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
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
1942年日军军部突然派人查封《申报》。
12月6日,日本海军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申报》,并任命陈为社长。
日本投降当天,陈彬和潜逃,《申报》停刊。
这个时期的《申报》副刊是文艺副刊《春秋》(1933年1月10日创刊)以及1938年复刊后新创的若干专刊,如《战时青年》、《游艺界》、《大众周刊》、《国医与食养》等等。
史量才名家修,江苏南京人。
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
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任《申报》总经理。
《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使得《申报》成为国内著名大报。
1927年,他购得《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
《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
因此遭到了国民党的嫉恨,在1934年11月13日,国民党特务枪杀了史量才。
副刊《自由谈》《申报》副刊,堪称现代文学史。
在1911年8月24日创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了39年。
创办前期,其内容以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为主。
1932年有中国报业巨擘之称的史量才(时任《申报》总经理),改组“自由谈”,聘请留法回国的黎烈文任主编,约请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杂感文刊登在“自由谈”上。
此举引来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
一时间“自由谈”的内容五光十色、热闹活泼,除杂感外,还有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科学小品和短篇翻译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每天一篇针对时局形势、社会风尚习惯而写的议论性杂感“花边文学”,如瞿秋白与鲁迅合作发表的《儿时》、《〈子夜〉和国货年》等。
关于《申报》的专著
关于《申报》的专著
《申报》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专著。
该书记录了中国近代
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个人故事,是一部无可替代的珍贵资料。
该书以其
客观真实的叙述方式,揭示了该时期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
家的努力与贡献。
而这些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言行与观点,无疑成为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申报》的作者对该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及其中的重要人物进行了
充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深入分析,他们传达了那个时代的思潮和社
会变迁,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该书内容详实且具备学术
价值,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申报》这一专著以其详实的记载和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中
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现象。
通过丰富的事实和文字材料,
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时期的背景和特点。
《申报》展现了
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和派别,以及这些思潮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和塑造。
总的来说,《申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著,它对中国近代史的
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揭示历史真相和还原历史环境,该
书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理解方式。
《申报》凭借其精
准的历史记录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完整而真实的历
史画卷,不仅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思绪,也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和理
解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申报》论文
《申报》浅析内容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
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因此《申报》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
本文将对它的新闻内容及特色,广告营销,经营管理以及政治倾向进行浅析。
关键词:《申报》、新闻特色、经营管理、广告营销、政治倾向《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
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而且它本身的发展,也给现代的报业发展以很深刻的启迪。
《申报》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872年至1909年为英商办报时期;1909年至1912年为买办办报时期;1912年至1942年为民族资本家办报时期;1942年至1945年为日伪办报时期;而1945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办报时期。
前后历经78年,共出版25600号,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影响甚至扩展到海内外。
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做同义语的。
”①下面本文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对《申报》进行浅析。
一、《申报》的新闻内容与新闻特色《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①凡上海及江南主要城市的商业、金融、贸易、交通等变化都有刊载,对上海租界的报道比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最先使用了电报。
1874年1月30日,它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
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
