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人,塑造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情感人塑造心灵
教育是塑造人类心灵的事业,教师如何烹制“心灵的鸡汤”?如何撼动学生的心灵?我认为真爱是最好的老师,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而真正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下面,我就把几年来的几点粗浅做法谈一谈。
一、把“期待”留给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清楚地表明:如果教师具有一颗挚爱的心,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发奋图强。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自觉钻研和深入探索的学习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对每个学生抱有适度的期望,并坚持不懈,以激励学生的斗志,树立学生的信心。
班里有个同学化学成绩差,自信心不足,我找到他,一面用许多同学弱科变强科的实例激励他,一面在他的心中种植“期待成功”的种子。我对他说:“以我看,凭你的智慧,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更能把化学学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看出你是个有志之人,如果你能脚踏实地苦干的话,相信以你的实力,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诚恳的话语唤起了他的信心与恒心,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的进取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坚持不懈的鼓励他,帮助他,为植下的“希望”种子施肥、浇水,期待收获最后的成功。
记得二摸考试时他的成绩仍不很理想,他有点灰心了.偷偷跑回了家,我不顾天寒地冻,目着刺骨的寒风把他从几十里地以外的家中找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向他表达了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回来后,他找到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就冲您今天为我挨的这份冻,我以后也豁出去拼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勤奋刻苦、扎实苦干,成绩一天天进步,而每天晚上我对他的辅导和检查也经常会持续到深夜,终于,我们的努力迎来了收获的辉煌,当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种植希望,期待成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松要求,皮球没有足够的压力拍不起来,学生没有适当的压力就会疲疲沓沓,无所作为,所以对个别不求进步
的学生我除了给于一定的期待以外,还给他们制造适当的压力,并给予适当的焦虑刺激,我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是耐心细致、发自内心的,对他们的批评却是十分严肃的,但批评时我很少使用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既让学生明白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批评后面的善意和友情,这一严一爱,相得益彰,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驱动器。
二、把赞美送给学生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
我班的××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闫××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
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三、把尊重还给学生
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请到了无人的角落,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实践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用人道主义的观点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是无穷的,