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9/4数学JIAOXUEYUEKANXIAOXUEBAN
课堂新

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修洁
“微课”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把“微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积极探寻微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构建了“微课导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微课及其设计策略
关于微课,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

我们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讲解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碎片化的教学资源。

作用是引+2+2还可以写成2×4,你发现2是什么,4是什么?你还能模仿写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吗?这是简单的结论形态的数学知识。

另一种教法这样设计:2+2+2+……+2(100个2相加),一口气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好长、好累、数不清楚)你能创造一种简洁的写法吗?教师还可以借机介绍乘号的由来:1631年,英国的数学家奥托雷德发明了符号“×”,乘法是由加法而来的,表示几个相同的数字相加,所以他把“+”斜过来写成“×”形,既表示了加法与乘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技能,而是数学发展过程中求简、创新的数学精神。

再比如许多数学教师讲过高斯的故事:高斯在少年时做一道算术题:1+2+……+98+99+100=(),高斯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5050。

有的教师只是从数学知识的角度介绍可以一组一组地相加,1+100=101,2+99=101……一共有50组,即101×50=5050,甚至还会归纳出“等差数列之和=(首项+尾项)×项数÷2”的结论。

其实教师可以从生长形态的角度,关注高斯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模拟场景:首先,高斯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呢?高斯可能想:这么长的算式,不能直接一个个相加吧?那也太烦琐了。

接着,高斯会怎么想呢?高斯会想,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呢?这说明高斯思维的灵活性。

然后,高斯会怎么做呢?他的做法是:观察
这些数字是否有特征?很快,他就发现这些数字依次加1,很有规律。

这也说明高斯思维的直觉性和概括性。

最后,高斯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到高斯思维变化的过程。

这是学生最为宝贵的数学文化财富。

通过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获得的是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不断生长的活动经验,是支持学生发展的心理结构与认知结构,使得数学教学从知识层面跃升到精神层面、认知方法层面,能够在新情境中自我适应、创生和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中“既有作为科学的数学,又有作为教育的数学”,具有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的数学,
教师能够自觉地自我追问以及引导学生追问:为什么数学规定成这样?除了这样,还曾是怎样的?除了结论,还能提供什么?能够不断重温并强化“简单而有用”的基本思想与经验,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获得智慧的启蒙、素养的滋润和生长的力量,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参考文献:
[1]顾亚龙.以文“化”人——小学数学文化的育人视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王兆正.向儿童展现数学本身[J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1(1).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215000)
32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9/4数学JIAOXUEYUEKANXIAOXUEBAN
课堂新

领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为课堂合作学习提供丰富的探究资源等。

其核心理念,一是强调整体建构;二是关注生命个体;三是倡导“以导启智”。

微课的结构一般由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资源(含“微课”)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三大模块组成。

在三大模块中,任务单和配套教学资源是自主学习的支架。

教师设计任务单,实际上是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教师制作微课,是制作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任务的学件。

因此,两大模块在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标志着教师由“演员教师”向“导演教师”转型。

微课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起到“导”的作用,关注点和承载的任务是不同的。

1.课前“导”微课从生活情境入手,聚焦数学现象,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通过观看微课,一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探究兴趣;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积累活动经验;三是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例如《24时计时法》的微课,学生经历一天昼夜变化的历程,发现时钟一天是转两圈的,每一时刻与普通计时法是有区别
的。

学生结合任务单中“什么是24时计时法”“为什么要学习24时计时法”这两个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有感想、有困惑,为课堂合作学习积累资源。

2.课中“导”微课呈现的是本节知识的重难点。

一是阐述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结论;二是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课堂上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微课,学生借助微课可以解决自主学习时产生的困惑和问题。

例如《认识钟表》一课,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钟面的结构后,微课呈现“会看会写钟面上整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内容供学生自主探究,动态、直观、清晰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3.课后“导”主要是回顾梳理本节课的探究过程、学法指导及分层作业,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鸡兔同笼》的微课,系统梳理了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这四种解法,绘成思维导图利于学生有效完成作业。

二、微课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
“导学作业支撑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模式,实践的是一条“以微课为导向,以高效为目标,以行动为路径”的教学之路。

学生借助“微课”,
课前,自主学习,丰富实践经验;课堂上,带着思考互动交流,进行合作学习;课后,通过复习、拓展、内化,达到“导学一体”。

(一)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单
“微课导学”是要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高效学习。

如“圆的周长”一课的学习目标:一是认识圆的周长并会测量;二是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三是探究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对“目标一”容易达成,部分学生达成“目标二”和“目标三”有难度,其中“目标三”必须让学生经历“操作、体验、归纳、总结”这一过程。

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单。

“圆的周长”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微课点讲我的
尝试与思

自主练习1.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并会测量。

2.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会用
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任意测量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探究两者之间
有什么关系。

2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比值叫圆周
率。

用字母π表示。

圆周率是一
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实际应用
中取它的近似值:
π=3.14。

3.周长的计算公式是:C=或C=
任意选择一些圆测量数据并整理:直径周长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的发现:1.根据图形求圆的周长。

2.解决生活问题。

3.根据表格中已知数据,求未知数据。

4.已知周
长求直(半)径变式题。

(二)微课与课堂深度融合的实践
将微课融入课堂,可以采用“微课导学+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展示交流+教师梳理提升+巩固拓展
33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9/4数学JIAOXUEYUEKANXIAOXUEBAN
课堂新

运用”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1.微课导学“微课导学”是学生学习新知前通过观看“微课”进行有目标的自主学习。

教师提供带有“二维码”的任务单,学生回家通过手机扫描后在“微课”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完成任务单。

2.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交流学习结果,取长补短,获取知识的过程。

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发生碰撞并获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成员互助中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现差异教学。

以“圆的周长”一课的微课导学为例,学生对学习任务单中“圆的直径与周长有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探究得较好,发言积极,有理有据。

虽然大家计算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在合作交流后达成了共
识,形成真知。

本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倾听;二是关注语言表述是否规范、完整;三是关注学生是否会质疑问难,通过学生互相评价,达成共识。

3.全班交流这是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过程。

通过交流,全班学生形成正确的结论,同时集思广益解决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分享。

在解决各小组未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做到“三不”:不要急于讲解;不要局限于一种解决方法;不给学生留遗憾,有问必答复。

4.教师梳理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强调知识重点,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思维,重构认知结构。

教师要对学生交流中的问题进行引导、质询或解答,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5.应用巩固教师要重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设计题组进行强化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实践反思“微课导学”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鼓励个
性充分展现,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一是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任务单”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课前导学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个性化展开思考,在生疑和释疑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圆的周长”一课的“微课导学”,不仅关注学
生获取数据的过程,而且关注学生探究直径与周长关系的过程。

学生在其引领下,有序、有效地进行思考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有利于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是提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平台。

不经历探究活动,就不会产生自己的思考,合作学习就无从谈起。

“微课导学”引领学生在课前对新知有所思、有所悟,易产生独特见解和多样的解题方法;课
堂交流时敢说、会说、能说。

教师只需精讲学习中出现的盲点和疑点即可让学生掌握新知,便于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三是健全了家庭作业的助手。

“微课导学”增加
了作业的趣味性,学生乐于完成。

由教师精心设计的“微课”视频来指导学生学习,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又为家长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

“微课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由于实践时间较短,加上笔者理论水平局限,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对不同知识领域的针对性应用方面还需加深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
02).[3]金陵.建构中国特色的“微课程教学法”[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
(山东省海阳市育才小学265100)
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