《申报》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自1874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有关消息,报道长达三年之久,自此开始了社会新闻的报道。
《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申报》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报刊之一,在中国文化和政治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简单介绍《申报》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申报》最初创刊于1893年,由刚刚回国的杨衢波创办,其宗旨是“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提出时代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报刊的共同使命。
杨衢波认为,只有通过对于教育、文化和实业等方面的宣传和倡导,才能够引导新的思想观念,并且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申报》在宣传教育、文化传播、思想启蒙、新闻报道等方面逐渐地形成了其自身的特色,慢慢地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佼佼者。
在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间,《申报》更是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在《申报》的发展史上,其经历了许多有趣的变化和事件。
其中一些重要事件包括:杨宇霆接手《申报》之后,刊登了胡适、陈寅恪等许多文化名家的文章,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载体;1924年4月,《申报》的编辑部和民国政府关系恶化,杨宇霆被迫流亡法国;1927年,当时的主编苏曼殊集合了一批知名的文化名流,大力发动文化运动;同年6月,《申报》发表了史诗《长江》,引起轰动。
1932年,杨惟义以总主编的身份接手《申报》,将其发展成为了一个以政论为主导的报纸。
《申报》不仅在新闻传媒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文化和政治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申报》通过其镜头和笔触记录了上海的城市生活和中国各地的重大事件,成为了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载体。
其新闻报道追求真实、及时、客观的原则,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时,《申报》对于艺术、文化、科学等领域的关注也对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次,《申报》在政治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世纪末的中国是充满动荡和变革的历史时期,而《申报》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它的存在为许多反对封建制度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推进了一步。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
是上海第二份商业报纸。
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等人创办,编辑权交由蒋芷湘、钱昕伯等人,是外国人创办报纸中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报刊。
《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最早使用电报、发布号外以保证时效性。
内容上,大量报道社会新闻,注重言论工作,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1876年开始使用新闻图片。
业务上,出版其他期刊、书籍。
“九一八”事变后,《申报》开始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抨击蒋介石独裁路线,为上海私营报纸树立一面爱国旗帜,也为《申报》强化自身形象走向报业巅峰时代奠定基础。
1949年停刊。
《申报》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2、史量才新闻事业家。
1912年接办《申报》,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在政治上保守。
史量才构想报业托拉斯在国民党当局压迫下破败,史量才邀请黄炎培、陶行知、戈公振等人参加《申报》,共商革新。
1931年发表《本报六十周年纪念宣言》。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认清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的爱国热情,开始在《申报》上刊登抗日救国主张,抨击蒋介石独裁路线,以《自由谈》最为突出。
这种变化意味着《申报》脱离国民党的控制,1934年史量才遭特务枪击身亡。
3、《万国公报》新闻史上出现过两份《万国公报》。
第一份是由外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在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
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改名后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1907年林乐知逝世而停刊。
第二份是维新派于1895年创办,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由康有为筹资,梁启超等人担任编辑,后强学会成立后改名为《中外纪闻》,1896年被迫停刊。
4、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清末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
1895年主编《万国公报》与《中外纪闻》,停刊后又主持《时务报》,大力宣传变法。
将《时务报》创办成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戊戌政变后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名词解释
01《万历邸抄》:明万历年间的邸报抄件,起始于万历元年,止于万历45年,中间有缺损,共32册,多人抄录,并未署名。
抄录中作过整理,有选择、删节,也有增加和综合,因此,抄本并不是当时邸报的原文,而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邸报:中国古代封建官报的通称。
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它有时也被别称为邸抄、阁钞、杂报、朝报、京报、进奏院状、状、报状和除目。
邸报起始于唐朝,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
宋朝的邸报,由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在门下省和上都进奏院的统一管辖下,向地方传发。
明、清两朝的邸报,由通政司、六科负责管理,由各地派驻科教的提塘官负责传发。
邸报的内容,以官方同意发布的皇帝诏旨、皇室动态、大臣奏疏和有关官吏赏罚升黜等方面的信息为主。
