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少淳教授-美术-核心素养报告演讲录

尹少淳教授-美术-核心素养报告演讲录
尹少淳教授-美术-核心素养报告演讲录

尹少淳教授-美术-核心素养报告演讲录

什么是核心素养

中国的老师已经习惯了“知识与技能” ,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出在”“知识与技能”未能转化为素养和能力。”“”“

““”“”“”“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

只有关注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式)和如何运用“知识与技能”(进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将其转化为素养和能力。

因此需要围绕核心素养,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选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其二,在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1.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通过视觉观看,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认识和解读铺垫道路。

2.直觉地感受图像的形似、同构、张力等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认识与解读图像的意图、涵义以及表达的观念、态度、情感。

3.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了解图像的类型,并加以识别、指导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

4.在读图时代,能够分辨、判断、选择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什么是核心素养

素养知识基础与结构心理

学科体系核心领域思维方式人格特征杨向东

审美态度就是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具有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联系、比较的方式观看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发现物体之间的异同关系;通过视觉观看

追寻“器”“道”相合的美术教育

字数:1455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5年3期

【摘要】“审美人生教育”立足美术本位,致力于追寻“器”“道”相合的美术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对形式美的感受力,培育创造能力,获得审美提升,陶冶审美情操。

【关键词】美术教学;“器”“道”相合;审美人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0-0062-01

【作者简介】尹少淳,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美术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

本世纪开元前后,我接连承担了教育部交付的两项重任。一是主持全国美术骨干教师培训,我任班主任,陈铁梅是学员。她治学严谨,毕业汇报大会上宣读的关于“成就动机与儿童绘画”的论文,成为全班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此时赶上《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在调研会上,她关于“美术教育与文化”的实践思考颇有见地。之后常听到她的好消息。在“中美艺术教育论坛”和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

年会上,我听到了她在大会上阐述“名画课程”,以及积极倡导她的教学主张“审美人生教育”,更感欣喜。

陈老师在追寻的是“器”“道”相合的美术教育。《易·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可以比作美术教育的内部关系。美术本身比之于器,教育功效比之于道。离“道”谈“器”则盲,境界不高,生发不远;离“器”言“道”则玄,空虚飘忽,缺乏基础。所以,美术教育不能拘于美术自身的目的,否则,其作为教育学科的地位便大可怀疑,但美术教育的教育功效又不能不在美术的基础上生发,否则根基动摇。陈老师无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陈老师始终以美术为轴心和基点展开教学,在磨“器”、淬“器”的过程中成就雅“器”、美

“器”。

第一,陈老师关注美术知识和表现语言的教学。着眼美术本身,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机理、意境等美术语言的教学,帮助学生感知美术世界的独特魅力,将美的形式的特征、知识、规律,刻录进学生的审美感知中,建立审美认识基础上的审美理解。

第二,陈老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用艺术灵感和技巧促进创造力的提升。美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陈老师用教育行动印证并发展着罗氏的观点。

第三,陈老师倡导“基于欣赏,基于经典”的教学。帮助学生以纯然审美的眼光欣赏事物,

“培养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获得审美享受。正如乔治·桑塔耶纳所说:“美感教育就在于训练我们去观赏最大限度的美。”

陈老师不遗余力追寻美术教育的“道”,这是一种深刻的认识、崇高的立意、宽广的情怀。

第一,陈老师的美术教学基于学生,她通过美术的教学,激起学生的审美冲动,继而更好地、更自由地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开发潜能。

第二,陈老师站在了一个高远的地方,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思考、践行美术的教育取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审美趣味,以美储善,美善相乐。

第三,陈老师努力让审美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有创意地组织多种美术活动,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德性。

总之,陈老师在识“器”得“道”的进程中,帮助学生在审美的世界里解决感性和理性、苦与乐、神性与人性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终抵达人性的完美境地。

