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
一五规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珠海市发展与改革局
珠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六年八月
目录
:
珠海市是海洋资源大市,海域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把建设南方枢纽大港,发展临港工业,打造滨海旅游品牌等事关珠海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议题列入《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之中。
“十一五”时期是珠海市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增创经济特区新优势,建设珠三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
提高海洋生产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对形成珠海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构建和谐海洋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订《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信息业,以及以滨海电力业、船舶制造业、临海石化工业和临海钢铁工业为主的临海工业等。
规划范围包括珠海市管辖的海域、海岛以及海洋经济发展依托的相关陆域。
规划期为2006年—2010年。
一、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海洋经济的发展受到海洋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珠海海洋资源丰富,环境优良,国民经济基础雄厚,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海洋资源条件
1、海域面积大,海(岛)岸线漫长
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口西岸。
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相连,西邻江门,北与中山接壤。
领海基线内面积约6135km2,海岸线曲折蜿蜒800多km;海上岛礁星罗棋布,岛岸线长达498.82km,是珠江三角洲沿海城市中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海(岛)岸线最长的城市,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2、港口条件优越,航道资源丰富
珠海港湾与深水岸线众多,集河口型、海岸型和岛屿型为一体,通海航道和锚地条件优越,能建成大中小配套、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型港口。
目前珠海港已形成包括高栏港区、万山港区、九洲港区、香洲港区、唐家港区、洪湾港区、斗门港区等7个港区群组成的总体格局,其中高栏和万山为深水港区,其它为中小泊位区。
珠海港的航道分为西部、东部和市区三部分。
西部高栏港区主航道可乘潮通航5万吨级船舶;东部万山港区为天然深水航道;市区九洲港区按乘潮通航万吨级船舶的标准设计,目前按乘潮进港3000吨级船舶标准维护,香洲和唐家港区为天然水深航道。
3、岛屿众多,开发潜力广阔
近几年,通过“岛连陆”、“岛连岛”等海岛开发活动使珠海的海岛数量有所变化。
根据《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统计,珠海总共有海岛190个,90%以上岛屿分布在珠海东部,面积314.39km2,岛岸线长共603.94km。
其中,面积大于500m2的128个,面积共174.3272km2,1km2以上的有23个;大于10km2以上的有7个。
在这些岛屿中,无居民海岛117个,面积261.7km2,岛岸线307.79km。
按照岛屿的成因,珠海海岛属大陆岛和冲积岛,其中属大陆岛类型的占海岛总数的90%以上。
不但热量充沛,光照充足,而且各种资源禀赋丰度较高,有被称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杜鹃、棕竹、龙船花、猕猴桃等50多种野生观赏植物,鸟类102种,占华南地区511种的五分之一。
其中外伶仃岛、二洲岛、大忙岛和担杆岛为广东省临濒动物保护区。
4、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渔业条件良好
珠海市海域属于亚热带近岸和河口港湾区,生物饵料充足,栖息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
据90年代初调查统计,珠江口浮游植物有287种(变种、变型);春
季平均生物量为118×104个/m3;浮游动物平均总生物量为147mg/m3;底栖生物量平均为27.4g/m3;潮间带生物量年均1192.23g/m2。
河口区水域有鱼类154种,隶属于15目57科87属;浅海水域采集到鱼类119种,隶属于11目50科84属。
万山渔场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2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
5、滩涂资源类型多种多样
珠海市滩涂面积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其中超高滩,高滩,中滩,低滩,浅滩。
按滩涂底质分为泥滩(占%)和砂石滩%)。
全市滩涂可分4个区:(1)磨刀门口门滩涂区,包括鹤洲北、鹤洲南、三灶湾、洪湾西、洪湾北、洪湾南等6片,占滩涂总面积%; (2)东部沿海滩涂区,包括金鼎、唐家、香洲等片,占滩涂总面积%;(3)西部沿海滩涂区,包括雷蛛和平沙两片,占滩涂总面积%;(4)近岸岛屿滩涂区,包括淇澳、横琴、三灶、南水、高栏诸岛,占滩涂总面积%。
6、滨海旅游资源特色明显
珠海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众多的海岛与美丽的海湾、沙滩形成别具风格的亚热带风光的海上旅游资源。
有东澳南沙湾、三灶金海滩、高栏飞沙滩、荷包大南湾、九洲东沙滩等泳场,东澳、桂山连岛、外伶仃、大万山等游艇区和东澳岛、万山垂钓区,最宜开辟广州—珠海海滨—万山群岛的海上娱乐区、生态区、文化科学区等南亚热带海洋风光旅游网络,构成了珠海沿海旅游山海呼应的特色而着称,并呈现为集游、购、娱与行、住、吃为一体的滨海旅游胜地。
(二)社会经济条件
珠海现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以及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横琴经济开发区和珠海高栏港经济区五个经济功能区,总面积7653km2,其中陆地面积1687km2;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万。
1、优越的区位优势
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出海口,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结着珠江三角洲与内地广阔的腹地,是粤西、粤北乃至大西南物流的重要通道,处于中国与东盟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九洲、高栏、万山、横琴等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7个二类口岸。
拱北口岸是我国第二大陆路口岸,九洲口岸是我国最大的水路客运口岸。
2、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中央、广东省加快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珠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海洋经济作为珠海四大特色经济之一,强调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珠海经济的重大举措,为珠海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CEPA的实施,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作为“9+2”区域合作的发展平台和重点发展地区,给珠海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参与经济合作竞争的卓越平台。