只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辗转传阅,并不公开发行。
早期的邸报全部是抄写的。
北宋以后,邸报的部分文搞有可能采用印刷的方式复制,明神宗以后,才全部实行雕版或活版印刷。
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很注意邸报的管理工作,通常派最亲信的大臣负责邸报稿件的审查和传发等事宜。
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公布的定本制度就是一项对邸报的稿件实行预检的制度。
宫门抄:清朝民间报房出版的一种简报。
专门报道有关朝廷的信息,包括宫内官员的轮值,大臣的觐见、陛辞,皇帝的起居,节假日的安排,季节性服饰的统一更换日期等内容。
文字简练,全部是"一句话新闻"。
因为所刊消息来源于清宫东侧东华门的宫廷办事机构,故称宫门钞或宫门抄。
通常情况下,一天出一小页,或刊入各报房出版的京报,或印成单页,随报发行,有时也单独发行。
由报贩直接送给订户。
辕门抄:清末地方民间报房发行的报纸。
多数出版于各省会或督抚等大员的驻地。
以报道地方官场信息为主。
除上谕、督抚衙门牌示外,还刊有大量有关省内官员任免、请假、转假、销假、禀到、辞行、就医、丁忧、起复、出差和省籍京官的升黜、省内候补官员月考考期,以及重要地方官员及其家属们的寿辰等方面的信息。
《申报》浅析
《申报》浅析《申报》浅析内容摘要《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因此《申报》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本文将对它的新闻内容及特色广告营销经营管理以及政治倾向进行浅析关键词《申报》新闻特色经营管理广告营销政治倾向《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规模最完善的一家报纸经历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部分和现代史的全部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史料而且它本身的发展也给现代的报业发展以很深刻的启迪《申报》历史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872年至1909年为英商办报时期1909年至1912年为买办办报时期1912年至1942年为民族资本家办报时期1942年至1945年为日伪办报时期而1945年至1949年为国民党办报时期前后历经78年共出版25600号是中国近代历史中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影响甚至扩展到海内外著名报人徐铸成曾说在我幼年的江南穷乡僻壤都是把《申报》和报纸当做同义语的下面本文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对《申报》进行浅析一《申报》的新闻内容与新闻特色《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凡上海及江南主要城市的商业金融贸易交通等变化都有刊载对上海租界的报道比较多值得一提的是《申报》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最先使用了电报1874年1月30日它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电报新闻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出了国内报纸的第一条新闻电讯开辟了我国报纸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新路《申报》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自1874年4月18日起《申报》开始报道杨乃武被诬与葛华氏通奸并唆使后者谋杀亲夫一案的有关消息报道长达三年之久自此开始了社会新闻的报道其中不乏说胡谈鬼之作但是大多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此外《申报》还最早刊登了国际旅行通讯《申报》还很重视报纸言论它鼓吹该报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宣传所卖之报张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恃者惟华人标榜自己谋利而兼仗义立论公道所刊言论从最初的八股气息浓厚的社会新闻议论到后来的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议论并对中国的富强献计献策将言论列为每期必有内容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这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举开创我国报纸副刊之先河该报公开征集诗词歌曲散文译著在版面上开辟文艺类版面以满足旧式文人的兴趣和爱好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8月18日《申报》在发表题为《拿获九龙山匪党》的新闻中插刊了用木板雕刻的九龙山匪党臂章图样为《申报》刊出的第一张新闻图片1879年5月24日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问上海《申报》于当日石印格氏画像1万张随报分送读者为国内报纸刊载新闻人物画像之始对其他报纸及后世报纸影响深远抄录清廷的谕旨奏折和宫门抄初时这部分内容占了一个版面供官僚绅士地主了解朝廷意图人员升迁等情况便于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总之《申报》不同于之前的中文报纸它既刊军国大事也刊闾阎琐闻既有生意行情又有吃喝玩乐此时《申报》新旧杂陈雅俗共有商政皆存包含了几乎所有方面因此稳定和扩大了读者群它使近代报纸发展到了有一个新高度第一次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二《申报》的经营管理《申报》是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创办的在初创时美查就说过若本馆之开馆······原因谋利所开者耳把它定义为商业报纸以谋利为目的在美查管理经营时期他只把握报纸的大方向把笔政和管理全权交给华人馆内从主笔到访员及其他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华人这样便可以利用本土优势扩大新闻源与人际网更好的把握市场从而办出最大程度的迎合大众的报纸除此之外随着《申报》的发展美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重视言论每天一篇言论且放在头版其次重视新闻提高时效性采用电报再次改进新闻报道和写作改进纸张这些措施使得《申报》的发行量不断上升再此基础上美查创办了一系列文化出版事业扩大了申报馆的经营面盈利甚多在面对《新闻报》的竞争威胁时《申报》提出了12项改革措施更新宗旨改良形式革新设备与技术扩大信息来源强化时事评论增加新闻国际战事政治经济地方新闻五个方面经过改革《申报》又重新确立了上海报业霸主地位由此可见美查的经营方式是很成功的为《申报》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07年春美查将《申报》卖与席子佩自己带着巨额利润返回英国席子佩接手之后对《申报》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营首先文字运用了改良圈点法方便了读者阅读其次1909年报纸由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同时改变了过去书本式的版式再次1911年8月24日《申报》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同时开辟了副刊《自由谈》由于副刊过