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本身的修养,核心素养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像是道德、谈吐举止、知识技能、思想境界等等都包括在内,但核心素养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更加注重整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定。核心素养已经不再像双基和三维那样的具体,转而指向的是一个全人的、全思维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和智力的量化,更注重的是后天培养的一种核心的文化素养。因此,要培养核心素养也应该从整体入手,某一方面的突出并不能代表核心素养的提高。而小学美术正是这样一门考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学科,因此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图像识读素养的表现为: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和空间等形式特征;能以阅读、思考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与意义;能从技法、风格和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作用与价值。这其实和“双基”下的基础知识是同宗同源的,现在整个中国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性导致农村没有足够的专业性教师,很多都是兼带,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专业性去实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或者很多因为基础知识的枯燥就直接省略掉基础知识,直接导致学生对于图像识读的不了解。学生只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才能提高图像识读素养,才能从浩繁的图像中,甄别和获取有益的信息,进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就不能局限于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方

面,而是多着眼于学生是否依靠图像表现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能表现出作者思考与想法的作品我们都可称之为好的作品。这时现阶段的美术教师在学生的美术表现里应该注意的地方,使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画作的认可来加强自我认同感,进而能够更加自信。 美术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担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把提升学生气质和审美品味,激发学生创造性,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作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以“因材施教,因人授课”、“氛围轻松,寓教于乐”、“善用科技,科学结合”和“寻找优点、善于鼓励”的四种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新背景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美术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学习材料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

浅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22

浅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美术学科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维度。日前,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框架和命题》会议上,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的论点:“核心素养是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看你学过什么,而是看你是否学到了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的能力,核心素养要可学习可测量。” 要将学到过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东西(能力),这是核心素养达成的关键。学过的东西内化,意味着已知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核心素养指解决生活情境中具体情况的能力,实质是将学科置于生活原点及运用,意味着学生主体与社会环境客体的交互过程和处理能力。 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化及形成基本的能力,需要美术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更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觉经验,在艺术与生活的思维方法上得到提升。这样,学生们才可以真正形成视觉审美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在当下和之后成长的路途中,以解决个人发展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课标组确定的美术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想能力、文化理解。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认识,其实并非是所谓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体系中所谓美术的内涵。美术,是人类自身为了生存需要,自主改变、改造现实状态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美术,是人类创造思想不断诞生、更新的生命动力。 美术活动是早于人类一切技术性活动、运算、逻辑活动的基于生命发展需要的思维推演。这种思维方法引发出人类在各领域当中一系列的技术、技能技巧、工艺的革新。由原始人类就开始的视觉感受引发的造物转换活动,是人类赖以改善生存环境、更好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视觉造物转换”这个概念,应该是从人的生命本源去思考美术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替代功用的基本视角。如果在儿童期的美术课程,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大学的本科教育中,能够全面渗透这一层面的思想,给这些未来的公民们渗透这样的思维方法,可能学生们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才有可能性。 美术,绝不仅仅是一般人所看到的架上绘画,更不是那些害人的、目前在师范大学里教学法课当中还在误导未来准教师们基本教学技能的“简笔画”。如果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包括学前的艺术领域活动,还将对美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某种低水平模仿、低水平徘徊的所谓技能传递的水平上,那么,美术核心素养的达成必然是空话。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当下思考完整版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 学当下思考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当下思考 最近有幸聆听了国家督学——尹后庆会长的报告,使我我对中小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从茫然变成了清晰。确实,未来的课程如果不具备现代性与探究性,我们的学生将来无法整体的融入时代的变革;同时,教师如果不思考学科的本质、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教学很大意义上将会本成无效的教学;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思考尤其显得重要。那么,我们将如何探索和实践核心素养在学科长的落实呢?就美术学科谈一些个人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在教学模块设置上,现使用的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九本,它们分别对应高中美术课程设立的九个模块。美术教学课程的开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科素养的培育。而今按规定开足美术课,尽心上好美术课,就是在行动上坚守了基础美术教育之阵地,贯彻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路线。 同时,每个模块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会有一些侧重。比如鉴赏模块,更侧重对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绘画模块在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块教学割裂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模块学习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才能优化对模块中单元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不等同于教室,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合理搜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运用好地方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会大大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促成核心素养培育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学评价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模块特点,设置适切的评价机制与方式,使学生明晰对自我核心素养现状与不足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2.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亦不止于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以学校美术类社团、研究性学习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所涵盖的所有美术特色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发挥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实时关注、引领、指导并应给予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及鼓励,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究、发现、解决乃至创新,从而获得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再培育。 3.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科竞赛活动需要师生齐心地做好赛前、赛时、赛后三个阶段的工作,这包含了指导与训练、沟通与鼓励、反思与总结等具体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制订高效的竞赛辅导方案及策略,形成适切学生的辅导风格。 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 综上,高中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有一定的延展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堂学科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课堂内外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更均衡地发展,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

