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背景、依据和意义 曾业松 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四化同步发展道路的背景、依据和意义

曾业松

中央党校研究室巡视员

同志们,大家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它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及路径,对当前和今后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道路内涵很丰富,既包括科技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包括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还包括城市农村同步发展,区域同步发展。这“四化”是相对独立的运行体系,同时又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道路。

概括地说,中国之所以要走“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讲,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

一、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

第一个方面,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大家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丰富,但有一个根本的理论,就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同时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从人民利益出发,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价值论,这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群众路线、工作路线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思想观念,坚持对人民授权,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集中体现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要求我办事情、想问题,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用实践检验。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事实搞清楚,把问题搞明白,然后才能找出符合本地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的办法来。

现代化建设要走同步发展的道路,正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从中国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并对历史经验证明唯一的正确道路。

当然,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各地在同步发展过程中,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选择,体

验各自的特点,比如在我国西部,四川由于产业发展滞后,影响城市化的发展,这是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所以四川省委提出来“两化”互动,就产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这是符合本地特色的一个同步发展的道路的选择。那么,我们看到,在江苏省要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因此他们提出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这是从一个发达省市做出的战略选择。

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中国所以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第二个依据就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大家知道,人类历史的发展经过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今天的信息化社会,我看到,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基本轨迹,就是各个国家大都经历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那么进入了现代社会以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趋势。

在农业社会阶段,社会分工的产生,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产品丰富了,于是就有了交换,形成了集市贸易,这就推动的城镇的产生。但由于缺少大规模的聚集人口的新兴产业,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城市的数量少,规模小,发展也很缓慢。比如公元1500年左右的时候,世界上10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36个,50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2个。

但是我们看到,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协作化的大规模的共同劳动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集中,城市既是工业生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中心,也是人们主要集聚区。所以,城市在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且成为全球的现象。

工业社会阶段的一个最大特点,用城市学家吉斯特的话说: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使城市主宰了世界。这也看出来,城市化的发展是在农业社会阶段就已经诞生了,但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快速发展,以至于在工业化时期。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但是我们要看到,工业化发展以后,出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工业化发展了,城市化发展了,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出现了,那么在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初期就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工业化中期以后,这些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普遍地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办法,把农业作为一个补助的部门,使农业和工业能够平等协调发展。二元社会结构开始向一元社会结构过渡,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开始改善。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170多年前,马克思就有所研究,并且指出来,我们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化,那么什么是现代化?他指出来,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恩格斯在他所写的《共产主义原理》这本书里,指出来: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社会。对此,西方的一些思想家,特别是城市学家,围绕着这个问题有很多专门的论著和精辟的一些思想。

比如,英国的城市学家霍华德提出来:要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急救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他指出来未来的城市是一个田园化的城市。

美国的城市学家刘易斯他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实现城乡之间的平衡,让所有的居民都享受城市生活的好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产业化推动了城镇化;再一个特点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同步发展。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是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一个变革,信息技术的发明是在工业化环境当中形成的,它是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融入了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进入新一轮的现代化,也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们从产业发展来看,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促进工业化转型升级,进入了新型工业化阶段,信息化与农业结合,推进了农业的新一轮的现代化,出现了质的跨越。信息化和城市化结合,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换,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革,使城市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所以,上海世博会有一句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结合,进入了新型城市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个产业、各个领域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看到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更高的层次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就是我们讲的为什么要推进同步发展的第二个依据。

三、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第三个依据:推进同步发展,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可以回顾新中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走过的道路。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趋势,这样一个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建国初期,我们党就提出来“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开始探索工业现代化、农业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