总是读舒声,在某些词中总是读入声。二是与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有关,即一些年龄段的人读舒声,一些年龄段的人读入声。从词汇方面来说可分为三类:
(1)有些古舒声字,在读入声时,与词性和句子成分有关系。例如:
子[ts 54],子弟,子时,子午线;子[ z 32],梯子,帽子,桌子。
方[f 31],正方形;方[f 32],地方。
弹[t 313],弹簧,弹琴;弹[t 32],动弹。
腐[fu54],腐败,腐烂;腐[f 32],豆腐。
父[fu24],父亲,父子;父[f 32],外父。
土[t u54],土地,泥土;土[t u 32],白土。
和[xuo313],和面,和泥;和[xu32],暖和。
火[xuo54],火灾;火[xu 32],红火,旺火。
(2)有些古舒声字,在词头或词中间读舒声,在词尾读入声,例如:
指[ts 54],指挥,手指;指[ts 32],指头儿。
扯[ts 54],胡扯,扯布;扯[ts 32],拉扯孩子。
布[pu24],棉布,纱布;布[p 32],布袋子。
狐[xu313],狐狸,狐皮;狐[xu 32],狐臭。
罗[luo313],姓罗,罗网;罗[lu 32],张罗。
话[xu 24],说话,话题;话[xu 32],笑话(作动词)。
(3)有些古舒声字,在读入声时与位置无关。例如:
把[p 54],把门,一把刀;把[p 32],把碗打了。
往[v 54],动词,来往,往返;往[v 32]介词,往前走。
上[s 24],动词,上去,上来;上[s 32] 天上,地上,拿上。
去[t 24],去逛街;去[t 32],拿去,说去哇。
死[s 54],死了,死人;死[s 32],打死了。
慌[xu 31],心慌;慌[xu 32],吓得慌。
可[k 54],可疼了(指疼的程度较轻了);可[k 32],可疼哩(指疼的程度较重)。
以上这些字我们是把它们放在词语中确定是读舒声还是入声。从年龄段来看,这些字无规律可循,尽管这些字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是这类舒入两读字的重要特点,可以看作舒入两读的次要原因。经过调查,现举例如下:“膀[p 32],翅膀;涂[tu 32],糊涂;花[xu 32],葵花”。只有少数老一辈人才这么说。
另外舒入两读还可能与说话者的习惯有关,如:夫,工夫,有时读作[fu31],有时读作[f 32];热,有时读作[z 24],有时读作[z 32]。
(三)舒声促化
舒声促化指的是中古舒声字变为入声的现象,在大同方言中,促化大部分是词汇语法条件限制的,即它在某个或某几个词语中变读为入声。
(1)有词汇条件限制的
火[xuo54],火灾;火[xu32],红火,旺火。
指[ts 54],指挥,手指;指[ts 32],指头儿。
提[t 313],提问,提起;[t 32]提溜。
(2)有语法条件限制的
死[s 54],生死,死亡;死[s 32],丑死啦(作补语)。
可[k 54],可爱,可怜;可[k 32],可好哩(作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