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研究的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研究的新思路*唐孝祥 冯 楠
摘 要: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研究属于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应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两观三性”理论、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城市建筑学理论、拼贴城市理论和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理论等为基础,融合建筑美学的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与文化学的文化结构层次理论,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厘定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的主要内容和系统要素,使城市空间格局、城市街巷肌理、城市景观塑造和城市形象设计体现鲜明的文化地域性格,展现并延续广州城市特色风貌和广州城市文化精神。
关键词:建筑美学;城市特色风貌研究;文化地域性格;文化结构层次;广州
Abstract: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cityscape study of Guangzhou should base on the theory of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Hol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regionalism, cultural, epochal character”, the cultural and regional disposition theory,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 Combining the cultural and regional disposition with cultural structure theory to talk about the main point and factors of cityscape from the aspects of material elements, institutional norms and cultural spirit. Making the land utilization, urban design and functional layout as conducive to protect and continue the cityscape of Guangzhou.
Key words: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 cityscape study ; the cultural and regional disposition ; theory of cultural structure ; Guangzhou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8)-03-43(7)
作者简介
唐孝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现代建筑创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 楠,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现代建筑创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城市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是
在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中逐渐形成的,展示城市的形象,
呈现城市的性格,诠释城市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城
市建设应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妥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更好的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
时代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
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简称“十三五”规划,
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提高城市开放度和包容性,加强文
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建设人文城市和加
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
延续性的规划管控等目标。本文拟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特
色风貌研究现状的前提下,引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两
观三性”理论、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城
市建筑学理论、拼贴城市理论和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理论,
从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研究课题出发,阐释笔者对文化地
域性格理论与文化结构理论融合的城市特色风貌研究的
认识。
1 城市特色风貌的内涵
从研究的逻辑层次来看,广州城市特色风貌课题研
究需要借鉴相关理论与方法,认识城市风貌、城市特色
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的内涵,继而确
定此次研究的核心内容与关键问题。
1.1 城市风貌
我国关于城市风貌的定义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认为
城市风貌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城市有别于其
他城市的形态表现[1];第二种则认为城市风貌不仅包含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智库
课题“塑造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编号:2016GZZK33)。
43
城市的空间结构等显质形态要素,还包含城市的隐质形态要素,如人口构成、教育水平、宗教构成与城市文化特征等。[2—4]我们认为,城市特色风貌的要素不应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和精神层面,城市风貌构成要素应包括物质要素、制度要素和精神要素三个方面。以广州为例,作为我国千年商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的广州,在悠久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南中国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风貌景观。
1.2 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一度被理解为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且主要体现在视觉层面上。[5—6]随着认识的深入,有学者提出城市特色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7]狭义的“城市特色”指视觉层面的城市特征,广义的“城市特色”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城市特色逐渐开始与城市的人文精神、审美特征[8]联系起来。近年来,城市建设活动频繁,但由于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协调不力,千城一面现象严重。在此次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城市形象定位的模糊与城市精神凝练的不足,缺乏统一而持久的风貌规划,已严重影响到了广州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城市形象提升和城市品牌塑造。
1.3 广州城市特色风貌
2008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应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其建设活动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广州2016年5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对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象作出界定,即历史城区的自然格局和传统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古树名木、传统地名、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本文所讨论的概念是指有一个广州特色的城市风貌,从文化的发展规律来看,依据文化学的文化结构层次理论,我们应从物质(视觉要素)、制度(政策、组织、机制)、精神(城市精神、城市品牌)三个层面,探析一个城市的风貌要素;依据建筑美学的运用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从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和人文艺术品格三个维度,解读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的内涵和属性。针对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问题,运用建筑美学的文化地域性格理论和文化结构层次理论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
2 学界关于城市特色风貌研究的理论贡献和研究取向
2.1 国外研究的贡献和取向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范围不断蔓延,体量巨大的建筑、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情感缺失的景观让人们丧失了对家园应有的归属感。据近年的美国民意测验显示,只有19%的人喜欢都市气氛,[9]城市特色的危机使得各国的精英们意识到城市风貌的重要性。国际范围内对于城市特色风貌的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各国家、组织出台一部部法案,《雅典宪章》对历史建筑和地区进行了定义;《马丘比丘宪章》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对《雅典宪章》进行了批判的继承,摒弃其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确定了城市文化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且强调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佛罗伦萨宪章》界定了历史园林,提出了“历史环境保护”、“整体保护”的概念。“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整体保护”等概念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国家对于城市特色风貌认识的萌芽。工业革命后,以伦敦、巴黎为代表的城市改造成为楷模,通过拆除城墙扩大城市范围、拓宽道路解决老城交通问题,传统城市的肌理被改变了。20世纪20年代的“城市美化运动”,是一场利用城市景观设计手段寻求改造城市混乱和鄙陋风貌的城市改良运动,这是世界范围内城市特色风貌专门研究的起源。[10]随着研究的深入,城市特色风貌逐渐被划分至城市规划的研究范围。
国外早期的城市特色风貌研究主要停留在视觉要素上。维纳尔·海吉曼(Werner Hegemann)、埃尔伯特·佩茨(Elbert Peets)、迈克尔·罗伯特·甘特·康泽恩(Michael Robert Gunter Conzen)等学者通过大量的城市案例研究,解读古城的设计原则,关注空间构成、街区尺度、城市形态[11—12],其特征是将城市特色风貌视为一种独立于主体(城市中的人)之外反映城市品质的视觉要素,是可识别、可感知的标志物。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在其著作中重新审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城市空间的表达方式,对欧洲传统城市广场的围合性、大小及形式进行系统分析,西特认为城市空间,特别是城市广场传达了城市文化,指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