3、较强的经济实力
珠海市作为全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成就显着。
2005年本地生产总值(GDP)达到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高出“九五”时期3个百分点;人均GDP由2000年的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万元(折合约5765美元);工业和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和%。
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调整为2005年的∶∶。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08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655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和%。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继续在珠三角城市群中保持前列,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37%改善为2005年的%。
4、完善的基础设施
珠海市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拥有高栏、九洲、万山、斗门等港口口岸,高栏港是中国沿海主枢纽港,是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港;已经形成以高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城市为中心,向县区辐射,连接城镇、口岸、机场的陆路交通网络;珠海机场设计能力年起降航空器1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40万吨,已开通多条航线。
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建成通车,江珠高速公路珠海段即将完工,广珠城际轨道交通正式动工。
高栏港区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珠海港已成为珠三角重要的进口液化气仓储转运基地。
广东省第二个LNG接收站落户珠海。
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珠港大道、昌盛大桥、横坑大桥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项目相继建成。
城市多条主干道改造工程完成,有效改善了市区交通状况。
城中村改造取得明显成效,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大学园区、高新区和临港工业区等园区配套建设逐步完善。
珠海电厂3#和4#机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情侣北路等项目正加紧建设。
5、优美的自然环境
珠海长期坚持对自然与环境的保护政策,重视城市的绿化、美化,构筑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处处青山绿水,城市大气、水体、声环境均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
组团式城市结构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山海环抱的地形地貌优势,营造了优美宜人的城市风貌和赏心悦目的建设环境。
先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联合国“最适于居住的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城市知名度。
二、珠海市“十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一)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十五”以来,珠海市紧紧围绕实施“海上珠海”建设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第五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率先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蓝色产业带”战略部署,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加快体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临港工业,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和海岛基础建设步伐,海洋经济总量连创新高,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海洋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十五”期间,珠海市海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总量取得了较大突破,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亿元增加到2005年亿元,年均增长%。
2005年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2、海洋产业体系不断扩展,结构得到改善
随着海洋资源的全面开发,海洋经济体系已扩展到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
2005年第一产业产值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亿元。
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调整为:: ,得到明显改善。
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中转仓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四大重点海洋产业产值达亿元,占全部海洋产业总产值的%。
3、旅游业强劲增长,滨海旅游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
“十五”期间,珠海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4%,旅游业产值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率为%。
2005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境外游客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占%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占%亿元)。
旅游业产值在海洋产业中占%,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
4、海洋第二产业快速发展,临海工业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以钢铁、石化、电力为代表的临海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依托高栏港口建立的“珠海临港工业区”发挥了临港工业积聚优势,已发展成为珠海五大经济功能区之一。
高栏港经济区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完成亿元,增长%。
在珠海临港工业区的支撑下,初步形成了以石化、电力、能源、钢铁、装备制造为主导的重化工产业格局,共引进以英国石油(BP)、英荷壳牌、德国阿尔塔纳、韩国LG、中国石油、和记黄埔等世界500强企业为龙头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168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还有5家国务院直属50强大型企业、4家广东省50强企业。