于强调趣味性加上当时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自由谈》很难保持较高的格调但是它对后来副刊的进一步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报刊中创办最久的副刊虽然席子佩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由于他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新意最终使《申报》走了下坡路最后席子佩于1912年以低价将《申报》卖给了报人史量才史量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自从1912年接手《申报》后在企业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他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是《申报》走向企业化道路首先在新闻业务方面为了采集翔实的新闻他在国内外建立了完善的新闻搜集网其中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都被聘为北京特别通讯记者为《申报》增色不少其次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他又增出了各种专刊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再次在报社设备与办报条件方面他采取了引进先进设备扩大报馆规模改善员工待遇等措施使得《申报》的发行量直线上升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最后为了扩大报社收入史量才对广告业务进行扩展广告所得的利润成为《申报》的财务重要来源在史量才的精心经营下《申报》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在1942年到1949年之间《申报》沦为附属品不论是日伪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是利用它来达到为自己鼓吹宣传的作用因此在经营方面不值一提三《申报》的广告营销首先重视广告形式早起报纸刊登的广告没有图案只有文字枯燥无味而《申报》的广告与其相比就高了一个层次一是讲究版面设计以1910年某一天的广告为例这天第七版将近一半版面为五洲大药房的广告所占据左上为艾罗补脑汁左下为肺部大将呼吸香胶右上为黄楚九制日光铁丸二是文字典雅它的语言都是中国式的情感诉求令人难忘三是插图秀丽在为白雪雪花膏做广告时插图是甜美的少妇妆容一丝不苟的让人赏心悦目其次注重传播效果它在内容上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时尚展现了商品的个性特点《申报》中广告篇幅最多的就是电影了因为那时看电影时非常时髦流行的事情在《申报》17张68版的篇幅中电影专刊就有10版或12版占了20左右这些广告在香艳恐怖煽情上极具渲染力使得其广大读者为之吸引再次注重受众《申报》是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上发展起来的它想扎根于那里就得懂得如何抓住受众的心由于上海的特殊历史使得上海人在文化上是亦中亦西的既有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保留着民族传统的思想《申报》做作的广告都是充分的考虑了受众后才做出的最能迎合大众审美的广告四《申报》的政治倾向《申报》作为以华人为主要受众的商业性报纸一直以来力图保持不偏不倚的民间报纸立场标榜自己无党无偏绝不一味夸助西人以轻蔑华人但是由于《申报》存在的这几十年是一个复杂动荡的时代加上人员的变动《申报》的政治倾向也是复杂多变的下面就通过几个大事件来分析它的政治倾向变化《申报》初办时秉承谨慎保守的温和政治态度但在甲午战争之际却逐渐体现出了它的政治色彩除了报道战事新闻外还加强了对战事和政局评论在战争失败后归结败因在于一误于畏缩不前再误于威武不振三误于蒙蔽军情四误于粉饰战事五误于器械窊敝六误于粮饷克扣七误于不遵调遣八误于各相推诿九误于畏死贪生十误于忘辜负义实际上就是指责清政府腐败无能可见此时《申报》依然带有政治色彩辛亥革命之前《申报》对于徐锡麟在安徽刺杀恩铭案和秋瑾就义一案都做了报道表现了对革命的同情但是由于它本身的政治保守思想一度将革命党称为乱党在革命爆发后政治态度有所改善它不顾清廷禁令大量报道了武昌起义和各地起义活动开始称赞和宣传革命并且在揭露袁世凯反革命面目本质时极为有远见认为袁氏自始至终不过一反复小人若民国举为总统则是以暴易暴此时的《申报》明显站在拥护孙中山政府的立场上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申报》在广告栏内刊出为英国制造五卅惨案辩解的《诚言》完全否认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诚言》一出立即遭到国人的批评与责骂史量才刊登道歉启事发表《辟诚言》才平息了风波由此也看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要保持不偏不倚根本不可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申报》在民族危机的影响下日益倾向进步大量报道了日军的侵略行径揭露日本侵略的野心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支持宋庆龄等爱国人士最终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史量才认清了现实积极投入到团结抗日的活动中去在1932年6月30日发表时评《剿匪与造匪》7月2日和4日又发表了两论和三论矛头直指蒋介石国民党当局自然不能容忍他的这些行为最后将其暗杀史量才死后《申报》便没有了原来的反抗精神随后被日伪和国民党政府控制直至1949年停刊对于政治也是模棱两可不再出头从整个《申报》的政治倾向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它并没有如最开始希望的远离政治中立立场在特殊的时代影响下表现出了它的政治倾向虽然有时因为政治保守和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而进行反动报道但在整体大趋势上《申报》还是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抗精神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导向起到了积极作用《申报》的出现结束了中国近代只有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局面是近代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中文报纸它的经营理念和新闻业务等方面不止在近代具有示范性作用而且对于现当代报业的发展仍人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申报》历经了78年之久记载了我国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可谓中国近现代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年文化和历史的瑰宝参考文献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方汉奇《新闻史的奇情壮彩》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年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发刊辞》《本馆条例》及《申江新报缘起》1872年4月30日《申报》《论本馆作报本意》1875年10月11日《申报》马光仁《上海新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论本馆作报本意》1875年10月11日《申报》论说栏1905年2月7日《申报》《本馆告白》1874年5月12日《申报》《宜及时修省论》1895年2月25日《申报》《袁世凯的历史》1911年11月《申报·自由谈》。