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 —学科核心素养与有效教学必经之路 摘要:核心素养教育下的人才是面向未来具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不同学科?各个学科需要在分析自身学科特征和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核心素养论推倒的不是知识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是知识在课堂中现身的方式,是知识在教育世界中的功能定位。美术教学实践中,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和变更,而是必须以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 关键词: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教学实践。 引言:美术知识加载型课堂与美术素养催生型课堂之间存在质的差异,只有架设起“知识”与“素养”间立交桥,美术教学实践才可能真正实现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历史性转型。 正文: 1、纵观历史,美术古今。 美术活动是早于人类一切技术性活动、运算、逻辑活动的基于生命发展需要的思维推演。这种思维方法引发出人类在各领域当中一系列的技术、技能(技巧)、工艺的革命(革新)。由原始人类就开始的视觉感受引发的造物转换活动(创造行为),是人类赖以改善生存环境更好的生活、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视觉造物转换”这个概念,应该是从人的生命本源去思考美术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替代功 用的基本视角

在信息化的当代,仅仅关注知识加载、知识传输,课堂很容易被知识、 文化所独霸,沦为书本知识的殖民地,知识教学的终极目的——助人成长、促进发展的目的随时可能被遮蔽,人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的杋遇被阉割,人的素养培育会被悄然挤岀课堂的天地。美术在未成课堂知识体系时已经被广泛运用。拉斯考克斯洞穴被称之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也称“史前凡赛尔”。里面包含着世界上最不同寻常的旧石器时代壁画,其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5000年前。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ch mei wng ling】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还有古代服饰、兵器、建筑等无不体现出美术在古人生活中的运用,也闪耀着古人的智慧。现代人的生活也是离不开美术的,企业商业标识、环境艺术、服装设计、汽车设计等等,美术与现代生活也息息相关。 2、真正的立德树人,是建立在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的。 核心素养教育下的人才是面向未来具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不同学科?各个学科需要在分析自身学科特征和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 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 美术教学实践中,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选择和变更,而是必须以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在课堂中,知识的载体是学科,是符号,是理论,而素养的载体是人性,是行动,是生活;书本知识是素养被抽空、被蒸馏、被

美术五大核心素养解读——刘海燕

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 阿克苏市第四中学刘海燕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一、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二、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 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故艺术是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戏曲、电影和电视、曲艺和杂技等的总称。美术只是艺术的一类。 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美术依据媒体特性和技法特点划分鉴赏学习内容,完成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美术鉴赏的进行是以美育为基础的。那么‘美育’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也就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因此,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相互并列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整体。 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完善人生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孔子是先秦时期着名的教育家,他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

