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珍藏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7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案例7-1
案例名称:羊肉关税损害了美国消费者
案例适用:进口关税的成本与收益
案例来源:罗伯特·J·凯伯(Robert J. Carbaugh)著原毅军陈艳莹等译《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第117~118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
美国的养羊生产商长期依靠政府。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接受羊毛补贴,直到1995年国会颁布农场政策改革,补贴才被取消。

由于失去了援助,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又面对鸡肉、牛肉和猪肉的竞争,羊肉生产商提出了减少进口避免国外竞争者的请求。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羊肉进口都来自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在农业上拥有绝对优势。

美国羊肉产业联盟非但不采取措施与这些国家竞争,反而在1974年的贸易法案中写入了一条“逃离条款”,为受到进口冲击的产业提供暂时的喘息空间。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确定进口是否给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如果是这样,可以提请救援措施,该措施的采纳、修改或者否定由总统全权负责。

在1999年2月份,ITC并没有发觉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但却接受了处于劣势的国内生产者提出的进口是损害根源的说法。

ITC没有取消进口计划,只是建议对超出上年的进口征收20%(在4年内逐步递减)的关税。

然而政府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比ITC的建议更加严格。

在现有关税基础上,第一年对所有的进口都征收9%的关税(2~3年降至6%,然后到3%),超过去年的进口征收40%的关税(2~3年降至32%和24%)。

美国羊肉产业联盟主席高兴地宣布,这一变化会给市场带来稳定。

征收羊肉进口关税的决定虽然在国内没有引起多少注意,但却被其他国家纷纷仿效。

这一决定拆穿了美国政府对自由贸易地花言巧语,使其在让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上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

减少进口的预期达到了,但保护羊肉产业的目的却并没有最终实现。

在这一极端地迫使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民及官员把美国告上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争端解决委员会。

案例评析:
关税对福利的影响包括收入效应、再分配效应、保护效应和消费效应。

其中,收入效应代表政府获得的关税收入;再分配效应是消费者剩余向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商转移的部分,是收入由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转移;保护效应说明了资源浪费给国内经济造成的损失;消费效应则是由于产品价格人为的提高而导致的消费量下降。

保护效应和消费效应共同构成了关税造成的无谓损失。

对小国(即进口只占世界市场供给量的很小一部分的国家)来说,由于其进口商品面对的是固定的世界价格,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会全部以价格上升的形式转移给了国内消费者。

对一个大国(即其进口量的变化会影响进口商品的世界价格)来说,施加在进口产品上的关税一部分以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转嫁给了国内消费者,另外一部分通过降低出口价格被外国出口商消化。

外国出口商承担的关税构成了本国的福利收益。

这些收益弥补了部分或全部那因关税的消费效应和保护效应造成的无谓福利损失。

但是无论是小国还是大国,国内消费者都是受损的,其承受了因关税所带来的产品价格上升。

本案例中,美国养羊生产商强烈地呼吁政府取消羊肉进口来保障自身利益,虽然政府并未采取取消进口计划,但是政府实施的对进口羊肉征收关税的贸易限制措施中,其仍获得了收益;而消费者则必须为羊肉价格的上涨而多支付或减少消费,其利益受到损害。

正如美国羊肉产业联盟主席所宣称:这一变化会给市场带来稳定。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生产者一说稳定,消费者就要遭受宰割。

最后,我们的分析不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若一个国家能对别国征收进口关税时,那么同样的别家也可以对该国征收关税,进行报复。

正是由于这种报复的可能性,使得因征收关税所导致的福利损失更大。

案例7-2
案例名称:美国食糖进口
案例适用:配额
案例来源: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著海闻蔡荣等译《国际经济学》 2002年4月第1版第190~191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
美国食糖问题的起因与欧洲农业问题有些相似,联邦政府保护的国内价格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水平。

但与欧盟不同的是,美国国内的供给没有超出国内需求。

因此美国政府可以运用配额制度使其国内食糖价格一直保持在目标水平。

美国食糖进口配额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在美国销售食糖的权力被分配给了外国政府,然后由外国政府将这种权力分配给各自的厂商。

因此食糖进口配额形成的“租”由外国人获得。

配额将美国食糖进口量限制在大约213万吨,因而美国市场的食糖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40%还多一点。

作为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食糖进口配额说明了保护的倾向:给一小部分生产者提供保护,使每个生产者获取很大的利益;由广大消费者来支付这些代价,但每个消费者只负担很少一点。

但是从食糖生产者的角度而言,进口配额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美国的食糖工业只雇佣可约12000人,食糖生产者从进口配额中的所得,表现为一种隐含的约每人9万美元的生产补贴。

这也就难怪美国的食糖生产者会极力维护进口配额。

反对实施进口配额保护的人经常试图从进口限制所“保留”的每个工作机会所产生的消费者成本,而不是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角度来提出批评意见。

研究过美日食糖行业的经济学家们都相信,即使实行自由贸易,大部分的美
国食糖生产者仍将生存下来,只有2000到3000人可能失业。

因此,被“保留”的每一个工作机会的消费者成本超过50万美元。

案例评析:
进口配额指的是对可能进口的商品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

这种限制通常是以向一些个人和公司颁发进口许可证来得到实现。

进口配额总是抬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的。

当进口被限制时,立即出现的结果就是在初始价位上,国内的需求超过国内供给加进口,于是价格不断上升直到市场达到均衡为止。

最终,进口配额抬高国内价格的幅度会达到同样限制水平的关税所抬高的幅度一样。

由于配额是通过颁发进口许可证来实现的,许可证的持有者能够从外国购买进口品并在国内以高价出售,他们获得的利润就是所谓的配额租金。

如果把国内市场销售的权力给予出口国政府,“租”也就被转移到国外,致使配额的成本大大高于同等情况下的关税成本。

案例中美国为了保护食糖产业,对食糖实行配额制, 将美国食糖进口量限制在大约213万吨.配额引起国内食糖的稀缺,国内价格上升,国内食糖产量会增加。

价格的提高降低了美国政府维持食糖支持价格的成本,同时也使的美国消费者剩余减少。

由于食糖的配额是由出口国管理的,美国进口商是竞争性的买者,所以大部分收益效应由外国出口商获得。

配额制下食糖价格的上涨也会促进美国食糖替代品的发展。

尤其是含糖量高的谷物糖浆和各种各样的人造糖料被生产出来,并卖给原来用糖的行业。

美国食糖的配额也会产生国际影响。

美国大约一半的食糖需求是由进口满足的,而这些进口的食糖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发展中国家。

限制市场给这些国家带来财政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