申报
《申报》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仔细了解《申报》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熟悉近代中国的艰难转型。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解体的步伐加速,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剧烈的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这种冲击在通商口岸表现的最为明显。
在各个通商口岸中上海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迅速,上海成为传统的中国通向世界的窗口,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及其生活方式逐渐在上海扎根。
《申报》即诞生在此背景下。
一美查于同治初年(1860年代)其兄弟菲尔特利克•美查来沪经营茶叶、缫丝等出口贸易,约在1862年前后开办江苏药水厂。
他的中国买办陈莘庚看到《上海新报》销路好,利润高,便建议其办报。
《申报》由英商安纳斯•美查(Ernest Major)等人集资1600两白银创办,初由美国人美查、伍华德(C.Woodward)、普莱亚(B.Pryer)和麦基洛(J.Mackillop)4人出资,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
关于美查办《申报》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其做生意不成,“思改业”。
另外一种则是说由于江苏药水厂生意兴隆,盈利颇丰,美查将多余资金拿来办报。
1872年4月30日创刊。
初为双日刊,从第5号起改为日报。
早期《申报》在商业经营和本土化办报模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作为外商投资的报纸,《申报》除了美查以外,经营和编辑人员均由中国人担任。
甲午战争前,赵逸如、席裕祺先后负责经营,蒋芷湘、何桂笙、钱昕伯、黄式权先后任总主笔。
为突出中国特色,将报纸取名为“申”。
报纸也没有采用《上海新报》所采用西式直栏,而继续沿用符合当时读写习惯的书册式。
因为编撰者都为中国传统文人,报纸的口味和风格都是中国式的。
也很注重言论,每天头版都有评论文章。
在新闻报道上也比较注重猎奇性强的社会新闻,创刊之初就公开征集“令人可惊可愕可喜”的来稿,刊登过很多谈神说鬼、志怪述异的新闻。
也发表过很有影响力的作品,如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和杨月楼案的连续报道等。
《申报》史料与五四运动
《申报》史料与“五四运动"温文芳(咸阳师范学院。
历史系,陕西咸阳712000;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
对它的研究一直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本文力图从《申报》有关“五四运动”的相关报道入手,进而分析《申报》对研究“五四运动”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申报中。
国山东问题五四运动《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近代上海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舆论先导作用。
它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停刊于1949年5月26日,历时78年。
共出报25600号。
[t]在其78年的历程中。
对中国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
《申报》报人王伯衡就曾毫不掩饰地声称:“中国自有报纸以来,在报界中享有极荣誉之盛名者,厥为《申报》。
《申报》之历史,为一极有趣味之历史。
五十年来,天下共晓,传观所及,达于里巷。
内地人士《申报/--字,已深印于彼等脑海中。
故《申报1--字成为普通新闻纸名字,村儒邻学,呼各报皆为《申报》也。
”[2]到了1912年史量才接手《申报》,应该说史量才的接手,使得《申报》达到一个高峰,“隐然成为上海报业的领袖”,Ⅲ正如宋军在《申报的兴衰》一书中所说:“史量才和《申报》的无偏无党,不带色彩的独立精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
只是这种观点是不以一个政党或集团的利益出发。
而是以大多数人民利益出发。
”“国有围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
在他主持期间,《申报》度过了早期席子佩的控告危机(损失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从1912年的七千份,到1917年的两万份。
此后稳步上升,1920年三万份,1925年突破十万份,1926年突破十四万份,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申报》从创刊之日起就强调了一切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的事件、人物都在它的刊登范围之内。
因此,使得其传播行为相对独立于国家行政系统之外.显示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公共品格。
中国新闻传播史 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1、木铎:木舌金铃。
夏商周时期,曾经有这样一种被人们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以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常用作新闻事业的象征或者报纸的商标。
2、露布: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
是一种以流动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
主要用帛,也有用板的,故又称“露板”。
主要用于军事方面,传播胜利消息,也用来发布政治檄文。
3、开元杂报:唐人孙樵《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提出,是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记载。
很可能是唐代开元年间流布于外的官报,多为政事信息的杂乱报道。
没有名称、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是一种近似于“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4、敦煌进奏院状:现在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199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
沙洲属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
5、进奏院状:唐代中期,在封建机构内部发行的官报。
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6、定本制度:“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始于宋真宗咸平二年,沿用至宋末。
7、邸报:是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
