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金融运行:调控和监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如果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则整个社会 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增大;相反,如果人们取得收入的时 间间隔缩短,则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减少。
2. 信用的发达程度
如果社会信用制度健全,信用发达,货币需求量就较少。 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交易可通过债权债务的相互抵消来结清,
从而节约了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货币需求量相应减少。 另一方面,信用发达的社会,其金融市场必然比较完善,投融资渠道
由于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对货币占有的欲望比对其它物 品的占有欲望要大得多。在无限制的条件下,这种占有欲望 可以是无限的,但我们所探讨的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则是有限 的。
1. 收入状况
收入状况可分解为两个方面:收入水平和取得收入的 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和取 得收入的时间间隔长短成正比。
第一节 货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一、 货币需求的涵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愿望,而是 一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因素,缺 一不可:一是人们希望得到或持有;二是人们有能力得到或 持有。
相应地,货币需求(money demand)是一种由货币需求能力 与货币需求愿望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特殊需求。如果我们 只考虑人们是否需要货币,而不考虑人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 来得到或持有货币,那么所谓货币需求的概念就变得毫无意 义。
第四篇 宏观金融运行: 调控和监管
本篇包括第10章至第13章,主要从整体经济角度讨论金融系统的运行 规律及其与其他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
货币的供求均衡是影响金融系统的总体运行和经济运行的核心因素。 因此,宏观金融分析首先围绕货币供求均衡及其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 系展开。
第10章分析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重要工具。
第10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经济学家对货币的研究,如同对商品的研究一样,习惯于从 供求规律开始,期望从货币供求的均衡与失衡中寻找货币 对经济的影响。所以,对货币需求和供给的研究是探讨货 币理论的出发点。
在本章,我们首先对货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作一分析, 然后讨论货币供给的决定,最后讨论货币供求均衡对经 济的影响。
三、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马歇尔的学生,他在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创立了被称 为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的货币 需求理论。
4. 市场利率
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市场利率上 升,货币需求减少;市场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
其主要原因为:市场利率提高,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 会成本增加,货币需求自然减少;反之,市场利率下降, 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减少,因此,货币需求将会增加。
5. 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货币需求除了决定于上述各种客观因素外,还在相当 程度上受人们的预期和偏好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 的心理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对货币需求影响的 复杂性。
3. 经济体制
这一因素对类似我国正处于改革过程的经济体的作用特别 明显。经济体制涉及产权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及宏 观管理方式等方面,它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相结合,构 成了居民和企业这些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运作环境。这些 环境如果存在根本性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货币需求行为。
就我国而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 之中,企业机制、融资机制、利率机制以及与居民直接相 关的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社会保障机制,都在发生着巨大 的变革。这必然使得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行为发生深 刻的变化,从而对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产生影响。
第11章讨论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宏观经济和货币供求失 衡的两种极端现象。
第12章对其形成的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讨论。
由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微观金融个体的金融风险的累积可能导致金 融系统风险的膨胀甚至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金融危机的防范治理和 金融监管成为宏观金融分析的另一重要内容,第13章进行讨论。
一般而言,人们的心理活动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如 下:
第一,预期市场利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增加;预期市场利率 下降,则货币需求减少。
第二,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为避免因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则减少货币需求量。
第三,预期投资收益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收益率 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
第四,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增加,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对其 他金融资产的偏好增加,则货币需求减少。
相对畅通,人们可以很便利地通过金融市场取得现金或贷款。因此, 人们可以减少货币持有量而相应地增加金融资产持有量,既可以保证 正常的支付需要,又可以增加收益。 相反,在一个信用制度不健全、融资不便利的社会里,人们要取得现 金或贷款不太容易,于是人们基于便利而宁愿在手头上多保留货币, 从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
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 带来利息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 能带来收益但不易变现的资产。因此,流动性偏好实质 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显著特点在于注重对货币需求的 各种动机的分析。他认为,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三种动 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性货币需求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需要 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的需求。这是由货币的交易媒介职 能而引致的一种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的原因是: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货币需求的数量。 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只是其总财富的一部分,而收入 水平通常决定着总财富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第二,收入水平往往决定支出水平。收入多,支出也多,而 支出多,则需要持有的货币越多。
一般情况下,收入是定期地、一次性地取得的,支出是 经常地、陆续地进行的。人们必须持有随时可用于支出 的货币,以满足收入与支出时间间隔中的货币支出需要。 如果居民的全部收入用于当期支出,且其支出均匀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