5、港口运输条件明显改善,物流业迅速发展
“十五”期间,珠海市加大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港口贮运条件,促进了物流业迅速发展。
现已基本形成了海洋、内河、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了由高栏、万山、九洲、香洲、唐家、洪湾、斗门7个港区组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港口网,港口泊位达10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拥有码头长度9492m。
以高栏港为主体的珠海港被确定为全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广东五大主枢纽港之一。
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00年的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万吨,年均增长%。
“十五”期间累计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国际标准集装箱1997690TEU。
美国道化学、法国道达尔、荷兰壳牌、韩国三星、LG和日本三菱等30多家物流企业相继在高栏港开展物流业务。
6、海洋渔业经济不断改善,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迈进的步伐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渔民转产转业取得明显成效。
海水产品总产量从2000年的万吨减少到2005年的万吨,年均递减%。
海洋渔业产值从2000年的亿元减少到2005年亿元,年均递减%。
“十五”期间,海洋渔业在调整中力争改善产业质量,一是渔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形成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及渔船、渔机、渔网修造等相配套的产业化
体系。
渔业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1386万元减少到2005年678万元。
2005年水产品加工总量为3169吨,产值5900万元。
服务业得到一定发展,2005年渔业服务业实现产值3745万元。
二是养殖水产品质量标准得到广泛推行。
“十五”期间,致力于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至2005年底,已制定和实施8项水产品无公害食品标准。
三是海洋渔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引进不断加快,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经过试点也取得了成功经验,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发挥。
7、渔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渔港经济区建设有新起色
沿海渔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渔民收入稳步提高。
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元增加到2005年的9215元,劳均纯收入17753元。
渔业收入从2000年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
渔民人均纯收入6550元,比2000年增长%。
珠海各地农村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水泥路,城乡生活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
农村饮水工程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率先取消农业税,农、渔民负担大幅减轻。
香洲渔港是全市的中心渔港,也是广东省七大文明渔港之一,投入相关资金共计约1千万元,整治与建设渔港取得成效,提高了渔港安全保障能力,渔港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海洋捕捞业为主的渔民主要集中在香洲区和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初步建立了适合渔民经济收入状况的合作保险制度,基本解决渔民医疗保险。
8、海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管理取得成效
随着全社会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的重视,海洋开发投入不断增加,海洋综合开发能力显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一是以“科技兴海”战略为导向,不断增加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完善海洋科技知识推广普及体系,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取得成效;以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重大科技兴海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启动建设了广东省省级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珠海园区。
二是以强化海洋意识为重点,加大海域使用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海域使用管理法》及相关制度;全面开展海洋监察执法工作,有效遏止非法用海行为;全面推行海域使用许可证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坚持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确保海洋开发有序发展。
三是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依照总体规划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产业进行布局。
开展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加强对围海填海、大中型用海项目的管理。
加强海岛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具有珠海特色的无居民海岛开发保护管理新模式。
四是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
复力度,建设了6座人工鱼礁和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横琴岛红树林保护区、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芒岛野生动物放养保护用海区自然保护区。
五是对旅游岸线加强管理,划定岸线建筑限制建设区域。
加强滨海沙生植被的维护和沿海防护林的维护和建设,严格控制和管理海滨湿地和防护林内的建设用地,加强海滨湿地和防护林管理和保护。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海洋经济在“十五”期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有待深化
珠海市政府已经认识到海洋经济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但是思路不宽、研究不深,被一些现实问题所局限。
在实践中,强调发展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港口交通运输业,对船舶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生物制药业、滨海电力业以及海洋信息业等海洋产业重视不够。
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具有战略性的总体规划,目标体系不明确,对海洋经济发展缺乏整体协调和宏观指导。
