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现状调查与教育策略初探——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OCCUPATION

2018 05

理论研究

T HEORY

编辑 强 音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现状调查与教育策略初探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文/徐紫薇 周 莉

摘 要:本文应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对95后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未分化、女性化、双性化及男性化。年级对于性别角色分布有显著影响,专业对于性别角色分布未有显著影响。对未分化在四种类型中占比最高做了探讨,并对女大学生性别教育进行初步干预与探索,提出将性别角色内涵、榜样作用、文化背景及纵向分析纳入女大学生性别教育的内 容中。

关键词:女大学生 性别角色 性别教育 CSRI

课 题: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13XNE007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现状调查与教育策略初探——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13XNE007。

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个体的性别角色是个体的社会认同的重要维度,其与生理性别可能相同、相反或无关,因此研究性别角色也有助于了解个体的社会化程度和社会适应水平。性别角色最早在1894年Ellis 的《男性与女性》一书中被系统讨论,至此被正式纳入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早期学者对于性别角色的理解是二元的,仅以生理性别的男女来划分。随着1974年学者(Rossi )提出“双性化”的概念,性别角色的研究维度被扩充。1974年,贝姆(Bem )编制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 ),首次将性别角色划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及未分化来测量,该量表因其良好的信效度在研究领域被大量应用普及。为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我国文化语境下的性别角色研究,我国学者钱铭怡、刘电芝等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 与CSRI-50),信效度良好,该量表也以大学生为群体,进行了普遍施测与研讨。

我国对于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女大学生群体的性别角色分布进行取样调查与分析,并就其专业、年级分布及与男大学生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是研究性别角色对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适应、体育锻炼、就业状况、主观幸福感等的社会分析。在这些研究中较少涉及就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进行教育和其他干预的策略探究。本研究选取女大学生占比较大的中国人民大学女大学生作为样本,对其性别角色类型分布及性别教育干预策略进行考察,一方面,对95后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分布予以扩展与补充,另一方面就女大学生的性别教育策略做初步探索,以期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提供指导。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女大学生为样本,采取网络调查与课堂施测两种方式,随机发放40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78份,有效回收率为92.6%。样本分布情况为大一165人,大二174人,大三37人,大四8人,年龄介于17~23岁之间,人文科学类专业学生占59人,社会科学类专业243人,自然科学类专业63人,艺术类专业13人。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 )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指标,其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都在0.86以上。该量表由男性正性量表、男性负性量表、女性正性量表、女性负性量表和中性量表五个分量表构成,共计100道题目,以五点计分法对被试进行自评研究。

3.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4.0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总体分布情况

以被试在两个正性量表上的得分为依据,用中位数分类法划分每个被试的性别角色类型,结果见表1。

表1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的总体分布(单位%)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双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

本研究

22.825.124.327.8常模研究22.528.025.024.5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

20.7

21.7

31.9

25.7

结果显示,本研究样本中,男性化性别角色占比

22.8%,女性化25.1%,双性化24.3%,未分化27.8%。该项比例与同样以CSRI 作为研究工具并以京津冀地区高校女大学生为群体的两项前人研究中,分布比

T HEORY理论研究

编辑 强 音

例大致一致,只是在本项研究中,未分化性别角色比例为四种性别角色中最高,超过女性化和双性化,而另两项研究中,未分化比例均低于双性化。

2.年级与专业对性别角色分布的影响

对数据用卡方检验研究年级与专业对性别角色的分布影响,结果见表2。因样本中大四学生不足10人,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将其排除做大一大二大三对分布影响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对于性别角色分布有显著影响(χ2=12.789,P=0.047),进一步检验发现大一与大二差异显著(χ2=8.514,P=0.036),大二大三差异不显著,大一大三差异不显著。此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依据教育部学科门类设置将样本分类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四大专业门类,因艺术专业样本量不大,不做统计分析,将另三类做比较分析。卡方检验发现专业对于性别角色分布基本不显著,只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差异显著(χ2=7.912,P=0.048)。

表2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在各维度上的分布(单位%)

维度

项目

人数女性化男性化双性化未分化χ2

年级大一16524.823.031.520.6

12.789*大二17424.122.420.732.8

大三312925.89.735.5

大四837.512.512.537.5

专业人文5913.627.122.037.3

9.981社会24327.222.623.027.2

自然6328.617.531.722.2

艺术1323.130.823.123.1

三、讨论

1.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特征,未分化占比最高

本研究发现样本中未分化的性别角色类型占比最高,这一点与前人研究都不相同。另一项对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分布做纵向分析的研究提出,双性化是我国大学生的性别发展趋势。而此次研究发现大一到大二的显著变化为,未分化占比较高。未分化意味着一个人的正性女性化特征和正性男性化特征均不显著,更趋于孩童期,因此未分化也被认为是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中最不成熟的一种类型。前人研究中指出,溺爱的教养方式更容易培养未分化者。从这个角度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95后群体在家庭中享受充分的物质供给,而对于独立人格培养有所欠缺,因此较易出现溺爱型教养,及未分化性别角色者。另一方面,大学生从大一到大二正经历着大学适应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摆脱高考复习时仅关注分数的单调生活,渐渐打开内心被压抑的社交、情感、自我探索等多方面的需求。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格重整的重要阶段。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理解,在高中阶段,自我功能都让位于调节学习与专注力,对于人际关系、情绪调试、自我觉察与反思等方面的自我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进入大学后,当学生重新进入一个开放的环境,而降低理智化等防御时,学生多会重新回到社交、情感等多维度上,来完成被停滞的自我发展,实现人格的重新塑造。因此,学生需要经历一段退行期,并在自由、松散的环境中重新整合与成长,慢慢形成自我认同。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逃课、通宵游戏、作业迟交等现象正是这一过程的例证。而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和求职阶段后慢慢走向成熟。

2.性别角色分布中,非典型化多于典型化

总体来看,分布中两性化和未分化的总和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总和,呈现非典型化高典型化的趋势,这与前人研究相同。也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性别发展不再拘泥于传统单一化的性别角色定位,而呈现更多元丰富的趋势。本研究中男性化仍然占比最小,而从高到低依次成未分化、女性化和双性化分布。此样本说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尚处在未定性的时期,分布和角色凸显并不明显稳定,因环境、个体意识差异等因素会影响学生对于性别的思考与认知。

3.年级差异的分布和专业分布不显著

本研究显示,年级对于性别角色分布影响显著,其中大一到大二时期最为显著。研究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如前文所述,大一到大二是大学生完成大学适应,迈入和确认大学生角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个体完成独立及自我身份认同的心理任务。学生从对于情感、人际关系、兴趣、自我探索等更各方面的需求的压抑中解放出来,继而重新关注自身情绪调节、自我探索、人际互动等方面的发展,并适当地延伸自我功能以促进各方面的成长。性别是自我探索与自我身份话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从一切以学业为主转移到社会人际交往、亲密关系建立等也成为大学阶段被鼓励和引导完成的任务时,女大学生会重新定义和思考自己作为女性的角色对于专业、职业发展、情感表达、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等议题上的需要。

专业分布对于性别角色分布的影响不显著,仅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显著。这也与前人的研究相一致,前人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社会阶层对于性别角色塑造具有更大的影响。此外,此研究样本取自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这意味着不论专业学生均在一所大学中接受着社会科学氛围的熏陶,因此也很难用专业单方面考量和理解学生在性别塑造过程中在大学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因素。

四、女大学生性别教育的初步探索与反思

上文研究中显示大学阶段是女性寻找和建立性别角色的重要时期,因此探索合适的教育策略以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完成性别角色探索与认同的过程具有

34OCCUPATION

2018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