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全球不同地区癌症发病率(1/105)比较 0-64岁癌症患病风险 年龄标化率 (ASR) (%) 地区 男 女 男 女 217.5 153.7 9.4 8.7 南非 81.2 94.1 4.8 6.6 西非 201.4 201.8 9.3 11.2 南美 357.4 281.5 16.2 15.3 北美 205.3 126.2 10.5 7.3 东亚 131.1 120.1 7.0 7.8 东南亚 151.1 111.3 8.0 6.9 西亚 290.0 197.2 16.2 12.4 东欧 263.4 235.1 10.9 13.0 北欧 318.7 230.6 14.9 13.2 西欧 15.6 15.8 澳大利亚/新西 358.6 283.2 301.0 218.3 14.4 12.5 兰 153.6 127.9 8.2 8.0 发达国家 201.9 157.8 10.0 9.2 发展中国家 全球*** 表1
36
• 2.性别 • 除女性特有肿瘤外,通常为男性高 于女性,其中尤以消化道癌症及肺 癌、膀胱癌为甚。但胆囊、甲状腺、 乳腺、生殖道等女性发病要高于男 性。
37
• 3.婚育状况 • 早婚多育妇女宫颈癌多发,说明宫颈癌 的发生可能与性行为和性卫生有关。乳 腺癌在无哺乳史的妇女中高发,生育、 哺乳等造成的生物学和内分泌变化可能 与之有关。
38
• 4. 种族 • 不同种族间某些癌症的分布可能不同。 鼻咽癌多发于广东方言人群,原发性肝 癌多发于非洲班图人,白种人易患皮肤 癌,印度人易患口腔癌。 • 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39
• 5.职业 • 癌症的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 布一致。职业性膀胱癌多发于染料、橡 胶、电缆制造业;职业性皮肤癌多见于 煤焦油和石油产品行业。 • 6.移民
美国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变化引人注目, 据1992-1998年报告,美国从90年代开始, 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2001年开始美国恶性肿瘤死亡总例数亦开 始下降。
23
• 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对我国20年恶性肿瘤死 亡率趋势研究,我国恶性肿瘤的调整死亡率 由20世纪70年代的84.58/10万上升为20世 纪90年代的94.36/10万,上升了11.56%。 • 上升的主要恶性肿瘤是肺癌、乳腺癌和白血 病,其中肺癌上升了111.85%。 • 下降的主要恶性肿瘤是宫颈癌、鼻咽癌、食 管癌,其中宫颈癌下降了69.00%。
3
•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恶性 肿瘤在人群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探索病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 并对这些措施加以评价。
4
第一节
• 一 、基本概念
概述
•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 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5
• 一 、基本概念 • 肿瘤是指生长于某种器官但却与该 靶器官不相协调的组织团块的异常 增生,其生长速度远超过正常组织, 且在细胞的传代过程中代代相传, 造成无法控制的肿瘤细胞增殖和组 织生长。
wenku.baidu.com
20
一、恶性肿瘤的分布
• (一)时间趋势 • 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 逐年上升,且除官颈癌和食管癌外,所有恶性肿 瘤都呈上升趋势。多数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都在增长,工业发达国家维持或上升在一个较 高水平,而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速度加快,肺 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幅显著。女性肺癌在世界 大多数国家都明显增长。肺癌已成为全球最主要 的癌症。
8
• 3.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有助于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肿瘤流行病学 研究中的对象纳入和结果判断标准的 设定,对肿瘤自然史的研究和对肿瘤 干预、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等有重要 意义。
9
(二)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 基因表达缺陷,DNA复制缺陷等异常 的基因表达,影响了正常的DNA复制, 并启动了失控的细胞分裂周期。 原癌基因激活 •
• 如肺癌的发生城市高于农村,而胃癌等消 化系统癌症通常农村高于城市。 • 癌症的城乡分布特点可能与城乡工业化和 环境污染程度、城乡吸烟率差异及膳食结 构、营养状况、卫生服务条件、妇女生育 模式差异等有关。
32
(三)人群分布特点
• 1.年龄 • 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不同 的恶性肿瘤其高发年龄不同,一般随 着年龄增长,癌症死亡率上升。
12
• 主要研究领域
