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的发展史
《申报》是旧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一家报纸,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创办人是英国人美查。其发展历程可以列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外国商人创办的私人报刊,大众化报刊
(1)创办初期:
《申报》的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其办报目的只为盈利,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美查认为中国编辑最了解中国读者,因此将编辑大权交给蒋芷湘、钱昕伯等中国文人,使《申报》成为第一家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外报。
《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第二阶段:史量才主持《申报》阶段
(1)实行企业化方针:
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提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企业化方针,抵制袁世凯等政治势力对报纸的收买,摆脱一切政治集团或政治人物对报纸的影响。在史量才接办初期,该报纸发行量只要7000多份,到1922年创刊50周年时,已发展成为平均日销5万份的大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起义,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其二是强化报纸发行;其三是注重基础建设,更新技术设备。
(2)《申报》兼并《新闻报》计划破产:
《申报》兼并《新闻报》是当时新闻界最令人瞩目的事件。1927年史量才购进《时事新报》部分股票,1929年又要购进《新闻报》股票,却遭到了强烈抵制,并且由于国民党当局实行党化新闻界政策等种种原因,报业托拉斯计划中途流产。
(3)“九一八”后《申报》改革
“九一八”事变后,《申报》一改保守的政治立场,主张抗日民主,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一是改革以“时评”为龙头;二是业务改革最引人注目,社会影响最大的副刊《自由谈》的变化;三是《申报》创办子刊。
第三阶段:史量才去世后
1938年9月,《申报》挂上了“洋旗”,积极宣传抗日,揭露日寇侵略暴行,斥责汉奸叛逆行径。《申报》因不接受日军检查而于1937年12月15日停刊,拟迁香港或内地发展,但成效甚微。在上海租界内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中,《申报》也假托美商名义于10月10日在上海租界内回复出版。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以“战时附逆”为由,对《申报》实行党化政策,名义上保留其名称,但必须组建由国民党要人任主任的报务管理委员会。由此,《申报》及其附属事业被国民党接管,并被改变了纯民营性质。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近代上海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舆论先导作用。在其78年的历程中,对中国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1912年史量才的接手,使得《申报》打到高峰,“”隐然成为上海报业的领袖。同时,《申报》的出版过程,是中国报业近代化的典型。《申报》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经营管理模式的改进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其近代化过程同时深刻影响和启迪着中国的现代媒介,发展自身优势、积极采用新技术、展现规模经济的魅力、坚持多种经营相互协调等。
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申报》已发展成为不仅是上海,更是全国最大的报纸之一。
(2)新闻报道业务加强:
为避免在战争迭起的动荡政局中收到牵连而危机营业利润,《申报》实行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申报》在对新闻的取舍上主张去芜存菁,强调短而精。《申报》总主笔陈景韩把新闻采访写作要求归纳为3条,一曰确,二曰速,三曰博。此新闻“三字经”成为当时《申报》记者的守则,一蒸日上,竞争矛头直指先于其出版的《上海新报》,使后者被迫应战并大胜。
(2)初期业务改革:
《申报》的创办初期,新闻业务不断发展,不仅是整个中国办的最为成功、最具特色的商业性报纸,还确立了中国商业性报纸的基本模式。具体有:注重新闻报道,提高新闻时效性;不断拓展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加强报纸言论工作;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看在新闻图片;成功兼营其他出版事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