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段话的语意是: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立德树人:(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tp;(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5)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6)改进美学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7)标本兼治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现实要求。 2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和成果,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 养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涉及到美术学科的主要是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方面。一、美术学科所涉及核心素养 (一)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情怀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教材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及作品中的内涵,这正是人文积淀的具体体现和渗透。 2、人文情怀 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和想法进行创作,以维护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认识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体会美术学习的幸福和乐趣。 3、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这点在美术学科中体现的尤为凸显和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与方法,在长期的积累实践中,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和方法。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能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科学精神 在美术学科学习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来设计制作会游的玩具、风筝、会闪光的玩具等。在制作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如锡纸、粮食、棉花等不同材料来进行创作。 (三)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乐学善学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让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的动力源泉,鼓励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学习的价值,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掌握适合自身的美术学习创作方法,让美术学习陪伴终生。 2、勤于反思 只有不断的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有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我认为这点勤于反思,不仅在美术学科中尤为重要,在学生的所有终身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3、信息意识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也涉及了电脑美术设计课程,让学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美术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 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故艺术是对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戏曲、电影和电视、曲艺和杂技等的总称。美术只是艺术的一类。 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认识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美术依据媒体特性和技法特点划分鉴赏学习内容,完成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美术鉴赏的进行是以美育为基础的。那么‘美育’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也就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因此,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相互并列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教育的整体。 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完善人生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孔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段话的语意是: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 ‘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立德树人:(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2)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tp;(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5)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6)改进美学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7)标本兼治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现实要求。 2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1核心素养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帮助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从课程的内容数量、组织结构以及知识的侧重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其并没有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知识选择标准的模糊化。而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构建思维,还将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定为课程结构构建的主要任务,并在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养。 1.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改革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核心素养课程教学实践则主要提出了教学应该侧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自身的发展需求,从而间接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将受教育者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解除学科知识对学生精神上的奴役,消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挤压,并利用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减少由学习成绩的评价对学生个体所造成的伤害,从而深化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3有利于帮助教师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仍有许多教师受传统教?W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弱化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还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教学实践则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课程的构建,使知识的供给与学生的需求相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学科专业知识对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压力。 2核心素养时期美术教学策略 2.1整体布局开放便捷,让幼儿自主按需选择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教育已从着眼于表层的当前认知,逐渐转向关注于深层的长远发展,开放性的学习区域活动就是符合新理念的一种游戏形式。 根据班级的原有设施结构,我们对美术区做了整体布局的调整,根据不同的美术方法,将大区分割成小块,并将区域充分开放化,细化美工区的操作内容,如戏墨娃(水墨画)、油你真精彩(油画)、星罗棋布(布艺)、给你点颜色看看(彩绘)、情定沙缘(沙画)等,让幼儿能自主地按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经过精心布局,我们将区域的柜子设计成了不同的造型,如“十字型”“L型”“马蹄型”,或靠墙摆放的全敞开型,或依角而成的半包围型,每个小区顺势而成、巧妙连接。既开放,又相对封闭,既有一定间隔,又能自由交流。我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以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而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感知,还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以及对艺术形象的创造,都离不开视觉观察这一基本的方法。重视对学生视觉感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养成学习生活中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对于学生学好美术或其它学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将来从事各种工作和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事实表明,

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其视觉感受能力大大强于没有接受美术教育的人。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我还注重引导学生用他们的耳、手、鼻等去感受体验,将感受转化为视觉语言,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观察事物获得视觉信息的同时得到质感、声音、气味等信息的联想。如学习《身边的痕迹》时让学生用手触摸衣服、铅笔、硬币、树叶、等材料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当学生磨印出漂亮的树叶纹理时,他们由衷地赞叹:啊,太美了!。学习《画触觉》时,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热水、石块、抹布、塑料、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尝试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比如用直线表示坚硬、光滑;用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充分打开学生的皮肤、鼻子、舌头等其它感觉神经,积极地调动它们与视觉的配合,学生就获得了深刻的感知效果。总之,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各类知觉感受的敏锐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都具有推动作用。 二、让学生的作品情感起来 美术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锻炼其审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强调情感因素是美术教学具有活力的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

听美术核心素养解读之后有感

听美术核心素养解读之后有感 听美术核心素养解读之后有感 美术教师要了解美术和美术教育的特性、了解美术教育的历史、了解美术教育的前沿、处理好很多教育教学的技术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下,美术教师要具备多样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教育知识与技能、全面的文化理解力,包括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美术教学设计的能力、美术教学实施的能力、美术教学评价的能力。在教育技能上,同时要具备评价的能力、利用资源的能力、跟学生沟通的能力等,当然,除了自身学科做得精致以外,还要具备开阔的视野和终极关怀,学习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形成独特的人格特征。美术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品质来影响学生,用爱心、同情心、宽容心来对待学生,以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来开展教学。 其次、我认为美术教师应在很大的范围、很高的起点来做美术教育,思维就会更开阔,想法就会更多,目的会更长远,作为一个美术老师的品质就会提升,教学效果也会发