• 1.阐明影响恶性肿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地区间差别 和时间趋势的因素 • 2.研究不同社区人群间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人们生活 方式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 3.比较患恶性肿瘤和不患恶性肿瘤人群之间可疑危 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暴露和未暴露于可疑危险 因素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 4.对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实施干预并评价效果 • 5.对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阐明其发病机理。
(二)生物标志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 1、 生物标志由内剂量、生物学效应剂 量、临床前期生物学效果、易感性标志 等种类。 • 对生物标志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外部 致癌剂如何作用与人体,引发细胞水平 上的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恶性肿瘤的 发生;生物标志也是一种评价外部致癌 剂和机体遗传易感性关系的重要指标。
24
• 造成世界各地大部分恶性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人口老龄化。 • 生活模式、食物结构、饮食习惯和行为方 式的变化,促使部分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 性上升及少数恶性肿瘤危险性下降。另外, A型人易发肿瘤,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生活。
25
• 另外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伴随着 生态环境的改变,空气、水、土壤的污染, 臭氧层的日益缩小,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 等,使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33
• 各年龄组有其特有的高发癌症 • 如儿童期发病最多的是白血病、脑 瘤和恶性淋巴瘤。青壮年最常见的 是肝癌、白血病和胃癌等,肝癌的 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平均发病年 龄约为56岁。而肺癌、食管癌以及 胃癌、肝癌等从壮年至老年都很常 见。
34
• 恶性肿瘤的年龄别发病率变动类型有:
• 1、婴儿期高峰型:如:肾母细胞瘤 • 2、持续升高型:如胃癌、食管癌,提示 致癌因素在人生过程中持续存在。 • 3、上升后下降型:如肺癌(75岁后下 降)、宫颈癌(50岁后下降)。提示致 癌因素在不同时期作用强度不同。
第二十一章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Cancer
1
• 第一节 • • • •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肺癌 原发性肝癌 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2
•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 生命的疾病,由100多种不同部位肿瘤 组成。 • 近年来,恶性肿瘤总体发病情况在世 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但其中个别癌 种在部分国家和人群中有所下降。在 许多发达国家,恶性肿瘤死亡仅次于 心脏病,位居死因顺次前列。在我国, 恶性肿瘤也列入第一、二位死因。
21
• 全球癌症发病顺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 结直肠癌及胃癌。死亡顺次依次为肺癌、 胃癌、肝癌及结直肠癌。 • 胃癌在美国下降(蔬菜、冰箱),在中 国上升。 • 结、直肠癌在发达国家仍维持在一个较 高的水平,在加速工业化的东欧、拉美 和中国都有所增长。
22
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恶 性肿瘤发病将达到2000万人,死亡将达到 1200万人,恶性肿瘤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第 一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胁。
DNA结构破坏 基因突变 抑癌基因失活 基因调控异常
10
肿瘤发生
• 二、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经典流行病学研究 • 生物标志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11
• (一)经典流行病学研究 • 以人群为对象,以描述、分析和实验 流行病学方法为基本手段,描述恶性肿瘤 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寻找可疑的致癌危 险因素和肿瘤病因,探索和评价人群中早 期发现、预防和干预恶性肿瘤的方法,并 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研究和评价恶性肿瘤 的治疗措施和效果,为恶性肿瘤防治策略 的制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14
• • • •
专项的恶性肿瘤横断面研究 肿瘤危险因素监测 肿瘤的筛检 肿瘤的生态学研究 对发现肿瘤的病因,探索其危险因素,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患者,以 及有效防治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15