2、海洋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产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珠海的海洋经济与省内外其他沿海城市相比,无论总量还是质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珠海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从现有资料看,滨海旅游占较大比重(%),其次是电力业(%)和港口运输业(%),最后才是渔业及其相关产业(%)和船舶制造(%)。
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制药业开始起步,经过前期较大规模的投入,但还没有发挥效应。
海水综合利用及其化工业还是空白。
这些薄弱产业有待于战略性引导,增加投入,促进海洋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
3、渔业发展不稳定,突破困境需要另辟蹊径
由于万山海区地处珠江出海口,环境质量下降,传统渔汛逐渐消失。
因此,珠海渔业一直处于下滑过程中。
珠海市政府看到了这个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稳定捕捞,主攻养殖”的发展思路,但是,没有明显改善渔业发展趋势,以至于捕捞与养殖产量之比由2000年的∶调整为2005年的∶。
渔业资源锐减和近海过度捕捞构成渔业发展的障碍,远洋捕捞的“突围”受到技术及设备、经营组织化及风险问题
的限制,严重困扰渔业整体发展。
渔业发展需要重新定位,转换思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4、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浪费比较严重
在海(岛)岸线、港湾及深水港、滩涂等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利用被现实的涉海部门争议和矛盾、“国防用地”所限制,不能有所作为,美好的开发蓝图和规划不能实施。
海岛及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巨大的能源资源,海水潮汐能、波浪能、风能等开发利用处于空白,造成宝贵的海洋资源浪费。
5、近海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海域环境压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珠江入海的陆源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养殖污染等各类污染源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缓解,赤潮灾害、溢油事件时有发生,河口区和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总体恶化的趋势仍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不合理的围(填)海造地和采石挖土破坏了海岸、海域和海岛的生态系统,给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造成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没有理顺,部门管理不够协调
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与规划,开发组织程度不高,部分海域和海岛开发秩序混乱,用海矛盾突出;海洋开发管理体制尚未健全,涉海管理部门在空间上、管理范围和职权划分不清,制约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的协调和综合管理。
经济功能区是珠海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历史原因,高新区、横琴区、临港区都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开发权限未落实,管理缺位等体制不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园区的发展。
7、海洋科技人才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十五”期间,珠海市政府围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海洋渔业、海洋食品与药物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养殖技术、海洋制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引进,也启动建设了广东省省级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珠海园区。
但是,海洋科研实力比较薄弱,缺乏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员与高素质管理人员,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缓慢,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力较小和贡献率较低,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海洋产业起步较慢。
三、“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决定,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确立海洋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在珠海市经济发展“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三大战略引领下,围绕“建设珠三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的目标;以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为核心;以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珠海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以“四个加强、四个促进”为基本途径——加强港口开发建设,促进港口运输及中转仓储业、临港工业的大发展;加强海岛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海上客运条件,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大发展;加强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的海洋渔业向休闲渔业的转型和发展;加强海洋科技事业及人才建设,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食品工业、海水综合利用及海洋化工业、滨海电力及海洋能源产业等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构筑具有珠海特色的多层次海洋经济新格局,力争到2010年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再造“海上珠海”。
(二)基本原则
海洋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一些原则,实现海洋经济活动的协调统一。
1、统一规划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对珠海海洋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必须进行统一的战略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提升海洋开发的科技含量,使海洋开发及海洋经济发展与其它产业发展相协调,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协调。
2、海陆一体化和综合开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