生很大的变化,就不是一个只有技术性的人,而是具有一个价值思考的人。 再次美术老师还应是一个勇于追求幸福感的人,包括其自身的品味、包容和创造力的体现。美术教育是充满灵性的、智慧的活动,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式的教育,所以美术老师也需要有智慧和灵性。美术教师还应具有三种行为:1、理论创新2、模式建构3、现象模仿 最后,在美术课堂中,每个学生的体验、感受、转化都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把知识点细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情景创设、有资料的选择、有教法的运用、有教师的示范、有评价与展示,所有的环节和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教材中将隐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把低中高年段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从而将这些系统的知识点落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 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参与到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美术学科所涉及核心素养 (一)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情怀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教材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及作品中的内涵,这正是人文积淀的具体体现和渗透。 2、人文情怀 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和想法进行创作,以维护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认识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体会美术学习的幸福和乐趣。 3、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这点在美术学科中体现的尤为凸显和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与方法,在长期的积累实践中,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和方法。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能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二)科学精神 在美术学科学习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来设计制作会游的玩具、风筝、会闪光的玩具等。在制作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如锡纸、粮食、棉花等不同材料来进行创作。(三)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乐学善学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让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的动力源泉,鼓励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学习的价值,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掌握适合自身的美术学习创作方法,让美术学习陪伴终生。 2、勤于反思 只有不断的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有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我认为这点勤于反思,不仅在美术学科中尤为重要,在学生的所有终身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3、信息意识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也涉及了电脑美术设计课程,让学生可以通过海报设计,电脑绘画,动漫设计等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美术创作,不仅拓宽了美术活动的方式,更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

美术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美术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共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核心素养,18个具体要点。其中,文化基础中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在人文底蕴中又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真进行学习和研究,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来培育学生的素养。我想核心素养的研究一定要立足于课堂,一切能力,素质的提高都是以课堂为主阵地,离开了课堂那就无从谈起。 美术课本身就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的阵地。不只是让学生会画几幅画,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教师要树立大的美术教育观,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点,要找到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课前备课要找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点。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美的欣赏,美的创作。多搜集整理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来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让学生放宽眼界寻找课堂外面美的东西,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来发现美。教师在进行指导创作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去想像,自由去创作,让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欲望,只有学生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才能够真正感觉到美的存在。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展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让学

生会评价美。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不都是美的还有一些不美的东西存在,但是,我们要学会辨别,学会审美。在评价美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练好基本功,掌握好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美。 作美术教师,以课堂为研究基地,抓住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真正具有一定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昨天上午,全市美术教师齐聚长江东路小学,认真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的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 尹教授的讲座包括:核心素养的由来,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文词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要点,美术学科提出的五个核心素养几方面的内容,以及图像使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讲座,我了解了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教育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导致教学关注点的挪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用奥运五环来加以图示,上面的三个环视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三个学科素养,并非美术学科之专擅,而会覆盖到其他学科,音乐语文,甚至体育,数学等学科,会涉及审美方面的素养。几乎所有学科都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或者创造力,文化理解也已经被一些学科列为核心素养。这些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割裂的,而是综合在某种教学行为之中,五个学科素养构成一个整体。对于美术知识技能而言,即便掌握了他们,依然是静态的东西,只有在

动态中,才能将其转化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的变革,在美术教学领域里,我们过去仅仅是在技能层面展开教学,而今后教学中,我们还应该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问题并通过美术或者跨学科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还了解到,素养是内在品质,在日常和关键时刻通过言行自然显现学科素养在人不在物,美术学科的更为具体的教学结构程序。 一上午的时间,收获满满,尹教授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象,层层递进诠释着核心素养的丰富内涵,让我更多地思考自己以后的教学,并认真理解消化并将其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昨天上午,全市美术教师齐聚长江东路小学,认真聆听了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的关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 尹教授的讲座包括:核心素养的由来,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文词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要点,美术学科提出的五个核心素养几方面的内容,以及图像使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 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 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 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 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 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 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 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 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 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我们周围 的世界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 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 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 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通过美术学习能鼓励人们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 行动手创造和实践。因此,“创意实践”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21世纪社 会发展中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 5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 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国家 的历史与文化,因此,美术学习提供了一条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历史与文化的 途径,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理解”是基于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