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
有一定的发报制度,传播朝廷政事信息,定期发行,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8、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主要刊载新闻和政治材料,不定期发行,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书肆之家”等。
小报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一、名词解释: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2、近代:《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由传教士威廉•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
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1874年9月5日,该报自301期改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
《字林西报》:1856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
1864年7月1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
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
《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第5号起出日报。
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
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
《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1884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1872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6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民报》。
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
《新闻报》;《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露布:1.不缄封的文书。
亦谓公布文书。
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
定本: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进奏院:官署名。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后改称都进奏院。
进奏院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资料。
内容有军政情报、地方官员驻京表现。
是目前中国境内有确据可考的年代最早的传播媒介。
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原件为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
这份报纸被封存在敦煌石窟达1000年之久,1907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
1983年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朝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
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
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邸报:“中国古代的报纸的通称。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说“状”,“状报”,“报”,“邸吏报”,“朝报”,“邸抄”,“阁抄”等等,都通称为“邸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论禁小报》:南宋周麟之《海龄集》选文。
文中第一次提出小报这一名称。
《申报》
4.抗战结束至停刊:
抗战后,由于战时《申报》为日军强占,于是政府以《申报》“附 逆”为名,成立以CC系要员潘公展为主任的申报报务管理委员 会,对其实施接管,将设备封存。1945年11月22日《申报》复 刊,潘公展任指导员,立法委员陈训悆为总经理兼总编辑。从此, 《申报》完全被国民党CC系控制。到1946年5月,国民政府强迫 史泳赓出让51%股份给政府,实行官商合办,彻底改变了74年来 申报的民营性质。同时,在此基础上,改组申报董事会,调整报 社工作机构,政府委派杜月笙任董事长,陈冷任发行人,潘公展 任社长兼总主笔,陈训悆任总经理兼总编辑。而史泳赓则转任副 董事长。(CC系指由陈立夫和陈果夫二人领导的中央俱乐部组 织)
1932年11月30日,《申报月刊》上刊发了本报的《申报六十周年革新计
划宣言》,提出申报在新闻和广告编排、国内外通讯、《自由谈》副刊 等12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此次改革尤以副刊“《自由谈》”方面的 改革效果最为显著。《自由谈》创刊于1911年,自创办以来一直是鸳鸯 蝴蝶派作家的重要阵地,而在这次改革中,史量才撤换了担任了12年主 编的周瘦鹃,任命曾留学法国的黎烈文担任《自由刊》的主编。在黎烈 文的主持下,以鲁迅为代表的大批左翼作家的文章得以在《自由刊》上 发表,其文紧扣时事,尖锐泼辣,风格多样,颇受当时读者的欢迎。此 次改革显示了评论在《申报》的地位上升到相对重要的地位。
《申报》
《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原先全称《申江新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创办人为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而宣布停刊。
前后总计经营了78年,共出版25600期。
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纸质松脆,风化发黄,很难翻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还因为它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申报》是体现新闻自由的典范1908年的《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达30次以上,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
兹将有关内容择要摘录如下: 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违和,近日耳响发堵、腰酸足痛诸症依然如旧,而口干心烦、大便溏稀、头蒙觉疼、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减。
8月22日:“江督所保御医周景涛,于月初到京,进内请脉,所开药方与陈、曹各医所开者不甚相同。
据内监云,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之中仅服一二剂,独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欢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次。