• 2.分析流行病学 • 病例对照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 队列研究:常用的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16
26
(二)地区分布特点
• 1.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恶性肿瘤在世界各国分布广泛,但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中各类恶 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别。
27
• 2000年世界恶性肿瘤发病1,006 万人,死亡621万人,现患2241 万人。发病与死亡比10年前增长 约22%。世界不同地区发病率明 显不同,北美、澳大利亚/新西 兰及西欧最高,西非最低。(见 表1)
13
• 1.描述流行病学
• 恶性肿瘤的三间分布是肿瘤研究的基础,而建 立健全的健康信息系统则是完整描述肿瘤分布 和流行趋势的最科学、有效的途径。 • 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积累的资料, 代表性好,能全面反映当地的恶性肿瘤发病水 平。 •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这一项工作,我国也 于1990年成立了中国肿瘤登记协作组。
30
常见恶性肿瘤地区间发病差异
恶性肿瘤部位
食管 肝 鼻咽 肺、支气管 胃 子宫颈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高发病率区
伊朗东北部 莫桑比亚 新加坡华裔 英国 日本 哥伦比亚
低发病率区 高低发区比
尼日利亚 英国 英国 尼日利亚 乌干达 以色列犹太族 300 100 40 35 25
15
31
• 3. 恶性肿瘤城乡分布 • 恶性肿瘤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别。
29
• 2. 同一恶性肿瘤在不同地区的分布
• 各类肿瘤在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同的,常有明显的 高发区和低发区。 • 如肝癌的高发区在亚非地区,部分高发点死亡率 可达100/10万以上,而欧美较少见,约为2/10万。 • 肝癌在我国的分布也有其特点,南方高于北方, 东部高于西部,沿海高于内地,以江河三角洲地 区和沿海岛屿为多发,提示地理环境及这些地区 共有的气候条件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 • 鼻咽癌在广东高发。
40
(四)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流行趋势
90年代初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病例数约130万, 发病估计为160万,居死因第二位。癌症粗死 亡率70年代为83.65/105,90年代为108.26/105, 上升29.42%。调整死亡率70年代为84.58/105, 90年代为94.36/105,上升11.56%。 其中调整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肺癌,上 升111.85%。 其中调整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宫颈癌下 降达69%(见表2)
35
• 4、双峰型:如乳腺癌在青春期和更年期 高发,提示绝经前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 癌的致癌因素可能不同,可能与内分泌 等有关。 • 5、曲线上升缓慢型:如原发性肝癌,提 示致癌因素可能作用于幼年期。 • 6、平稳型:不随年龄变化,如慢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提示外因是不明显的。 • 7、曲线高峰降后缓慢上升型:如肉瘤, 青年期(高峰)
6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 1.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 区别在于肿瘤细胞分化功能降低或 丧失。分化程度降低是恶性肿瘤的 一个特征,称为间变。间变在形态 学上往往表现为细胞核的形态和大 小的改变。
7
• 2.分子 分子病理学技术包括 免疫组化和DNA检测技术,这些 技术促进了肿瘤临床治疗、预防 和病因学的研究。生物标志指的 是能代表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可识 别物质,对生物标志的测量可发 现机体在遗传、细胞核分子水平 发生的改变。
18
• 生物标志流行病学的研究往往样本较小, 影响了研究的统计学效率,研究的重复 性也可能受到生物标志的长期变化和个 体差异的影响;在标本采集时,也会碰 到伦理学方面的问题。
19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 一、恶性肿瘤的分布
• • • • 时间趋势 地区分布特点 人群分布特点 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流行趋势
17
2. 生物标志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学问题
• 较为可行的生物标志流行病学研究方 法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队列中所有对象的 生物样本在研究初期就被收集和保存。当 队列中患所研究恶性肿瘤的人数累积到一 定例数时,可以以队列中的非癌症病人的 样本为对照,通过比较分析病例和对照的 相应生物标志,获得生物标志所对应的致 癌因素与该癌症发生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