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市历史回顾 与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从1840年5月6日黑便士”问世,邮票走过了170多年的历程。与此同时,一位名叫维多惠尔的英国人,从1840年5月6日起保存了所有寄给他的函件上的邮票,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位集邮者。而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于1878年,由清代海关邮政发行。集邮是一个具有风雅的娱乐活动,虽然发行邮票的职能是为了作为邮资凭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冲击,邮票的职能逐渐发生改变。作为当今最为火热的一种投资行为,邮票收藏投资在收藏投资界可谓是风光无限,与钱币投资两大板块,并立而行。
中国的集邮活动大约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878年,中国发行了第一枚邮票。1879年6月13日,上海《申报》便刊登出收买邮票的广告。
从1949年10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那一刻起,中国人民跨入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国集邮事业也开创了新纪元。中国邮市做为中国集邮事业的一部分,沐浴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集邮和邮市也经历了一个由废到兴的过渡期。当时上海保持了中国集邮和邮市的老大地位。1955年1月10日,中国集邮公司(后依次变更为中国邮票公司、中国邮票总公司、中国集邮总公司、再成为现在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在北京东华
门大街挂牌开业,对活跃邮市起到了主导作用。当时闻名全国的最大邮票交换场所就在中国集邮公司的营业大厅。随着“文_革”开始,1968年8月中国集邮公司关门,中国集邮事业到了一个低谷,中国邮市活动更不复存在。
从建国到50年代末,邮市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上升通道。60年代初,邮市开始走下坡路,直至“文革”发动,邮市销声匿迹。这样,50、60年代邮市的发展轨迹,形成了一个明显的马鞍型。
几乎整个70年代,是中国的社会大动荡期,也是著名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同时也是中国集邮和邮市浩劫的十年。直至1978年7月,中国邮票公司恢复营业,中国的集邮事业和邮市才起死回生,并且在80年代初就出现了中国邮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中国邮市起死回生,并以惊人的速度和力度崛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景象。“文_革”对中国集邮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集邮被称为“封资修”的东西被批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邮票公司、个体邮商、邮票交换场所等等便统统消失,邮市处于被取缔状态。
1978年7月,中国邮票公司在关门12年后恢复营业,为邮票市场的
恢复和振兴迈出了重要一步;1979年8月改革和调整集邮经营管理体制,构建全国集邮企业的三级体制格局开始实施;1978年、1979年、1980年开始的三次中国邮票公司对新中国邮票大提价;1985年4月全国集邮联一届三次会议上对邮票市场的开放、搞活、调节等问题的讨论;80年代后,群众收入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社会环境宽松、思想观念更新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1985年形成了中国邮市史上的第一次热潮。
这次热潮早在1984年春就拉开了序幕。首先是被邮人戏称为“闹耗子”的著名事件(1984年1月5日鼠票发行,邮人们凌晨3点开始排队,为了维持秩序,北京朝阳区不仅除了留守人员外全部上岗,而且还动用了武警部队,后被邮人戏称为“闹耗子“)。后随着“仕女图”“牡丹亭”“第23届奥运会”等邮票和小型张的发行,人们更加疯狂的排队抢购。至此,中国邮市史上第一次热潮终于形成。
1985年1月的《集邮》杂志,报道了大陆小型张在香港的价格不断上涨,这一报道,不仅强化了集邮圈内有一定影响的集邮保值观念,更吸引了集邮圈外的投资者涉足邮市。投机者在北京和广州开始大量收购小型张,终于在1985年4月“梅花”邮票和小型张发行时,达到了本次热潮的顶峰。当年4月5日“梅花”邮票发行日,更出现了从和平门到宣武门2~3万人连夜排队,公安部门出动了大批警察维护秩序,令过往行人瞠目结舌。面值2元的“梅花”型张,当天北京市价为2.3元,外
地价格为4元。终于在1985年5月24日“臭名昭著”的“熊猫”邮票和型张发行,当天上午面值3元的“熊猫”型张还在3.5元,下午传出加大发行量的消息(1266万的发行量是梅花的4倍还多),市价应声而跌,不仅面值不保,最低跌至2元。至此,第一次邮市热潮渐渐消退,并且持续了2年时间。
80年代的另一次小高_潮发生在1988年下半年至1989年春。这次行情是从1987年开始酝酿,当年邮票不仅题材上佳,设计印刷也很出彩。比如:“猛禽”“徐霞客”“水浒(一)”“古代名楼”等等,而且发行量大幅消减。1988年延续了1987年的发行量政策,更有“三国(一)”“泰山”“兰花”等热门题材,再加上1988年中国邮票总公司大幅提高新中国邮票价格,当时全国集邮大军也迅速发展到570万人。而1989年3月25日“马王堆”邮票和小型张发行时,当时的邮电部再次举起增加发行量的杀手锏。“马王堆”邮票发行当天,面值5元的小型张市价高达13元,当几天后传出增加发行量时,暴跌至4.6元。到4月中旬,邮市又一次走低
从恢复到崛起再到火爆,中间出现了两起两落,整个80年代的中国邮市走过的是一条M型的发展道路。
九十年代是深入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年代。同样,邮票市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邮政企业进行转轨改制,实行政企分开。2、1989年2月10日,由邮电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税务局、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的联合通知》,决定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3、受惠于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手里闲钱明显增多。4、国家从1990年4月到1991年4月连续3次降低存款利息,使一批资金走出银行成为社会游资,而当时包括股市在内的投资市场刚刚出现,既不发达,也不为大多数人所认识。5、与此同时,中国集邮总公司于1990年10月调高新中国邮票价格,平均上调140%。在以上五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邮票巨大的投资价值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和大量的社会游资,终于引发了中国邮市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_潮,即著名的“九一狂潮”。
这次邮市疯潮是从1991年3月掀起,持续半年多的时间,经历了四个波段。第一波是炒以“猴票”为代表的早期JT票和型张。猴票从1990年8月份之前的30元开始起步;在总公司要调价的影响下,快速上浮到60元;1990年11月再次上浮到90元;1991年春节升到110元;3月份又跃升到150元;6月份达到颠峰的250元,各高档小型张也狂涨。第二波是炒低档小型张。1985年以来发行的印量大,长期滞销,跌破面值的小型张全部成为热门货,短短3个月普遍上涨了3~5倍。第三波是炒纪念邮资封片。从几角钱达到了十几元,甚至几十元,创造了10~20倍的惊人增值率。第四波是炒版票及小本票、首日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