”(周景涛的脉案药方略) 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
”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
”《申报》刊发的这些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
值得注意的是,《申报》的报道持续近半年之久,并未受到清政府的干涉,为《申报》提供消息的人亦安然无事,一直不断地发来最新的消息,《申报》在报道中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以显示消息之可靠。
有报史云:“光绪末叶数年,出报既不报知官厅,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
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
从《申报》看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
②喻国明,
《镶嵌、创意、内容:移动互
责编:姚少宝
2015 年第 12 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85
NEWS WORLD
媒 介 纵 横
就刊出利用电讯传递来的新闻。
‘ 十二月
经营规模,赢得了更多读者和广告商,成
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适应了中国
“把关”环节才能推向市场,进行广泛的传
只有正视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才能在
播和流动。
实践中不断地控制冲突、化解冲突和避免
4、自我广告接收能力与自净能力的
冲突,
推动原生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平衡
数据采集设备的广泛利用使得用户数
①黄升民、刘珊,
《
“大数据”背景下营
据存在易追踪性、
易挖掘性,
任何用户行为
《申报》是上海的第二份中文商业报
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需
纸,提出“夫新报之开馆,大抵以行业营生
首先,利用先进技术加快新闻信息的
求,报纸就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
为计” 。要办好一份报纸就必须提高质
传播速度。报纸所刊登的新闻信息,不仅
报纸向人们提供所需的新闻信息,这是它
量,扩大发行量,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部右侍郎监管钱法堂事物,着孙毓骧寰
促进报纸的有效发行。报纸的有效发行是
时,也创办其他产业,如创办了《点石斋画
理。钦此。’”这是《申报》的第一条电讯稿,
指在报纸的销售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地扩
报》等。
也是我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条电讯稿。电讯
大报纸的市场份额、阅读量和影响力,并
稿的传播无疑开创了技术革新的时代。
《申报》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申报》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凯晖3201140101751872年初英商安纳斯美查等人在上海集资创办了《申报》。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了《申报》, 《申报》从发刊到终刊,历时77年,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因《申报》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共出版2.56万号。
1909年为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
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
1937年7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
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
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
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申报》初创时期完全为盈利目的,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
在外国人所办报刊中,申报为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
初创时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新闻方面,重视新闻报道,重视猎奇性、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
在其他城市聘请特约记者,还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派记者实地采访,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当地社会新闻。
第二,为提高实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
如刊出第一条国内报纸的电报新闻,第一条国内新闻电讯,第一次用电报传递有关科举考试的消息,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
第三,报纸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册式。
文章风格适合中国传统文人口味。
1909年《申报》因营业不振,产权由华人经理席子佩收买, 1912年秋天,在社会急剧转型之际,32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等实业家的支持,以12万元从席子佩手里买下了已有40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并将《申报》走进了全盛时期。
申报
《申报》在中国报史上的历史意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号:07218009姓名:王春晓《申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创刊于上海,至1949年5月27日终刊,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前后共办了77年,出报25600号。
它记录了我国近代和现代的某些社会历史情况,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通过《申报》,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上海乃至中国的一些历史而貌,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历史。
可以说,《申报》是一座内容十富、取之不尽的资料宝库。
《申报》的创办人是安纳斯托·美查(Ernest Major) 。
美查是英国商人,早在同治初年,美查和他的哥哥菲尔特利克·美查(Frederick Major)就来到了上海,从事外国洋布的进口和中国茶、丝的出口等贸易,约在1862年前后,又开设了江苏药水厂,1871年开始筹办《申报》。
