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合理轮作倒茬与耕地用养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作(crop rotation)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小麦—水稻—水稻轮作,这种轮作有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轮作的命名决定于该轮作中的主要作物构成,被命名的作物群应占轮作区的1/3以上。常见的有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水旱轮作、草田轮作等。
作用
作用合理的轮作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防治病、虫、草害
作物的许多病害如烟草的黑胫病、蚕豆根腐病、甜菜褐斑病、西瓜蔓割病等都通过土壤侵染。如将感病的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便可消灭或减少这种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病害。对为害作物根部的线虫,轮种不感虫的作物后,可使其在土壤中的虫卵减少,减轻危害。
合理的轮作也是综合防除杂草的重要途径,因不同作物栽培过程中所运用的不同农业措施,对田间杂草有不同的抑制和防除作用。如密植的谷类作物,封垄后对一些杂草有抑制作用;玉米、棉花等中耕作物,中耕时有灭草作用。一些伴生或寄生性杂草如小麦田间的燕麦草、豆科作物田间的菟丝子,轮作后由于失去了伴生作物或寄主,能被消灭或抑制为害。水旱轮作可在旱种的情况下抑制,并在淹水情况下使一些旱生型杂草丧失发芽能力。
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各种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如禾谷类作物对氮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豆科作物吸收大量的钙,而吸收硅的数量极少。因此两类作物轮换种植,可保证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避免其片面消耗。
调节土壤肥力
谷类作物和多年生牧草有庞大根群,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绿肥作物和油料作物,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
另外,轮种根系伸长深度不同的作物,深根作物可以利用由浅根作物溶脱而向下层移动的养分,并把深层土壤的养分吸收转移上来,残留在根系密集的耕作层。同时轮作可借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补充土壤氮素,如花生和大豆每亩可固氮6~8千克,多年生豆科牧草固氮的数量更多。
水旱轮作还可改变土壤的生态环境,增加水田土壤的非毛管孔隙,提高氧化还原电位,有利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防止土壤次生潜育化过程,并可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分类
轮作因采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定区轮作与非定区轮作(即换茬轮作)。
∙
定区轮作:通常规定轮作田区的数目与轮作周期的年数相等,有较严格的作物轮作顺序,定时循环,同时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田地)的轮换。
∙
∙
非定区轮作:在中国多采用不定区的或换茬式轮作,即轮作中的作物组成、比例、轮换顺序、轮作周
期年数、轮作田区数和面积大小均有一定的灵活性。
∙
轮作的命名决定于该轮作中的主要作物构成,一般被命名的作物群应占轮作田区1/3 以上。
常见的轮作有: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水旱轮作、草田(或田草)轮作等。试点方案
农业部等十部委联合出台《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方案》提出,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推广轮作500万亩(其中,内蒙古自治区100万亩、辽宁省50万亩、吉林省100万亩、黑龙江省250万亩)。[1]
轮作技术路径:推广“一主四辅”种植模式。“一主”: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供给。“四辅”:实行玉米与马铃薯等薯类轮作,改变重迎茬,减轻土传病虫害,改善土壤物理和养分结构;实行籽粒玉米与青贮玉米、苜蓿、草木樨、黑麦草、饲用油菜等饲草作物轮作,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满足草食畜牧业发展需要;实行玉米与谷子、高粱、燕麦、红小豆等耐旱
耐瘠薄的杂粮杂豆轮作,减少灌溉用水,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实行玉米与花生、向日葵、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轮作,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2]
浅论合理轮作倒茬与耕地用养结合
摘要:玉树小块农业区的气候条件能满足青稞、春小麦、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但当地农民长期以来只重视青稞,现有的耕地每年种一半歇一半,长期采用“青稞—歇地—青稞”这种休闲耕作制度,耕地没有充分利用。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了合理轮作倒茬的好处,并提出了耕地用养结合的意见和建议。
1、玉树州农业区的轮作现状
玉树州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扎曲河、吉曲河、通天河及其支流两岸的河谷地带。海拔在 3600 ~ 4000m,年日照时数 2231~2783h,太阳辐射量136~ 187.2kcal/cm2,通常年份的无霜期 85~90d 左右。这样的气候条件能满足青稞、春小麦、油菜、洋芋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但当地农民长期以来只重视青稞和习惯于轮歇。除囊谦县小块农业区少量青稞与芫根倒
茬;玉树县小块农业区少量青稞与油菜倒茬外,其他地区的耕地都是每年种一半,歇一半。全州现有耕地 17667 hm2,每年播种面积只有 12200 hm2,有近6667 hm2耕地休闲。长期采用“青稞—歇地—青稞”这种休闲耕作制度,致使土壤肥力逐年下降,青稞产量低而不稳。消极的靠轮歇提高土壤肥力,耕地不能充分利用,土壤肥力也难以恢复和提高,制约着玉树州农业发展。
2、轮作是提高青稞产量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
轮作是在同一耕地上,在一定的年限内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按一定的顺序循环种植的方式。合理轮作倒茬是内地和本省东部农业区广泛采用的传统有效的耕作方式。为适应“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的需要,笔者针对东三县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初步总结出以下有利于青稞增产的合理轮作倒茬方式,供改革东三县农业区耕作制度参考。
从表 1 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栽培条件(地块、品种、播期、下种量、肥料、管理均相同)下,豌豆茬作比“青菜茬、洋芋茬、芫根茬种植青稞比歇地种植青稞生长发育良好且产量高。增产效果高低顺序依次是豌豆﹥洋芋﹥油菜﹥芫根﹥歇地。实行青稞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倒茬,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青稞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表 2 看出,“青稞—豌豆—青稞”稞—歇地—青稞”轮歇产量高,整个轮作周期,不仅青稞高出 972kg,而且每公顷多收入豌豆 2571kg,还有豌豆茎秆(冬春季节为牛、羊补饲的优质饲草)平均每公顷约 15000kg。从表 3 看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