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作者:夏炎
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14期
一、引言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取得了引起世界瞩目的成就。但长久以来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经济创新能力不足、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严重。
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其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最根本的目标。西方经济理论和经验表明,财政支出在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平衡增长。公共服务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但类比公共物品,我们可以认为他是政府是面向所有社会公民的社会服务,满足公众对公共资源的需求。它包括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就业保障,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護。主要特征是基本权利,公共负担和政府责任,以及公平,公共福利和包容性。与财政支出相比,公共服务支出不仅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保证,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综述
“公共服务”的概念源于公共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指的是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的服务。目前,对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定义和范围没有统一的看法。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十三五”规划,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是政府。其目的是在基于政府的某种社会共识的基础上,确保所有公民的基本需求得以生存和发展。提供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公共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保障基本人民生活需要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健,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和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目前,学者对公共服务支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政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方面。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义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将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范围定义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金融教育支出,科技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文化体育支出,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支出。
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是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基础,并在引入内生增长理论后迅速发展。在早期的研究中,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关注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某些类型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影响,如教育和医疗保健。根据Uzawa(1965)的研究,教育公共服务支出可以形成知识和技术的外部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罗默(1986)发现公共服务支出的内生机制影响经济增长,即公共服务支出通过加速社会公共资本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Sah(1987)使用来自墨西哥数据的经验数据发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资本使用率,从而促进GDP增
长。Benos,Nikos(2009)利用14个欧盟国家在1990年至2006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提供一般公共服务和财产权保护,财政支出有助于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不同意公共服务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根据Henrekson(2001)对欧盟国家1970 - 1995年经验数据的比较分析,高收入国家的公共服务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并限制了经济增长。Tamai(2009)的研究发现,虽然公共服务支出通过增加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增长,但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尚不清楚。Gardiner等(2010)根据资助目的将公共服务支出分为投资和消费支出。该研究表明,投资支出的公共服务基金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对于消费者支出,它会产生负面影响。
国内学者将财政支出作为一个整体,并运用多种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和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庄子银和邹伟(2003)发现,中国的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但增加支出调整成本正在削弱这种促进效应。曙光和(2009)研究了不同类型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异质性。严洁丽,朱和平(2011)江苏,厦门等省市的案例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和文化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基础设施投资支出的影响则不明显。孙政(2014)根据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生产性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减少收入分配差距,非生产性支出的效果则相反。傅文林和沉昆荣(2006)利用协整分析模型研究了中国公共支出相关变量的长期增长效应。严铁军等研究表明,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掘潜在的改造资金,农业支出,工业交通部门的业务费用,文化,教育,教育费用和行政费用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三项科技费用,流通部门业务费用,其他部门业务费用,公安部门支出和科技业务费用均显着降低了经济增长。刘汉波(2007)利用空间分析研究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可以有效缩小该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而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与经济总量呈负相关。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可以减少经济集聚,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该地区的平衡增长。
关于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和实证分析上,影响机制的研究源于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没有考虑到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性质。主要研究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于公共服务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文献相对较少。
三、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除了由于公共服务支出自身支出扩大增加产出的直接影响之外,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产生促进影响。它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正外部性。
(一)直接效应
根据西方经济理论,财政公共服务支出从社会总产出、社会总需求两方面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
社会总需求角度,根据凯恩斯经济理论,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在经济中引起连锁反应,通过政府支出乘数、挤出效应等路径影响居民消费、投资和储蓄,它将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然后对社会总产出产生影响。传统凯恩斯主义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购买乘数θg= 1 /(1-β),政府增加1个单位的财政支出,社会总产出将增加θg单位。另一方面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包括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支出对于缩小收入差距、降低预防性储蓄有积极作用,从而增加消费。根据预防性储蓄假设,消费者在选择消费途径时不仅需要考虑长期收入,还需要考虑持久收入的风险。为了在一生中实现均衡的消费,消费者在收入大于支出时不会将所有收入用于消费。余额的一部分将用于储蓄,也就是说,预防性储蓄的出现会挤占消费者的支出。因此,持续收入的风险越大,预防性储蓄越高,消费者支出越低。社会保障产业的全面建立,可以消除人们对消费的担忧,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总产出角度,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三部门经济中社会总产出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三部分构成,“国民经济核算支出法” 将GDP从使用最终产品的角度分为四个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即 Y= C+ I+ G+ NX。G代表政府购买,财政公共服务支出是政府购买的一部分,以及购买公共服务和产品的财政公共服务支出,财政资金购买医疗资金和医疗服务构成了 GDP的政府购买部分,直接增加了社会总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人力资本效应
根据舒尔茨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理论,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可以产生知识效应和非知识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人力资本可以产生增量效益,可以抵消一些边际收益对资本和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实现长期经济增长。财政公共服务支出中包含的财政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分配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可以直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积累人力资本的最佳途径是教育,财政教育支出保障了基础教育。对职业技能培训和在职学习的补贴促进了该地区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其次,财政公共服务支出也可以间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财政公共服务支出中的医疗,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支出可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劳动者的健康,丰富劳动者的精神生活。社会保障水平和简况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用于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三)技术进步效应
内生经济増长理论将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纳入经济学分析,认为技术具有正的外部性,技术进步可以提髙要素的生产效率,克服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的趋势,技术进步通过人为资本积累和研发活动来实现,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加大对研发活动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它可以促进技术进步,间接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率。科学技术支出是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通过科学技术支出和財政教育支出,鼓励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