关于美查创办《申报》的原因,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的生意“某岁折阅,思改业”,所以改行办报。
另一种说法是他经营的江苏药水厂生意兴隆,资金盈余,故将所余资金投十报业创办了《申报》。
《申报》是从模仿香港报业开始的,从创办之日起就在经营管理的方法、受众群体的定位、广告市场的扩大及销售环节和发行环节上与旧式报业明显不同,改变了传统报业经营过程中的保守、封闭、落后的管理理念,代之以开放型的经营方式,并以开拓广告市场,建命_报业集团化为模型。
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增加了在各种传媒产品上公用专门化资源和专门技能的机会”。
《申报》导入的过程和初步发展都是由美查主导。
早期《申报》经营方法就非常开诚布公,在创刊号上说“当代有许多可以作传之事,湮没不彰,这是未予记载之故。
中国古籍虽有记载,但都是前代之事。
而且文辞高古,为民间所不易懂……未能雅俗共赏。
只有现今报纸上所刊登之文章,叙述简而能详,文字通俗,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
报纸内容有国家政治、风俗变迁、中外交涉、商贾贸易以及一切可惊可喜之事。
申报的名词解释
申报的名词解释申报是指个人、团体或机构向有关部门或单位提供申请、申告、报告、说明等相关材料,以便获取某种权益、资金、资质或履行某种义务的行为。
申报作为社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涵盖了各个领域和层面,如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个人等都可能需要进行申报。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们将对申报这一名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
一、申报的背景与动机申报行为通常是由特定的背景和动机所驱动的。
比如,企事业单位申报项目资金是为了获得财政支持或资金补助,提升单位的研发、生产或经营能力;个人申报奖学金或补贴是为了追求个人发展或解决生活困境;教育机构申报办学资质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等等。
这些背景和动机推动着人们积极参与申报活动,以期望获得相关的支持、资金或资质。
二、申报过程的主要环节申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主要环节:准备申报材料、填写申报表格、提交申报材料和等待审批结果。
准备申报材料是整个申报过程的第一步,需要根据具体申报要求收集相关的证明文件、资料以及出具必要的陈述性材料。
填写申报表格是将所准备的材料进行有序归档和规范化整理的过程,以方便申报工作的清晰和高效进行。
提交申报材料是将整理好的申报材料送交有关部门或单位,可能需要通过邮寄、在线提交或亲自送达等方式进行。
等待审批结果则是申报者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阶段,需要耐心等待并密切关注审批进展。
三、常见的申报类型与领域申报的类型和领域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的行为主体和目的可以分为个人申报、企事业单位申报、机关部门申报、学校教育机构申报、科研机构申报等。
不同的申报类型会涉及到各自所属领域的特定要求和标准。
个人申报常见的有奖学金申报、住房补贴申报、医疗救助申报等;企事业单位申报常见的有软件专利申报、创新项目申报、市场准入申报等;机关部门申报常见的有年度工作报告申报、政策建议申报、基层社区建设申报等;学校教育机构申报常见的有学科竞赛申报、教育改革试点申报、科研项目申报等;科研机构申报常见的有成果转化申报、学术论文申报、科研课题申报等。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上海《申报》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上海《申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上海《申报》《申报》是一张历史悠久的老报纸,它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由英国人安纳斯托•查美和三位友人共同筹资出版发行的。
当时全名为《申江新报》,“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申报》。
《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
创办初期,《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
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
《申报》的报价十分便宜,每份只要8文铜钱。
《申报》除了在上海本地发行,又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逐渐扩展到其他城市,销量逐步上升。
《申报》锐意革新,创办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被载入中国新闻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从1876年3月30日开始,《申报》增加出版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两日刊,这是我国报纸有增刊之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
二、最早的战事通讯员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申报》均派记者赴战地采访,连续发回战况报道。
这些记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三、最早出版的“号外”1884年8月5日,法国进攻基隆炮台,中法战争爆发。
当时上海风传法国舰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中国南洋海军开火的消息,人们盼望获得确切消息。
8月6日下午6时半,《申报》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有关此消息的快电,电文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
可是当天的《申报》已出完,为应急,报馆只得于晚7时将这条电文用传单的形式印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
这是中文报纸最早的“号外”。
四、使用电讯传递新闻之始1881年12月24日,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路架设完成,次年1月16日,《申报》最早利用这条线路传送谕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名词解释
申报是指向有关部门或组织提交书面申请、报告或申述的行为,也可指提交申请、报告或申述的文件。
申报通常是为了获得某种许可、资格、补贴、奖励或面试等机会。
在国际贸易中,申报更是一个重要的程序。
进出口货物需要进行海关申报,包括报关、报检、缴纳税费等流程,以确保合法合规的贸易活动。
除了在贸易中,申报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工商登记中,企业需要进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报、注册申报等程序;在教育领域,学生需要进行学生证申报、奖学金申报等程序;在医疗领域,病人需要进行医保报销申报。
总之,申报是一个重要的行为,它可以帮助个人或组织获得相关的资格、许可或机会,并确保合法合规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