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登井冈山》诗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登井冈山》诗步

田牧

2013-9-27

七律♀登井冈山12013-9-27上平四支

惊瞻旧日红军址,拔地摇山敢济危。手足同仇星火路,工农建国井冈旗。

○○◆■⊙○●,■◆⊙○●◆○。●■⊙⊙○●◆,○⊙◆■●○⊙。

梭标铁炮甘拼死,野菜南瓜不叫饥!万里长征听号角,依然贴在耳边吹。

○○■◆○○●,●◆⊙○■◆○。◆●⊙○○◆■,○⊙■◆●○○。

最近,我上井冈山瞻仰红军遗迹,深受震撼,故作此诗。砚石兄让我自己作个分析,于是不避自夸之嫌,按格律、句式、结构、境象、情志诸方面略作说明,以盼方家雅正。

音律:①七律仄起式,押支韵。②四声递用:“址、路、死、角”四个白脚分别是“上、去、上、入”,两个上声不相邻。每句都有“平、上、去、入”四声。

粘对:①粘,没问题。②是宽对。颔联动词在第三字,颈联动词在第五字。

③句式顺次是:首联:2//2/2/1,2/2//1/2。颔联:2/2//2/1。颈联:2/2//1/2。尾联:2/2//1/2,2//2/2/1。其中首句和尾句是二五结构,中二联尾三字分别是二一和一二结构,以避雷同。

词组:力求差异化,并注意不用生字僻典。原稿中“镰锤共国”一语,采纳砚石、周辉昌和余歌三位诗友的意见改为“工农建国”。颔联是:并列/动名//专名/名词;颈联是;偏正/偏正//副词/动词/名词。

意脉:首句,“惊”是情,“瞻”是事,“旧日”是时,“红军迹”是地,尤其“惊瞻”二字足以笼罩全篇;次句概略补写红军精神和业绩。中二联是对第二句的分说。颔联写井冈山道路与旗帜,使人想起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两个著名论断。颈联写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末联顺笔推演,继以后续之事,寓有期待之心,既回应首联,又绾合中二联。意涵分明暗两层;明是井冈山是红军万里长征的起始点,是革命的摇篮。暗是中华复兴是第二次万里长征,井冈山精神不能丢。这个红军长征的号角声穿越时空,于今依然响在中国人的心中。这种结构方式叫“描写解说型”,在杜甫七律中最多,共计44首,占29.3%。

境象:所取之象大多是井冈山红军的实物实事,关键是要精选用活,并赋于真情和深意。进入井冈山首先见到的是“井冈红旗”雕塑,高19.27米,红旗中间镶嵌着“五角星”“镰刀锤头”和“井冈山”三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她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象征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这些寓意在颔联中得到了充分表现。颈联的“梭镖铁炮”“野菜南瓜”都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用的主要兵器和食粮,“甘拼死”“不叫饥”也是红军的实事。“万里长征听号角”,这是实象。井冈山是红军万里长的的出发地,在桐木岭有“胜利的号角”雕塑。但末联是从“虚象”来写的,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表达了“中华复兴新号角”的喻义。只有首联的“拔地摇山”是喻象。诸象共同营造“众志成城,艰苦奋斗”之意境。

情志:对红军的敬仰之情,对事业的忠诚之志。

神韵:这是个高标准。自以为尚未达到这个要求。

题材:这算是主旋律题材,容易写成口号式的赞颂(干),议论性的说教(空)。我尽量由感而发,以象明意,写出真情实意。也可算是纪游诗,但未净描其象,而是尽寄其情,立象创境都出于敬仰之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